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撸周期下的突围:撸毛工作室的新生存之道
「现在撸项目方还不如撸交易平台。」Arez 的撸毛工作室今年将 80% 的精力转向了交易平台套利。
五一假期前,群里疯传的「注册 Coinbase 送 200 U 空投」信息,也恰好印证了这种转向趋势。
这轮周期是撸毛人被反撸的一个周期,大部分颗粒无收的撸毛工作室早已关门,大部分撸毛 KOL 也转型到了其他赛道, 比如冰蛙这样的老撸毛 KOL,就转型成了「项目维权博主」。
在这样的背景下,律动 BlockBeats 注意到一些嗅觉更灵敏的工作室早已调转了枪口:有人转战交易平台,在流动性外溢中精准狙击;有人回归传统打新,把港股市场变成新的提款机;还有人悄悄做起了卖水和基建的生意,赚起了更稳定的钱流。
CEX:流动性外溢下的新猎场
「现在的项目方,恨不得自己人把所有 Token 分完。」Arez 苦笑着说。
在上一轮周期,工作室们习惯于围绕项目方打转——撸测试网、撸空投、撸社群活动。但随着整体市场流动性紧缩,为了保证上线后的控盘能力,同时节省有限的预算, 项目方普遍采取了压缩社区额度的策略:空投奖励大幅缩水,散户能分到的 Token 比例一降再降。
测试网和空投的标准黑箱化、奖励缩水,让普通撸毛者越来越难以获利。这种变化直接导致大量小型工作室被淘汰出局,撸毛生态加速内卷。面对项目方撸毛渠道的枯竭,工作室们不得不寻找新的战场。
「过去做项目很赚钱,但这个周期不一样了。」Arez 感叹,「现在很多项目方,其实是在给交易平台和做市商打工。哪还有肉分给外人?」
交易平台依然掌握着最大的资金池和活跃用户。因此,交易平台,成了撸毛人们眼中的新目标。
为了推动上币、推广新品、培养用户习惯,交易平台持续撒钱,释放大量激励。无论是 IDO 打新、交易量奖励,还是刷量套利,交易平台的流动性外溢成了新的机会洼地。这也为撸毛工作室们提供了新的狩猎场。
钱包 IDO 打新
「我们每次 Binance 钱包的 IDO,做 200 个账号是没有问题的」Arez 说。如果按每个账号 30 到 50 美元的利润计算,一场 IDO 下来,他们团队的收益,相当于国内白领半年的工资收入。
不仅是 Arez,老张的工作室也在交易平台撸毛中找到了机会。
早在 Worldcoin 时期,老张就积累了一批 KYC 资源,如今也顺势切入了交易平台的各类活动。
通常,工作室会与 KYC 供应商、代刷平台等合作,形成一套分润机制:供应链提供身份资源,工作室负责批量操作,最后共同分配空投或新币套利的收益。
以 Binance 钱包 Launchpool 为例,早期阶段的红利极其丰厚,一场活动下来每个账号可获利近 100 美元。但随着玩家数量激增,平台不断抬高门槛:比如一个月内钱包的交易量、引入 KYC 人脸识别、限制操作时间、Alpha 积分等等。
图源:比特儿瓜
「一开始我们主要用越南、菲律宾那边的 KYC 资源,成本比较低。」老张回忆。但随着 Binance 钱包打新加入了更复杂的刷脸验证和短时限操作,海外 KYC 资源变得越来越难以大规模应用。
「所以现在,我们基本都是自己去谈 KYC 资源,不再依赖渠道商了。」老张说。
图源:泵泵超人
不过,即便有了更灵活的资源配置,Arez 也坦言,随着门槛不断提高、超募倍数屡创新高,撸一场 Launchpool 所需的筹备量和成本也水涨船高。
「现在也卷起来了,僧多粥少,毕竟每一期利润都在减少。」他说。因此,工作室们也在不断寻找新的机会,不再单纯依赖 IDO 打新一条路径。
「平台推什么,我们就撸什么」
「交易平台的奖励逻辑,本质是拿钱买数据。」Arez 总结道。
除了 IDO 打新,交易平台为了推广新品,往往也会推出各类交易奖励或空投活动。通常集中在新产品上线初期,要求用户完成一定的交易量或存款量,奖励丰厚且发放迅速。
「其实道理很简单,平台哪里缺交易量,哪里就有最大的活动补贴。」Arez 告诉律动 BlockBeats,他们内部有专人和接口盯着各大交易平台的公告变化,有任何机会都能快速捕捉到。
为了精准踩中大毛,Arez 花了很多时间揣摩各大交易平台的战略风格。他把交易平台的竞争形势,比喻成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割据争霸的局面。
「每个平台就像一个诸侯国,国情不同,打法也不同。我们的任务,就是在这些小的战争中找到自己的机会。」Arez 笑着说,他举了一个团队内部常挂在嘴边的例子:「商鞅变法的时候要做立赏罚,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赏十金,因为没人去,赏金一涨再涨,涨到五十金,就有人上去扛拿到了赏金。」
