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CEX与Wallet之后,OKX入局支付
作为 Web3 行业风向标之一, OKX 产品技术或者叙事方向前沿,并且能够迅速建立行业的范式。4 月 28 日,OKX CEO Star 在 2024 年新年贺岁时提及的“秘密业务线”终于揭晓——数字资产支付工具 OKX Pay。而随着 OKX Pay 的推出,也正式明确了 OKX 三大业务板块战略:中心化交易所、链上入口以及去中心化数字资产支付 。
依托 OKX 超 1 亿的存量用户,OKX Pay 在上线初期即完成冷启动,迅速切入加密支付赛道。下一阶段,随着其进一步连接 B 端商户网络,并叠加与 Mastercard 等全球支付服务商的合作的 OKX Card,OKX Pay 有望实现加密资产在全球支持的部分地区内的即时支付与结算,打通从线上交易到线下消费的路径,真正推动加密资产融入日常生活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凭借类Web2的产品体验,OKX Pay 也在为Web3应用的大规模落地打开通道。或正如 Star 所畅想的那样:“Road to the Next Billion Users”。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值得深究。入局支付,OKX Pay 真正撬动的究竟是什么?是更广泛的用户、更大规模的市场,还是加密世界与日常生活的深度融合?我们不妨从头讲起。
OKX Pay 备受关注
OKX Pay 首个版本上线了数字资产支付、社交以及资管三个核心功能。对于新手用户而言,OKX Pay 的全流程可以概括为「你有 OKX 交易所账户→激活 OKX Pay 智能账户→充值 USDT/USDC 稳定币→轻松进行链上支付→ 目前官方自动给你的余额补贴高达 5% 年化激励→与好友建群并在聊天中互发数字资产红包」的全流程,既复用 CEX 已有 KYC 享受便捷性,还可以通过 AA 多签技术保障资产安全并满足 AML 等合规审计。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丢失 Passkey,还可以通过 ZK email 恢复功能轻松找回钱包。
OKX Pay 上线后迅速卷席社交媒体,KOL 们纷纷发文点赞其创新的链上社交支付体验:限定 100 人的专属群瞬间爆满,升级到 500 人后还是不够用,不少人甚至喊话 OKX Pay 解除群组人数限制。此外,发出的红包更是一抢而空。OKX Pay 本计划依靠“ 5% 年化补贴”和“X Layer 交易免手续费”两大激励迅速吸引用户,但让它意外走红的却是社交与数字资产红包功能。
OKX Pay 还支持扫码或展示二维码进行加密资产支付,提供类Web2 的便捷体验;再加上零手续费、秒级到账的稳定币支付,以及无缝嵌入的文字/语音聊天与数字资产红包,这些优势使得 OKX Pay 成为新手用户切入链上社交支付的最佳入口。但 OKX Pay 仍有初代版本的短板:比如仅在部分地区上线;支持的公链较为有限;群组无法扫码加人,且群昵称也无法随意修改;通讯录同步权限无法关闭等等,这些功能上的不足虽然需要后续迭代,但也从侧面反映了用户对社交支付玩法的极大热情和参与度。
入局稳定币支付
既然 OKX Pay 已支持 USDT/USDC 两大稳定币支付,不妨从稳定币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商业模式是否足够稳健且具有可持续盈利潜力?
