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DeFi协议Big Data Protocol在海内外DeFi社区爆红,传闻SBF、匹马等知名人士都在参与该项目的挖矿,目前总锁仓量(TVL)已经超过55亿美元,这个数据可以在所有DeFi协议中排在第2名,而这个项目上线仅仅1天。
为什么Big Data Protocol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如此多的资金?它的运作机制以及价值捕获机制是怎样的?带着这些问题,链捕手记者对该项目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分析。
根据官网资料, Big Data Protocol是一个为具有商业价值的数据提供流动性市场的协议,类似于去中心化的数据交易市场, 其数据主要来自该项目联合创始人在15年创立的数据平台Amass Insights所对接的14141家专业数据提供商,例如由ClosingBell提供的股票评级数据、由Glassnode提供的链上交易指标等、由Wootrade提供的币安BTC / USDT每小时数据。
也就是说,Big Data Protocol是一个专注于数据市场的项目,其核心团队成员曾在长期为对冲基金、家族办公室和其他机构投资者提供投资决策所需的数据库,不过传统数据市场的流动性往往很差,因此Big Data Protocol希望通过区块链技术变革传统数据市场的运作模式,通过将数据集代币化以及流动性挖矿计划来提升数据市场的流动性,同时通过专业的数据提供商保障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Big Data Protocol中设定有两类代币,分别是平台代币BDP与数据代币。平台代币的主要应用场景是创建、购买与交易数据集,用户通过持有一定数量的BDP可以访问数据集并获得数据令牌的空投,同时用户购买数据集、数据提供者提交数据集所支付BDP中的部分会被销毁。
据了解,BDP总发行量为8000万枚,前2个月初始流通量为2400万个,且全部通过其单资产质押池在上线前6天释放,支持的质押资产包括WETH、LINK、AAVE、OCEAN、TOMOE等12个,目前的年化APY多为200%-300%。
相比大部分DeFi项目的代币分发机制,BDP初始流通量的6天挖矿周期非常短,同时DeFi市场也已经长时间没有出现稳定高收益的挖矿项目,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会刺激投资者在短期内投入更多资金参与挖矿。
数据代币则是Big Data Protocol基于特定数据集发行的代币,基于不同数据集则会发行不同的数据代币,持有该数据代币的用户可以通过销毁该代币获得对数据集的访问权限。
Big Data Protocol已经基于第一组经过管理的数据集创建了名为bALPHA的代币,总发行量为18000个,可访问的数据集包括来自Twitter的顶级DeFi代币情绪数据、80多家上市公司季报关键绩效指标、Glassnode链上指标等六个。接下来,Big Data Protocol还计划发行名为bBETA和bGAMMA的数据代币。
目前,用户可以通过Uniswap上向BDP / ETH或bALPHA / ETH提供流动资金以获取bALPHA,且全部bALPHA都会在3个月内逐渐在前述资金池释放完毕。
今年4月,Big Data Protocol计划在Ocean Protocol的支持下推出BDP数据市场,第三方数据提供商可以自主在该市场发布数据集以及数据代币,该市场发布、交易和消费数据代币所产生的费用归数据提供商、BDP持有者所有,并向Ocean社区支付一定比例的费用。同时,BDP数据市场也会集成在Ocean Protocol,BDP数据代币将在Ocean Protocol以及以太坊上交叉上线。
根据官网资料,Big Data Protocol接下来的路线图还包括以下几点:
- 与波卡、Solana集成,迁移layer2;
- 使用BDP和数据代币作为抵押品发行稳定货币;
- 与DeFi贷款协议集成,以使用BDP和数据令牌作为抵押品;
- 在保护隐私的情况下支持私有数据的买卖;
- 启动BDP Oracle市场,与需要专业数据提供商的预言机和加密项目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Big Data Protocol表示其智能合约是由TomoChain与LUAswap团队开发和审核,这也意味这尚未经过专业的安全审计公司审核。
原创文章,作者:CoinKao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oinkaola.co/news/21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