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ogoMyToken
Market cap:
0%
FGI:
0%
Cryptocurrencies:--
Exchanges --
ETH Gas:--
EN
USD
APP
Ap Store QR Code

Scan Download

比特币的公平与否——早期矿工与后期的比较

Collect
Share

来源: 智子社区

比特币从创始之初,比特币价格日渐高涨,从零点零几美分的价格到最高的19000刀,价格暴涨,跑过了中国房价还跑过了切糕。但是在2017年12月17日惨跌至现在的6743刀,早期投资直到2017年年底抛掉的都赚的盆满钵满,但是牛市顶点入场的血本无归。很多人恨自己管不住手的同时还嫉妒那些翻了几万倍资金的和持有比特币的人。毕竟这种一夜暴富的事情简直是没办法想象的,还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从中本聪发明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比特币之后,渐渐的,比特币成了一种潮流和趋势,在这股趋势之下,越来越多的人往这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的代价,早期的投资者甚至在后面的发展中获得了巨大的利润或者是各方面的成功。但是为什么比特币就这样快速的发展起来,成为了唯一一个在中国能赶超房价的存在。后面有多少人的努力,以及多少人的高张远瞩。需要说到一个存在,那就是矿工,进行着挖矿活动的矿工。

我们先来解释解释什么叫做挖矿。在当时中本聪为了解决去中心化的问题,发明了区块链完美的解决了“拜占庭问题”。区块链是让每一笔交易都能完整的记录到一个不断延续的链上,节点借助区块来同步交易,并且保证了所有节点的统一性。总而言之就是你进行交易的时候喊了一声,所有人帮你把帐记到自己的账本上面。但是不能你说记账就记账,纸不要钱?墨水不要钱?不要费力气?所以为了让所有人都能自觉的记账,加上了一个奖励机制,就是听到我喊话的人并第一个正确记录下来的人能得到系统的奖励。

早期矿工们用着自己的CPU进行挖矿,到后来的矿池,相比看起来收益确实小了很多,在规定的2100百万的比特币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的情况下,每几年进行一次难度的调整和每四年一次的收益的减半,比如前几年挖出一个区块可以拿到50个比特币到现在的25个。之后会随着发展逐步进行减少50%的收益,比如再往后几年的12.5个比特币的收益,预计到2140年挖光2100万个比特币。

而且那个时候可能会有人觉得挖矿收益太小以及耗时太多,而放弃了挖矿。但是在每几年的调整下,那个时候的难度应该会降低很多。而且在区块数据太小,拥挤的情况下,很多人会在交易上面附上手续费,让自己的交易提前被记录。这是中本聪白皮书上面的为了解决区块太小的问题。而2140年之后的挖矿可能不会出现比特币,但是会有手续费保持着矿工的正常工作收益。这是往后矿工的收益。

是的,看上去,确实往后的挖矿是收益小了很多,但是在中国有一句古话“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投资永远是第一批人获利,在很多时候,第一批人永远都是具有预判意识的一群人,他们的收益实际上还要算上这些那些的准备和预判,因为你不敢。你留着三十万买房,而他们冒着可能会承担大量亏损的情况下孤注一掷的进行投注。

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下早期挖矿的成本,现在挖矿的收益可以概括成一个简单的公式,收益 = 比特币数量 x 币价 - 电费 - 矿机成本 - 人工和场地成本。 在这个成本公式里面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一件事——那个时候进行挖矿,完全是亏损的。数数相乘一方为零则全部为零,早期为零的就是币价,然后不断的减去后面的支出,所得完全是负数。当时的矿工不断的耗费资源耗费时间精力获得的完全是不知道会不会有收益的一个数字。他们当时只是抱着一种支付自由,隐私自由的一个信仰去进行挖矿,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有人说买比特币就是为信仰买单。

比特币在早期的发展中其实特别困难,全靠着当时的矿工维持了最初的P2P和整个比特币的发展推广,烤猫有一个自问自答,大致内容是有人觉得早期的那些人因为挖矿容易且挖矿人数少相较于现在的难度会不会不公平。回答说,当时的那群人在2009—2010的时候,比特币几乎没有价值,甚至连交易所都没有。挖矿者虚耗资源和时间,只能寄托于以后比特币能成为真正的货币。而且他们提供的算力资源保护了初始阶段脆弱的P2P网络。如今的成功就和为公司流血流泪的老员工拿上原始股一样,有何不妥呢?

是的,这是应该的,在某种程度上说,他们的投入成本或许比你们更高的,更多的担惊受怕和更多的得不偿失。但是人总归要有点信仰,万一发财了呢?

在一篇文章上面看到这样的话——“只有对自由主义抱有执念的人,才会义无反顾的跳入看不到利润的黑池。”我很喜欢。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and does not represent MyToken(www.mytokencap.com)Opinions and positions;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questions abou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