截至 2025 年 4 月,全球稳定币市值已突破 2400 亿美元,成为推动跨境支付革新的关键力量。Thunes 的研究指出,稳定币在B2B贸易和快速结算领域正迎来拐点,超过 70% 的跨境交易使用稳定币,以减少传统电汇的高额中介费与长时间延迟 。相较于传统的 SWIFT 电汇或信用卡网络,使用稳定币结算的跨境交易,其成本可降低 40% 以上,速度提高数倍,显著提升了支付效率。此外,FV Bank 等银行机构预测,今年企业间稳定币支付将超越传统方式,这从机构层面为 OKX Pay 大规模企业级应用提供了支撑。
在巨大的需求驱动下,传统支付巨头纷纷试水加密支付:Visa 借助以太坊网络为银行与大型 FinTech 提供 USDC 定向清算服务,PayPal 则通过 Paxos Trust 中心化发行,在自家托管账户内支持 PYUSD 的买卖与转账,将加密资金无缝引入现有法币支付体系。但 OKX Pay 作为纯粹的链上原生产品,凭借 OKX Wallet 的 AA 智能账户架构和基于 Polygon CDK 的 X Layer ZK L2网络,实现了零手续费的链上最终结算。这不仅让用户掌握资产控制权,更为未来将支付流程与 Wallet 中的 DeFi 生态、智能合约等 PayFi 场景融合提前铺垫,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数字资产支付体验。
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当地机构和行业合作伙伴建立合规闭环,OKX Pay 能够迅速赢得企业和大额商户的信任。比如通过提供了一套 SDK 和 API,便于商户接入这一庞大且流动性充足的支付池,并可进一步联手 Mastercard、Stripe 等传统支付网络,打通链上稳定币与银行卡体系,在全球支持的部分地区内实现跨境即时结算。凭借低成本、高安全性和快速到账的优势,OKX Pay 不仅强化了 OKX 生态的竞争壁垒,也倒逼 Binance Pay、Kraken Pay、Crypto.com Pay、Coinbase Pay 等同业加速技术与合规创新,从而为 OKX 在加密支付赛道上争取到弯道超车的可能。
三大业务线确立
OKX 的战略布局已逐步清晰,形成了中心化交易(CEX)、链上入口(Wallet)和去中心化支付(OKX Pay)三大核心业务板块。这一纵深布局不仅满足了用户从资产交易、链上交互到日常支付的多样化需求,也标志着 OKX 从传统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向具备金融基础设施能力的综合型Web3服务提供商转型的战略升级。
在这三大板块中,中心化交易平台仍是 OKX 生态的核心枢纽,凭借深厚的流动性基础、毫秒级撮合引擎和全球合规布局,为用户提供高效、安全的加密资产交易体验。OKX Wallet 作为通向Web3的一站式入口,支持多链资产管理、DApp 交互、NFT 浏览与 DEX 交易等核心功能,极大地降低了普通用户进入链上世界的技术门槛。而 OKX Pay 则在去中心化支付领域扮演关键角色,支持包括 USDT、USDC 等主流稳定币的链上即时零手续费支付,并通过与 Mastercard 等传统金融服务商的合作,积极推动加密支付在全球支持的部分地区内实现生活中的普及与应用场景拓展。
通过这三大板块的协同发展,OKX 打造了一个功能闭环、场景互通的加密生态系统。各业务板块之间形成了互补优势,共同推动用户体验的持续优化,无论是在资产交易的便捷性、安全性,还是在链上应用的可达性与可用性方面,均展现出显著优势。这种战略协同不仅显著提升了整体用户体验的流畅性和完整性,也增强了用户在 OKX 平台的黏性和活跃度。在此基础上,OKX 不断推动加密技术与应用向主流市场渗透,为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成为加密领域通向大众化的桥梁和加速器。
从工具到生活方式
OKX Pay 通过零手续费的稳定币支付在全球支持的部分地区内突破了跨境结算壁垒,借助类 Web2 的流畅体验大幅降低了加密支付的门槛。它不仅仅是一个支付工具,而是正逐步成为 Web3 时代的基础设施。凭借三大业务板块的战略协同,OKX Pay 正在构建一个完整的加密生态闭环,重新定义加密资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随着 OKX Card 和商户网络的全面铺开,加密支付有望像扫码购物一样自然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OKX Pay 正以最快的速度回应这种期待。OKX Pay 负责人 Sherry 在一次 Space 分享中披露,产品上线前 8 个月内完成 4 次迭代,每一次更新都是对未来支付生态的深度思考与战略布局。如此高频的创新节奏,不仅体现团队对产品精益求精的执着,更意味着 OKX Pay 正以技术创新为引擎,将加密资产融入日常支付的愿景逐步照进现实。通过持续迭代,OKX Pay 不断打破技术瓶颈与场景限制,加速加密支付从理论构想落地为生活实践,全力打通加密资产融入日常生活的 “最后一公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本文无意提供 (i) 投资建议或投资推荐; (ii) 购买、出售或持有数字资产的要约或招揽; (iii)财务、会计、法律或税务建议。我们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有用性。持有的数字资产(包括稳定币和 NFTs)涉及高风险,可能会大幅波动。您应该根据您的财务状况仔细考虑交易或持有数字资产是否适合您。有关您的具体情况,请咨询您的法律/税务/投资专业人士。请您自行负责了解和遵守当地的有关适用法律和法规。
Bitcoin Price To Break Key Resistance For Rally With A Crash To This Zone First
The Bitcoin price seems to have hit an important make it or break it point that will determine the n...
Ethena Partners with TON to Offer $USDe Savings via Telegram
The partnership intends to provide up to 1B users of Telegram, the biggest messaging platform across...
Best Altcoins on Solana to Explode as Investor Interest in $SOL ETF Skyrockets
According to Bloomberg Intelligence, the likelihood of US regulators approving a Solana ETF (ex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