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招人难背后:求职人数达招聘需求7倍 高端人才凤毛麟角
本文来源: 新京报网 ,原题《区块链人才“虚假繁荣”背后》
作者:新京报记者 苏季 校对 李项玲
你可以想象,未来的某一天,医院检查结果能够完全共享,患者不需要重复检查;你捐出的每一笔公益款项都有迹可循,不必担心进入私人腰包……
这些场景,都有望通过去中心化、公开透明的区块链技术来实现。
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一夜之间,区块链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事实上,区块链并不是新鲜事物,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早已随着比特币的疯狂而引起关注。2019年,“币圈”乱象被整顿后,区块链市场逐步回归理性,但区块链在金融、制造、医疗等行业的应用前景依旧毋庸置疑。
不过,难以回避的现实是,当下市场区块链人才短缺。虽然求职者大有人在,但真正懂技术、懂理念、有经验的人并没有多少,复合型高端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高薪也难招到合适的人
“许多人就是看上了区块链行业高薪。” 北京一家科技公司负责人说,一些求职者简历写的很不错,但在实际考察后,发现能力根本达不到要求。
该负责人回忆,今年10月,他们在网上发布了招聘区块链产品经理的信息,要求熟悉区块链技术原理、应用场景,与研发团队对接推动产品上线。为此,他们开出了两万到四万五的月薪。后来,收到了30多分简历,但并没有找到他们认为合适的人。“很多人并不懂区块链到底是什么。”
对此,一名猎头表示,从核心技术开发到运营,企业对区块链人才的需求涉及方方面面,但能够和岗位相匹配的人很少,并不好招。
“招人难”背后,是整个行业对人才的渴望。这一点从各大招聘网站的火热程度可以窥到端倪。
记者在某招聘平台上以“区块链”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出现了数百条招聘信息。招聘企业既有创业型公司,也有互联网巨头。招聘需求中,技术类岗位最为常见,其次是运营类和产品类。如京东正在招聘的职位中,有区块链开发工程师、区块链技术专家和区块链创新产品经理等,最低月薪基本2万起步,最高可达6万元。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19年区块链人才供需与发展报告》,区块链领域平均招聘月薪已达16317元,是全国平均薪酬的近两倍。
即便如此,真正的区块链人才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很多地方先后加入“抢人大战”之中。
2017年5月,贵阳国家高新区发布“区块链十条”政策,对业绩突出的区块链技术人才,经破格认定为高层次人才后可享受相应生活津贴和人才公寓待遇;2018年5月,杭州区块链产业园为吸引高层次人才安家落户,购房补贴最高可达300万元。同年8月,上海杨浦区提出,对区块链技术核心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租房补贴,补贴最长期限可达3年……
人虽多但与需求不匹配
面对市场的大量需求,很多求职者进入区块链行业,但真正符合要求的人才并没有太多,市场供应呈现“虚假繁荣”状态。
2018年,比特币单价突破两万美元,区块链技术随着数字货币发展迅速火爆,吸引大量求职者入场。BOSS直聘数据显示,2018年前两个月,区块链相关人才的招聘需求较2017年同期增长了8.7倍,人才供应量同比增加235%。
与此同时,“炒币”、发行毫无价值的“空气币”、打着区块链旗号传销诈骗等现象随之出现。一名区块链从业者表示,看到币价大涨,许多人纷纷涌入,但多数从事与区块链技术并不相干的外围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人并不是区块链技术公司需要的人才。
2019年,“币圈”乱象被整顿后,招聘需求随之回归理性。根据《2019年区块链人才供需与发展报告》,2019年三季度,招聘区块链相关人才企业数及招聘人数同比分别下降53.68%和51.71%,求职人数依然达到招聘需求的7.12倍,供给规模远大于需求。根据智联招聘2018年调查数据,区块链存量人才仅占需求量的7%。
“现在市场上基本都是经验丰富的程序员在从事区块链核心技术开发工作。”清华x-lab区块链实验室主任夏立介绍,区块链技术人才的专业背景以计算机相关学科为主。其实,从技术角度来说,区块链人才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底层供链人才(技术平台核心技术开发),二是应用开发人才。“如果说有专门的培训渠道,可能很难,因为现阶段主要靠自学”。
夏立说,区块链技术属于应用型技术,在金融业、制造业、政府管理等方面拥有广阔应用前景,因此,还需要拥有垂直行业经验和区块链相关知识的咨询类人才、控制具体项目的落地和产出的业务经理以及偏理论研究的人才。
同时,夏立指出,区块链技术是一门多学科跨领域的技术,具体应用落地需要既懂技术又懂产业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这样的人比较稀缺。
