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Knows丨自我进化,公链如何引领技术革新?
从比特币诞生,到智能合约横空出世,再到侧链跨链,公链引领着几乎每一次重大的技术革新。然而,从TPS竞赛,到Dapp生态比拼,再到抢滩DeFi,公链的落地探索之路却从未平坦。与此同时,大厂、巨头纷纷入场,联盟链势不可挡。10·24发令枪打响,危·机并存。 2020,公链如何大突围?
在此背景下, 巴比特SheKnows策划《危·机2020公链大突围》线上主题活动,包含《自我进化,公链引领技术革新》、《脱虚向实,公链应用何处突围?》、《相融共济,联盟链、公有链殊途同归?》三场主题活动 。邀请了量子链创始人帅初、Findora CEO Charles Lu、比原链 CTO James、IOST联合创始人Terry 、Conflux创始人龙凡、云象区块链CEO黄步添、Bystack负责人马千里以及溪塔科技市场总监孔庆阳,围绕技术、应用以及公链和联盟链路径发展等核心问题,畅聊公链的“危”与“机”,探寻公链和联盟链融合之路。
在12月5日的《自我进化,公链引领技术革新》专场活动上,量子链创始人帅初、Findora CEO Charles Lu接受了巴比特学术向文章译者洒脱喜的提问,从技术视角下看公链如何引领技术革新。
白皮书描述的技术实现了吗?
主持人:从发布白皮书到现在,哪些技术已成功实现了,是否会出现愿景发生更改的情况?
Charles:
Findora是想用区块链和零知识证明做smart investment fund (智能基金) 的平台,这个平台不但可以保护所有参与者的隐私,而且可以让全世界的人审核。我们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白皮书也重新更改过多次,发现我们做的平台其实可以广泛使用,不但适用于投资行业,同时也能解决金融行业很多其他应用的痛点,比如P2P借贷的诈骗,提高二级市场交易的效率等。帅初:
Qtum 第一版白皮书上的底层协议在主网发布时就已经完全实现。Qtum大的愿景一直没有改变,就是专注于公链底层技术。但 具体的技术方向当然会随着行业的发展以及自身对行业的理解有所调整 。比如 Qtum 在早期的白皮书草稿中还提到一些应用层相关的内容,但随着项目的推进,我们意识到公链底层协议才是项目的核心,因此进一步聚焦到隐私、虚拟机,底层协议拓展等技术方向,而应用层的具体实现其实不应该是公链的重点。
最迫切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主持人:当前公链领域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Charles:
我认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隐私。区块链的确带来了很大的透明化的优势,但是最基本的区块链却失去了隐私保护。帅初:现实世界的用户需要隐私。比如,你的公司要是用比特币付工资的话,那所有的人都会知道你工资的具体数额,同理,如果一个企业进行投资,其他的企业也能看到这个企业投资的方向,引起不必要的争端。所以说 没有隐私是万万不可的,公链必须解决隐私问题才有可能被广泛使用 。
公链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加密数字货币 和 区块链应用平台,这两个不同层面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作为加密数字货币,需要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监管的清晰化的问题。
公有链作为应用平台,目前受到了很多的设计思想的限制。 需要跳出比特币和以太坊的全局验证思维,从应用角度入手,创新的设计区块链的底层架构的问题 。目前,比特币成为了行业的数字黄金(而不是数字现金),以太坊成为了一个清结算的金融协议。
目前,行业内并没有一个支撑大规模区块链应用的平台,因此也很难期望行业里面大规模的应用爆发,但是未来必然会出现一个或者几个面向区块链应用的基础设施。
哪些技术值得关注?
主持人:有一种说法是形容这个行业现状的,叫“价格的熊市,技术的牛市”,过去两年的价格熊市当中,公链领域中诞生的哪些新技术是值得大家关注的?
Charles:
虽然前两年的价格遇到了熊市,但是区块链和密码学技术有了真正的突破。我认为突破的最大方面之一是零知识证明。帅初:三年前出现了Zcash,Zcash是零知识证明的最先应用之一,他们利用了零知识证明很先进的一个突破,zk-SNARK。但是Zcash的应用场景很局限,只涉及single asset confidential transfer(单项资产保密交易),由于它使用的是较旧的零知识证明方式,有一些缺点,比如,需要trusted setup(可信设置)。为什么我认为Supersonic是今年最大的科技突破呢?因为Supersonic不但不需要可信设置,而且速度快容量小。
以 Mimblewimble 为代表的各类隐私技术在区块链上的实现,是我认为近两年最值得关注的新技术。数据隐私性和资产隐私性是真实商业有应用场景中的刚需。由于Qtum既支持UTXO模型,又支持智能合约,因此无论是基于 UTXO,还是基于智能合约的隐私解决方案都可以在 Qtum上进行实现。我们近期也将开源关于隐私资产的最近进展,为后续更加丰富的隐私计算和应用提供基础。
跨链难题是什么?
