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FT有没有可能被颠覆?数字货币的作用不可小觑
来源:金融橙
近日,在当前 美国 频频对华挑衅的背景下,市场出现担忧情绪,担心美国会出台极端的金融封锁措施对中国进行打压,其中包括切断中国内地及香港的金融机构与SWIFT系统之间的联系。最近,路透社和《南华早报》都提到了这个问题。
SWIFT是世界各地银行用来发送和接收金融交易信息的网络,也是支撑美元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锚定作用的基础设施之一。SWIFT支付报文系统覆盖了绝大部分跨境交易,基本掌握了全球跨境支付信息,可以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一旦切断某个金融机构与SWIFT系统的联系,该机构的跨境业务报文成本将大幅上升、甚至难以进行。美国曾在2012年和2018年,两度将 伊朗 的金融机构“踢出”SWIFT。
近日,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撰文指出,美国可能已经开启了世界去美元化的进程。如果SWIFT不好自为之,难免也进入去SWIFT化的通道。
他认为,SWIFT并非不可颠覆,虽然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现在的美国政府利用SWIFT和美元清算系统实施制裁已经常态化,今后它会走向何方,比如会不会或能不能把香港踢出SWIFT系统和停止向香港供应美元,当然需要评估,不过很难进行准确的评估。对中国个别机构,比如个别银行实施所谓的制裁则是完全可能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美国现政府正在使SWIFT和美元失去公信力。
文章指出,中国在做最坏打算的同时,也可以提前做一些建设性的工作。首先是要解决 银行业 务信息的传输问题,以及美元清算问题。在这方面可以应用数字货币技术打造一个业务信息传输和多币种清算合一的系统。
其次,如果发生美国利用SWIFT和美元清算系统对个别中国的银行实行制裁,停止被制裁银行的美元业务,中国政府可以考虑宣布法令,规定所有与美国进行的进口贸易结算,都必须由被制裁的中国的银行办理,并且只能用美元或人民币支付。
最后,当然是要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包括在国际贸易中更多地使用人民币报价和结算;更多地向国际开放人民币融资主体;创新人民币交易产品和市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需要考虑能够接受除SWIFT以外的系统传输信息;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要鼓励中国企业使用安全可靠的非美元货币。
全文如下:
原标题 / Swift、国际清算系统和数字货币
文 / 刘晓春(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浙商银行原行长)
最近因为美国,关于SWIFT的讨论多了起来。然而由于有关SWIFT的业务是银行非常专业而具体的领域,许多人并不是很了解,即使在银行内部,如果不是美国政府的吃相,许多人根本就没听说过这个词。因此,许多讨论难免在一些概念上产生混淆。为此,笔者在其他场合上发了一篇短文,对SWIFT及国际清算做了简单的说明。
“SWIFT,通俗地说,就是一堆银行抛开邮电系统,自己搞了个电报系统,相互间的业务信息都通过这个系统传输。因为价格比邮局便宜、效率比邮局高(收发报机都在各家银行内部,不需邮递员传送)、安全(减少了传送过程中的遗失)、规范(按银行业务的特点和需要,统一报文格式)等,现在几乎所有开办国际业务的银行都加入了这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传输的都是银行间的业务信息以及相关的交往信息,包括企业跨境结算信息和银行之间跨境清算信息(支付清算指令)。但这不是货币支付、结算、清算本身。”
“除了SWIFT,银行间信息往来依然有一小部分通过信件传递,有通过邮电系统,也有通过新兴的快递系统。”
“支付,现在一般是指个人之间、机构之间、个人与机构之间的直接货币支付。”
“结算,是指企业、个人通过银行账户进行相互间转账支付。”
“清算,是银行对相互间的资金往来进行划拨结算。各国都有自己的本币清算系统。一些国家也有国内外币清算系统。对于国际流通货币,各发行国都会建立跨境清算系统,有的与国内清算系统合一,有的分别建立国内清算系统和跨境清算系统。我国除了国内的人民币清算系统,也有国内外币清算系统,还建立了人民币跨境清算系统(CIPS)。并不是所有银行都能直接接入跨境清算系统,只有央行指定的清算银行可以接入跨境清算系统,其他银行在清算银行开立账户进行清算。比如在香港地区,人民银行指定中银(香港)为清算银行,香港地区的其他银行都通过中银(香港)进行跨境人民币结算。”
“美元的跨境结算、跨境清算,大多数结算、清算的信息是通过SWIFT传输的,但美元资金的结算和清算是通过美元清算银行和美元清算系统完成的。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还是有一些朋友有不同看法,甚至有做具体业务的朋友依然认为SWIFT和美元清算系统是一体的。这是业务人员对具体业务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的一个表现。因为现在在岗位上做国际结算和清算业务的朋友,大多数上手做这项业务时就是用SWIFT的,因此在他们眼里,做国际结算和清算,就是通过SWIFT做的。
清算系统是一套银行的账户体系以及相互间资金划拨交割的会计规则。资金进行清算,需要有效的凭证和指令作为依据,也就是业务信息。这些信息的传递方式,可以是指定的,也可以是各自选择的。有些清算体系和信息传递方式是合一的,比如我们国内的大额支付系统。大多数则是分离的,而SWIFT就是传递方式之一。
