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的“试用期”:银行也抢跑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刘秋娜
对于区块链技术及其行业来说,2018年是从概念炒作走向商业应用的转折期,连银行都在抢跑。这一年,五大国有商业银行都落地了区块链应用项目。
“伴随更多资本、专业人士、产业资源方的入场,区块链技术正在形成正向的价值循环机制和跨越时间的共识机制。”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专员张哲宇说。
瑞士信贷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分为理念形成、概念验证、原型、试验、生产并行、开始主流应用、被广泛应用七个阶段。而当前,区块链在全球范围基本处于原型到试验的过渡期,预计2025年才会被广泛应用。
供应链金融或是突破口
“大量机构已验证了区块链技术能平稳嵌入现有系统,且切实解决了信息不透明、重复贷款等问题,因此各家都在迅速加大了投入。”王城说。他就职于一家民营银行的科技创新部门。2017年,他所在的区块链实验室只有3-5人,现在已增至10人。
2016年,该部门就开始研究区块链,但“只是小打小闹”。首个项目是与以太坊合作,将数字货币与银行的营销活动相结合,鼓励消费者用货币换取礼品。2017年,区块链概念大热之后,他们又联合几家同业做了一个信用证项目,信用凭证数字化不仅提高了效率,同时也便于银行间债权流转。今年,王城的团队建设已相对成熟,开始沿着贸易金融领域深挖。
这也是大多数银行的经历:先“小打小闹”并挖掘机遇,然后积累和锻炼人才,尝试由区块链技术替换现有业务的底层架构,进行小范围试错,最后扩大应用范围。
“区块链目前大多应用于大额、低频、小范围的交易,以降低风险。”民生银行信息科技部创新技术研究院区块链实验室主管王连诚说,“供应链金融或许会是突破口。”
长期以来,金融机构多为核心企业的一级供应商提供融资服务,而产业链末端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利用区块链技术,将核心企业与各层级供应商间的应收付款、交易凭据等数字化,产业链上的供应商便可持区块链凭据向银行申请融资,有效缓解了处于产业链末端、实力较弱企业的资金压力。
“有核心企业的信誉背书,中小银行通过参与产业联盟链,也有可能为末端供应商提供资金,实现与大银行的差异化发展。”王连诚说。
除供应链金融外,多位受访人士称,在贸易融资、票据交易、资产托管、保险理赔、跨境支付、联合贷款等领域,区块链可解决交易环节不透明、缺乏统一的信息交互渠道、贸易背景真伪难辨且易篡改等问题,降低信任成本,提升交易安全可信度从而减少交易纠纷。
统一标准难题
“技术的广泛应用还尚待时日。”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院长欧阳日辉认为。
张哲宇介绍,互联网有通用的TCP/IP协议作为基础来实现互联互通,而区块链还没有通用的协议,目前都只是社区自组织模式,跨链互操作也缺乏统一规范,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应用创新。
金融市场情报和咨询公司Greenwich Associates的最新报告表明,57%的区块链从业者认为,区块链技术的普及过程远比想象中难。部署企业级技术来取代已经存在数十年的传统市场架构,并不简单。
首先,区块链技术自身的迭代需要时间。未来要采用什么公链形式、合约机制和安全保障,以及共识机制和与之相匹配的制度应如何设计、如何改革,都需要探索。
其次,传统企业接受新技术需要时间。区块链技术是在构建生态的基础上为多个主体协同服务,因此需要根据行业痛点进行行业资源整合和对接,所有的生态合作伙伴共同上链。仅是一两家企业的拉动效应将收效甚微。
第三,建立优秀的团队需要时间。区块链的革命性突破需要创新型团队,至少需要具备三种能力:对行业的理解能力、对技术的把握能力以及系统的集成能力,而这绝非朝夕之功。
王连诚用一个案例说明了标准统一的艰难。今年9月,中国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信银行三家设计开发的基于“分布式架构、业务环节全上链、工作流全自动”的“区块链福费廷交易平台”已上线,并完成首笔跨行资产交易。在项目的启动初期,三方领导、项目成员就在一起讨论。开发过程中,3家银行的区块链团队在经常一起办公。“这其中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磨合,才能有统一的标准。”王连诚说道。
统一标准势在必行。区块链技术具有分布式、算法信任、开放性等特点,成立联盟是利于技术发展的可行方法之一。
迄今,我国已有数个区块链联盟组织成立。比如中国银联、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在上海成立银行间市场技术标准工作组区块链技术研究组。微众银行联合20多家机构发起成立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金链盟),其成员机构已近80家。此外,还有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China Ledger)、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工作组、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CBRA)等多个联盟。
监管需逐步跟上
在欧阳日辉看来,2019年将可能出现两方面现象:一是已有的超过1万多家区块链公司将更快促进技术的成熟;二是区块链将较快地应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并出现更多案例。“金融领域的创新意识强、人力财力有保障,因此走得最快。”
趣链科技CEO李伟认为,数字化趋势是区块链发展的最重要背景。“中央和地方都在大力提倡数字经济。而区块链就是其中重要的底层支撑技术。”
政策利好将持续显现。北京、贵州、广州、福建、浙江、内蒙古、天津、重庆、香港等地区均出台相关政策对区块链技术给予大力扶持。
李伟说,“单纯就技术而言,中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且中国的应用场景更多、创新动力更足。”
监管也需要跟上。“地方政府鼓励发展但又缺乏辨别力,可能会招致泡沫。”欧阳日辉说,要注意以下风险。
其一,区块链可能带来隐私侵犯问题。11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瞭望智库联合发布的《中国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研究报告(2018)》指出:区块链对网络中的有权参与者公开透明的特点,使得金融消费者交易数据、地址、身份等敏感信息缺乏隐私保护,增加隐私泄露风险。
其二,区块链技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存有隐患。“系统自动产生智能合约,一旦出现bug则很难立刻终止业务,这将是银行无法承受的风险。”一位银行人士说。
因此,多位受访者表示“不能急”,监管将逐步跟上并进行合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