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王飞跃:广义哥德尔定理与区块链智能——数学中的不信任
12月17-18日,2018国际区块链数学科学会议ICBM在北京开幕。本次会议旨在探索区块链与数学之间的关系。为此,本会议将为数学家、密码学家、计算机学家、经济学家等各领域专家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不追求共识,不追求结论,不寻求一致,激励与会者开放思想,进行跨领域的对话,推动专长之外的创造性思维,使得每个人的思想得到碰撞和启发。金色财经全程参与并报道了此次学术盛会。
会上,中科院院士张拔、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北京大学经济学前院长晏智杰、经济学家朱嘉明、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斯雪明、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邢春晓、中科院博士生导师白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千人计划”教授蔡维德、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信息安全系主任王伟、同济大学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智能实验室主任刘儿兀、北京邮电大学区块链实验室主任马兆丰、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张俊等来自各个领域的精英参进行了精彩发言。
其中,计算科学家,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做了“The Generalized Godel Theorem and Blockchain Intelligence:In Math We Can't Trust”主题演讲,以下是王飞跃的精彩分享内容:
首先,我们人工智能现在这么热,我们就谈一谈人工智能开始的时候123,就是一个人的梦想。刚才也谈到了Hilbert,其实我读书的时候对Hilbert有很多的研究,读了他的传记,其实Hilbert他真不是一个天才,他是一个很笨的学生,但是他做出了比天才更天才的成果。
他在一个会上就提倡,后来叫希尔伯特纲领的这件事情就是要数数机械化,其实这个理念从来伯尼斯开始的,来伯尼斯争跟牛顿争的是微积分的发明权,其实来伯尼斯最初的想法是脑积分,用计算来做推理,这就是为什么他写过很有名的文章,就是论二机制跟八卦的关系。
到了Hilbert的时候,对他来说这个途径就更明细了,所以他在本世纪初第二次数学家大会上非重视的提这个想法,这个想法让很多的数学家热血沸腾,当时的口号是,打起你的背包到哥廷根去,其中的一位就是罗素。
罗素参加这个会议之后就回去找他的老师,说我们要把这个东西给实现了,两个人就花了10多年的心血写了三卷本的数学原理。他的老师的老师牛顿当年写过一本书,自然哲学里面的数学原理。他说牛顿当年写了一本书,活生生把一个机械世界、物理世界变成了一个数学世界,我们现在要反过来,我们要把数学世界变成一个机械世界,但是这条路不好走。
为了整形1+1等于2,他们花了70多页纸,后来发现这个里面还是有问题,后来草草的把这本书发表了,但是这一本书刚一出来,就让三个年轻人的革命给一扫而过,第一个就是哥德尔,哥德尔的博士论文就是做的这方面的工作。
很糟就有了这种想法了,年初就把这个结果出来了,到1931年底把这个发表了,他的文章这篇论文两三天之前,Hilbert正式发表了Hilbert纲领,这个纲领一出来就让这个定理完全粉碎了,当时参加这个会议的人都理解不了他这个定理隐含的深远的意义,只有一个冯诺依曼。
冯诺依曼当时的博士论文也想往这个方面去,可惜他没有做出来,所以就到处替哥德尔宣传,那个时候没有人理解哥德尔的价值。但是,他花了很长的时间劝,现请他去访问,后来给了他讲师的位置。
