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Web3叙事”是加密货币最大的歧途
本文来自: Zeus
编译|Odaily星球日报( @OdailyChina );译者|Azuma( @azuma_eth )
在上一篇 文章 中,我曾探讨过加密货币行业是如何逐渐偏离其最初愿景的 —— 过度重视基础设施创新,却忽视了实现财务主权所需的基础货币属性。这种偏离导致最终交付的技术成果与可持续的价值创造之间出现了脱节。
然而,我尚未深入剖析的是, 这个行业从根本上误判了哪些应用真正值得构建,这种误判正是加密领域当前困境的核心,也暗示着真正价值可能浮现的方向。
应用层幻象
加密货币行业的叙事经历了多个阶段,但始终贯穿着一个愿景 —— 打造超越金融的革命性应用。 智能合约平台自诩为新型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设想价值将从应用层反哺至底层协议。 这种叙事随着“胖协议理论”加速传播 —— 该理论认为,不同于互联网时代 TCP/IP 协议价值微薄而 Facebook 和谷歌却能攫取千亿价值,区块链协议将沉淀绝大部分价值。
这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思维模式:Layre 1 公链将通过培育多元应用生态来增值,就像苹果应用商店或微软 Windows 通过第三方软件创造价值一样。 然而,根本性的误区却在于 —— 加密货币行业试图将金融化强加于本不适用且难以创造真实价值的场景。
与互联网可将人类的既有需求(商业、社交、娱乐)数字化不同,加密货币企图将金融机制注入本不需要或排斥金融化的场景。 这一发展方向的预设前提是,从社交媒体到游戏再到身份管理,所有领域都能通过上链与金融化获益。
可现实却截然不同:
-
代币化社交应用普遍未能获得主流采用,用户参与主要依赖代币激励而非产品价值;
-
游戏应用持续遭遇传统游戏社区抵制,玩家认为金融化机制会损害而非增强游戏体验;
-
涉及代币经济学的身份与声誉系统,始终未能展现出超越传统方案的显著优势。
这些问题并不能仅靠“我们尚处早期”来进行解释。它揭示了一个更深层的逻辑 —— 金融的本质是资源配置工具,而非终极目的。将社交互动或娱乐活动金融化,实际上误解了金融在社会中的核心职能。
与游戏道具市场的本质区别
需要特别解释的是, 像《CS:GO》皮肤市场或热门游戏的道具内购系统看起来似乎可驳斥前文观点,但它们实际上却存在着本质区别。
这些市场本质上只是游戏外围的可选装饰品或收藏品交易生态,而非对核心玩法的金融化改造。它们更接近周边商品或纪念品市场,并未改变游戏的基本运行逻辑。
当加密游戏试图对核心玩法机制进行金融化改造 —— 使玩游戏直接等同于赚钱时 —— 它彻底改变了玩家体验,往往反而会破坏掉游戏最根本的乐趣。 最关键的问题不在于能不能围绕游戏构建市场,而在于将游戏行为本身转化为金融活动会扭曲其本质。
区块链技术与"去信任"的本质区别
加密货币讨论中常被混淆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区块链技术与去信任属性的差异,二者绝非同义词。
-
区块链技术:是一套用于创建分布式、不可逆的共识账本的技术工具;
-
去信任属性:特指无需依赖第三方中介即可执行交易的特性。
去信任化需要付出明确代价 —— 包括效率损失、系统复杂性和资源消耗。 这种成本必须获得合理补偿,而这种情况仅存在于特定领域。
以迪拜使用分布式账本技术管理房产登记为例:他们主要利用了该技术的效率优势和透明度优势,而非去信任化。土地管理局仍是权威中心,区块链只是作为更高效的数据库。这一区分至关重要,因为它揭示了这类系统的真实价值所在。
核心结论在于,去信任化仅在少数领域具有实际价值。 从产权登记到身份验证再到供应链管理,绝大多数场景本质上仍需依赖现实世界中的权威机构进行最终裁决或验证。将账本迁移到区块链并未改变这一本质 —— 它只是更换了管理记录的技术工具。
成本效益分析
这使得每个平台都必须进行简单的成本效益分析。
-
该平台是否会真正受益于去信任化?
-
这种收益是否会超过实现去信任化所付出的成本损失?