在他看来:Coinbase 近期大手笔推出 200U 注册空投,背后正是为了扶持其合约交易板块,补齐长期以来的短板;Bybit 大力推广支付卡功能,配套推出了一系列刷卡返现活动;还有 Gate 在推一些 meme 的新功能…… 「道理都是相通的,本质就和今天秦国变法赏十金、明天赵国变法赏五金是一样的。」
「我的目标就是,我们是第一个去扛木头的人。」Arez 说。在新一轮交易平台竞争中,他更愿意做那个第一个试水、率先吃肉的人:「平台要推什么,你就撸什么,跟着平台吃肉。」
当项目方的空投沦为黑箱游戏,交易平台却成为了新周期的「撒钱主力」:从 Binance Launchpool 的 IDO,到 Coinbase 合约赛道的真金白银,再到 Bybit 支付卡的流量争夺战,嗅觉灵敏的工作室早已调转了枪口。在这些交易平台的流动性外溢中,嗅觉灵敏的工作室们又一次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
一鱼多吃:低风险套利+撸空投
除了参与活动和 IDO 打新,部分更细分的工作室已经 在交易平台上探索出套利+撸空投的双重收益模式。 Backpack 交易平台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这里也强烈推荐一下 Cookie 上周发布的采访文章——《 Backpack+AI,代码小白也能脚本低风险赚钱 》。文中采访了一位在 Backpack 平台做套利脚本的高玩 CJ,分享了许多实操性极强可以直接用的技巧和思路:
比如将多种策略叠加使用,比如现货买入 SOL,同时在合约市场做空 SOL,再将现货提到链上参与流动性池(LP Farming)赚取手续费,顺便叠加不同平台的空投预期,实现一鱼多吃;再比如通过与 AI 助手(如 Cursor)对话,不断修正和优化逻辑,最终搭建出了一套自动化交易与交互的脚本体系,大幅提升了套利与撸空投的效率。
在流动性外溢的交易平台上,通过交易套利顺便撸空投,已经成为新一代工作室的重要武器。特别是像 Backpack 这样既有发币预期、又能支持多策略套利的平台,更是成为了撸毛工作室必争之地。
港股「小阳春」,工作室回归老本行
除了在交易平台上寻找流动性外溢的机会,一部分反应更快的撸毛工作室,还把目光转向了港股打新。
「既然币圈难撸了,不如去传统市场找肉吃。」Arez 告诉律动 BlockBeats, 今年他们工作室开始专门设立了一个港股打新小组, 专职负责港股的 IPO 申购项目。自 2024 年下半年,港股打新表现异常亮眼,迎来「小阳春」行情,已经成为不少撸毛工作室新的现金流来源。
在这些新股中,蜜雪冰城和毛戈平的表现尤为突出:蜜雪冰城上市首日暴涨超 47% ,中签一手净赚接近 1 万港元。毛戈平作为知名高端美妆品牌,上市后首日涨幅接近 58% ,单个账户仅需 2880 港元本金即可申购 10 手, 最终户均收益超 1.6 万港元。
「港股打新我就看几个点:基本面好、市场热度高、大盘股、发行估值低、认购倍数高。胜率能在 70% 以上。」Arez 表示他们目前在港股打新的胜率和确定性,远远大于币圈项目。
在币圈,现在的项目方空投标准本身也彻底「黑箱化」了,大多数项目不再公开任何标准,甚至在后台直接操控名单:自留地址比例大幅提升;标准模糊、打分体系私有化,普通撸毛者几乎完全失去可预期性;「在项目方后面喝汤」的成功率断崖式下降。甚至一部分资源型工作室凭借与项目方的私下关系:项目方直接定向分配空投标准给合作方;工作室按约定批量制作交互地址,保证交互数据达标;空投发放后按比例分账。但显然,这种机会只属于少数有资源、有关系链的玩家,普通工作室基本被排除在外。
相比之下,港股打新似乎纯粹的多。
与此同时和币圈的交易平台之间的竞争一样,香港券商也在大手笔抢客开户:耀才、华盛、老虎等券商推出「免佣金」优惠,还有转仓赠送股票,有的券商送 100 股腾讯控股,有的券商送巴菲特的重仓股西方石油……
因此券商提供的打新融资杠杆也更高了,「过去券商给的杠杆是 10 倍,少数券商能给到 20 倍 30 倍,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券商能给到 50 倍甚至 100 倍的杠杆倍数」Arez 说道。
(注: 10 倍融资杠杆指的是,单账户打新成本压缩至原本的 1/10)
卖「水」、租服务器,赚撸毛人的钱