主持人: Qtum、BTC及Beam成功实现了跨链原子交换交易试验,那在使用这种跨链交易的人多吗?Cosmos及Polkadot这两个跨链方案又会遇到哪些跨链难题呢?
帅初:
和很多支持跨链原子交换的项目一样, 实际使用原子交换的用户并不多 。直接原因是使用门槛略高,而最根本原因是 用户没有跨链原子交换的需求 。如果要实现不同链上价值的交换,目前的各类中心化交易所等已经可以完全满足需求,并且用户体验和选择面都更加有优势,用户对跨链原子交换其实并没有迫切的需求。Cosmos 和 Polkadot 想解决的并不是现有不同公链的跨链需求,而是要建立一个新的生态,再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新的链,所以严格意义上其实不是简单的跨链问题,面临的问题也更加复杂。
就跨链本身而言,目前还处于需求的初级阶段,这也和公链上面并没有一个完整的生态相关,我所理解的跨链,不但是资产的跨链,而是数据和逻辑操作也可以跨链操作。而且很多跨链的需求通过中心化的交易所和去中心化的交易所也解决了一部分。
隐私和监管如何兼顾?
主持人:现有很多运用零知识证明协议的隐私公链项目都存在着监管难的问题,那Findora是通过怎样的思路去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其中又涉及到了哪些技术?
Charles:
我们认为合规和隐私并不冲突。第一代的privacy coin,比如Zcash,门罗币,确实完全不能被追踪,但是也带来了很大的监管难的问题。我们设计了更复杂的零知识证明工具,让Findora的用户不但保持它们的交易隐私,而且可以对第三方证明它们的交易是合规的,或者符合智能合约的规则。主持人:允许监管者通过查看/监管密钥来监视用户信息的方式是平衡隐私保护与监管的一种途径,如何去防止监管者滥用这种权力?或者说,完全的隐私保护是不可取的?比如,资产的发行者可以用我们的confidential asset tracer (保密资产追踪器)。这样,虽然资产可以任意在二级市场上流通,但是发行者可以让监管者、发行者自己、或者其他的第三方随时查看资产的拥有者。身份方面我们也有一个很酷的技术,叫selective disclosure credential。我们通过这个技术做了我们的“金融护照”(financial passport),这样用户可以证明它们符合了某些条件,但是选择性的披露信息,不披露其他身份。
Charles:
这确实是一个很重要,急需解决的顾虑。所以,我们才绕不过零知识证明科技。零知识证明只需要被证明的一小部分信息,不披露任何其他信息,所以即使有监管者的存在,监管者也不会得到太多信息,从而也就没有隐私滥用这样的问题会出现了。比如,我们的Ben Fisch最近在研究zero-knowledge taxation。举例来说,用户可以对政府证明他付的税是正确的数额,但是不披露他的收入。
分层方案哪种会更好?
主持人:目前很多公链都采用了分层架构,即layer 1和layer 2 ,甚至还有layer 0和layer 3的尝试。这些layer都分别负责什么样的任务,又有什么样的特点?
帅初:
Qtum在2016年其实就提出了区块链需要分层设计的想法,但是当时行业依然处于最早期,并不被大家所知。主持人:现在市场上的layer 2技术有很多,比如闪电网络、状态通道、Plasma、Rollup等,那在这些方案当中,哪种方案最被看好?Layer 1 一般指的是公链的底层协议,即共识层,其任务简单来说就是对链上的价值转移/状态变化达成共识;Layer 2 一般指在链下完成价值转移或状态变化的方案。
Layer 0 一般指数据传输层,比如交易和区块的传播,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优化;Layer 3 其实更接近于应用层,一般指的是建立在 Layer 1 或 Layer 2 之上,可以为用户提供服务的一层架构。
Layer 1 和 Layer 2 有比较多的讨论和共识,但对 Layer 0 和 Layer 3 并没有形成广泛的共识。
帅初:
Qtum 上也很早实现了很多layer2 的方案:包括闪电网络、状态通道、Plasma在内的Layer 2方案。但和其他很多专注于Layer 2的项目一样,实际使用Layer 2的用户并不多。从目前来开这些技术都还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个人认为未来Layer 2更多的是面向应用,面向真实需求。 可能不是某一种技术胜出,而是多种技术的融合,最终实现某个真实应用需求。 比如闪电网络和比特币的其他的技术融合,实现在BTC网络上面的DeFi和智能合约就非常有前景,但是这个方向依然需要探索。
分片落地难度高的阻碍是什么?
主持人:除了off-chain的扩展方式,分片(Shard)方案也被很多团队所使用,比如备受关注的以太坊2.0就用到了它,但这类方案的落地难度似乎很高,怎么看待这个技术路线?
