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话ETH冲上1万美元,挑战者ECF强势登场
原创 | Odaily星球日报( @OdailyChina )
作者 | 叮当( @XiaMiPP )
7 月 1 日,在法国 ETHCC 大会的演讲台上,以太坊核心开发者 Zak Cole 宣布成立 “以太坊社区基金会(Ethereum Community Foundation, 简称 ECF)”,计划推动 ETH 价格上涨,并喊出“ETH 要涨到 1 万美元”的口号。
ETH 近期的价格表现确实不错,特别是 5 月上旬曾一度单日暴涨超过 40% 。短期重回 3000 美元的小目标,似乎已经成为“ E 卫兵”的执念。但是这场热潮背后,实际隐藏着更深层次的价值归属与自我修复的故事。
ECF:为持币者发声
Zak Cole 并不掩饰 ECF 的定位与野心: “它并非是以太坊基金会( EF)的延伸,而是一个旨在‘纠偏’的全新力量。 我们说 EF 不敢说的话,做他们不愿做的事。我们为 ETH 持有者服务 ,因为你们值得拥有更好的。”
ECF 的使命明确: 推动以太坊基础设施的机构采用、加速 ETH 销毁机制、提升 ETH 市场价值。
目前,ECF 已筹集数百万美元的 ETH 资金,计划优先资助“中立、不可篡改、无代币”的公共技术项目,重点支持代币化真实世界资产(RWA)以及修复 blob 空间定价机制等关键基础设施。
尽管筹资规模有限,ECF 在治理上引入了“代币投票”机制,确保资金流向公开透明。其首个资助项目是“Ethereum Validator Association”,旨在为验证者群体提供资源与发声渠道,为网络运行者提供制度性保障。这一举措不仅回应了社区对透明治理的需求,也为以太坊生态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太坊基金会的旧疾:中心化困局与透明性危机
ECF 的诞生,更像是一场对以太坊基金会长久以来治理弊病的明确挑战。
成立 11 年的以太坊基金会,曾是以太坊发展的坚实后盾。但近年来,它总被外界批评过度沉迷于长期研究,忽视用户与开发者的短期需求。更令人不满的是其中心化的治理结构和不透明的决策机制。
以太坊开发者 Péter Szilágyi 就曾与以太坊基金会联合执行董事 Tomasz Stańczak 爆发争执。Szilágyi 表示,其作为 Geth(Go Ethereum 以太坊的主要客户端软件)开发团队主要成员,基金会在过去多次提议出价 500 万美元让 Geth 团队从基金会剥离,独立运作。类似的资金调度曾也发生在 Parity(另一家以太坊客户端开发公司)身上。 以太坊基金会对客户端开发长期采取“分散投资”策略,背后的意图或许是降低单点依赖风险,但这也加剧了内部资源分配与权力协商的摩擦。
更大的治理混乱则体现在 以太坊基金会的组织结构本身 。前 Galaxy Digital 副总裁 Christine Kim 曾公开质疑 EF 组织架构的不透明:Tim Beiko、Barnabé Monnot、Alex Stokes 等人身兼数职,在“协调 L1、L2 扩容”和“领导研发团队”的双重任务间周旋。 此外,Christine 对架构图细节存疑,例如加粗名字是否为团队负责人、高亮部分用途,包括对颜色分组逻辑的不解,如为何将共识机制与账户抽象分一组,却未将无状态共识等纳入;为何 Testing 与 pandaops 分一组,而 Security 却未被分组,这些都缺乏清晰的解释。
以太坊基金会另外受诟病的一点就是“卖币”行为。作为以太坊生态的核心支持者,EF 拥有大量 ETH 以维持运营和资助开发。但是社区成员的疑问是为何不通过 DeFi 质押(如 Aave)获取收益而选择直接出售,更何况 EF 的卖币行为往往会伴随着 ETH 价格的走势,市场情绪因此变得敏感而脆弱。 有人认为,EF 的抛售是为了应对运营开支;也有人担忧,这可能是战略规划缺失的表现。
数据显示,以太坊基金会在 2023 年的支出高达 1.349 亿美元,资助主网升级、零知识证明等项目,却在资金透明性上交出了一份并不令人满意的答卷。
挣扎中的自我修复:EF 的转型之路
在众多质疑之下,以太坊基金会也开始主动求变。
2025 年初,其内部治理与人事架构开始松动。3 月 10 日,王肖薇(Hsiao-Wei Wang)正式加入以太坊基金会董事会。这位从核心研究员成长为亚太社区大使,再到联合执行董事的女性技术领袖,与 Nethermind 创始人 Tomasz Stańczak 形成互补,象征着 EF 从“Vitalik 单极权威”向“技术+基建双轨制”的治理转型。王肖薇深耕分片扩容与亚太生态,Tomasz 则专注于客户端开发与 MEV 机制优化,这种“东方技术极客+西方基建建筑师”的组合,被认为是 EF 应对生态割裂的主动选择。相关阅读《 谁来拯救“中年危机”的以太坊?王肖薇能帮上忙吗? 》
6 月 3 日,以太坊基金会宣布大刀阔斧重组研究与开发团队,裁减部分员工,并将该部门更名为“Protocol”,以专注于协议设计的核心挑战。此次调整旨在应对社区对基金会管理和战略方向的持续批评。
重组后的 Protocol 团队将围绕三大优先事项展开工作: 扩展以太坊底层网络的可扩展性、推进数据可用性策略中的 blobspace 扩展,以及改善用户体验。 而且重组后的团队将致力于提升升级时间表、技术文档和研究的公开透明度。
虽然裁员人数并未披露,但从多方反馈来看,这是一次“断臂求生”式的组织重塑。王肖薇公开表示,希望新结构能推动核心项目更高效地前进。
不过,针对以太坊基金会的裁员计划及后续发展方向,Multicoin Capital 联创 Kyle Samani 则提醒,以太坊基金会新目标之间存在张力: 若同时裁员、重组、推进多项目,是否反而削弱了专注力?
