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ogoMyToken
Market cap:
0%
FGI:
0%
Cryptocurrencies:--
Exchanges --
ETH Gas:--
EN
USD
APP
Ap Store QR Code

Scan Download

对话祁超:详解Celer的Layer2扩容新路径

Collect
Share

image

近日,由链捕手主办的捕手学堂第二十四期邀请到了Celer Network中国区负责人祁超就《Layer2新战事:Celer的打法与视野》进行了主题分享。

期间,祁超向社群用户分享了Celer Network如何设计其Layer2解决方案,以及对接下来行业竞争格局的思考和预判等诸多干货,现整理全文如下,希望能对读者们有所启发。

 

链捕手:DeFi 用户量不断攀升,以太坊拥堵现象频频加剧,Layer2 扩容是当下业内关注的焦点。首先请你简单介绍下Celer近期上线的Layer2.Finance,它有哪些差异化的特点?

祁超:Layer2.Finance是一种全新的扩容思路,用户一次充值到Layer2之后就能去参与Layer1上的各种DeFi协议。我们不是把DeFi协议从Layer1搬来Layer2,而是把用户从Layer2“发送”到Layer1,这是一种新颖的反向思维。

相比其他方案,Layer2.Finance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能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享受到Layer2所带来的低成本、低手续费的体验,同时还能避免把协议迁移来Layer2导致的流动性割裂问题。

链捕手:了解到Layer2.Finance的原地扩容方案不需要将DeFi迁移到 Layer2上,请你详细谈谈Layer2.Finance原地扩容的实现方式。

祁超:Layer2.Finance通过一个定制化的Rollup,在Layer2收集每个用户和DeFi协议交互的指令,定期聚合后发到Layer1。从Layer1上的协议来看,整个Layer2.Finance就是一个单独的用户,但其实这个用户代表了Layer2上的大量用户。

所谓“原地扩容”,就是指目前Layer1上的DeFi协议无需做出任何修改和适配,就能无缝、无感地迎来Layer2上的用户。其他Layer2方案或多或少地需要DeFi项目方主动接入,而Layer2.Finance的方案完全不需要项目方做任何技术上的对接,这对于Layer2的普及是非常有帮助的。

链捕手:Layer2.Finance测试网活动已经结束,用户反馈如何?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

祁超:我们的测试网一共吸引了接近2000名用户,处理了约40万笔Layer2上的交易,为用户节省了大量的gas fee。总的来说,用户对于Layer2的低手续费、无摩擦的体验还是非常满意的。

过程中也有一些不顺利的地方,主要是以太坊的Ropsten测试网Layer1经常出现很多区块的重组,导致Layer2也需要相应进行回滚。由于所有交易的历史已经通过Rollup打包上了Layer1,我们能够通过这些历史记录比较快地恢复Layer2上的状态,并继续Layer2的运行。这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Rollup具有和Layer1相同的安全性。

另外,我们通过此次测试网收集了很多对于UI/UX的反馈,帮助产品、设计和工程人员加班加点迅速作出改进。目前上线的主网产品已经焕然一新,我们非常感谢这些用户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链捕手:Layer 2 大规模迁移即将到来,多链应用的出现,降低了DeFi的使用成本,同时也伴随更高的操作成本降低用户体验,导致流动性被隔离在不同Layer,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祁超:从操作成本来讲,我觉得多链、多Layer2会对前端的基础设施和多链部署的项目提出更高的UI、UX要求。我们看到手机钱包已经做得很好了,基本上可以在多链之间无缝切换。桌面端的MetaMask正在逐步改进这方面的支持。

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同一种代币在不同链上会有不同的地址,很容易造成误转账。希望MetaMask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从流动性被割裂来讲,Layer2.Finance正是避免流动性割裂的一个方式。我们认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一层仍将有大量的流动性,于是选择让大部分的流动性继续留在一层的大池子里,让Layer2去反向接入一层的流动性。

另一方面,我们利用成熟的状态通道技术搭建了cBridge,可以在不同Layer2,以及Layer2和Layer1之间实现即时转账,这对于流动性的快速迁移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之后会进一步推出相关产品,敬请期待。

链捕手:如今主流DeFi应用的Layer2站队基本完成,你们如何吸引更多的Dapp使用Celer的解决方案?你认为Layer2发展的窗口期还有多长?未来市场又能容得下几家Layer2解决方案?