Charles:
我个人持怀疑态度,我认为sharding不能保证保持之前的共识的安全性,而且有跨分片通信的许多未解决的问题。举个例子:以太上的所有的代币都是用智能合约来运行的,比如所有的稳定币(DAI、USDC、USDT等)。但是这些稳定币肯定会在其他的智能合约里运用。要是稳定币的智能合约只在一个分片上,很难享受sharding的效率。帅初:我并不是认为sharding不是完全不可实现,我只是有些抱怀疑态度 。我们的Ben Fisch和Benedikt Bünz联合创始人发明了一些accumulator (累加器)的几个新的方式,这样我们可以完全把共识层和存储层完全分开,比如,简单的手机都可以当网络的验证者。
分片从本质上也是把全局共识分解为局部共识的过程。具体到分片技术,在分片后,如何同时保证底层资金的安全性和不同分片内应用的灵活性是最根本的问题。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依赖于局部共识,而局部共识往往意味着安全性的妥协,同时安全性又是所有和资金相关的应用的基础。
这中间要解决的问题还非常多,因此分片方案迟迟没有落地。个人认为 未来更可能的区块链应用平台是将云计算和区块链技术进行深度融合的一套体系,既可以提供目前大多数部署在云上的app一样的体验,又可以具有区块链根本的特性。 比如一套统一的账户体系和清算体系以及满足从 单点验证(云计算节点)到全局验证(全网验证) 这个广大区间里面所有的应用需求。 某种意义上,BTC 和 ETH都是一套单线程的同步逻辑的云服务,很难期待上面爆发出任何大规模的应用,因为全网验证和全网同步的逻辑限制了应用的发展。或者必然部署到其他的网络上,也会削弱其网络效应。 我们看好区块链技术重构云计算的底层,从而服务于任何规模的区块链应用。
开源和专利矛盾吗?
主持人: 在公链世界里,开源似乎成为了一种共识,但放大到整个区块链世界,会发现很多区块链公司申请专利。如何看待开源和专利的区别?
Charles
首先给大家举个例子,TCP/IP的发明人没有选择去申报专利,而选公开,所以他们才有广泛传播的可能,如果他们当时的选择是申请专利而不是开源他们的成果,那么他们成功的机会就很渺茫。帅初:区块链的发展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Schnorr signature。这个签名协议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但是最后比特币你没有采取这个协议,而没有被采取的唯一原因在于这个协议有了专利。所以 底层协议必须得是公开的,这样才有机会在世界性的舞台中被广泛采取和运用 ,所有人都可以使用,这样也不伤害相关的利害关系人潜在的利益。
但是这并不绝对,如果就 运用层的而言,申请专利反而是有道理的 。
开源和专利其实并不完全矛盾,两者其实没有优劣之分。 这里的专利指的是真正有创新的专利,而不是为完成一些指标而”量产“的专利。 个人认为比特币为开源项目提供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即使没有专利也可以保护自身的利益,这将会重新定义开源项目。Qtum 项目是来自开源社区的项目,我们的所有代码也一直是开源的,相信未来开源精神会越来越有生命力。
技术对推动项目成功重要吗?
主持人:技术对于区块链项目的成功而言,重要性占比大致能够达到多少呢?
Charles:
技术固然重要,但是不是所有的技术都是必要的,Findora之所以运用零知识证明,并不是因为这个技术的创新性,而是我们认为零知识证明是绕不开的。我们认为技术只需要解决用户的痛点,满足他们的要求即可。帅初:
目前,区块链技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同的项目提出的不同的技术最终都投射到了一个抽象的交易符号,当然这和行业目前处于早期阶段,并且同质化竞争和无差异化的服务相关。 人们并不能理解不同交易符号背后的技术差异。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短期内技术对于项目的”成功“来说,只占了很小的比重,这是一个比较残酷的现实。但从长远来看,随着行业的成熟,没有独立研发能力的项目会慢慢被市场淘汰,通过技术创新从而带动市场需求的项目就会取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和成功。 目前行业依然处于早期阶段,依然是探索的阶段,而且可能行业本身就有很多错误的赛道,那么 在错误的赛道上做的技术再领先,最后也没有太大的价值。
Bitcoin Price Consolidates Below Resistance, Are Dips Still Supported?
Bitcoin Price Consolidates Below Resistance, Are Dips Still Supported?
XRP, Solana, Cardano, Shiba Inu Making Up for Lost Time as Big Whale Transaction Spikes Pop Up
XRP, Solana, Cardano, Shiba Inu Making Up for Lost Time as Big Whale Transaction Spikes Pop Up
Justin Sun suspected to have purchased $160m in Ethereum
Justin Sun suspected to have purchased $160m in Ether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