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 | 从央行数字货币看「去美元化」
Overview 概述
10 月 27 日,首届外滩金融峰会在上海召开。由于 10 月 24 日,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会上,刚刚把区块链上升至国家战略,区块链在外滩峰会上也理所应当地成为了热门话题。而在外滩峰会上,黄奇帆发表了题为「数字化重塑全球金融生态」的演讲。其中针对央行数字货币(DCEP)重塑贸易清结算体系的作用,黄奇帆表示,现有的企业、国家间支付结算体系严重依赖于美国的 SWIFT 和 CHIPS 体系,但二者逐渐沦为美国的霸权工具,而且效率低下。在区块链技术逐渐成熟的情况下,重建一个新的清结算网络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
Report 报告
数字货币的内核 —— 去美元化
目前,包括欧盟、日本、俄罗斯在内的 24 个国家政府和超过 90 个跨国企业已经在进行相关的研究。而数字货币建立的过程,也是「去美元化」不断发酵的过程。各个国家「去美元化」一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各国也从未停止摆脱美元钳制以及挑战美元国际清算货币的地位,数字货币恰逢其会,成为了「去美元化」的又一个新战场,本文将以欧盟和中国为例,回顾「去美元化」的历史以及讨论「去美元化」的出路。为什么要去美元化
当今「美元标准」的基本机制广为人知,「石油美元」一词对此进行了很好的描述。该系统基于美国和沙特阿拉伯在 1970 年代中期达成的非正式协议。石油以及所有其他重要商品均以美元进行交易,并且仅以美元进行交易。石油生产商将这些石油美元回收到美国国债中。美元的这种循环流动使美国能够积累近 23 万亿美元的巨额债务,而不必担心自己的金融稳定性。
目前,没有一个世界经济可以完全放弃美元,原因很简单,美元在国际结算中绝对占主导地位。而美元资产占了很大份额的官方外汇储备。目前,世界上所有的贸易交易的 70% 由美元结算,20% 由欧元结算。与其他货币相比,美元的价值非常高,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消费者以极低的价格获得进口商品的原因,它为美国带来了可观的金融利润,同时使得国际社会对美元的需求很高,最终,美国政府能够以以非常低的利率为其债务再融资。
美元在全球货币储备中的份额约为 63%-65%。通过 CHIPS+SWIFT 清算,跨行支付和转账流动美元的比例估计在 40%-45%。由于不是所有的国际结算和支付都经过 SWIFT 系统,在国际结算的实际美元份额甚至更高,能够达到 70%。
SWIFT 当前将全球 210 个国家或地区的 10,000 多家银行和金融组织联系起来。每年通过 SWIFT 网络传输的交易达 40 亿笔。每日总付款以万亿美元衡量。全球所有跨境支付的主要份额都通过 SWIFT 进行。
美国激进的外交政策,实施制裁,管制进口替代品的手段和减少进口量,导致世界上开始了美元贬值进程。显然,国际社会不会就这样屈服于美元的霸权中。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寻求摆脱对美元的依赖,并建立替代性金融,结算系统和储备货币。这是各个国家金融独立的必由之路,所以,「去美元化」势在必行。
欧盟去美元化的行动
2000 年至 2008 年间,拉美、欧洲和亚洲的一些经济体曾盛行去美元化。2008 年金融危机更是令美元的「劣迹」在全世界面前露底,「抛弃美元」的呼声响亮,但接下来几年该趋势陷入停滞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被逆转。美元优势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它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积累了大量资本。拿欧元来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报告,欧元在国际交易中所占份额已达 36%,接近美元(40%)的水平,但在世界各国外汇储备中,美元占 62%,欧元仅为 20%。(注 1)欧盟每年进口价值约 3000 亿欧元的石油和天然气。直到今天,欧洲只有 2% 的能源进口来自美国,但是能源进口数额的 80% 仍以美元计价。更有甚者,欧洲公司购买空客飞机时竟然也使用美元结算。
长久以来,欧元一直承受着与它经济地位不符的流通和结算待遇,但顾及到欧盟与美国的大宗贸易以及政治关系,欧盟一直没能做出有效的措施提高欧元的地位。但是在在伊朗的问题上,欧洲迈出了去美元化行动的试探性的一步。
受美国重启对伊朗制裁刺激,去年 12 月 5 日,欧盟公布一份旨在提高欧元地位的计划草案,要求各成员国在能源、大宗商品、飞机制造等「战略性行业」增加使用欧元,并鼓励发展欧盟支付系统。12 月 10 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宣布,欧盟将在几周内创建一种新的支付渠道——「特殊目的工具」(SPV)机制。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INSTEX ,其设计宗旨是通过「以物易物」的贸易方式以非美元,非SWIFT交易保持与伊朗的贸易往来,同时屏蔽欧盟和伊朗公司受到美国制裁。
法国,德国,英国和欧盟已经非常谨慎,以将 SPV 限制为无论如何都不受美国制裁的商品 —— 食品,药品和医疗设备,即人道主义产品。
虽然 INSTEX 以及欧盟及其主要大国的支持性言论和外交举动是支持 2015 年伊朗核协议,减轻伊朗人对美国新制裁和美国退出制裁的愤怒。同时做出有力的外交政策声明,即欧洲人可以自己做大事,同时努力避免激怒美国到不必要的程度。这本质上是一种左右逢源的方式,虽然是一种尝试,但是并不坚决。
中国去美元化的行动
相比欧盟的畏首畏尾,中国的去美元化行动就显得非常坚决。在美国经济制裁的刺激下,中国不仅仅打算以数字货币来对抗美元霸权,以将美元从国际贸易中排除。近几个月来,中国与加拿大和卡塔尔签署了本国货币兑换协议,从而成为了这一「去美元化」运动的积极成员,2000 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约合 300 亿美元)使加拿大成为了北美第一个人民币离岸中心,同时使两国之间的贸易增加 1-3 倍。
中国与卡塔尔两国之间的直接货币互换协议额达到了 57 亿美元。这一数额虽然不大,但是这还是人民币第一次正大光明的「挖美元墙角」。中东地区的石油生产国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对美元几乎没有信任,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因此其他欧佩克国家与中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更是指日可待。