有大量的「撸毛玩家」,就有撸毛的生意可以做。
随着项目方对 IP 来源、交互环境的审核越来越严格,使用泛滥的 IP(俗称千人骑 IP) 撸毛早已不再现实。大陆 IP 频繁被项目方屏蔽,海外 IP 成为一些项目交互的硬性要求;多号操作需要大量独立 IP,防止关联封号;节点类、挂机类项目(如 Nillion、Grass 等)对服务器稳定性及 IP 的纯净度要求极高。
于是,专业的服务器和 IP 供应商应运而生。
一个典型的服务器 IP 供应商的服务流程包括: 提供海外云服务器(如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引擎、AWS、Hetzner、腾讯云国际版等); 配置稳定独立 IP;预装好交互需要的基础环境(系统、钱包、脚本、工具包等);部分高端服务甚至提供节点优化、流量分发、脚本部署等定制方案。
Byteplus.Pro 就是在做这样的业务,自从 Grass 项目之后,Byteplus.Pro 创始人 Miko 就注意到了这个小风口,带着 Web2 传统的服务器,IP,GPU 资源,开始了 Web3 的业务。
「我们就是 Web3 基建商。」Miko 介绍道,「背后接的是字节跳动、腾讯云这些大厂资源。我们是它们的海外代理商,连 Tiktok 直播的官方节点线路都有。」
对于撸毛工作室来说,与其自己搭建繁琐的环境,不如直接购买成套服务,既节省时间,也提高成功率。「我们就像撸毛赛道中的水电煤,任何行业和赛道都是需要我们这样的基建服务商来运转的。」正如创始人 Miko 所说。
这个赛道的商业头脑高手们其实也「卷到下沉」, 「卖水」(测试币)生意也是一个最直接的体现。
过去,测试币主要由项目方免费发放,供用户进行测试交互。但到了今天,这一环节已经被高度商业化、正规化,卖水产业已经基本被成熟的产品挤占了。
比如 gasdotzip、memebridgeb 这样的服务商,已经能够提供一站式购买测试币、跨链桥转移等服务,操作成熟,体系完备。
除了这种成熟的「卖水」产品,在 Twitter 上搜索热门撸毛项目的时候,也总能看到一些个人的「卖水」推文,各个微信群中此类消息也常能看见。测试币本应是链上测试的一环,但如今,有的时候我们已经很难分清主网和测试网的区别。
最典型的例子是 Monad,尽管主网还没有上线,但是测试网上已经有了大量的 NFT 资产,这些资产在 Magic Eden 上被极为广泛地交易,看上去和真实的主网资产已经没有什么分别。
给人第一印象「一文不值」的测试币,其实却是一个套利机会,机会在币圈真的无处不在。
这是新的周期,新的猎场和新的生存法则。
撸毛的世界从来不缺聪明人。真正的差别,不在于环境好坏,而在于谁能在变化面前最快完成自我转型。
在这一轮市场变化中,项目方收紧了空投,流动性转向了交易平台,传统套利路径被不断压缩。曾经靠着烧 Gas、刷交互就能稳赚空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新的周期里,真正能活下来的,往往不是跑得最快的人,而是最能看清局势、主动适应的人。
毕竟在币圈,生存和进化从来都是最顶级的能力。
Bitcoin Set To Gain Over $300 Billion From Companies In Next 5 Years, Analysts Say
A growing number of public firms may begin purchasing Bitcoin in substantial quantities in the next ...
Billionaire Investor Says Real Estate is Bad Investment, Advises Investors to Go for Bitcoin Instead
One of the wealthiest men in Mexico and the world has recommended exposure to Bitcoin over real esta...
Citi and SDX Partner to Tokenize Private Markets by Q3 2025
Citi has announced plans to tokenize traditional private markets through a partnership with the SI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