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体系修复:中本聪对人类社会的颠覆
原文标题: Fixing money: Satoshi’s disruption of human society
原文作者:Eli Ben Sasson
原文编译:Starknet 中文
比特币之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我想和大家分享比特币于我而言意味着什么,并解释一下我认为中本聪的核心创新所在。首先,我想说明,比特币真正本质的创新并不在于密码学、互联网或计算机技术。这些新兴技术只是实现目标的手段。中本聪所真正革新的,是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社会结构。
「诚信:即使无人注视时,也依然做正确的事。」
—— C.S. 路易斯
当提到社会结构时,你的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友谊、文化传统,或者当今流行的社交媒体。然而,人们常常忽略了货币同样也是一种社会结构。事实上,货币的本质就是社会结构。
货币是一种承载巨大价值的系统,而这种价值的存在完全依赖于所有人共同认可货币应当「像货币一样运作」。因此,要理解货币作为一种社会结构的本质,我们需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何谓货币「像货币一样运作」,二是为何需要所有人对此达成共识。
人们对货币有一些基本预期:不能随意无限量地印钞;你所持有的货币不会无故消失或增加;你可以自由地使用自己的货币,等等。这些特点构成了我所称的货币的内在诚信(inherent integrity)。换句话说,货币的本质决定了即使你并未时时监督,它依然会如你所预期的那样运作。
然而,货币的内在诚信仅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货币还需要公信力(即被感知的诚信),也就是说,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对其诚信达成广泛共识,否则货币无法保值。举个例子,假如社会上传言政府将强制银行冻结资产,便会严重损害货币的公信力。即使传言为假,货币也可能开始贬值。
总之,货币的价值同时取决于其内在诚信和公信力。凡是价值完全基于内在诚信与公信力的结构,都是一种社会结构。而货币则是最存粹、最影响力的一种社会结构形式(其他形式将在本文末尾讨论)。
人类社会一直在不断地发明和重新定义货币。最简单的方法,由社会挑选一种同质化且稀缺的实物资源来充当货币。在我的小学时代,这种实物资源是口香糖包装纸。在监狱里,香烟曾为通货;在某些社会里,则是贝壳、盐和石头;煌煌千年直至近代前夕,货币的角色则一直由黄金扮演。但如今,货币大多已数字化,其稀缺性仰赖于国家背书,而管理这种资源的权力则委托给少数特定的公司(即银行)。在很大程度上,货币的价值取决于我们有多信任运行该货币体系的国家及其机制的诚信。
比特币是实现货币社会结构的一种全新方式。其创新之处并不在于使用了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而在于其如何利用互联网来实现货币这一社会结构。具体来说,比特币遵循了以下三个前所未有的原则:(1)广泛性(即去中心化),(2)激励式诚信,以及(3)公开可验证性。我们接下来将分别解释这些原则。
比特币由一种协议定义,该协议是一套通过互联网连接的众多计算机共同运行的程序。传统货币同样依赖协议(例如 SWIFT 系统),但比特币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协议邀请所有人以平等身份参与到系统的运行中。我们每个人都能自由地下载定义比特币矿工的开源软件,通过自己的计算机参与创建新区块,并更新比特币账本状态(即谁拥有多少个比特币)。此外,广泛的参与不仅仅是出于便利性,比特币的安全性、诚信以及价值,与其运行节点的广泛性直接相关。参与挖矿的人越多,比特币网络就越安全,公众也越信任其具备诚信。
相比之下,传统的银行体系并不欢迎我们来参与它们的运作。我们充其量只能在极其有限的范围内了解自己账户的情况。「广泛性」是人类社会历史上一项真正的创新,建立在平等、自主和民主原则之上,而这些正是自由社会的基石。「广泛性」与古老而迷人的直接民主理念相呼应,但又比其更进一步。在这里,我们不仅受邀参与投票并表达意见,更被平等地赋予了「国家」运作的权利。比特币诞生于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这并非巧合。当时的危机带来了量化宽松(即无限制印钞)和对「大而不倒」银行的救助。随着全球无银行账户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大规模监控逐步渗透到我们日常金融交易之中,比特币的持续发展,正是对这一现状的直接回击。换言之,比特币的出现,是对传统金融体系公信力与内在诚信不断被侵蚀的一种反抗与回应。
