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的合目的性:Pool是链上世界的基本组织形态
DeFi 协议正在井喷式地涌现,虽然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但很多协议在设计上却呈现出了某些共性,我对这些共性进行思考,试图找到区块链上「合目的性」的体现。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合目的性;后边三部分别讨论如下的三个思考:
-
区块链世界的基本组织形态是pool。
-
区块链原生应用:闪电贷、(mint,burn)、(token(+)、token(-))。
区块链世界的物种是token。
-
区块链协议:标准、应用、插件。
区块链的「合目的性」
“达尔文的进化论指出进化并非一种高而更高、好了又好的自发上升过程,而是这样一种现象:生命体在其中表现出了多向发展的自发趋势和保持自己祖先模式的趋势。这两种效应的结合就铲除掉了自然界中乱七八糟的发展,同时通过自然选择的过程淘汰掉了那些不能适应周围环境的有机体。
这样铲除的结果就留下了多少能够适应其周围环境的生命形式之剩余模式,这个剩余模式便是万有的合目的性的表现。”(引自《人有人的用处》,诺伯特·维纳)
这意味着人并不是地球所能进化出的最好的生命形态,人只是且只能沿着寻求人自身目的的道路前进;不仅仅是人,所有的生命体也是如此;不只是生命体,科技、包括区块链也是如此。(《科技想要什么》讨论的即是科技进化的合目的性)
区块链的祖先模式在 比特币 挖出第一个区块时就确定了,无论我们对区块链的希冀是什么,无论我们在它之上做何种设计和建设,它都会且只会寻求它自身的目的。凡是合目的性的东西就会长期持续下去,凡是无目的性的东西便只会暂时出现。区块链在各个发展阶段呈现出的样貌都是它的合目的性的剩余模式。
我们无从知晓区块链自身的目的,但可以通过对剩余模式的观察,试着找出合目的性的一些事物或者与合目的性相关的一些元素,再试着为它们找一些理论支撑。其意义在于:合目的性代表的是成功率更高的发展方向或进化方向,可以作为我们的一种重要的行动指导。
区块链世界的基本组织形态是pool
现象:在交易领域,在链上取得成功的是交易池,虽然订单簿更符合用户习惯;在借贷领域,取得成功的是借贷池;在合成资产领域,有Synthetix 的债务池,在衍生品领域,有Hegic 的期权交易池、以及多个协议采用的但具体实现各不相同的永续合约交易池,虽然在这两个领域还没有跑出来可以被认为是成功的设计,但基于池的模式似乎有着更多的创新的可能性。
很难用偶然性来描述这种现象,跳出DeFi,会发现原来使区块链得以运转的算力,也是以池的方式组织的,我们称其为矿池。
思考:区块链是点对点的,如何把点组织起来?汇点成池是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有何特点?
以借贷为例。如果一个贷方有一千万,一个贷方有一万,在传统的组织结构中,有一千万的一方很容易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建立起垄断,比如降低利率使另一贷方的资金利用率变低,甚至把另一方挤压出市场。
但在池的模式中,一万和一千万是公平的,一万的资金利用率和一千万相同,一万的收益就是一千万收益的千分之一,哪怕你有一千亿,也无法因为一千亿而获得额外的优势,而这在传统的组织结构中是不可能的。
池似乎是一种与去中心化世界相适应的组织形态,它有着消除中心化垄断的特点。在链下世界,是点与大点的关系;在链上世界,是点与池的关系,点与点的差别被抹平了。
此外,池是一种松散的组织形态,点本身可以不受约束地从一个池流向另一个池,这可以很大程度地消除池凭借自己的优势来制造额外的阻碍流动的篱笆,从而进一步扩大自己的优势,进而形成并受益于中心化。
如果区块链的祖先模式中有着点对点、去中心化的部分,池也许是一种合目的性的进化方向。
发散思考:
1.池比较容易处理同质化的对象而较难处理非同质化的对象(难以定价),这也是在衍生品领域池模式还未取得绝对优势的一个原因。
也许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细化,即把一种非同质化对象归类为几种同质化对象、或者把非同质对象进一步划分为同质化的部分和不同质的部分;一个方向是钝化,即把非同质对象通过复杂的定价算法按同质化对象处理。
2.NFT 代表的是非同质化的对象,如果NFT 交易领域能有突破性的新方式,那么同质化对象就交给池,非同质化对象就交给这种新方式。但目前还未看到或许能承担这一重任的方式。突破可能来自于NFT 传统领域的进化,也可能来自DeFi 领域的需求推动。
我个人不喜欢一提到NFT 领域就局限于NFT 的买卖,NFT 代表的不是某种炒作标的,它是链上世界非同质化对象的表达方式。对比DeFi 来说,DeFi 的繁荣是众多不同的协议有着各不相同的玩法,我们无法想象不同DEX 的区别在于它们上的币不同,而这几乎是NFT 的现状。
