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投资与博傻理论:谁是最后一个傻瓜?
博傻理论(简称GFT)不知道源自何处,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这可能是因为投资狂热的概念从贸易和商业开始就存在了。在investopedia的文章中,将博傻理论定义为:人们不管物品的真实价格,愿意花高价购买,预期会有一个人花更高的价格从他们手中买走。要点是,可以将物品出售给更大的傻瓜从中挣钱,不管物品价值有没有被高估;建议做详细调查作为避免成为大傻瓜的策略。
近年来,比特币价格常被作为一个博傻理论的经典例子。人们认为,加密货币没有内在价值,消耗大量能量,仅有代码组成。如果说,加密货币的价值在于汇款上的优势,那么也有银行和金融服务公司正在使用加密货币的基础技术(区块链)来安全地简化汇款交易,加密货币的价值有限。
然而,这些年来,比特币的价格飞涨。2017年底,比特币价格在触及2万美元后开始回落。由于价格上涨,人们受到了利润的诱惑,大量投资者开始购买加密货币,因为他们想要在之后以更高的价格卖给别人。博傻理论在其中也功不可没。
在媒体上引用博傻理论的例子通常包括,在Charles Mackey的《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全民疯狂》一书中描述的郁金香泡沫、密西西比泡沫和南海泡沫。同样,加密货币的批评者通常把投资加密货币和历史上那些投机事件都视为愚蠢行为。因为以上的投机者因为花球茎(郁金香泡沫)或神秘的国属勘探公司(南海泡沫)等炒作周期结束而成为接盘侠。
作者认为,GFT的两个前提是可以被反驳的,削弱该理论的适用性。其一,所有非收益性的投资要求这些投资的净资本在长期范围内是增长的。因为如果一项资产预期表现不好,那么资本就会流向其他选择。从而,这一论点使GFT的第一个前提过于宽泛,因此这个前提就没有任何意义。第二点,当价格超过内在价值的时候,这种投资的合理性应该受到质疑。当我们把“内在价值”作为一项资产的组成部分,引用这个概念就是有问题的。我们将会检视,这个常用术语实际上是对权威的一种引用(一种逻辑谬误),“内在价值”是不会脱离人们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的,而人类主观性总是有争议和争论的,不是绝对的。
反驳1:所有的投资都包括风险和预期收益
第一个反驳论点很容易理解:投资者在投资任何金融产品时,都期望能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尤其是在投机操作中,因为投机者在投机时已经隐含了对交易的正向期望值。这些金融资产的购买者,通常能在未来以更高的价格出售这些资产。当所有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在可投资产品中投资哪一项资产,这取决于我们权衡这一项资产与其他选择的利弊。即使是为了对冲而建仓,相比之前安于现状,投资者也可以通过改进投资组合的风险因素来获取价值。
这个例子引入了人类行为学的概念(人类从根本上是基于他们的目的行动),这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基本方法论。同时,投资不可能没有一点投机的属性,同理,也就没有真正“无风险”的资产。当新的地缘政治事件对标的资产风险的市场预期产生影响,股票可能会错过市场预估共识,企业可能会错过利息,甚至所谓的零风险政府债券也可能会遭受资本损失。
在这种方式下,我们揭露了GFT第一点的错误:具体来说,博傻理论(过度地)包含了所有的投资领域,这完全稀释它的作用了。即使是主权国家债券或负收益资产的最初购买者,也会考虑利率进一步下跌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会实现资本增值。实际上,从商业案例的角度看,这种情况对一个现在已经购买并拥有这些资产的投资者来说,可能是特别好的承销情境。一旦现金换成任何资产(而不是消费品),结果就是建立了资产多头,并希望和预期把它们卖更高的价格。更明确的是,现实跟这些预期不同,尽管那并非投资者的本意,那些对所有变量的预期都较差的投资者确实会遭受损失。
归根结底,正是那些分析和挖掘金融资产在短期错误定价的个人行为,导致了金融市场在长期表现出有效市场现象。换句话说,来自Benjamin Graham名言(根据Warren Buffet):市场在短期是一个投票机,但在长期,是一个权重机器。
反驳2:内在价值不独立于人类主观意识而存在
因为GFT非常依赖这个假设:资产相对设定的基准(内在价值)定价过高,所以我们现在来检查一下内在价值的实际存在形式的问题。有趣的是,可以同时把内在价值的概念明确为一个本体论(对存在的研究,而不是那个中国的代币项目)和一个认识论(与研究和知识理论有关)。假设当人们提到“内在价值”,它实际上是简单估计资产短期价值的一个商定方法,而非一个交易价格。
一些思维实验表明,“内在价值”的一些通俗定义之间的差别非常大,由于其结果的不准确,内在价值使用在GFT的内容中基本变成了一个稻草人论点:它的建立就是为了被人推倒的。反过来,这极大的削弱了GFT作为一个公正批评的力量,包括当它被用于反对投资加密数字货币的时候。
更具体地说,将内在价值作为给定资产的不可变属性的想法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我们试着评估帝国大厦的价值。你可能会说“非常简单”,并指出大约2 - 25亿美元的范围,借鉴了早期交易记录,或者通过观察公开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股票目前的交易价格。那么,再想象一下冰河时代(约公元前10,000年),当时现代人类正在探索非洲的大裂谷。同样一块地,那个时候的内在价值是多少?同样的,如果一年之后病毒把人类都毁灭了,帝国大厦值多少?