祁超:由于Layer2.Finance“原地扩容”的特性,我们不需要DeFi协议作出任何适配就能给他们带来用户,所以从接入DeFi的角度来说,Celer的方案应该是最方便快捷、最容易吸引更多用户的。

我认为未来Layer2还有很长一段发展的时间。Vitalik也认为,未来大部分的创新将发生在Layer2上。用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从传统互联网来看,底层的TCP/IP协议已经很多年没有更新了,但是更上层的各种协议,比如HTTP,还在进行迭代。

由于每种应用对于安全性、性能、可扩展性的需求都不尽相同,我们认为未来的市场长期会是一个多链、多Layer2百花齐放的时代,不太可能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

链捕手:很多人认为BSC、Heco这类公链实质上也类似于Layer2,由于大量资源的支持,你认为这类交易所公链会对Layer2生态产生怎样的影响?

祁超:我认为这些交易所公链,包括有SBF支持的Solana等公链,和Layer2是竞争和共生的关系。从竞争的角度来说, Layer2为了确保和Layer1相同的安全性,要付出更高的运行成本,而其他公链特别是交易所公链不用付出这些成本,并且由于背后支持者财力雄厚,往往能拿出更大的流动性激励措施。这些”门口的野蛮人“,对于Layer2是很大的挑战,促使Layer2必须从技术和用户体验上更加精进。

从共生的角度来说,目前EVM事实上已经成为了智能合约、DeFi应用开发的通用标准。所有公链要想获得开发者和用户,大概率要去兼容EVM,并搭建相关的桥,用于接纳以太坊上的资产。所以,以太坊、Layer2的技术进步也会影响到其他公链。这就是一种合作共生的体现。

链捕手:如果接下来以太坊EIP1559提案通过,或者以太坊顺利转为POS机制,Layer2的市场需求是否会大幅下降?

祁超:EIP-1559主要是让gas price更加可以预计,同时加入了对ETH的销毁,并不属于一个扩容方案。同样,以太坊转为PoS机制,更多的是出于节约能源和更去中心化的考虑,也不属于扩容方案。

退一步说,无论Layer1扩容到怎样的程度,一切需要以全局为共识的方案都会在性能上遇到瓶颈,有限的容量无法满足未来巨大的用户增长。所以,Layer2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刚需。

链捕手:请从数据的可验证性与安全性的角度,请分析下Layer 2的风险问题。

祁超:基于Rollup方案的Layer2,所有交易历史都会打包上Layer1,所以任何人都可以通过重放历史,验证Layer2状态的正确性。因此,Rollup拥有与Layer1相同的安全性。这一点也在我们Layer2.Finance的测试网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Layer2目前的主要风险在于打包者一般还是中心化的,相对容易发生单点故障,导致用户无法获得服务,被迫通过Layer1提现离开。我们认为Rollup可以结合其他的共识机制,让打包这一操作相对去中心化,来减少单点故障的可能性。

链捕手:去年V神宣布了以Rollup为中心的以太坊Layer2的发展方向,Optimistic Rollup和zk Rollup各有优劣。你如何看待ZK-Rollup和Optimistic的竞争格局?其中更看好哪一个?

祁超:Optimistic Rollup的开发难度和运行成本都相对较低,可扩展性也较好。Zk Rollup拥有更好的理论安全性和资金利用率,但是开发难度大、运行成本高、可扩展性差。我认为Optimistic Rollup和Zk Rollup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并存。具体使用哪种技术还是要看项目方的取舍。

另外,我们最近也看到了一些混合Optimistic Rollup和零知识证明技术的方案,这可能也是一种发展方向。

链捕手:之前Celer Network发布状态通道Substrate模块以增加对波卡网络的支持,不过波卡本身作为高性能公链,怎么理解Celer Network与波卡之间的关系?Celer接下来还有哪些发展规划?

祁超:波卡本质上是一个分片的思路,通过把应用分散在不同的平行链来进行横向扩容。但是,每个分片内的交易还是可能会出现延迟问题,跨分片的交易也需要非常长的确认时间,这就会影响用户使用区块链应用时的体验。

Celer的状态通道技术,让交易各方能够通过点对点的交流快速实现应用状态的确认,而不需要达成耗时很久的全局共识。将这项技术引入Substrate后,所有波卡上的开发者都可以利用它来实现大幅度扩容,这就向着大规模落地区块链应用挺进了一大步。

目前,Celer已经在Substrate上开发了一套完整的状态通道合约,包括支付通道和通用状态通道,同时还在进行链下客户端的开发与整合。

 

原文链接 : https://www.chaincatcher.com/article/2061332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and does not represent MyToken(www.mytokencap.com)Opinions and positions;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questions abou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