Flow 在链的设计上把NFT 作为资源,面向资源编程,可以支持NFT 的可操作性,以及NFT 之间的可交互性、可组合性,这是一种不同于DeFi 中的协议交互的思路,该思路能否成为NFT 生态进化的一种突破口?不过Flow 的这种实现依赖于链本身底层的设计,不知是否能在其他公链上借助于NFT 标准的制定来实现。
3.NFT 的发展如果是基于NFT 技术的创新,那么会是链上向链外的输出;NFT 的发展如果局限在NFT 卖货,实际上是链外向链上的倾销。
4.订单簿更符合交易习惯,但未来成功的订单簿可能是在AMM 之上封装一层订单,而非其本身以订单簿的方式实现。
5.池有池的缺点,也有各种协议通过不同方法改善这些缺点,但我在想的是,有些缺点是否就是无法得到本质上的改善、就是你接受了它的优势就必须同时接受的它的劣势。
就像在现实世界中,我们需要依赖于中心化的信任,就要同时承受中心化带来的问题;现在我们想要去中心化,想要trustless,那就要同时承受去中心化带来的问题。
原生应用: 闪电贷、(mint,burn)、(+token()、-token())
现象:什么是区块链的原生应用是一个颇受关注的话题,因为原生应用代表着新的、有想象空间的,此外,原生应用是在区块链环境下进化出的新事物,从它们身上也许能够找到与区块链合目性相关的线索。我目前有看到三种原生应用,分别是闪电贷、(mint,burn)、(+token()、-token())。
闪电贷:
大家都熟悉闪电贷,我也写过《闪电贷:DeFi 乐高中最具魔力的一块积木》一文,在此就不展开了。
(mint,burn):
(mint,burn)是指在一笔交易或一系列交易里铸造新token,在交易结束前销毁这些token。
比如在Bancor v2.1中,用户只需要提供单边流动性,另一边则是铸造新的BNT 组成交易对,如果用户撤回流动性,则销毁对应的BNT ;跨链也是一个(mint,burn)的过程,跨出来时是在目标链铸造出该链标准的token,返回去则在目标链上销毁这些token;闪电铸是一种比较极端的(mint,burn)应用,其功能就是在一笔交易中铸造和销毁任意token。
在(mint,burn)应用中,铸造token 并不是为了新增财富,也不会新增财富,它是把token 作为一种中介或工具,用来减少摩擦或达成其他目的。
个人感觉通过抵押品生成合成代币也属于广义的(mint,burn),比如Yield的固定收益代币fyToken、Opyn 的期权代币oToken 等等。不同于单纯用合约保证token 在铸造后会被销毁,它们还要通过抵押物来保证销毁会发生。
如果站在这个角度,(mint,burn)的作用便不只是创造一种临时性的工具,它也是创造新类型token 的重要方式。
(+token()、-token()) :
在固定利率借贷协议Notional 里,借款人和做市商抵押一个货币单位可以生成一个正的fCash 和一个负的fCash ,正的fCash 代表资产,到期可兑换一个货币单位;负的fCash 代表债务,到期需提供一个货币单位。
在期权协议AntiMatter 里,做市商抵押资产可以生成某种代币的一个Value(long)和一个Value(short),Value(long)代表永续看涨,Value(short)代表永续看跌。
在保险协议Cover 里,参与者抵押资产可以生成某个项目的一个CLAIM 和一个NOCLAIM,持有CLAIM 卖出NOCLAIM 的是投保方,CLAIM 是发生的索赔的赎回凭证;持有NOCLAIM 卖出CLAIM 的是承保方,NOCLAIM 是未发生的索赔的赎回凭证。
以上这些都是(+token()、-token())的实例,它是指同时生成正、负两种token ,代表一个事物的两个相反的方向,正token 与负token 之和为常数。(+token()、-token())适合用来token 化存在某种对立关系的金融场景。
思考:我试着在这三种原生应用中找出共同或共通的东西,但是失败了。只有如下一些可能的推导。
1. 对称性: 上述三种应用都呈现出对称性,或者叫完整性?借与还、铸造与销毁、正token 与负token。这种对称性保证了所有参与方的权益,但这在现实世界中是较难实现的,或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去实现,比如需要依赖于信任和律法。但区块链可以通过代码天然地实现对称性。
2. 无中生有: 现实是无法嵌套发生的,因此《盗梦空间》里造梦师只能嵌套梦,但代码是可以嵌套的。我们用代码构建一个世界A,可以在世界A里嵌套出世界B。在世界B里,我们能够无中生有,只要在返回世界A时不带回世界B中的物质,保持世界A的守恒。闪电贷和狭义的(mint,burn)都有着无中生有的意味。
更进一步,我们可以在世界B里做无中生有的事情,那么可否做更多的事情,包括打破原来世界的规则?
