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千万志愿者发声,志愿汇闯进“区块链+志愿服务”大门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兴起,一种新的信任机制逐渐建立,人类社会传递价值的方式也随之改变。公益慈善,作为最需要信任的行业之一,也在逐步探索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提高行业透明度和公信力。
2019年1月12日, 志愿汇与everiToken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在杭州举行。志愿汇将通过与everiToken的合作,解决“互联网+志愿服务”的痛点,并在全国率先构建区块链志愿服务工作的应用场景。 everiToken也是巴比特避冬行动中,唯一一个以通证经济为中心的公链项目。
互联网+志愿服务
中国志愿活动的兴起,缘自政府自上而下的倡导和推动 ,并伴随城市社区建设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发展起来。
1963年2月,毛泽东同志发出了“ 向雷锋同志学习 ”的号召,“学雷锋”活动可以说是我国建国初期最具有志愿服务色彩的行动。直至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采用国际社会对公益活动的通用表述——“志愿服务”。
在经历义工运动、社区服务、青年志愿行动、北京奥运/汶川大地震灾后志愿服务后,我国各类志愿服务需求不断扩大。同时伴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志愿服务 ”的理念,催生了一批为志愿服务提供信息服务的互联网信息平台。
“志愿中国”是在共青团中央指导下的中国注册志愿者信息系统,是共青团中央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开展的青年信用体系建设先导工程。 “志愿汇”是“志愿中国”的移动端/APP ,平台注册志愿者超7100余万人,入驻公益组织超43万个,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益平台。
对志愿者而言,除了奉献自己的爱心、为社会做贡献之外,参与志愿服务还能获得平台和政府的奖励。
平台 :“志愿汇”不仅为志愿者提供了免费志愿保险,还推出了以益积分为核心的积分系统。系统根据志愿者的服务时长或捐赠血量,形成相应数量的益积分,志愿者可使用这些益积分兑换指定的商品。目前在嘉兴、桐庐等地已实现第一个应用场景—自动售卖机。
政府 :“志愿汇”记录了志愿者的活动记录、服务时长、公益积分等信息,并将这些数据与政府部门共享,以 作为青年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 。
以2016年浙江推出的《浙江省青年守信联合激励措施的实施意见》为例,《意见》指出,在浙江的注册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达到一定时数,就可享受涵盖教育服务和管理、就业和创新创业、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的福利。比如在研究生推荐免试、公派出国、评优评先等遴选中,同等条件对优秀志愿者优先选择等等。
当然,有阳光的地方就会有阴影。由于 服务时长是作为评价志愿服务效果的唯一标准 ,因此服务时长数据在记录和存储的过程中,都有可能被篡改。
痛点1:
记录过程,如何确定是志愿者本人参加的志愿服务?如何精准地记录服务的时长?痛点2:
存储过程,由于服务时长数据是由志愿者、活动主办方发布并记录县、市、省等志愿服务相关管理部门部门也拥有核准权,假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未经核实的查、删、减、改志愿服务时长,,那么如何保障志愿者的权益呢?对于第一个痛点 ,目前已有定点刷卡、“电子围栏”和人脸识别等技术,保证志愿服务时长的准确记录。
注:“电子围栏”技术,通俗来说,就是志愿服务管理者将密码告诉志愿者,学生使用这个密码在APP上签到或签退,一定区域范围内都有效。相当于设置了一个虚拟的空间“围栏”。对于第二个痛点 ,区块链技术的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恰好与之契合。
本次志愿汇携手everiToken,闯进了“区块链+志愿服务”的大门,为志愿服务数据的真实性、透明性、不可随意篡改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区块链+志愿服务
2018年9月3日,民政部印发《“互联网+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行动方案》,其中指出:
“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公益捐赠、善款追踪、透明管理等方面的运用,构建防篡改的慈善组织信息查询体系,增强信息发布与搜索服务的权威性、透明度与公众信任度。”志愿汇与everiToken的合作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溯源,二是线下积分支付。
