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场寒冬生存指南:首份比特币挖矿行业经济学分析报告出炉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2018年可谓多事之秋,国际事件之一就是顶着区块链技术具有“比特金”称号的数字货币比特币泡沫的破裂,曾经风光无限的比特币挖掘者、交易者们,也迎来了他们的至暗时刻。
自2017年12月17日创下19535美元的历史高点以来,2018年全年,比特币累计跌幅超过83%,不仅是二级市场投资者,几乎所有比特币挖矿产业的参与者,也均遭受惨重损失。
估值基础的震荡,直接动摇了资本市场的信心。比特币挖矿产业的重要玩家,有着“矿霸”之称的三大矿机厂商——比特大陆、嘉楠耘智、亿邦国际,2018年登陆香港股市的努力,目前均已宣布失败或陷入停滞。其中,比特大陆甚至被爆裁员85%,近3000名员工面临失业。
而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英伟达,此前两年曾因挖矿产业爆发而显卡大卖,但2018年第三季度之后却收入大跌,全年股价暴跌32%。
市场环境的恶化,迫使整个比特币挖矿产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结构和状态,以期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找到一条安全抵达下一个春天的出路。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算力智库扫描了2018年挖矿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总结分析了整体行业的发展趋势,于2019年1月8日正式发布了《比特币挖矿的经济学分析》行业报告。报告从比特币出发,以全景式的视角描述挖矿行业的上中下游,从产业经济学的维度,清晰阐释了矿场的盈利模式和主要驱动因素,并基于对各国数字货币政策的深度分析,为读者提供了最直观的行业描述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清晰展望。
币价背后的算力之争
一台矿机自生产出来,它的价格就是确定的。矿机的算力越高,其挖到的币也就相对越多,因此把矿机集中起来进行合理管理,就形成了矿场生意。
矿机的盈亏平衡点,是关机币价。关机币价指的是矿场在正常运行下,挖出来的比特币不足以支付电费时,矿工选择关闭矿机时比特币的价格。关机币价主要与矿机本身的性能、电力成本、区块奖励以及全网算力有关,其中矿机性能和电力成本这两个因素基本是固定不变的,唯一波动较大的就是全网算力。
算力,即对于某种加密货币挖矿的实力。根据概念,算力就是衡量在一定的网络消耗下生成新块的单位的总计算能力。
最初的算力代表是PoW,也就是所谓的工作量证明机制PoW(Proof of Work)。比特币、以太坊、比特币现金、莱特币、达世币等主流币种,也都普遍采用PoW共识机制。除了PoW共识机制,还有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PoS) 共识和比特股创造的授权股份证明机制(Delegated Proof of Stake,DPOS) 共识机制等。
挖矿,就是通过贡献算力来维护网络安全、稳定的运行,并由此获得奖励币,但是也有部分CND采用贡献存储和带宽获得矿机算力,目前以这种方式来挖矿以迅雷玩客云、暴风盒子、IPFS矿机为代表。
这样来看越高的算力就会带来越大的收益。但随着算力的增加,功耗也会随之增加,矿机硬件的售价也会越高。而功耗高,也就代表着电费的支出变成巨大成本。所以高算力并不能使得收益最大化,因此在选择矿机的时候,不能单看矿机算力的大小,单位算力功耗越低的矿机,净利润收入才越高。
寡不敌众,矿池成为最优选
早期,个人挖矿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记账权、区块奖励和在此区块里的交易手续费可以一人独享。而随着产量的不断缩减,挖矿难度的不断增加,个人挖矿的成本越来越高,矿工们为了追求持续稳定的收益,于是矿池应运而生。
矿池,也就是算力的集合,把算力集中到矿池,能挖到区块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得到的收益再根据每个人的算力占比去分配。与个人挖矿相比,矿工收益的期望值没有变,但收益却更加持续稳定。
身处挖矿产业链的核心环节,2018年,矿场主感受到了最深切的寒意。算力智库报告显示,截至目前,比特币价格的大跌,已致使市场上逾30%的矿机处于亏损状态。
基于算力智库的“矿机关机币价”(矿机的盈亏平衡点)计算公式,目前市场主流BTC矿机的“关机币价”区间为人民币9854-56223元,而2018年12月26日的BTC币价仅约人民币25861元。
算力智库指出,矿机的关机币价,主要取决于矿机性能、电力成本、区块奖励以及全网算力等因素,其中,电力成本是矿场运营最主要的成本构成,占比超过80%。
由于矿场前期固定投入高昂,关机转让又没有可能,“矿机出海寻求较低电力成本”成为矿场主的最优选项。而全球超过50%的比特币矿场位于中国,目前,国内一些大型矿场已经在伊朗、加拿大等国家纷纷布局,包括比特大陆在内的一些大型矿场主,已开始寻求海外市场机会。
对于矿场而言,是否有足够资本力量,是否能够寻找到更低的电价,成为穿越这轮熊市的关键。
需要强调的是,通过对近年来全球监管趋势的梳理和分析,算力智库指出,除了电力成本,监管和政策,也是矿场主海外选址时不得不审慎考量的重要因素。
数字货币的未来
在整个行业的至暗时刻,这份报告,依然折射出了不少数字货币未来隐隐闪烁的亮色。
算力智库指出,2019年,距离“比特币产量再次减半”仅剩一年,届时,比特币的挖掘难度将再次提高,这也就意味着比特币的价格可能重新走高,并且,随着投机者的退出,总体算力的下降,也可能带来单份算力收益的提高。
报告强调,共识决定比特币价格,比特币价格决定挖矿成本。如果越来越多人认可比特币,比特币才能获得估值溢价,那么用于挖掘比特币的全网算力就会增大,挖掘成本也会增加;如果没有人认可比特币,则比特币币价下跌,使得挖掘成本超过收益,人们就不再会去挖它,挖比特币的算力要求也会下降,挖掘成本也会降低。
当然,是否、能否继续坚持,是矿场主们当下必须首先作出艰难抉择。
算力智库明确指出,走过这个周期之后,比特币挖矿市场的“算力集中化”,将成为无法逆转的趋势。报告称,未来的算力市场,将朝着专业化、规模化、公司化的方向发展,算力交易替代矿机交易将会成为未来趋势。“如同淘金一般,从最早期的人人可以淘金,到如今金矿挖掘只掌握在少数集团手中一样,数字货币挖矿的未来也将由少数几家所掌握。”算力智库研究员王杰表示。
在挖矿产业链的上游,芯片厂商、矿机厂商对“算力升级”的持续投入,显示了它们依然坚信整个行业的未来。报告显示,包括台积电、日月光、三星电子等在内的传统芯片厂商,始终在持续布局挖矿产业,并将在2019年推出比特币矿机T3和其它系列新币种芯片。而比特大陆、嘉楠耘智、亿邦国际三大矿机巨头,则不约而同地挺进了高性能AI芯片领域。
而在挖矿产业链的下游,虽然饱受争议的数字货币交易所,目前依然门前冷清,但作为“协助用户管理各类数字资产”的工具,区块链钱包,在集结了理财、行情分析口等功能之后,有望成为区块链时代无可替代的超级流量入口。
算力智库指出,继2011年、2013年之后,从2017年开始这个周期,已经是第三次“比特币泡沫”,一个完美的从共识增加到疯狂再到泡沫破灭的资产周期变化。如同当年的互联网泡沫一样,新科技的成长,总是与大量投机性资源相伴。而在三次泡沫过后,发端于比特币的区块链技术,目前已经被各个国家所认可并陆续出台政策支持,未来,区块链终将迎来真正大批量应用落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