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ogoMyToken
Market cap:
0%
FGI:
0%
Cryptocurrencies:--
Exchanges --
ETH Gas:--
EN
USD
APP
Ap Store QR Code

Scan Download

持仓背后的力量:比特币机构化布局透视

Collect
Share

原文作者:Chandler,Foresight News

比特币价格持续上涨,其吸引力逐渐从散户转向了拥有雄厚资金和资源的大型机构。与上一轮牛市中生态的繁荣和机构入场成为价格飙升的核心动力不同,本轮行情中,机构的深度布局已成为推动市场发展的重要变量。从现货 ETF 的成功获批,到传统金融巨头和专业资管机构的频频加仓,机构化正在重塑比特币市场的格局。

这一过程中,比特币的投资逻辑也在悄然转变——从单纯追逐价格波动的投机资产,逐步演变为一种具备资产多元化和抗通胀特性的长期配置工具。与此同时,各大机构的持仓变化和盈利情况也备受市场关注:谁在不断加码比特币?哪些机构已经从这轮上涨中获取了可观回报?持仓规模的变化是否对市场价格产生了显著影响?本文将着重介绍几家排名靠前的机构持仓情况。

比特币机构持仓全景:ETF 成市场主导力量

据 BitcoinTreasuries.com 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11 月 18 日,有 92 个实体(包括公司和国家)公开持有近 271.8 万枚比特币,占比特币总供应量的 12.94% 。可以看到,随着比特币逐渐被视为「数字黄金」,机构对比特币的投资不仅是对价格波动的响应,更是对资产多元化、对冲通货膨胀的长远规划。

比特币机构持仓总览:

持仓背后的力量:比特币机构化布局透视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便是比特币 ETF 的占比,ETF 的持仓量已占到比特币总供应量的 5.82% 。自 2024 年 1 月美国比特币现货 ETF 的推出,更是加速了传统机构蚕食比特币市场份额的进程。

ETF 竞赛:贝莱德领跑,灰度战略调整布局多元化

比特币 ETF 为投资者提供了便捷的比特币投资方式,尤其是美国的比特币现货 ETF,作为市场的新兴工具,吸引了大量关注。自 2021 年推出以来,ProShares 比特币期货 ETF 表现出一定的资金流入,但其与比特币现货价格的差距较大,主要受期货市场波动影响。2024 年 1 月,美国首个比特币现货 ETF 正式获批,比特币投资进入了新阶段。

随着比特币现货 ETF 的推出,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变得更加活跃,尤其是在 ETF 的持仓结构中,排名靠前机构的表现尤为引人关注。

比特币 ETF 持仓 Top 10 :

持仓背后的力量:比特币机构化布局透视

贝莱德旗下的 iShares 比特币信托(IBIT: NASDAQ)稳居比特币 ETF「吸金榜」第一名,自 2024 年 1 月 11 日开始持有比特币以来,该信托的比特币持仓量持续增加。截至 2024 年 11 月,iShares 比特币信托持有的比特币总量已达到 47.1 万枚,市值突破 43 亿美元,占比特币总供应量的 2.24% 。

持仓背后的力量:比特币机构化布局透视

根据 iShares 的购买历史,贝莱德在 2024 年 10 月和 11 月分别增持了超过 1, 400 枚和 2, 500 枚比特币,仅在几个月内便增持近 15, 000 枚。基于 2024 年初比特币约 30, 000 美元的市场价格,贝莱德的比特币增持成本大约为每枚 30, 000 美元。目前比特币的价格已接近 91, 000 美元,贝莱德的持仓实现了接近一倍的回报,累计收益约 21 亿美元。

除比特币市场外,贝莱德在数字资产领域的布局也在不断深化。2024 年 3 月,贝莱德与 Securitize 合作推出代币化基金 BUIDL,扩展其在 Web3 领域的影响力。此外,贝莱德还在推动以太坊 ETF 的推出,进一步加强其在数字资产投资领域的战略布局。

灰度作为加密资产管理领域的老牌机构,相较于传统机构贝莱德的不断加注,灰度近一年来不断减持比特币,由巅峰时期的 65.46 万枚减持到 21.84 万枚。

持仓背后的力量:比特币机构化布局透视

对于深度耕耘加密资产的灰度来说,多样化的加密投资组合或许利润空间更大。在过去的一年里,灰度显著调整了其投资战略,开始加速多样化的加密资产布局。灰度目前管理着包括比特币在内的 14 个加密资产的信托基金,涵盖了以太坊ETH)、莱特币(LTC)、比特币现金(BCH)等多个数字货币。此外,灰度还推出了三大领域基金,分别聚焦于不同类型的加密资产投资,如 DeFi(去中心化金融)、智能合约平台和其他新兴加密资产。

