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比特币的存在与合理
存在即合理,黑格尔认为存在的事物与理性是统一的,他揭示出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生都有其必要的合理性价值。对于某些事物,只有当我们跳出时代的局限或者站在宏观的历史视野去重新审视它们的时候,才能更加清楚认识它们的真正价值。
当比特币(BitCoin)刚刚出现的时候,除了技术极客的追捧和自由主义者的拥护外,更多人认为它像击鼓传花的庞氏骗局,终究会崩盘。如今,经过近十年的涨跌起伏,比特币的价格从1美分最高涨到了2万多美元,足足高涨有2000多万倍。到底是什么在支撑其价值存在?
这要先从比特币的身世说起:比特币的神秘创始人中本聪在比特币创世区块写到:“2009 年 1 月 3 日,财政大臣正处于实施第二轮银行紧急救助的边缘。”这句话正是当天《泰晤士报》的头版标题,在这一天首批50枚比特币正式诞生,这一年也是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的第二年。
WILLing:生而为价值涌现
中本聪引用这句话有讽喻,同时也指明比特币产生的历史背景与重要意义,即希望通过建立一种不受央行和任何金融机构控制的、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以解决金融危机的根源问题。我们知道,一般货币都是由中心化机构发行,由国家信用背书,并在经济下行或是增长乏力时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利器。而货币的发行一旦超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价值就会造成超发,进而造成通货膨胀。金融机构这种第三方信用中介在其中充当着经济通胀和债务危机的帮凶。
前有新闻报道,有个人44年前(1973年)在银行存了1200元,历经44年,当把这1200元本钱和利息取出来时,却只有2684.04元,也就够几个人吃一顿饭。而这1200元按房价算,至少相当于现在的30万,这在44年前是可以建一栋楼的。1200元的价值从一栋楼变成一顿饭,这中间的差价正是被通货膨胀吃掉了,财富正是被货币超发稀释了。
而比特币总量之所以被限定为2100万枚,正是以固定总量来避免货币超发和通货膨胀,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升值空间。那么,固定总量会不会造成通货紧缩的问题,也是比特币能不能成为主流货币的问题。对此,有两派经济学家持有不同的观点。
信奉国家干预的凯恩斯学派认为政府应该积极调控货币总量,用货币政策的松紧来为经济适时加油或刹车。固定总量牺牲了可调控性,将不可避免导致通货紧缩,伤害整体经济。信奉自由主义的奥地利学派则认为政府对货币的干预越少越好,认为自由创造交易,而交易创造财富,至于货币固定总量导致的通缩不是什么大问题。
奥派经济学家还指出,通货紧缩或膨胀与货币总量大小没有必然关系,主要看整体物价水平是涨还是跌。从比特币的发行机制看,它的货币总量增长速度将远低于社会财富增长速度,这也为比特币的长期价值提供重要支撑。
然而,比特币成为主流货币的条件还不成熟。比特币的币值波动幅度较大,这种不稳定币价会在实际流通使用中造成很大障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可能就需要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市场机制和相应政策来保持币价的稳定,而这肯定又与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理念不符。抑或是随着时间推移,接受并使用比特币的用户数达到一定规模,充足的流动性和市场深度会将这个问题自然解决。
对于比特币的价值,世界货币基金组织执行总裁拉加德从另一方面说是对比特币持认可态度。拉加德认为:将虚拟货币拒之门外可能不是明智之举,它们在很多方面不亚于现有的货币和央行的政策。虚拟货币的很多技术挑战可能被克服,有些经济体可能更多使用虚拟货币。虚拟货币可能颠覆传统的银行服务和央行监管模式。
论当今,真正在国家层面推行虚拟货币的国家是委内瑞拉,也是第一个将虚拟货币定为法币的国家。委内瑞拉基于本国石油资源发行了石油币,以期摆脱国内的恶性通货膨胀并重振国内经济。我们肯定其在经济领域的勇于实践,但效果还难说。从目前来看,石油币并没有得到广大投资者的认可,本国人民还不买账。
究其根由,石油币依然是中心化的,是依靠国家强权发行,且存在极大的政策不稳定性。在我看来,只有像比特币这种发行完全透明,有可靠的、预设的规则管理,并由程序算法监控的虚拟货币发行,才能真正被市场所接受。
当然,比特币的价值取决于市场的考量,比特币要成为主流货币仍需要很长的一段路去走,仍需要经历更长时间的市场验证。比特币更具价值的是它所代表的区块链技术,作为信任的机器,将能够构建去中心化的协作体系,带来一种全新的Token经济体系,那种自由人自由协作的理想社会已然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