比特币挖矿是有利可图的 — 只要你成功挖出一个新区块,就会获得比特币奖励,而这一过程对所有人开放!这或许是中本聪这一发明最奇妙、最令人惊叹的部分。比特币协议以经济激励(即支付奖励)的方式,促使参与者去完成某些特定行为(创造有效的区块),并以此来保障系统的诚信。这种方式激励并迫使所有矿工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必须「做正确的事情」。如果你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即比特币协议),你将面临经济损失,因为用于挖掘无效区块所耗费的电力成本打了水漂,同时你也无法获得任何比特币作为回报。巧妙的是,矿工获得的价值并非美元或欧元,而是以比特币本身的形式支付。而比特币作为一种社会结构,只有在公众信任其具备诚信的情况下才能得以保值。这便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矿工们无需相互协调,就会被激励着诚信运作,因为违反协议是一件愚蠢的事情——你辛苦赚取的比特币会因此贬值,最终你将自食其果。
我们不妨再次将这种「激励式诚信」的原则与传统货币体系进行比较。在传统体系中,我们并未受邀参与银行的运作(银行缺乏广泛性),而那些真正参与运作银行的主体,也并不会因维护银行或国家货币的诚信而平等地获得相应的直接价值回报。相反,银行自行或者雇佣服务商来运作系统。系统的诚信并不仰赖协议的激励,而是通过合同与国家法律体系来强制保障。
试想这样一个世界:银行向广泛且开放的运营网络提供股权(银行的股份)或收入(银行手续费的一部分)作为回报;国家向公民开放参与本国货币体系运作的权限,并以新发行的货币奖励他们的贡献。我相信,这是一种更优越、更具民主性的国家货币运作方式。我相信,采纳这一更高标准的国家将拥有更加自主的公民和更加蓬勃自由的社会。或许有一天,受中本聪发明的「比特币」启发,各个国家将迈向这一更理想的体系。但至少在今天,这尚未成为现实——而如果有朝一日社会真能实现这一飞跃,那将完全归功于中本聪的发明。
中本聪创新的第三部分,也是最后一个核心部分,就是公开可验证性。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验证比特币的完整诚信,包括自 2008 年创世区块诞生以来的所有交易记录。更重要的是,验证这一切并不需要超级计算机,仅需一台笔记本电脑即可完成!这也意味着,我可以用这台此刻正在打字的笔记本电脑,实时验证比特币的最新区块,亲身参与这一广泛而民主的诚信及其所仰赖的社会共识。只要有人试图破坏比特币的诚信(即网络完整性),我们所有人也都会知晓。
这里有必要与传统支付网络再次进行对比。在传统体系中,中心化机构(如银行、信用卡公司等)依赖庞大的计算节点来处理交易。而我们普通用户则没有任何方式能直接验证系统的诚信。即便我们能够获得某种查看权限,庞大的计算量也绝不可能在一台普通笔记本电脑上完成。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比特币的创新在于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重新实现了货币这一古老的社会结构。这种全新的实现方式借助了互联网以及已普及的低成本计算机设备等新技术,但其创新核心在于将货币的社会结构建立在三个新原则之上:广泛性、激励式诚信和公开可验证性。
广泛性是比特币中最脆弱也最令人担忧的特性,也是我最担心的属性。创建一个新的比特币区块需要消耗大量电力,或依赖极大的运气。显然运气不可控,因此只能着眼于电力问题。可以想象这样一种反乌托邦式的未来:比特币网络的运作 — 尤其是用于保护网络安全的大量电力消耗 — 完全被单一或少数几个强大的实体(如国家或大型企业)所掌控。这种令人担忧的未来并非遥不可及,原因有二:(1)规模经济效应可能使大型运营者更具优势,逐步掌控更大比例的算力(即比特币的电力消耗);(2)随着比特币在我们的生活和经济中变得愈发重要,国家和大型企业等强权势力势必会试图掌控比特币。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即比特币挖矿被单一实体或少数协作的实体所控制,那么围绕比特币诚信的共识将被削弱。这些共识包括,例如其抗审查性、不设准入门槛、永不超过 2100 万枚的发行上限,以及无需向中心化机构报告额外信息的支付机制等。这些核心原则一旦遭到侵蚀,比特币也将因此失去其价值。
比特币的广泛性并非由中本聪的发明所天然保障。维护这一特性,是所有关心比特币价值与使命的人必须共同参与的一场持久战。即便广泛性注定只是短暂存在,但其所展现出的自由精神,也会如同短暂却辉煌的古希腊民主制度一般,成为历史长河中的明灯,持续照亮并激励所有关心人类自由的人们。