2017 年 3 月,俄罗斯中央银行在北京开设了第一家办事处。俄罗斯将以人民币发行政府债券。近年来,双方加大了货币互换的努力,双边贸易不是以美元结算,而是以卢布和人民币结算。2017年,中俄贸易额达到 660 亿美元。
同时,中国正准备推出以人民币计价并可转换为黄金的原油期货合约。由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此举可能会对美元的全球影响力造成重大打击。
中国和伊朗的里亚尔元的双边货币协定可以在增加两国之间的贸易量中发挥重要作用。2017 年,伊朗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与 2016 年相比增长了 22%,达到约 305 亿美元。伊朗拥有世界第四大探明原油储量,约占世界储量的 10%。伊朗对中国出口的原油较 2016 年增长 25.2%,达到 27 亿美元。
其实 INSTEX 的「以物易物」模式并不是什么开创性的模式,而是将 2012 年昆仑银行与伊朗的「石油人民币」贸易模式化公开化(关于昆仑银行绕过 SWIFT 与伊朗进行贸易的细节见「百年孤独-人民币的魔幻现实主义」)。
而所有的货币互换结算都将逐步以 CIPS 作为主要支付系统,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规模。
去美元化的出路——寻找硬通货
欧盟的行动虽然颇具开创性,但从实际效果来讲,可谓是「雷声大,雨点小」。中国虽然多线开花,打「组合拳」——货币互换、石油人民币、CIPS和即将出现的央行数字货币,但因为基础薄弱,依然无法挑战美元积攒下来的雄厚基础以及在国际范围内的接受度。通过贸易创造刚需环境仅仅是「术」,而真正支撑其币值的,是「道」,也就是信用共识。纵观目前惟一的国际清算货币——美元的发展史,我们能够看到的是美元所经历的两个历史时期,即:
- 黄金美元
-
石油美元
但是随着三次美元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崩溃。各国突然发现,美国大量印钞、政治干预手段以及严重的贸易逆差都会使得金本位体系崩溃,「信用共识」破产。金本位时代中,持有美元就可以兑换黄金。美元的信用建立在以黄金偿还债务的基础上。随着黄金美元的破产,美元为自己寻找了一个新的锚定物——石油。
这个新的「信用共识」形成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石油作为工业的血液,是工业文明发展最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这种刚性需求让石油成为了世界经济的「硬通货」,而美国利用自己的武力,通过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同意向沙特阿拉伯提供军火和保护,使得沙特所有的石油交易都要用美元结算。由于沙特是 OPEC 中最大的产油国和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其他国家也很快采用美元进行石油交易,石油美元体系从此确立。通过将自家货币与硬通货挂钩,美元又一次完成了「信用共识」的转换。
石油美元体系确保了全球各国对美元及美国国债的强烈需求,因为进口石油的国家需要大量美元来购买石油,这些美元必须在市场上购买,这就造成了市场对美元的需求。如果不是为了进口石油,这些国家可能不会想要购买大量美元。因此,石油美元体系人为制造了市场对美元的额外需求。由于这些国家购买石油收到了大量美元,出售石油的公司将美元兑换成当地货币,美元就在 OPEC 等石油出口国不断累积。这些国家再通过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将美元送回美国。而美国需要做什么?增发美元罢了。
而随着信用扩张,疯狂印钞的美国开始逐渐挟持了世界经济,同时美元的信用正在悄无声息地贬值。对于各国来说,美元所带来的便利正在被日渐显性的主权特质所削弱。而美元的独占统治地位向多极货币的转变将开始发生,并且会开始产生重要后果。石油出口国不倾向于维持高油价来增加收入,而是维持并增加其市场份额。同时,石油生产国对将其收入变成「石油美元」不再感兴趣,而是开始追求摆脱美国的控制,也就是「去美元化」。
综上所述,如果想要挑战美元的地位,甚至接替美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那么找到新时代的「硬通货」才是重中之重。
Conclusion 结语
其实,归根结底,人民币数字化的本身具有一定的「革命」属性。中国限制资本流动的原因非常复杂,但是究其原因并无用处,提供解决方案才是最有利于人民币的生存环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具有其源自于特殊历史时期的不可复制性,这种世界性的大洗牌在现在的国际社会下不太可能出现。那么「稳扎稳打」形成「信用共识」,是目前一个国家替代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最稳妥的方法。等到另一个能够形成新的「信用共识」的硬通货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时,使本国货币与其挂钩,那么成为世界储备货币将不再是梦想。
注 1:环球时报「去美元化,一个国际性潮流」 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9CaKrnKh6r5
OKX Wallet and DeFiApp Partner for Seamless DeFi Access
OKX Wallet considers the integration with DeFiApp as an important move to enhance the consumer exper...
Qubetics, Immutable X, and Polkadot: The Best Cryptos to Invest in Now Before They Redefine Blockchain in 2025
Delve into Qubetics' innovative tokenization, Immutable X's NFT advancements, and Polkadot's ecosyst...
Traders Panic Over Pi Unlock, Solana Eyes $150—But BlockDAG’s Easter Price at $0.0031 Is Attracting Millions
Solana rallies 20%, Pi faces a $129M unlock crisis, but BlockDAG's $0.0031 price and 16K miners s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