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ogoMyToken
Market cap:
0%
FGI:
0%
Cryptocurrencies:--
Exchanges --
ETH Gas:--
EN
USD
APP
Ap Store QR Code

Scan Download

解读美联储最新货币政策声明与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概况

Collect
Share

前言:2021年11月3日,美联储发布了本年度第七次定期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声明。一直以来,在一些人当中,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的权力配置存在明显误解,将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视作唯一的美国货币政策决策机构,事实上,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仅负责美联储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其中之一。本文介绍了美联储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及权力配置,以纠正这一常识性误解。相关内容编译自美联储官网,仅供交流。

一、美联储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概况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如美联储,为帮助促进国家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影响货币和信贷的可获得性和成本的行动。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FederalReserve Act)赋予美联储制定货币政策的责任。

美联储控制着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公开市场操作、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美联储理事会(The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负责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负责公开市场操作(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通过使用这三种工具,美联储可以影响存款机构在联邦储备银行持有余额的需求和供应,从而改变联邦基金利率。联邦基金利率是存款机构将在美联储的余额借给其他存款机构的隔夜利率。

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化会引发一系列事件,影响其他短期利率、汇率、长期利率、货币和信贷数量,最终还会影响一系列经济变量,包括就业、产出以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基本内容

(一)贴现率

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从所在地区的联邦储备银行(regional Federal Reserve Bank)的贷款工具——贴现窗口——获得的贷款收取的利率。联邦储备银行向存款机构提供三种类型的信贷:一级信贷、二级信贷和季节性信贷,每种信贷都有自己的利率。所有贴现窗口贷款都必须有完全担保。

二级信贷的贴现率高于一级信贷的贴现率。季节性信贷利率是选定的市场利率的平均值。利率由每一家地区储备银行的董事会制定,并最终由美联储理事会审查并决定。这三个贷款项目的利率在所有地区储备银行都是相同的。

美联储向存款类机构放贷(贴现窗口)在支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和稳定性、货币政策有效实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提供现成的融资渠道,贴现窗口帮助存款机构有效地管理其流动性风险,并避免存款机构采取对客户产生负面后果的行动,如在市场压力时期撤回信贷。因此,贴现窗口支持信贷顺畅流向家庭和企业。

2020年3月15日,美联储理事会宣布调整贴现窗口。这些变化包括:

缩小一级信贷利率相对于隔夜利率一般水平的利差,以鼓励存款机构更积极地利用窗口来满足意外的资金需求。

宣布存款机构可以从贴现窗口借款,期限长达90天,借款人可以按日提前偿还和续贷。

(二)存款准备金

《联邦储备法》授权美联储理事会在特定范围内规定准备金要求,以便对存款机构的某些类型的存款和其他负债执行货币政策。

美联储的《规则D》 (存款机构的准备金要求)规定,必须通过持有库存现金(vault cash)来满足准备金要求(reserve requirements),如果库存现金不足,则必须通过在联邦储备银行的账户中持有余额来满足准备金要求。一家机构可以直接与储备银行或通过与另一家存在过手关系(pass-through)的机构而持有这一余额。存款机构被定义包括:商业银行、储蓄银行、储蓄和贷款协会、信用合作社、外国银行的美国分行和机构、埃奇公司(Edge corporations)以及协议公司。

长期以来,存款准备金率通过创造稳定的准备金需求,在货币政策的实施中发挥了核心作用。2019年1月,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宣布打算在充裕的储备制度下实施货币政策。准备金要求在这一操作框架中不起重要作用。

2020年3月15日,美联储宣布,鉴于向充足准备金制度的转变,美联储将存款准备金率(reserverequirement ratios)下调至零,从2020年3月26日起生效。这一行动消除了数千家存款机构维持储备银行账户余额以满足准备金要求的需要,从而释放了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以支持向家庭和企业放贷。

(三)公开市场操作

公开市场操作(Open market operations,OMOS)——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证券——是美联储在实施货币政策时使用的关键工具。公开市场操作的短期目标由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规定。在次贷危机之前,美联储利用OMOS调整储备余额的供应,以便将联邦基金利率(存款机构借给其他存款机构的准备金余额的隔夜利率)保持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设定的目标附近。

