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zos、Polkadot 以及以太坊之间的区块链治理之战
近日 Kusama 社区进行了变更 Polkadot 原生代币 DOT 货币单位的公投,即按照 1:100 比例更改 DOT 的计数单位(继而把 DOT 的供应量增加 100 倍),此事曾引爆币圈话题。最终的公投结果非常戏剧化。尽管投票的支持者占了多数,Web3 基金会却仍旧表示他们不会对 DOT 进行升级。
这一冲突彰显了 Polkadot 链上治理模式的问题。但是,包括 Tezos(特所思)在内的其他项目早已证明了链上治理可以运作的很好。
区块链治理问题中第一个核心问题在于采取链下治理还是链上治理。为了避免硬分叉的发生,诞生了一批链上治理的项目,其中最有名的几个项目有最早提倡链上治理且运行相对稳定的 Tezos 和开篇提及的 Polkadot 。链上治理的项目主要通过类 PoS 的共识制度,通过一币一票的形式进行项目的治理。所有提案通过后会进行自升级,不会发生硬分叉。
在 Tezos 的案例中,链上治理模式的优势还是非常显著的。Tezos 于 2018 年 9 月 17 日上线主网,至今为止一共发起了 4 次升级提议,其中一次提议最终被投票否决,其他三次均成功升级,具体投票信息可以在 Tzstats 上进行查询。值得注意的是,Tezos 在主网上线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就成功进行了三次升级,这正是受益于其精心设计的修正机制。
这种机制有助于 Tezos 避免硬分叉,因为硬分叉会分裂项目社区,损害其网络效应。Tezos 联合创始人 Arthur Breitman 在其一条推特下解释道,Tezos 的目标是有一个明确的修正机制,但同时又不能轻易发起有害修正。Tezos 有一个多阶段投票过程,大约需要三个月的时间。Breitman 写道:“相比之下,其他基于分叉治理的项目都有一个极其长远的路线图,两次升级之间有时会间隔 1-1.5 年。”
此外,Tezos 的治理机制还可以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利益相关者会有一个经济上的动力去采纳最有效的治理方式,并且最大程度地保留 Tezos 的网络效应。
大多数的早期公链都是采取链下治理的模式,社区中的核心成员会自行成立一个组织,通过链下决议决定是否对项目进行一系列操作,其中包括如何修复 BUG 、为项目增加新功能、以及改变参数等。总的来说,整个治理模式是比较中心化的,大多数的话语权都掌握在核心开发者身上,而核心开发者在整个生态中不一定是利益相关程度最高的。有时,矿场及巨鲸这类利益相关程度最高的角色,其诉求可能得不到核心开发者的支持。
链下治理的问题在于,如果核心开发者的决定不能够得到其他用户的支持,项目则会大概率被硬分叉。BCH、BSV 及 ETC 就是这类结果的典型案例。而硬分叉其实是整个生态中大多数用户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除了网络本身的安全性问题之外,它们还伤害了社区的网络效应,用户及开发者的流失给很多项目带来的打击是非常致命的。
但链上治理也有其缺陷。链上治理模式中最容易碰到的问题是项目方最早所追求的民主化进程,可能最终会演变为巨鲸的“财阀统治”。这绝对是所有生态参与者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财阀统治会导致用户流失、项目失败,也就意味着这些持币巨鲸最后会找不到买盘。
上文提到的 Kusama 事件其实也突出了财阀统治的风险。在这次公投中,Web3 基金会和开发公司 Parity 都没有进行投票。如果他们选择了投票,由于他们的权利过大,可能会被指责“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社区”。但如果他们不投票,又不执行多数人投票支持的升级,他们还是可能会受到同样的指责。在这件事情上,Web3 基金会和 Parity 投票也好,执行升级也好,陷入争议是在所难免的。
在深入链上治理问题之前,先定义一下区块链项目的利益相关方。在 Mallika Parlikar(纽约大学政治系毕业,现任 Casper Labs 的区块链治理顾问)的《The Collective Action Problem of On-Chain Governance》文章中,将利益方分成了四类:开发者、节点运营商、持币用户及普通用户。持币用户泛指那些持有大量代币且会将代币销售给普通用户的人,在 PoS 中他们会进行 Staking 。而普通用户则指那些会大量使用公链上的 dApp ,会在公链上进行各类商品及服务交换的用户(在以太坊上通过发行各类 ERC20 进行 ICO 的项目方及 ICO 代币的持有者也属于这类用户)。
Parlikar 在文章中假设四大利益方的分布如下图的金字塔所示,开发人员最少,其次是节点运营商和持币用户,最多的是普通用户。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的区块链项目并不适用于这类模型,因为他们的普通用户数都相当少。以太坊可能是最接近左边“金字塔型”的用户分布模型的,截至 2020 年 5 月 21 日,以太坊的总市值达到 233 亿美元,在其庞大的生态中有着大量的普通用户。右图是根据 Parlikar 文章重绘的一张图,我们可以看到,就算以太坊的普通用户远远超过了开发者,他们的话语权是差不多的。
根据 Etherscan 的数据,截至 2020 年 5 月 21 日,ERC20-USDT 的市值达到 57 亿美元。以太坊所谓的链下治理中,普通用户的权重是否能够有 1/4 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大多数的项目链下治理主要还是由核心开发者主导,是否听取社区意见取决于开发者。链下治理的情形下,普通用户的利益是被严重的削弱的,至少与数量相比是不对等的。他们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去发起硬分叉等行为,也很难有办法参与到决策中发声。