当然,改革不止于组织层面。6 月 5 日,以太坊基金会发布最新版 财政政策文件 ,明确其资产管理策略、ETH 出售机制以及对 DeFi 生态的长期承诺。文件指出,EF 当前将年运营支出定为总财政的 15% ,保留 2.5 年支出缓冲,并将逐步过渡至 5% 的长期支出水平,强调在市场下行期加大支持、牛市中保持克制。
在加密资产配置方面,EF 将优先支持安全、去中心化、开源的 DeFi 协议,采用如 wETH 质押、稳定币借贷等方式获取合理收益,并探索 Tokenized RWA(代币化真实资产)配置。同时,EF 明确支持“Defipunk”理念,鼓励无 KYC、可自托管、隐私友好的 DeFi 协议,计划将隐私标准、去中心化 UI、抗审查机制作为资金部署的核心评估标准。
EF 表示,其自身财政管理也将逐步采纳去中心化、隐私友好的工具与工作流程,以“活出”其所倡导的加密价值观,持续为以太坊生态提供长期稳健的支持。
未来一年,以太坊基金会的工作重点将围绕两大核心支柱展开:核心价值观和战略目标,以技术卓越为基础,推动以太坊生态的长期成功。具体重点包括:
-
扩展以太坊主网(L1)与数据扩容(Blobs);
-
改善用户体验(UX),加强 L2 互操作性和应用层发展;
-
推动开发者体验(DevEx)提升,并在 Devcon 等平台上加强应用与 L2 项目的曝光与支持。
此外,以太坊基金会将加快开发者、创业者和机构建设与应用以太坊的路径,充分发挥 EF 的知识与领导力,吸引和培育新一代建设者。
新叙事:以太坊作为“机构资产”的浮现
治理调整之外,更值得关注的是以太坊正在迎来一场 更宏大的叙事转型 : ETH 正由“开发燃料”转变为“资产储备” 。美股上市公司 SharpLink、Siebert Financial、Treasure Global 等正在将 ETH 纳入资产负债表。
与此同时,贝莱德推出的 BUIDL 基金、Securitize 平台、富兰克林邓普顿的 BENJI 基金等机构,也在积极构建以 ETH 为底层架构的资产通道,借助以太坊网络部署代币化金融基础设施。
在这个大趋势下,ECF 的成立不是要推翻 EF,而是补充一个更贴近市场效率、更适配金融语境的力量。当 EF 仍在协调文档和研究路线时,ECF 通过贴近市场的机制,加速 ETH 的升值路径。
二者之间,并非零和博弈,而是更复杂、更真实的协同张力。一边是自我纠错、试图重塑公信力的传统基金会,一边是呼唤效率与市场机制的新兴力量。当我们将目光重新投向以太坊时,它不再是那个单一方向推进的项目,而是一种更复杂的、多极化的技术与权力结构。
Bitcoin Price To See 52% Increase To $166,000, Analyst Reveals Tight Timeline
Bitcoin has been gaining strength over the past several days, with price action relaying the buying ...
PancakeSwap Dominates Top Decentralized Exchanges in Terms of Trading Volume
PancakeSwap tops decentralized exchanges (DEX) trading with $59.5B as DeFi holds 27.33% of crypto vo...
HeLa Space and Onmi Upgrade AR Gaming Experience with Web3 Adventure
HeLa Space and Onmi unite for the perfection of AR gaming experience by blending storytelling, Web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