在这两个假设的场景中,答案是很明显为零,因为缺乏对土地的需求。目前的土地具有价值,是因为土地使用权与旅游、商业活动中获取一般的经济价值相关。(在这三种情况下,土地的物理特征完全一致。)因此,我们得出了一个有趣的认识——“价值”实际上从来不是资产的固有属性,而只是与土地/财产相关的使用权/销售权/其他权利之和。尤其对于帝国大厦来说,这些价值都是在对投资者的披露里量化的,比如ESRT(帝国地产信托在纽交所的交易代码)的年报,但对于数字资产来说,那些普遍共识还在探索中,这让整个估值体系变得混乱。
我们再进一步分析:股票的内在价值是什么?是贴现现金流估价法中,企业抛出的自由现金流?EBITDA收益(未来某一个年份)?每股收益?对于大多数股票来说,“正确”的衡量标准取决于你关注的是哪家公司、你关注的是哪个行业,甚至你问的是谁,因为即使是流动性最强、覆盖面最广的股票,仍有辩论的空间;这正是由于数学的模糊性,因为估价存在于旁观者眼中,传统市场看到的是一群狂热的买家和卖家,这就是为什么我不担心当资产类别被扩大之后,加密货币世界里的部落性和冲突会在将来消失。
同时,关注加密货币的投资者和分析者正在慢慢形成共识,寻找考察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的某些指标,比如基于交易量、已实现资本额或于其他货币或大宗商品资产相关的比率。这可能会导致市场投机者的目标价格(对比交易价格)的期望差异(百分比计算)随着加密货币市场的成熟而变小,因为随着大家不断接受共识方法,争论的焦点将会慢慢从较大的方面转向更细微的差别。但是,我认为,尽管股票已经有数十年达成共识的估值方法,但在数字资产中实现这一切仍需要数年时间,这也是整个主题都扭曲和让人困惑的原因之一。在未来,散户和机构投资者可以更方便、更自信的谈论某个加密货币的“内在价值”,但是我们应该小心,不要把今天的某个词汇共识缺失错认为是未来缺失的证据。
大傻瓜理论:还剩下什么?
至此,我们已经研究了大傻瓜理论在应用于加密货币时的一些严重问题。具体来说,这个想法(投资者想以更高价格转售一项资产的期望是愚蠢的)不准确。因为,实际上,几乎所有的金融资产购买者都期望实现净资产升值。第二,我们探索了为什么依赖内在价值,把它作为市场价格比较基准,是一个有问题的概念,因为
1)相比传统资产,加密货币世界里缺少达成共识的估值方法;
2)内在价值在所有资产类别的日常定义缺乏哲学上的严谨性,即便是应用在传统的股票和房地产领域,内在价值普遍指的是一组启发数据,而不是一个固有的资产参数。
GFT一旦失去了两个组成部分的有效性,它作为一项对预期资产投资的评判力量就会显著减弱,因为整个论点都是基于两个薄弱的前提。明确地说,值得安慰的是,GFT并不是唯一需要克服的论点,因为有很多加密货币的实际地投资风险仍需要尽职调查,这包括了解技术、目标市场、监管风险、中心化项目的核心成员风险等等。此外,潜在投资者仍然需要准确地考量资本的机会成本,用它和其他可替代的投资进行比较(尽管传统的资产类别容易做风险和收益的对比),以及解决私钥安全、保持少量的个人信息被披露等问题。尽管如此,消除最常见的一种(在我看来就是,懒惰)用来驳斥加密货币的措辞,深入讨论、并达成更广泛的共识和采用是非常有价值的。
结论:傻瓜有时是对的,但往往比他人更早一步
在Hans Christian Anderson的经典寓言《皇帝的新衣》中,正是那个孩子,他没有背负那些围观的成年人的义务和恐惧,所以他能克服现状的惯性,去揭露其他人都都接受的现实。尽管具有更多的虚构性和象征性而非历史的准确性,傻瓜是少数愿意对君主说真话的人,这一比喻在这也适用。同样的,就像希腊悲剧人物,特洛伊的Kassandra,被祝福拥有预言的能力,却同时又被诅咒不被任何人相信。
我继续相信主流加密货币的采用具有必然性,但我提炼了下观点,我认为最终将曲折中前进,那些目前在现有系统边缘的人仍会是快速接受加密货币的人,更多的人只会在这之后才参与进来。然而,现在被认为是日常生活的东西,在之前也被认为是愚蠢的,无论是早期作家和工程师关于海上、海底航行,天空飞行,参观星星,还是现在创造和享受虚拟创造的数字世界。如果那些怪异的“傻瓜”观点不仅可能被实现,而且还对当今社会商业和娱乐至关重要,那么,我们还会错过哪些可能在未来变得很重要的东西?
原文:https://medium.com/messaricrypto/facing-the-greater-fool-980ff4d02014
编译/来源:头等仓
Bitcoin Inflows Overtake Gold as U.S. ETF Investors Realign Portfolios in 2025
Bitcoin ETFs surpass gold in inflows despite lower returns as U.S. investors shift between equities,...
Solana Struggles to Reach $150 Despite Growing Fundamentals! Here’s Why.
The post Solana Struggles to Reach $150 Despite Growing Fundamentals! Here’s Why. appeared first on ...
Qubetics Leads the Next Bull Run Crypto Charge with 6414% ROI While Tron and Algorand Dominate Utility
Explore the next bull run crypto stars—Qubetics, Algorand, and Tron—driving blockchain adoption w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