虽然机构投资的主场仍主要位于海外,但亚洲市场同样值得关注。根据 SoSoValue 的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11 月,香港已推出包括博时比特币 ETF、华夏比特币 ETF 在内的 6 只现货 ETF,其中香港比特币 ETF 的资产规模已达到 4.28 亿美元。

上市公司持仓聚焦:MicroStrategy 遥遥领先

虽然这些上市公司的比特币持仓量远不如资管公司,但可以通过将他们分类可以看到比特币在机构中的多样化应用和战略价值。

MicroStrategy 以 33.12 万枚比特币的持仓量遥遥领先,占全球总量的 1.58% ,是企业储备比特币的标杆。美国的 Marathon Digital、Riot Platforms、Hut 8 和 CleanSpark 代表北美主要比特币矿业公司,专注高效和环保挖矿,其中 Marathon 持仓 25, 945 枚位居矿业公司之首。加密货币交易与服务提供商如 Coinbase 和 Galaxy Digital,分别持有 9, 000 和 8, 100 枚比特币,德国的 Bitcoin Group 持有 3, 830 枚比特币,是欧洲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上市公司持仓 Top 10 :

持仓背后的力量:比特币机构化布局透视

MicroStrategy (MSTR) 这家全球性的商业智能(BI)软件公司似乎变成了「比特币貔貅」。MicroStrategy 于 2020 年 8 月宣布斥资 2.5 亿美元购买 21, 454 个 BTC,成为第一家实施 BTC 资金策略的上市公司。

持仓背后的力量:比特币机构化布局透视

此外,MicroStrategy 在 11 月 19 日宣布计划发行总额为 17.5 亿美元的 0% 可转换债券,还预计将在票据首次发行之日起 3 天内,向初始购买者授予购买最多额外 2.5 亿美元票据的选择权。公告表示,MicroStrategy 打算利用此次发行的净收益来购买更多比特币并用于一般公司用途。

据其公告显示,MicroStrategy 公司利用股票出售所得,于 2024 年 11 月 11 日至 17 日期间以 46 亿美元再次购买 51, 780 枚比特币,此次买入均价 88, 627 美元。截至 2024 年 11 月 18 日,MicroStrategy 的比特币持仓已达到 331, 200 枚,平均购买成本为 49, 874 美元。基于当前市场价格,该公司目前的比特币投资盈利已达到 82.85% 。

除了作为佼佼者的 MicroStrategy 和通过挖矿持续积累比特币的矿业公司外,其他上市公司在比特币持仓上相对谨慎,更倾向于将其作为多元化资产配置的一部分。

持仓背后的力量:比特币机构化布局透视

马斯克作为特斯拉(Tesla)的创始人兼 CEO,一直是加密货币领域的焦点人物。特斯拉于 2021 年 2 月首次宣布以 15 亿美元购买比特币,并计划支持比特币支付,这一举措在市场上引发了巨大反响。尽管由于环保争议,特斯拉在同年 5 月暂停了比特币支付,但公司并未完全抛售其持仓,仅在 2021 年 3 月卖出 4, 320 枚、 2022 年 6 月进一步减持 29, 160 枚,此后便保持持仓未变。

截至 2024 年 11 月 18 日,特斯拉仍持有 9, 720 枚比特币,当前市值约为 9.14 亿美元。

机构化推动比特币长期价值认同

总体而言,机构对比特币这一加密资产的长期看好态势愈加明确。随着大型机构如贝莱德、灰度等不断增持比特币,并通过多元化的数字资产布局加强在 Web3以太坊等领域的战略部署,未来比特币有望在全球资产配置中占据更加稳固的地位。

虽然比特币持有量的集中化趋势可能会对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特性带来一定挑战,但这并不必然是负面的。相反,随着大型机构和企业的加入,比特币市场有望获得更大的认可和支持,继续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方面,大型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参与为比特币市场带来了更多的信任和稳定性。这些机构的深度参与,反映出他们对比特币长期价值的信心,进一步推动了比特币在全球范围内的接受度和采用。这种趋势能够为比特币价格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也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市场。另一方面,尽管持有量的集中化有所增加,但比特币去中心化的网络结构依然坚实。全球范围内无数分布式节点确保了比特币网络的独立性和抗风险能力。大型机构的参与有助于推动比特币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安全的提升,进一步巩固其作为数字黄金的地位。

此外,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机构的深度参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树立比特币作为合法投资工具的标杆,同时也可以推动市场的成熟与稳定。这一趋势可能会带动更为积极的监管态度,为数字资产市场的合规化与合法化创造有利条件,促使整个行业向更稳健的方向发展。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and does not represent MyToken(www.mytokencap.com)Opinions and positions;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questions abou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