中央财经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建明也持有同样观点。他认为,如果想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不同行业,相关人员既需要深入理解底层技术,又要懂应用场景的具体业务逻辑。但是,现在的矛盾在于,懂技术的人不一定懂产业,懂产业的人不一定懂技术。高端区块链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高校课程多在普及知识
“区块链涉及计算机技术、P2P网络、密码学、共识机制等多种技术的集成创新。” 朱建明介绍,随着区块链上升到国家层面,面对区块链人才的供求不平衡状态,培训教育也将被重视起来。
据了解,全球最早的区块链课程可以追溯到2013年,由美国尼科西亚大学开设。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base等发布的《美国区块链教育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8月,50所全球知名高校中,42%的大学目前至少提供一门与加密技术或区块链相关课程,22%的学校提供了一门以上。
具体到国内,包括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在内,目前国内已经有10多所高校陆续开设了区块链相关课程。
中央财经大学是国内第一所开设区块链相关课程的高校。2016年7月,中央财经大学与北京世纪互联宽带数据中心有限公司启动区块链项目,成立了国内高校第一个基于区块链的联合实验室,并开设区块链课程,编写了教材《区块链技术与应用》。
“我们认为区块链是个好技术,可能对金融领域产生巨大影响,很适合财经学校的学生。”朱建明介绍,起初,这门课只是作为信息学院本科生选修课,到了2017年,开始在部分专业设置成必修课,现在已经成为全校公共选修课,很受学生欢迎。
2016年9月,清华大学开设《超越学科的认知基础》课程,区块链作为分布式整体性世界观最前沿的创新应用被系统讲解。夏立说,目前清华大学已有部分课程涉及区块链内容,但尚未成为一个专业。
另外,一些高校也在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培训。教育培训机构火币大学副校长杨军介绍,他们与厦门大学的合作主要是通过培训班形式展开,结合案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区块链、区块链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场景。
“目前仅有个别涉及区块链技术的专业研究比较深入,比如密码学和信息安全”。朱建明说,就国内高校区块链人才培养来看,目前还处在知识普及阶段。
未来发展是人才的竞争
“世界各国的区块链技术研究和产业应用也都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没有哪个国家占据绝对的优势。”朱建明表示,中国区块链技术研究与世界其他国家趋于同步,未来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供应和储备。
高校区块链人才如何培养?朱建明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计算机和信息安全等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增设区块链研究方向课程,培养复合型人才 ;二是在金融、管理等其他专业普及区块链知识,才能各方配合一起完成应用落地。
据了解,中国已经具备较好的区块链产业发展基础,腾讯、蚂蚁金服、华为等企业在电子票据、版权保护、商品溯源等领域已经展开相关实践。
今年11月,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区块链白皮书(2019年)》显示,行业应用方面,当前全球区块链企业38%集中在加密货币领域,23%的企业专注于区块链技术研发, 互联网、金融业是应用最多的两个领域。美国、中国、英国区块链企业数量分列前三位。
朱建明说,区块链的应用虽有落地,但仍处于起步阶段,除了比特币外,尚未出现“杀手级”应用,未来仍需不断探索。
他同时指出,未来区块链技术发展将会成为其他技术的支撑。比如,人工智能发展要以海量大数据为基础,区块链可以确保数据可信性。区块链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深度结合,可以为更多新的应用创造有利条件。
Japanese Giant MetaPlanet Holds Nearly 5K BTC After New Buy
The Japanese firm MetaPlanet strengthened its position in the crypto market by purchasing 330 Bitcoi...
Gold Rush Or Bitcoin Boom? China Buys Big, BTC Price Follows
China has added five tonnes of gold to its reserves in under a month as part of an increasing aggres...
Bitcoin Sees All-Time High Realized Capitalization, Indicating Rising Market Confidence
The respective indicator is calculated by summing each Bitcoin’s $BTC value in line with the price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