3. 区块链最基本、最重要的原生应 用是 token : 无币区块链曾经是一个讨论的话题,但这个话题在今天已被淘汰。随着DeFi 的发展,我们可以越来越清楚地看到token 是区块链上最基本、最重要的原生应用。
token 不再只是发出来的项目代币,代表与项目相关的某种权益,它更是一种工具/产品,我们正是通过把金融产品token 化,才得以实现在DeFi 中重建一个金融体系。广义的(mint,burn)和(+token()、-token()),都是token 作为工具/产品的体现。
金融产品token 化或许包含两种设计目标,一种是通过token 实现原有金融产品的功能,另一种是让该token 更契合区块链环境,比如更容易以「池」的方式去操作,换句话说,就是以合区块链目的性的方式实现金融功能。后一种设计使得DeFi 不只是说把传统金融的东西搬到区块链上这么简单,它令DeFi 成为一种全新的金融体系。
4. 区块链世界的物种是 token: token(包括NFT)是区块链上的最小主体,它是区块链世界中物种的概念。创造新类型token,就是创造新物种,链上生态的「生物多样性」来源于此,进化发生于此。如果观察DeFi 的发展,会发现创造新类型token 确是有最多创新以及有最多被证明是行得通的创新的地方。
DeFi 尚处在物种大爆发的前期,对于整个生态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新类型token 的不断出现;在这个阶段之后,是未被淘汰的token 类型(物种)的自我的漫长进化。
发散思考:
1.用token 描述世界的能力,会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
2.如果发一个token 不能解决问题,就再发一个。这在过去是一种调侃,但现在可能是一种可取的思路,把一个复杂对象拆解成多个易处理的对象,或者把一个对象拆解成我们需要的多个组成部分。
(+token()、-token())是一种典型的拆解方法,也有其他拆法。比如Lien 就是把一个代表着资产的token 拆解为稳定资产的部分SBT 和波动资产的部分LBT。
区块链协议:标准、应用、插件
现象:目前似乎有三类协议,分别是标准、应用、插件。应用最为普遍,大部分协议都属于应用;标准较为少见,它制定某种标准或实现某种核心逻辑,比如Opium,它做的是衍生品相关的标准,因此围绕它会有一系列相关的产品,比如信用违约掉期产品、零执行价期权产品等等。
插件类协议或有插件功能的协议在最近开始变多,它们是其他协议之上的一层,为其他协议提供额外的功能。比如RateLock 在MakerDAO 之上,为用户提供固定利率借贷;Peanut 在DEX 之上,为用户减少滑点。
不同的协议类型让DeFi 生态有了更多的层次,这不仅有助于系统的繁荣,也有助于系统的健壮。不同的协议类型也可以让开发团队只需要聚焦于自己最核心的业务或自己最擅长的业务,而聚焦对于一个DeFi 协议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发散思考:DeFi 尚处在最早期快速创新、快速发展的阶段,对于绝大多数DeFi 协议来说,它们在诞生的那一刻就已经落伍了。DeFi 协议需要持续地发展,即便它曾抢占先机,原地停留的话也只会落伍。
团队是协议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不只是团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也包括团队的品德和素质,这决定了他们是否对协议有责任感、是否有专注的能力等等。
我个人不喜欢一个协议或一个团队同时去做几件核心逻辑不同的事情,或者表面上是在做与某主题相关的多种产品,但实际上某主题并不是这多种产品的核心逻辑,产品们的设计逻辑其实迥异。同时做多个产品,意味着同时在多个产品上落后。
结束语:
文中为了举例提及了多个项目,这不意味这些项目是值得投资的,它们中有的甚至已经被认为是失败了的,基于技术之外的原因。
在2019 年,会与朋友们讨论区块链是不是一个伪命题,记得我们当时大概说即便它只有20%的可能性,也值得纵身一跃。在那个阶段,问的最多的问题是与区块链是什么相关的问题,学习和研究的目的,也是为了理解区块链是什么。
转眼到了2021 年,20%的可能性变成了也许80%甚至更大,这时候最想问的问题也由区块链是什么变成了区块链想要什么。而写这篇文章,就是希望梳理一下到目前为止,自己对区块链想要什么的理解。如果你也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欢迎一起讨论。
就在写完上边文字的今天,听程显峰老师讲述他认为的区块链是什么以及会被用于做什么,那是一幅比我们现在所见的辽阔太多的图景。对于区块链是什么的提问仍需要继续。
Bitcoin Price Consolidates Below Resistance, Are Dips Still Supported?
Bitcoin Price Consolidates Below Resistance, Are Dips Still Supported?
XRP, Solana, Cardano, Shiba Inu Making Up for Lost Time as Big Whale Transaction Spikes Pop Up
XRP, Solana, Cardano, Shiba Inu Making Up for Lost Time as Big Whale Transaction Spikes Pop Up
Justin Sun suspected to have purchased $160m in Ethereum
Justin Sun suspected to have purchased $160m in Ether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