清算体系有独立的系统,比如我们的大额支付系统、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美国的美元清算系统,也就是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HIPS)。在这个系统中,有指定的清算银行。有些国家或地区,为了规范本国或本地区内的外汇清算秩序,也会指定特定币种的清算银行。此外,在一定区域内,为了提高区域内外汇清算效率,许多小银行会自发以某家大银行作为帐户行进行区域内的外币清算。
不说有SWIFT之前。在SWIFT成立之后,并不是所有银行都一下子加入的,而是通过观望、试探,逐步加入的。中国的银行也都是逐步加入SWIFT系统的。在加入SWIFT之前,国际结算业务信息的传递主要就是通过邮电系统。我们国内在没有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之前,银行间清算方式随着技术发展,也经过几次变化。国际结算中的汇款、信用证等,分电汇、信汇;电开证、信开证。
国内结算中,也分电汇、信汇。那时叫业务品种,现在叫产品。这些产品名称就说明,业务信息是依赖邮电系统传递的。为此,当时的银行还安排专门跑邮局的岗位。在同城清算中,各家银行把清算票据派专人送到人民银行的票据交换中心,各家银行都有票据交换员的岗位。这个例子说明,银行的清算信息是可以自己人肉传递的。
在国际结算中,银行相互要建立代理行关系,交换密押和签字样本,密押用于电报和电传(SWIFT),签字样本用于纸质文件。到今天,依然如此。因为,即使现在大多数银行都加入了SWIFT系统,并不是所有的国际结算和清算都通过SWIFT传输信息的,还是有一定量的纸质信息无法走SWIFT系统。当然,也没有任何文件或 法律 规定,国际结算和清算,必须经由SWIFT传递信息。
所以,可以说,SWIFT是国际结算和清算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不是国际清算体系本身。
1995年左右,我们和纽约的一家华人银行合作华侨汇款。当时去美国工作学习的人很多,特别是一些打工者,出去之前往往都是借了高利贷办理出国手续的,因此每个星期拿到薪金后都急于将钱汇回家。但是,一些大银行办理业务手续繁琐、速度慢、费用高。这家银行看中了这个市场,以比较低的费用、简洁的手续获取客户,不过速度问题依然解决不了。
我们与其商量,资金可以批量走美元清算体系,收款人的个人信息可以用中文通过电话传真先直接传输到我相关分行,分行将信息传递给有关支行,支行通知收款人取款。这样对操作的变化,大大加快了汇款速度,由于用中文,还提高了准确率。因为一般国际结算传输信息都用英文,中国地址和人名用拼音很容易搞混。这家银行由此一下子从难以为继中解脱了出来,在当地华侨中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由于业务量增长,盈利改善,我们建议他们加入SWIFT,以更好地提高服务效率和能力。我1997年下半年去纽约拜访时,该行已经加入了SWIFT。由此可见,只要结算、清算的凭证双方认可有效,用什么方法传递,是可以选择的。
SWIFT之所以发展到现在这样几乎一统天下的地步,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市场开始是观察,然后是接受,最后变得你不加入你就落伍了。这个过程和VISA、支付宝等是差不多的。
SWIFT自身的技术不断在提升、业务流程和规则也不断在改善,始终跟随银行业务发展的需求。系统越来越开放,可以方便地接入各类清算系统和各类银行的业务系统。同时,各家银行自身也在不断投入科技,改善流程。最初,SWIFT的报文都要落地处理,接受报文要打印出来给业务部门处理;业务部门的报文要专门输入SWIFT系统。现在,大多数银行都可以不落地处理报文了。
SWIFT是一个银行间业务开放系统,并不是只为美元服务的。人民币、欧元、日元等的结算、清算,大多数也通过这个系统传递信息。我们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就接受SWIFT报文。
SWIFT有没有可能被颠覆?当然可能。一般在两种情况下,这样的公共设施类的系统会被颠覆。
一是由于技术的更新,可以提供比SWIFT更高效、更安全、更简捷、更专业、更廉价的服务。
第二种情况,作为一个第三方服务机构失去了公信力。比如自己也做起了第一方、第二方的业务,或者占有客户的信息和数据谋取利益,或者向第四方输送利益等。但,颠覆往往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特殊情况下,可能一下子颠覆SWIFT,那就是大多数国家通过行政命令或法令,禁止本国银行使用SWIFT系统。
现在已经失去理智的美国政府利用SWIFT和美元清算系统实施制裁已经常态化,今后它会走向何方,比如会不会或能不能把香港踢出SWIFT系统和停止向香港供应美元,当然需要评估,不过很难进行准确的评估。对中国个别机构,比如个别银行实施所谓的制裁则是完全可能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美国现政府正在使SWIFT和美元失去公信力。
一堵墙,确实是把别人挡在了墙外,又何尝不是把自己圈在了墙里呢?美国可能已经开启了世界去美元化的进程。如果SWIFT不好自为之,难免也进入去SWIFT化的通道。
那么,我们在做最坏打算的同时,却可以做一些建设性的工作。现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希望绕过SWIFT和美元清算系统,有些已经开始行动,但都不太可能大范围的立竿见影。必须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只有在各种尝试和竞争中,才会出现最终的胜出者。
首先是要解决银行业务信息的传输问题,以及美元清算问题。