在链上治理过程中,用户分布模型可能完全不同于上述情况。例如最早提倡链上治理且运行相对稳定的 Tezos ,其开发者、节点运营商和持币用户在一定程度上是高度重合的。
下图显示了 Tezos 的权利分布情况(如果未来 XTZ 用户量很多的的话)。大部分持币用户会将代币委托给节点运营商来赚取利息。有些开发者(比如Cryptium Labs)也是节点运营商,而有些则不是。就像 Parlikar 描述的那样,持币用户与非持币的普通用户应该是不重合的两组人。随着 Tezos 吸引越来越多普通用户,他们会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获得更多权利。但是,整体上看,如果 XTZ 的平均持有量过低,那么他们也不会拥有太多的权力。而且,普通用户也不太会参与到投票中。不过,这类治理机制也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开发者既可以提交协议,也可以参与到 Tezos 的投票过程中。理想情况下,未来 Tezos 用户与开发者所拥有的权力会差不多,这一点在链下治理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在 Tezos 的案例中,产块和验证的行为被称作为 Baking(烘焙)。负责产块和验证行为的角色被称为 Baker(烘焙师), 相当于比特币以太坊当中的节点运营商。如果用户想要成为烘焙师,这个节点必须持有至少 8000 个 XTZ ,价值 22160 美金(截至撰稿时)。如果持币用户没有足够的 XTZ 的话,可以将代币委托给其他烘培师来享受一定的烘焙收益。这样一来,节点运营商和持币用户的在一定程度上是重合的。
在 Tezos 的自修正流程中,提案都是由烘培师提交的。上文我们提到过,目前 Tezos 已经成功发起过 4 次提案(其中 3 个提案成功通过),所有提案都是由开发者提出。其中后两次升级中 Tezos 的核心开发团队之一 Cryptium Labs 都有参与提出。根据 tezblock 的数据,Cryptium Labs 在烘培师中排名第 13 位,在整个生态中也算是大户之一( Coinbase 是最大的独立烘焙师/持币者))。
从 tezblock 的数据可以看出,Cryptium Labs 作为开发者是一个比较大的烘焙师,但其他开发者,比如 Nomadic Labs,DailLambda 和一些个人核心代码贡献者等都算不上大户。所以持币用户会把手里的币交给类似 Cryptium Labs 这样的开发者用于烘焙。
瑞士比特币协会近期公布了锚定 BTC 的 tzBTC 来帮助发展 Tezos DeFi 生态。从积极的角度看,正因为项目处于早期阶段,Tezos 的烘培师们在进行升级提案时会比较注重用户利益。毕竟如果无法快速吸引新用户使用 Tezos ,项目本身也不会长远,币价也会是一潭死水。
根据 TQ Tezos 的 wiki ,自修正过程包括 4 个阶段:提议阶段、投票探索阶段、测试阶段以及投票推广阶段。wiki 上的解释是,“每个阶段会持续 8 个烘焙周期(也就是 32768 个区块,即大约 22 天又 18 小时),从提议到激活的时间跨度大致为三个月整。如果在某个阶段中出现任何问题,整个过程即作废回到提议阶段,重新开始。”
近期的 Kusama 公投事件则把链上治理问题的复杂度又上升了一个等级。Polkadot 是第一个在自己的测试网发布了跟主网不一致的有价值的测试代币,虽然 Kusama 的配发是根据投资人 Polkadot 的持仓数按比例映射发放的,但是由于 Kusama 已经上线,很多投资人选择了抛售,整个筹码结构已经改变。
而另一方面,DOT 本身还没发放,虽然 Kusama 的利益相关者大部分都是 Polkadot 的利益相关者,但并非全部。因此,通过 Kusama 的投票来决定 Polkadot 的未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公平的。Polkadot 这种复杂的测试网架构下,如何进行有效的链上治理将会是个全新的难题。
无论是链上治理和链下治理都有各自的优势但同时又存在很多问题和风险。任何网络在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都可能遇到这样的风险:网络上最有影响力的开发者、投资人和节点运营方相较普通用户权力过高。
Tezos 已经完成了三次升级,且都避开了硬分叉,这个事实说明链上治理是可以很好地运行的。区块链项目选择链上治理还是链下治理,更多的还是要通过筹码分布,项目愿景等方面考量来选择最适合的治理方式。正如一种政体不可能适用所有国家的国情一样,不同代币也需要找到最适合它们的治理模式。
本文是 LongHash 与 Tezos 基金会之间合作关系的一部分,但文中的观点不代表 Tezos 基金会,且未经 Tezos 基金会批准。
LongHash,用数据读懂区块链。

Ethereum Removes EVM Object Format from Fusaka Upgrade, Eyes Glamsterdam
Ethereum Removes EVM Object Format from Fusaka Upgrade, Eyes Glamsterdam
Ethereum Shows 4H Bearish Divergence – Can Bulls Hold $1,750?
Ethereum is now facing a critical test as it trades within a tight range, sitting below the $1,850 r...
Top Crypto and Blockchain Events of This Week: 28th April to 2nd May
Whether you are a crypto enthusiast, blockchain developer, or an investor, attending these events 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