自次贷危机以来,美联储实施货币政策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自2008年末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为联邦基金利率设定了接近于零的目标区间以来。从2008年底到2014年10月,美联储通过公开市场购买大幅增加了长期证券的持有量,目的是给长期利率施加下行压力,从而通过让金融状况变得更加宽松来支持经济活动和创造就业机会。

在2015年12月开始的政策正常化过程中,美联储首先使用隔夜逆回购协议(reverse repurchase agreements,RRP)——一种公开市场操作——作为必要的补充政策工具,以帮助控制联邦基金利率,并将其保持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设定的目标区间内。

2019年9月,美联储使用定期和隔夜回购协议(repurchase agreements,Repo),以确保即使在非储备负债大幅增加的时期,储备供应也保持充足,并缓解可能对政策实施产生不利影响的货币市场压力风险。美联储继续提供隔夜回购,在2020年3月左右与COVID相关的压力下,定期和隔夜回购在确保储备供应保持充足和支持短期美元融资市场的平稳运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2021年7月28日发布的关于回购协议安排的声明中,美联储宣布建立国内常备回购便利(standing repo facility ,SRF)。根据SRF,美联储每天对符合条件的证券进行隔夜回购操作。SRF是货币市场的后盾,以支持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和市场的平稳运行。

三、美联储2021年第七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声明

美联储致力于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期使用其全方位的工具来支持美国经济,从而促进其最大化就业和物价稳定目标。

随着疫苗接种方面的进展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经济活动和就业指标继续走强。近几个月来,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行业有所改善,但今年夏天新冠肺炎病例的上升减缓了它们的复苏。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些预计将是暂时的因素。与大流行和经济重新开放相关的供需失衡导致一些部门的价格大幅上涨。整体金融状况仍然宽松,部分反映了支持经济的政策措施以及对美国家庭和企业的信贷流动。

经济的发展道路仍然取决于病毒的进程。疫苗接种方面的进展和供应限制的缓解预计将支持经济活动和就业的持续增长,以及通胀的降低。经济前景面临的风险依然存在。

美联储寻求在较长期内实现最大化就业率以及2%的通货膨胀率。由于(过去的)通货膨胀率一直低于这一长期目标,美联储的目标是在一段时间内实现通货膨胀率适度高于2%,以便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货膨胀率平均为2%,长期通胀预期保持在2%。美联储预计,在实现这些结果之前,将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美联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0-1/4%,并预计维持这一目标区间将是合适的,直到劳动力市场状况达到与美联储对最大化就业的评估一致的水平,通胀率升至2%,并有望在一段时间内温和超过2%。鉴于自去年12月以来,美国经济朝着美联储的目标取得了实质性的进一步进展,美联储决定开始减少每月100亿美元的国债净资产购买速度以及50亿美元的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净资产购买速度。从本月晚些时候开始,美联储将每月增加至少700亿美元的国债持有量,每月至少增加350亿美元的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持有量。从12月开始,美联储将每月增加至少600亿美元的国债持有量,每月至少增加300亿美元的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持有量。美联储判断,每月类似降低净资产购买速度可能是合适的,但如果经济前景发生变化,它准备调整购买速度。美联储正在进行的证券购买和持有将继续促进市场平稳运转和宽松的金融状况,从而支持向家庭和企业的信贷流动。

在评估货币政策的适当立场时,委员会会继续监测新资料(数据)对经济前景的影响。如果出现可能阻碍实现美联储目标的风险,美联储将准备酌情调整货币政策立场。美联储的评估将考虑广泛的信息,包括公共卫生、劳动力市场状况、通胀压力和通胀预期,以及金融和国际事态发展情况。

四、启示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形成以下认识:

1、美联储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被减至为零,事实上已经取消,存款准备金要求在美联储货币政策工具的地位已经显著下降。

2、美联储希望继续通过贴现窗口来实施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贴现率来鼓励存款机构利用贴现窗口来满足自身非预期的融资需求。

3、公开市场操作本质上是美联储在公开市场买卖证券,目前已经成为美联储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4、联邦基金利率虽然表面由美联储理事会设定,但本质是通过以上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具体实施而形成的实际结果。

5、根据第七次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声明,美联储将继续保持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但会温和、逐步、少量减少资产购买的净规模。整体上,政策立场宣示意义大于实际影响效果。

(文章来源于闲斋自说)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and does not represent MyToken(www.mytokencap.com)Opinions and positions;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questions abou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