关于业务信息传递,最简单的,就是一些传统方法,当然效率低,成本高,但对一些特殊业务需求,不是不可考虑的。比如走纸质的快递、邮递途径。特别是在我国现代数字化的跨境物流体系快速发展的今天,这个可能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这个模式只能解决部分业务信息不被美国监控,但不能解决美元清算问题,并非长久和广泛应用之计。
一个银行内部的往来业务,信息完全走内部系统。这个,现在在技术上是可以做到的。在这个基础上,所有外币清算,一律先内部清算,最后再统一轧差对外清算。这个方案,对于境内外进口商和出口商在同一家银行开户的贸易业务,就可以起到大部分信息和清算在内部完成的目的。这能解决一家银行内部的业务信息传递和美元跨境清算,但不能解决跨行清算。
中国的银行互为外币帐户行,建立一个信息传递系统及虚拟账户清算体系。这个系统可以是几家银行合作设立,也可以是其他第三方提供服务。这个模式,可以先是三两家银行,成功后逐步增加银行。这个模式能解决中国的银行间跨境业务信息传输和资金清算。但客户贸易双方有一方是在外资银行开户的,还是需要通过现有体系进行结算。
各家中资银行,或单独,或抱团寻找个别外资银行合作,互为帐户行,搭建相互的信息传输通道或系统,双方或多方约定,就一些特定的业务往来,经这个系统传输业务信息,隔一定时期(如一个月或一个季度)轧差清算资金。
中资银行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建立联盟,也可以分别与不同的几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建立不同的联盟,由联盟建立相互间的信息传输系统。比如,可以与中东地区国家的银行、东欧地区国家的银行、西欧一些国家的银行、东盟一些国家的银行等分别建立联盟,待有成熟的系统,在市场机制下,逐步扩大联盟。
仿造银联模式,打造一个跨境银行业务信息传输服务机构。可以考虑所有中资银行包括它们的海外分支行、在华外资银行成为这个机构的初始成员,当业务逐步成熟后,以市场化的方式向全球推广。
以上这些分散的模式,都可以解决一小部分业务和清算不被美国政府偷窥的问题,尤其是业务信息的传输。但只要美元还是国际主要结算货币和储藏货币,就不能根本解决美国政府利用美元清算系统讹诈其他国家和机构的问题。这个问题只有靠世界逐步去美元化来解决。
美国表现得越霸凌,去美元化的节奏就会越快。在这个过程中,这些模式中可能会有一个、两个最终可以与SWIFT分庭抗礼,形成竞争。
上述所有模式,都是需要应用新兴科技的,至于具体应用什么技术,不必过于拘泥,只要真正能解决业务问题的,就是好技术,不管是区块链还县块链。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技术,在业务信息传输和局部货币清算中,如果业务机制设计得好,我觉得是可能有所作为的。我这里说的是应用数字货币技术,不是发行数字货币。应用得好,可以打造成业务信息传输和多币种清算合一的系统。可以设计不同模式在上述各个小的组合中试验,逐步完善演化,最后跨链联合。
其次,如果发生美国利用SWIFT和美元清算系统对个别中国的银行实行制裁,停止被制裁银行的美元业务,中国政府可以考虑宣布法令,规定所有与美国进行的进口贸易结算,都必须由被制裁的中国的银行办理,并且只能用美元或人民币支付。
最后,当然是要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一是要更多地在国际贸易中使用人民币报价和结算。
二是更多地向国际市场开放人民币融资主体。没有融资人融资,就没有融资产品,没有融资产品,投资人就没有投资机会。要让人愿意持有人民币,就需要有丰富的投资机会。融资主体,不能只是中国国内的融资主体。所以,金融外开放,不能只是对境外机构开放,对境外投资人开放,还要对境外融资人开放。
三是创新更多的人民币交易产品和市场。
四是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需要考虑能够接受除SWIFT以外的系统传输信息。
五是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要鼓励中国企业使用安全可靠的非美元货币。鼓励使用非美元货币,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推进去美元化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在 一带一路 项目投融资中、商品贸易中,我们可以首选人民币,其次选用非美元货币,这对其他国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会有很好的吸引力。
Cardano whale verkoopt miljoenen tokens, ADA koers daalt – wat gaat Cardano doen?
De recente verkoop van miljoenen ADA-tokens door een Cardano-whale heeft de koers stevig doen dalen,...
SUI Defies Odds With A Sharp Rebound Above $4.9: New Highs Loom?
SUI has made an impressive comeback, defying market expectations with a robust rebound that propelle...
Investors Expect FXGuys ($FXG) To Replicate Solana And PEPE Early Success Amid $100 To $10,000 Predictions
The post Investors Expect FXGuys ($FXG) To Replicate Solana And PEPE Early Success Amid $100 To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