对于大多数非金融应用来说,至少有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 —— 要么它们并不真正需要去信任化(因为仍需外部权威保障),要么收益无法覆盖成本。
这解释了为什么机构对区块链技术的采用主要聚焦于效率提升而非去信任化。当传统金融机构在以太坊上进行资产代币化(这一趋势正在增长)时,它们利用的是区块链网络的运营优势和新市场入口,同时保持传统的信任模式。区块链在这里是作为改进的基础设施,而非信任替代机制。
从投资角度来看,这产生了一项矛盾。 区块链最具价值的部分(技术本身)可以被广泛采用,却未必能为特定公链或代币创造价值。 传统机构可以搭建私有链,或将公有链作为基础设施使用,同时牢牢掌控最核心的价值层——资产发行权与货币政策。
行业适应性演进
随着这一现实变得愈加清晰,我们正在见证一个自然的适应过程展开:
-
技术采用跳过代币经济:传统机构只采用区块链技术,规避投机性代币体系,将其作为现有金融活动的升级版“管道”;
-
效率优先于革命:焦点从颠覆现有系统转向渐进式的效率提升;
-
价值迁移:价值主要流向具有明确效用的具体应用,而非底层基础设施代币;
-
叙事进化:行业重新调整价值创造的叙事,以匹配技术进展。
这实际上是好事。为什么要让活动促成者从价值创造者那里吸走所有价值呢?如果按照“胖协议理论”的预测,主要价值被 TCP/IP 而非其上的应用捕获,互联网的面貌将大不相同(几乎肯定会更糟)。 行业并非失败了 —— 它只是终于面对了现实。技术本身是有价值的,且可能继续演进并与现有系统整合,但生态系统内的价值分配可能会与早期叙事所暗示的截然不同。
错误根源:被遗忘的初心
要理解我们如何走到今天,必须回到加密货币的起源。比特币最初并非作为通用计算平台或万物代币化的基础而出现,它诞生的使命非常明确 —— 作为货币体系对 2008 年金融危机和中心化货币政策失效的回应。
比特币的核心理念从来不是"万物皆可上链",而是"货币不应依赖可信中介"。
随着行业发展,这个原始使命逐渐被淡化,最终被多数项目彻底抛弃。以太坊等项目虽然扩展了区块链的技术能力,却同时模糊了其核心定位。 这导致生态系统出现诡异的分裂。
-
比特币仍聚焦货币定位,但缺乏可编程性,无法实现基础转账之外的其他功能;
-
智能合约平台提供了可编程性,却放弃了货币创新,转向了"万物上链"路线;
这种分化或许是加密货币行业最严重的路线错误。 行业没有在比特币的货币创新基础上构建更复杂的功能 ,而是转向将万物金融化 —— 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既误判了问题,也错选了解决方案。
未来之路:回归货币本质
在我看来, 业界前进的方向在于将区块链大幅提升的技术能力与其最初的货币使命重新结合。 不是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方案,而是专注于创造更好的货币。
货币尤其适合区块链的原因包括:
-
去信任化至关重要 —— 与多数需要外部强制力的应用不同,货币可完全在数字领域运行,仅靠代码即可执行规则;
-
原生数字属性 —— 货币无需将数字记录映射到物理现实,可原生存在于数字环境;
-
明确的价值主张 —— 移除货币体系中介能真正提升效率与自主权;
-
与现有金融应用天然衔接 —— 最成功的加密应用(交易、借贷等)自然连接货币创新;
最关键的是, 货币本质上是无需深度交互的基础设施层。这正是加密货币本末倒置之处 —— 行业没有创造能与现有经济活动无缝整合的货币,反而试图围绕区块链重建所有经济活动。
传统货币的力量恰恰在于这种"工具层"特性。企业接受美元无需理解美联储,出口商管理汇率风险不必重构整个业务,个人存储价值不需成为货币理论家。货币促进经济活动而不主宰经济活动。
链上货币理应同理 —— 通过简单接口供链下企业使用,就像使用数字美元无需了解银行系统。企业、机构和个人可完全停留在链外,仅因特定优势使用区块链货币,正如现在用户使用传统银行系统却不必成为其组成部分。
与其构建试图金融化万物的模糊概念“Web3”,行业更应专注打造更好的货币体系 —— 不仅是投机资产或通胀对冲,而是具备适应不同市场条件的完整货币机制。
全球货币的格局变化更凸显这一方向的紧迫性。现行体系的内在脆弱性与地缘紧张局势,使世界对中立替代方案产生了真实需求。
当前生态的悲剧不仅是资源错配,更是机遇错失。金融基础设施的渐进改进固然有价值,但相比解决货币本质问题的变革潜力,实属微不足道。
加密货币的下一阶段进化,或许不在于继续扩展边界,而在于回归并实现其初始使命 —— 不是万能解决方案,而是作为可靠的基础货币设施,让其他建设无需深究其运作原理。
这正是加密货币最初承诺的深刻创新 —— 不是将万物金融化,而是创造配得上作为全球经济无形基础设施的货币。 一种能跨境跨机构无缝运作,同时保持主权性与稳定性的货币。一个赋能而非主宰、服务而非限制的基础设置,在进化过程中不干扰赋予其存在意义的人类活动。
MultiBank Group to tokenize $3 billion in real estate assets with MAG as it readies to launch $MBG
Dubai, UAE, 6th May 2025, Chainwire...
Tron Sees Nearly $1B in Weekly Stablecoin Inflows, While TON Faces Massive Outflows
In the past two weeks, Tron has attracted more stablecoin liquidity than any other blockchain networ...
Will the Fed Keep the Crypto Rally on Ice?
President Trump wants rates lower — fast. But with inflation still hanging around and a strong jo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