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S域名新里程,ETH域名地址有炒作价值吗?
ENS 就像是 Web3 世界的身份标识。这里要先提一下,ENS (Ethereum Name Service,以太坊域名服务)并不能够代表全部区块链域名,但截至目前它占据了区块链域名市场 70% 以上的份额,所以一般提到区块链域名我们第一反应都是ENS。
就在昨天以太坊名称服务(ENS) 已达到铸造 200 万个“ .ETH”地址的里程碑。在服务达到 100 万个地址后仅三个半月,这一里程碑就出现了。
ENS 地址允许用户将以“.ETH”结尾的人类可读域链接到他们的钱包。诸如“beer.eth”之类的域可用于在兼容的链上发送加密货币,无需二维码或难以记住的公共地址。用户可以通过 ens.domains 以 0.003ETH 购买 NFT,然后可以交易或链接到钱包作为存款地址。

ENS域名具体数据
根据数据,92% 的销售额来自 ENS Registrar Controller,7.5% 在 OpenSea 上销售。2020 年 2 月铸造了许多地址,其中几个钱包铸造了数万个地址。
0108888. eth 和 devaney.eth 在 2020 年 2 月 12 日之前在它们之间创建了 77.5 万个地址。但是,两个钱包都允许地址过期,因为自 2022 年 2 月以来持有的 ENS 地址数量有所下降。
从 2020 年 2 月开始,以每个地址 0.0017ETH(原始铸币价格)计算,使用以太坊的价格,铸币 77.5k 个地址的总成本为 131 ETH 或 23,846 美元。从查看每个钱包的 Etherscan 数据来看,这些地址似乎都没有曾经被卖过。

除了 2020 年初的超大型铸币厂外,ENS 地址分布广泛,拥有 50 万个唯一地址。此外,超过 60% 的地址在 90 多天内没有移动,这表明所有者正在 HODLing 高级地址或通过链接到钱包地址来利用 NFT 的效用。
根据数据,大约 70% 的 ENS 地址持有者不拥有任何其他 NFT。因此,大多数 ENS 所有者没有与更广泛的 NFT 市场互动。在 OpenSea 和 LooksRare 等平台上进行跟踪时,ENS 交易量与 NFT 市场无关。

另一个统计数据是给定 NFT 项目中“智能资金”的流动。智能货币,由标记为高净值、高容量或已知机构实体的钱包定义,于 2021 年 10 月开始铸造 ENS 地址。自 2021 年底以来,智能货币量一直在飙升,其中早期 NFT 采用者拥有最多地址。
下表展示了按钱包中 NFT 数量排序的顶级 ENS 地址持有者。如第一行所示,销毁地址拥有 153,000 个 ENS 地址,因为“.ETH”域是租用而不是拥有的。用户购买使用特定“.ETH”域的权利,期限从一年开始。

所有 NFT 市场的交易量在 7 月飙升,此后一直保持每天 200 至 600 ETH 的交易量。目前,ENS 地址的平均售价为 0.06 ETH,是铸币厂价格的 20 倍。

ENS域名有什么用?

今天先说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在今天的文章参考一些东西去成长,接下来我们也会更新更多优质内容让大家能够从中学习成长掌握币圈最新动态。如果你感到迷茫,AXA给你方向,我们有最专业的币圈团队,每日发布行情分析,优质潜力币种推荐。如果你也喜欢研究暴涨山寨币,想第一时间获取市场动向,欢迎加入我们抱团取暖。如果您有问题欢迎私信后台或在下方评论区留言为您答疑解惑。
比特币只是序章:万亿资管巨头 Hamilton Lane 揭秘代币化如何吞噬传统金融?
数字资产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普及的趋势已难以逆转。
万字梳理美国关税往事:历史不会重演,但会抄袭
作者:Citrini, 分析师编译:Felix, PANews受美国加征关税事件影响,全球经济仿佛进入一种无序状态,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究竟是神来之笔还是一步臭棋?分析师 Citrini 发文从历史...
行业观察|DePIN+AI正在书写DePIN机器人新时代前言
灰度第二季度TOP资产,新进三个项目资产,两个和DePIN相关,Messari显示DePIN赛道已经增长到500亿美金市值,第一季度融资规模和去年相比略增,但是项目数量显著减少,表明DePIN正在走向成熟化。 Messari 上月和 FrodoBot Lab 共同探讨了 DePIN+AI 构建的 AI 时代机器人范式革命,主要观点指向具身智能 AI 的发展不仅仅取决于算法,还涉及硬件升级、数据积累、资金支持以及人的参与。过去,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受限于高昂的成本和大型企业的主导地位,使得创新速度受阻。而 DePIN 机器人网络的建设意味着,借助去中心化网络的力量,机器人数据收集、计算资源和资本投入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协同进行,不仅加速 AI 训练和硬件优化,还能降低开发门槛,让更多研究人员、创业者和个人用户参与进来,同时期望机器人行业不再依赖少数科技巨头,而是由全球社区共同推动,迈向真正开放、可持续的技术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