公开可验证性这一特性对比特币而言代价不菲。为了确保交易验证能够通过常见设备完成,我们必须限制验证比特币交易所需的计算量。正是基于「公开可验证性」这一原则,比特币的处理能力被限制在每秒最多约 10 笔交易(10 TPS)。这种状况对比特币的吞吐量构成了极大的限制,也部分解释了为何全球只有极少数人使用比特币进行日常购物。简单而言,当前的比特币网络缺乏足够的带宽来支持所有人使用比特币完成日常交易。若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一个能每秒处理成千上万甚至数百万笔交易的比特币网络。
于是,我们似乎陷入了一个两难境地 — 要么坚持比特币的公开可验证性,但因此受限于低带宽,无法满足全球范围使用的需求;要么提升扩展性,让每个人都能用比特币购买日常用品,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交易透明度的丧失,因为普通设备不再能轻松验证全部数据,我们又不得不再次依赖那些强大的中心化机构。而这,正是数学和密码学的用武之地。
支付通道和闪电网络是自 2018 年 3 月以来在比特币上应用的一项杰出密码学解决方案。它通过允许交易双方直接进行结算,将比特币的吞吐能力扩展至近乎无限的水平。这种情况有点类似于杂货店允许顾客赊账,月底一次性结清,只不过整个过程几乎无需信任假设,由比特币网络本身作为仲裁方,以防其中一方试图作弊。
但这一方案有两个主要缺点:
尽管需要对比特币协议进行一次修改(即软分叉),但一种不同且更佳的方案已经存在。这就是我十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比特币解决方案,也是驱动我每天投身区块链工作的原因。zk-STARK 协议是我在 15 年前与他人共同发明的,彼时我还是一名全职的理论计算机科学学术教授。这一协议可以让我们所有人在智能手机上验证比特币的所有区块链,甚至是其百万倍的数据量,而无需信任任何负责处理比特币交易的第三方。这一方案彻底解决了前面提到的闪电网络的两大缺点。此方案具备资金效率,也不再需要用户时刻保持警惕。我最早于 2013 年的比特币大会上首次介绍了这一突破性的区块链技术,并在 2018 年联合创立了 StarkWare 公司,以推动该技术的实际落地。从那时起,凭借不断壮大的零知识研究生态系统共同努力,我们已成功将 zk-STARK 技术打造为以太坊扩容的终极解决方案。我期待有朝一日比特币也能通过软分叉整合 zk-STARK 技术,我正与生态系统中的许多人一起为此而努力。
货币是通过社会而构建的,用以满足特定的社会功能。作为一种社会结构,货币价值依赖于两个因素:(1)必须以诚信方式运作;(2)社会普遍认同其公信力。
货币或许是社会结构最典型的例子,但绝非唯一的例子。事实上,还有许多其他系统、数据集和程序同样服务于社会,承载巨大价值,而所有这些价值都基于社会对其公信力的广泛共识。例如,土地、房产和汽车的登记系统是社会结构;选举和治理过程是社会结构;婚姻登记系统、社会头衔、宗教头衔与学术头衔同样都是社会结构。甚至连我们的个人声誉,如信用历史和健康记录,也都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
大多数社会结构都由国家政府或民族国家任命的垄断实体和中央机构进行管理。这就引出了我将在本文结尾处提出的一个问题:这些社会结构,是否可以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即中本聪的方式来实现?而这种方式建立在广泛性、激励式诚信和公开可验证性这三个原则之上。
Bitcoin Sees All-Time High Realized Capitalization, Indicating Rising Market Confidence
The respective indicator is calculated by summing each Bitcoin’s $BTC value in line with the price o...
AVAX Took Off in 2021—Now Qubetics Is the Popular Crypto Coin to Buy While It’s Still Under $0.20
Qubetics is under $0.20 with 509M tokens sold and $16.3M raised. Don’t repeat the AVAX mistake—this ...
Renta Network Forge Alliance with SFT Protocol to Redefine Web3 Rentals and Infrastructure
Renta Network collaborating with SFT Protocol to transform Web3 rentals by merging decentralized 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