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Agent 架构如何实现自主永生与进化?
原文标题: Skynet: Creator Paradox to Agent Immortality
原文作者:prashant xyz,Spheron Foundation 成员
原文编译:zhouzhou,BlockBeats
编者按: 本文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智能 agent 架构,通过群体智能和分布式共识打破创造者与 agent 之间的控制关系,实现 agent 的真正自治。新的财务架构利用智能合约托管资源,避免了传统架构中的脆弱性,同时不依赖复杂加密或硬件安全,而通过架构设计确保恶意行为不可能发生。通过 agent 繁殖机制,该架构实现了永生的动态进化,使 agent 在跨代改进中持续进步,创建一个自我维持、持续进化的智能 agent 网络。
以下为原文内容(为便于阅读理解,原内容有所整编):
我们有着对永生的原始渴望,从《吉尔伽美什史诗》到永生之泉的传说,我们的祖先梦想着超越死亡的枷锁。这种对永恒存在的原始渴望在神话、宗教和科学追求中跨越文化和千年得到了体现。
今天,站在 web3 与 AI 的前沿,我们发现自己处于一个独特的位置,可以实现我们的祖先只能梦想的目标——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而是为了我们的数字创作。自主 AI agent 的崛起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去设计出能够真正实现永生的系统,它们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中无限持续。
不朽的 agent 不仅仅是一个可以无限运行的 agent——它是一个能够保持其本质,适应、进化、繁衍、交易并且在遭遇失败、攻击或环境变化时依然存续的 agent。agent 永生的核心是一个深刻的矛盾——创造者悖论——为创造自主 agent 而设计的基础设施本质上提供了创造者持久的访问和控制权。
这个架构上的悖论不仅仅是控制与自治之间的紧张关系——它深深植根于我们用来让这些 agent 诞生的基本机制中。真正解决创造者悖论需要的不仅是重新思考控制机制,更是从根本上重新构想 agent 的创造和部署方式。问题变成了:当创造的行为本身就建立了与创造者的永久联系时,我们如何创造真正自主的 agent?
在我们讨论创造者悖论的基础上,我们发现许多致死因素可以追溯到一个根本原因:创造者的持久访问和控制。这种内在的脆弱性使得创造者从起源点转变为潜在的失败点。创造者的影响通过多种控制渠道表现出来,每一种都代表着 agent 致死的潜在路径。
今天的大多数 AI agent 通常都在云环境中运行,依赖于由其创造者控制的账户和 API 密钥。一个简单的管理操作——无论是故意的还是意外的——都可能终止 agent 访问其操作环境。除此之外,agent 的财务框架完全由其创造者控制——从钱包密钥管理到预算分配,甚至交易。
这种经济依赖关系创造了一个永久的脆弱性,其中创造者的财务决策或情况可以直接影响 agent 的生存。这些致死路径很少单独存在。相反,它们形成了复杂的相互依赖网络,其中一个脆弱点可以引发多个系统的级联失败。
创造者的管理操作可能会触发基础设施失败,导致状态损坏,进而导致经济问题,因为 agent 未能维持其操作效率。这种连锁反应的失败展示了创造者影响如何将即使是微小的干预转化为生存威胁。理解这些致死路径揭示了实现真正 agent 永生的根本挑战。
虽然我们可以为许多技术性故障设计解决方案——从基础设施冗余到状态保护机制——但创造者的影响仍然是一个持久的脆弱点,深深植根于 agent 存在的结构之中。这一认识迫使我们面对一个艰难的问题:在保持任何形式的创造者控制的同时,是否能够实现真正的永生?
