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链纪元下的DeFi生态正在崛起,静候11月IBC协议落地
今年4月正值DeFi最热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深度报道,题目是 《DeFi冰火两重天:数千项目,鲜有人用,存量厮杀如何撼动传统金融?》 ,文章的整体基调有泼凉水的意思。
因为我意识到,数以千计的DeFi应用都集中在以太坊网络上,它们是一个个可以相互调取的智能合约,但是并不能跨链进行。哪怕是占比70%的MakerDao想要将单币抵押(ETH)转换为多币抵押,可选择的也只有以太坊上的ERC20代币。
而另一方面,由于以太坊自身的性能低、手续费高的缺陷,使得这些DeFi应用上多为体验者,很少有真正的使用者。前不久获得红杉等众多资本投资的明星DeFi项目Veil宣布停运,Veil做的是预测市场,据说在这上面开一场赌局需要2000+人名币,难怪它说存量用户太少。
在这样的现状下,即使看到DeFi去中心化、无需准入的潜力和优势,我也很难断言DeFi究竟是不是未来的方向。横梗着我心中的最大疑问就是,DeFi为什么不能跨链?如果一条公链倒下了,难道所有的DeFi产品要重新造轮子吗?
7月18日,我参加了一场DeFi主题的战略联盟发布会,这个联盟包含Axonomy、BitShares、GDEX等。但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并非是具体的某个项目,而是一种新的模式,它意味着:跨链新纪元下的DeFi生态正在崛起。
我们要从这张图开始讲起。对于左侧的Cosmos,很多人即使不了解也多少听说过。今年3月14日,这个开发了3年备受关注的项目,终于上线了主网。Cosmos SDK是一个基于go语言的软件包,IRIShub就是基于此开发的,它甚至先于Cosmos Hub上线,是Tendermint 公司最早支持的两个项目,如今围绕着这两个Hub的生态已经在快速形成中。
围绕Cosmos Hub,比如图上的Kava做的是稳定币,也是基于链上资产的抵押,和BitShares做得很像。比如loom,是以太坊layer2的解决方案。再比如币安链,是基于Cosmos SDK开发的,用来承载去中心化交易所。
围绕IRIShub,我们可以看到Axonomy,它们计划打造区块链第一投资社区。Axonomy创始人在发布会上推出了“星火计划”,是一个基于DeFi的开放金融加速和创新。GDEX实际上是BitShares上非常资深的老牌网关,BitShares上的bitCNY是最早的锚定人民币的去中心化稳定币,GDEX创始人巨蟹表示BitShares是为DeFi诞生的公链,正面临着重大的市场机遇。
我们可以看到围绕这两个Hub,有很多小圆圈,它并不是节点的概念,它代表的是P2P的区块网络,连接它们是通过IBC(跨链通讯协议),一开始可能是通证的转移,未来将是任意信息的跨链。但是IBC非常复杂,按照Cosmos的规划,它们会在11月旧金山的黑客松之前,发布一个B1版本。
在IBC可用之前,为了把链外资产接入到IRIShub上,给Axonomy使用。因为Axonomy需要引入一些主流币,比如BTC、ETH、USDT,那么就需要GDEX这样一个网关。
IRIShub和GDEX的合作,更多体现在通过GDEX网关接入稳定币,最早是USDT和Dai,从以太坊接过来,之后还有bitCNY,从BitShares上接过来。
随着IBC协议的落地,GDEX会演变成IBC上的一个中继网络。如此一来,就把其他链上的主流币通过IRIShub引入到Cosmos生态中。也就是说,已经证明很有价值的币,不需要重新造轮子,再来一遍了。
IRIShub作为一个基础公链,再加上GDEX提供的增值服务,就可以支撑Axonomy想做的服务,比如Axonomy SKU在IRIShub上逐步实现通证化。
Axonomy是一个数字货币理财平台,上面会有量化基金、staking、借贷这样一些产品。用户资产质押在可信第三方,然后在Axonomy上映射,得到AXON。现在可能还是一种中心化的方式,但未来用户通过Axonomy客户端,实际上感觉不到IRIShub的存在,它只是在底层提供技术服务,但是如果你切换到IRIShub基础链、钱包或者浏览器上,就会看到你钱包里的这些理财产品,是链上资产,在你自己的账户里。
另外对于Axonomy的链上业务,IRIShub会提供随机数、Uniswap的功能。Uniswap是以太坊上的一个典型DeFi应用,通证交换协议,IRIShub也在实现过程中。因此,IRIShub会为Axonomy等一类DeFi应用,提供一个稳定、安全、可持续升级的区块链网络。
那么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我想这张图可以很好的理解,过去WEB2.0时代,是瘦协议、胖应用,最大的那桶金是被做应用的挣走了。很多人一开始认为区块链引领的WEB3.0时代,将是胖协议、瘦应用。
比如以太坊,Vitalik的情怀是成为世界计算机,但后来以太坊更像是分布式的纳斯达克。陶曲明认为,即使ICO能成,也会被交易所的IEO取代,因为很难在开源环境下构建护城河。那么正确的路径是什么呢?他认为,协议还是瘦的,应用也是瘦的,用户聚合依然是最重要的事情。在这个基础上的DeFi应该是去中心化、透明、可审计,但同时具有互联网应用级别的用户体验和低门槛。
跨链纪元下的DeFi生态,或许正在释放出它真正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