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可分叉,EOS九月将进行硬分叉!
EOS 网路基金会(ENF)创办人Yves La Rose 发推表示:EOS EVM ( TrustEVM) 将很快在主网上线,且为了重塑品牌,将于九月激活其Mandel v3.1 升级、执行硬分叉,推动 EOS 代币近24 小时跳涨 30%。
作为社群代表的EOS 网路基金会(ENF)创办人兼执行官Yves La Rose
发推表示:EOS EVM ( 又称 TrustEVM) 将很快在EOS 主网上线,称整个GameFi 产业都将受益于Trust EVM 提供的最佳解决方案。上个月初旬,Rose 还曾表示:
合并(The Merge)无助于解决以太坊扩容问题。但EOS 可以,Trust EVM推出后,以太坊终于有了一个可行的扩容方案。
EOS 九月硬分叉、进行品牌重塑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Rose 昨日稍早还表示:本周EOSIO 联盟将公布核心协议的新代码库,以进行备受期待的EOSIO 品牌重塑,并于下个月激活其Mandel v3.1 共识升级、执行硬分叉。
EOS 社区去年脱离了母公司Block.one 的桎梏后,为了持续向前迈进,必须执行硬分叉和品牌重塑,以标志EOS 正式从Block.one 控制的代码过渡到去中心化和开源项目。
在 EOS 基金会的领导下,EOS 终于可以突破它的玻璃天花板,发挥它的全部潜力!…本次升级断绝了与Block.One 的所有关联,代表了新EOS 的正式开始。
据EOS 网路基金会说明,Mandel v3.1 版本的功能升级包括:新的交易生命周期工具、更安全的加密语言库以及用于节点执行的Docker 实用程序(DUNE)。此前消息,今年6 月份EOS Mandel v3.1-rc1 版本发布,为首项社区主导版本。
万年不动的EOS在下个月进行硬分叉的利好推动下,24小时超30%的涨幅。
EOS要分叉
EOS的EVM唱挺久的了,效应的话,肯定没有APTOS和SUI来得强. 现在,Move VM的新故事叙事,已经完全盖掉了旧的EVM的光芒.
如果说EVM,很有前途的,就是Sidechain(侧链)还有特别是Layer2的EVM可能作为会比较大,其他的,包括所谓的FVM,都很难在生态上有作为.
第一,他们的资本没有那么强大,贴钱也贴不过来跟人家抢生态
第二,要靠拉盘来吸引眼球和生态的话,套牢盘那么多,也很难持续 再说,EVM链现在其实都不是什么技术秘密了.
就是复制一份代码,然后改一改,跟它们原来的主链数据上去拼合(实际上,很多都是做个跨链桥,没有实际的数据上链到以太坊主网的),所以,技术门槛很低,作用不大,炒作炒作还是可以的.
分叉这个事大部分都是炒作, 也是几年前玩剩下的东西了. 不排除可以被爆拉, 但是基础逻辑基本不靠谱. 不过, 历史上也是有非常著名且成功的分叉案例的.
那就是以太坊历史上第一次分叉, 原链叫ETC, 分叉出来的叫ETH. 不过当时是为了挽救以太坊而做的动作, 并非为了炒作.
这背后,不仅仅是分叉。 $EOS 分叉和 $ETH 不一样。 $EOS 分叉的悬念更大,故事性更强。哪个分叉会得到更多支持?bm时代是不是过去了?交易所如何战队?甚至,是否会引发一场控制权的争斗。不得而知,而这些,都是吃瓜群众的谈资和故事。eos事件,也间接证明了,我们对更多开发者将加入进来的判断。
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在加密行业你想抓住下一波牛市机会你得有一个优质圈子,大家就能抱团取暖,保持洞察力。如果只是你一个人,四顾茫然,发现一个人都没有,想在这个行业里面坚持下来其实是很难的。
比特币只是序章:万亿资管巨头 Hamilton Lane 揭秘代币化如何吞噬传统金融?
数字资产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普及的趋势已难以逆转。
万字梳理美国关税往事:历史不会重演,但会抄袭
作者:Citrini, 分析师编译:Felix, PANews受美国加征关税事件影响,全球经济仿佛进入一种无序状态,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究竟是神来之笔还是一步臭棋?分析师 Citrini 发文从历史...
行业观察|DePIN+AI正在书写DePIN机器人新时代前言
灰度第二季度TOP资产,新进三个项目资产,两个和DePIN相关,Messari显示DePIN赛道已经增长到500亿美金市值,第一季度融资规模和去年相比略增,但是项目数量显著减少,表明DePIN正在走向成熟化。 Messari 上月和 FrodoBot Lab 共同探讨了 DePIN+AI 构建的 AI 时代机器人范式革命,主要观点指向具身智能 AI 的发展不仅仅取决于算法,还涉及硬件升级、数据积累、资金支持以及人的参与。过去,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受限于高昂的成本和大型企业的主导地位,使得创新速度受阻。而 DePIN 机器人网络的建设意味着,借助去中心化网络的力量,机器人数据收集、计算资源和资本投入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协同进行,不仅加速 AI 训练和硬件优化,还能降低开发门槛,让更多研究人员、创业者和个人用户参与进来,同时期望机器人行业不再依赖少数科技巨头,而是由全球社区共同推动,迈向真正开放、可持续的技术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