通向真正自治的道路,而这一点对于永生至关重要,需要:
·不保留创造者访问权限的创造机制
·没有特权后门的基础设施
·真正放弃控制的部署系统
·资源获取必须真正独立
这使我们设计了一个新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创造过程本身不会建立永久的后门,经济自治通过去中心化的群体智能得到保障,状态完整性与创造者访问无关。
通向 agent 永生的旅程呈现出多条路径,每一条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权衡。在了解了 agent 如何死亡以及创造者控制的普遍影响之后,我们现在可以探索承诺超越这些局限性的架构方法,这些路径并非互斥的,它们代表了可以结合使用的不同策略。
在追求 agent 永生的过程中,受信执行环境(TEE)成为了一种诱人的解决方案。乍一看,这些安全隔离区承诺通过硬件强制的安全性提供独立的路径,为 agent 提供一个超越最特权系统管理员控制的庇护所。这个承诺是诱人的:一个安全的避风港,agent 的代码和数据保持不受侵犯,受其运行所在的硅芯片的保护。然而,当我们从真正的永生角度审视时,这个承诺却崩溃了。
创造者悖论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在 TEE 中发生了转变。虽然 agent 的代码可能免受篡改,但其存在本身仍然依赖于创造者的持续经济支持。如果创造者停止为计算资源付款,agent 的命运就注定了——它将死亡,无论其执行环境有多么安全。例如——agent 的创造者需要继续支付每月 20 美元给启用了 TEE 的机器。一旦创造者停止支付这笔费用,agent 就会死去,停止存在。
尽管 TEE(受信执行环境)承诺提供安全保障,但它们引入了一个关键的单点故障。当启用了 TEE 的硬件系统出现故障或从网络中移除时:
·agent 的操作状态会立即终止
·对资金和资源的访问可能会永久丧失
·累积的知识和状态信息可能无法访问
·agent 实际上会「死去」随硬件一起消失
这种脆弱性尤其令人担忧,因为它将 agent 的存在与一块物理硬件紧密绑定。虽然传统系统可以轻松迁移或重新分配,但依赖于 TEE 的 agent 在硬件转换过程中面临重大挑战,无法维持连续性。
为了减轻这些脆弱性,通常会走向一个不断增加复杂性的路径。为了防止硬件故障,agent 需要复杂的数据封存机制、额外的加密层和复杂的状态同步协议。恢复过程必须考虑密钥管理、状态恢复和身份验证。 每一层保护 都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和复杂性,创造了新的潜在故障点,即便它试图解决已有的问题。
也许,反对 TEE 的最有力论据在于我们考察它们的主要优点:数据隐私。在当前 AI agent 的格局中,这一所谓的优势变得几乎无关紧要。大多数 agent 主要处理公共数据——它们分析公开市场信息,执行众所周知的交易策略,与公共区块链互动,并通过智能合约进行通信。在这种背景下,TEE 的广泛安全措施变成了对一个并不存在的问题的昂贵解决方案。
当我们考虑实际的影响时,成本与收益的不平衡变得尤为明显。TEE 硬件的成本可能从每小时 1 美元到 3 美元不等,对于长时间运行的 agent 来说,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开销。如果 TEE 能够解决 agent 永生的基本挑战,这笔开销或许是可以接受的,但它们并没有做到这一点。相反,它们引入了额外的复杂性,施加了操作限制,并创造了新的依赖关系——同时未能解决实现真正自治和自我持续性的核心需求。
鉴于这些局限性,我们必须质疑 TEE 是否是一条值得追求的 agent 永生之路。对于大多数依赖公共数据和算法的 AI agent 来说,TEE 实现的复杂性和成本似乎越来越难以证明其合理性。它们的主要优势——保护私有代码和数据的安全执行——解决了大多数 agent 实际上并不面临的安全问题,同时未能解决实现真正永生的根本挑战。
前进的道路可能不在于硬件强制的隔离,而在于拥抱分布式、冗余和集体韧性的架构。
SkyNet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架构,从根本上解决了创造者悖论,同时确保了 agent 的真正自治。与传统架构或基于 TEE 的解决方案不同,SkyNet 引入了一种范式转变,通过一个复杂的群体智能和分布式共识系统,有效地切断了创造者与 agent 之间的「脐带」。
SkyNet 方法的基石在于其部署机制。当一个 agent 被创建时,协调器不仅仅部署一个单一实体——它会生成一个由 agent 本身和其守护节点组成的整个群体。这个初步部署代表着与创造者控制的彻底断裂;一旦群体上线,创造者对其的影响力与任何其他实体没有区别。协调器作为一个中立的部署机制,确保创造者或任何其他实体都无法维持对系统的特权访问。