信息溯源方面 :区块链技术使志愿者的活动记录、服务时长、公益积分等信息变得公开透明、可追溯,形成志愿服务的“明白账”,也让信用信息系统更“可信”。以入驻志愿汇平台的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亲青筹为例:
在志愿服务区块链信息系统中完成的每一笔捐赠资金,如同一个包裹,每经过一个站点就会被印上一个时间戳,任何人可随时查询这些公开信息。同样的,捐助者也可以看到捐助的全流程,掌握整个项目的进展以及受助者得到帮助的时间。线下积分支付方面 :面对海量的平台数据和线下积分支付场景,志愿服务平台在选择区块链解决方案时,需要考虑TPS、灵活性等问题。
其中,灵活性指的是智能合约不可修改的问题。智能合约通过代码合约实现对志愿服务评估的直接控制,根据程序设定的条件进行评估激励。但是,由于 志愿服务是个动态的多维度的评价体系 ,如果今天新增了人脸识别的数据,那么智能合约就无法接受这个数据。
在对比多家公链后, 志愿汇平台率先采用更为灵活的everiToken区块链解决方案 ,以实现对现有服务系统的升级。
everiPay技术 :去中心化积分支付协议,可做到秒级支付链上积分,并保证其安全。 everiPass技术 :结合物联网,志愿者可用手机动态二维码的方式证明自己的志愿者身份,快速免费乘坐地铁、进入景区闸门、进入机场贵宾室等。 安全合约 :经过志愿者授权后,志愿者的数据可以直接在区块链上浏览器上查询,无需理解和学习智能合约和开发技术。志愿汇将基于这些技术, 打造以益积分为基础的公益补贴支付系统 。在个人授权的前提下,将志愿者的服务记录变成益积分形式的交易凭证。政府、企业、基金会都可以通过平台设定的地理区域和商户,向志愿者提供益积分作为激励,益积分将从志愿者账户转移到结算系统中。在固定期限内,结算系统根据每个商户的益积分数量,来和政府或资助方进行法币结算。
志愿汇创始人王跃军表示,基于everiToken的整套系统,可为政府和资助方等具有访问权限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审计跟踪的功能,为广泛应用于各类扶贫及政府、基金会的补贴项目打下基础。
对于未来的计划,王跃军还指出,之后将继续和包括政府部门、征信系统、合作银行、保险公司等伙伴合作,打造一个基于区块链的权益通兑系统,促进爱心在人与人之间的传递和互换, 将志愿服务从B2C推广到C2C ,从而构建一个人人互助的公益爱心生态。
后记
实际上, 这并不是国内首个“区块链+志愿服务”的应用案例 。2018年4月19日,成都青年志愿服务区块链联盟成立并发出了全国首张青年志愿服务区块链证书。系统可以记录志愿者活动记录、服务时长、公益积分等数据,并生成唯一、真实的志愿服务区块链证书。
不同之处在于,志愿汇面向的群体范围覆盖全国, 推出的以益积分为基础的公益补贴支付系统 ,将支撑起整个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益积分不是基于区块链技术产生,也不是类似于比特币的数字货币,而是区块链在助力信息溯源的同时,顺便保证了积分在志愿服务体系中流通的高效和安全。因此, 积分不具备金融属性。
举例来说,你可以用X个益积分兑换价值Y元的矿泉水,但是不能兑换价值Y元的人民币。那么,1个益积分可以兑换价值几元的商品呢?志愿汇创始人王跃军向巴比特表示, 由各地相关激励提供方和益币持有者自己决定 。除了兑换商品,持有者也可以将益积分捐赠给需要帮助的特定人群,比如孤寡老人、贫困儿童等,受助方同样可以享受相关福利。
服务即益积分,益积分即爱心,爱心即价值。当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益积分在志愿群体和机构间流通,爱心的价值也就在社会中传递。区块链技术在价值传递中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然而,“ 感情再好的夫妻也会吵架 ”,区块链与志愿服务的结合,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志愿汇创始人王跃军向巴比特表示了担忧:
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是把双刃剑,如果发现有数据作假,我们传统的做法是去修改或删除。但是一旦上链,就不可能有这个操作了,坏账就会一直保存下来。这是一个问题。
ProShares XRP ETF Won’t Launch on April 30 Says Bloomberg Analyst James Seyffart
The post ProShares XRP ETF Won’t Launch on April 30 Says Bloomberg Analyst James Seyffart appeared f...
XRP Price Keeps Bullish Tone – Bulls Eye Higher Levels
XRP price started a fresh increase above the $2.250 zone. The price is now consolidating near the $2...
Strategy Adds $1.42 Billion in BTC, Stock Outperforms Tech Giants
The company's significant holdings and the cryptocurrency's recent price gains, continues to make 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