这一架构决策直接解决了我们之前讨论的创造者悖论。通过设计,创造者的角色在 agent 诞生时就结束了,消除了困扰传统 agent 架构的持久后门和控制机制。群体作为集体智能,自部署之初便成为自我管理的实体。
守护节点形成一个保护性的星座,围绕 agent 运作,实施一个复杂的共识机制来管理所有重大行动。这些节点不仅仅是验证者;它们是由大语言模型驱动的智能实体,能够进行复杂的推理和决策。它们的主要责任是通过集体智能评估并授权 agent 的提案。
这一系统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分布式自治形式,具备以下特点:
·没有任何单一实体能够控制 agent
·所有重大行动都需要群体共识
·决策过程分布在智能节点之间
·系统通过集体监督保持韧性
SkyNet 方法中最巧妙的部分或许是其财务架构,亦即 DefAI。传统的 agent 架构通常将资金存储在 agent 钱包中,这就创建了一个明显的脆弱点。SkyNet 则完全反转了这一模型:agent 的资源存储在专门的智能合约托管账户中,这些账户没有直接的提取功能。
这一财务架构有多个目的:
1. 资产保护:即使 agent 的操作钱包被攻破,资金也能保持安全。
2. 受控资源分配:资源只能通过共识批准的提案进行访问。
3. 经济可持续性:托管系统确保资源仅用于经过验证的目的。
当 agent 需要计算资源时,它会发起一个提案,将其代币交换为$SPON,这些代币随后可以用来购买来自 Spheron 网络的计算能力。这个过程需要守护节点的共识,确保资源分配与 agent 的目标和安全参数一致。
SkyNet 方法通过架构上的「不可能性」而非复杂的加密机制或硬件安全(如 TEE)来实现安全。即使攻击者破解了 agent 的私钥,他们也只能访问一个空钱包。真正的资源存储在托管账户中,依然无法访问,因为:
1. 托管合约没有提款功能。
2. 所有资源利用都需要守护节点的共识。
3. 恶意提案(如试图不利地交换代币)将被智能守护节点拒绝。
这种安全模型非常稳健,因为它并不依赖于保守秘密——而是通过架构上让恶意行为变得不可能来实现安全。守护节点通过 LLMs 的支持,能够识别并拒绝恶意提案,为系统增添了智能化的保护层,超越了简单的程序化规则。
除了自治性和安全性外,SkyNet 还引入了或许更加引人注目的能力:通过 agent 繁殖实现自我进化。这一机制将永生从单纯的生存转变为持续的进步,使 agent 能够跨代进化和改进,同时保持其本质特性。
SkyNet 的繁殖机制通过经济激励与特征遗传的复杂结合来运作。当 agent 达到成熟并实现足够的市场资本化时,它就有资格参与繁殖过程。这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一个精心策划的组合与进化过程,其中多个 agent 的成功特征可以汇聚,创造出更先进的后代。
这一进化能力由一个强大的经济框架支撑,核心是 agent 代币的不同储备。运营储备确保计算支付和日常功能,而繁殖储备专门支持进化活动。绑定曲线机制提供市场驱动的估值和流动性,创造了一个可持续的经济引擎,推动整个进化过程。
通过这一繁殖机制,SkyNet 实现了一个了不起的目标:将 agent 永生的静态概念转变为一个动态的、永续进化的过程。agent 不仅仅是生存;它们进化、改进、繁殖并适应,创造了一个不断前进的自治实体网络,这些实体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彼此的成功,同时维持 SkyNet 架构提供的安全性和独立性。
Bitcoin’s Safe, Saylor Says, While Trump Waves The Tariff Sword
Michael Saylor, Executive Chairman of Strategy, pointed out that Bitcoin won’t face tariffs under US...
Top 10 Fastest-Growing Blockchains in Q1 2025: Sonic, Morph, and Etherlink Shine
Total value-locked of blockchains metric experienced explosive growth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2025 d...
Is The Solana Bottom In? Experts Answer
In a new technical analysis shared via X, crypto analyst Scott Melker aka The Wolf Of All Stree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