接下来就是图灵,我们现在来看哥德尔讲的是什么?他用了一个最简单的对角线原理,就是说你有100个抽屉,你有101样抽屉,一定有一个抽屉里面要放两样东西,他证明了数学Hilbert的一致性、完备性,不可能。
一下子给数学捅了一个黑洞,当时很多数学家想不通,想到精神病院去,到现在这个黑洞还存在。
这件事儿,为什么意义重大呢?哈佛后来授予哥德尔名誉科学博士学位,就是说他是本世纪最伟大的数学真理的发现者,可惜哥德尔破坏了我们一个美好的世界,他没有考验我们如何解决,接着就来了图灵。
图灵就把哥德尔的定理稍稍改了一下,把他的对角线过程,改了一下用到他的证明去了,他首先就证明了所谓的第十问题,后来就扩展成决策的问题。
他解第一次问题,不可决策、决策问题、都无无法解,但是他比哥德尔好在哪儿。给我们指明了一个途径这条途径他的价值又是被冯诺依曼认识到了。
图灵是1936年发表的论文,但是后来人就发现1933年邱奇也发表了论文,数学上他们俩是完全等价的,不过一个可以形象成很简单的图灵机,一个全是数学符号,其实图灵的论文也是满满的数学符号。
结果图灵一下子就出名了,后来图灵的老师你到美国跟邱奇去读博士吧,邱奇就捡了这么一个伟大的学生。他去了普林斯顿,他的办公室斜对面就是冯诺依曼,冯诺依曼读了图灵的文章,这个文章给我们指明了以后数字计算的途径,所谓冯诺依曼结构,第一台数字计算的构建就是基于图灵机,到先了几乎实现了计算的机械化,活生生把人变成了机器。
我们都知道计算机是机器,在图灵之前计算机是人,是做计算的妇女们,就因为图灵机的出现就活生生把人,就像服务员、清洁员一样变成了一台机器。把计算员环城了程序员、网络工程师、码农。
股市上有最有名的Lisp语言,Lisp机器崩盘,这就是90年代初人工智能对经济最大的贡献。但是,计算机走到了今天,我们信息产业也有了今天,下一步该怎么走,从图到AlphaGo。
这个意味着三件事儿,用一个词描述就是平行,未来一定是趋势互动,是一个永恒的过程,然后用两个词来描述就是从牛顿到默顿,牛顿是大定律小数据,把物理世界数学化了,下面我们要反着来,要大数据小定律,默顿定理、社会学家,要把这个世界再人性化了,计算机把人变成了机器,下面我们还要把机器再更人性化。
用三件事说话,以后你说你做智能的,一定要告诉我你的数据原料是什么,你的这个过程怎么把小数据给我弄成大数据了,物理世界的数据、心理世界的数据,百度、Google管你有多少数据,对不起,你是小数据,大数据大到多大?就看你耗多少电。
然后你要用智能的方法、机器学习、加强学习、平行学习、对抗学习,你把大数据给我链成小智能,解决具体场景、解决具体问题的精准知识。有多精准?就看你耗多少电。以后你给我解释不清楚这个过程,你不要跟我说你是智能的。
AlphaGo做得完全是这么一件事情,你看AlphaGo把人类的80万盘对弈,自我对打到7000万,然后给缩成两张图,把人类围棋大师一扫而光。后来又来了一个AlphaGo Zero,80万不要了,0开始,自我对打不要3000,图缩小到小智能,两张也不要了,一张,回头把AlphaGo100:0干掉了。
大家好好想想,这个过程从头到尾用了不到三个小时,这三个小时就是人类围棋大师30年一生的心血,我说以后3秒都不要了,3分秒就够了。这就是它给我们带来的冲击。
我们看的这是一个表象,背后的实质是什么呢?对我来说就是填补所谓的认知鸿沟,最初就叫认知建模鸿沟。
去年我又仔仔细细再读了一下 lidhore report,我现在决定把它命名成 lidhore 认知鸿沟。为什么这么讲呢?前两天我参加了一个郑大计划最终的答辩,我们跟一些量子力学的专家、纳米专家项目合起来,有三个项目:量子力学、纳米、无人车,都是1.9亿,那些科学家就说你们拿了这么多钱,就弄了一个无人车比赛,比了十年,我不是被评的,我也是评委。他们就想不通了,这么多钱弄了一个比赛,我说对不起,人工智能就是比赛比出来的,从头到尾,现在是AlphaGo,20年前是深蓝,再之前是跳棋,深度学习也比出来了,Imagenet。在这些比赛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就是怎么填补这个认知鸿沟。
就是这份报告,lidhore是谁?大家都忘了,霍金是谁知道吧?霍金就是接的他的位置,霍金是把人工智能说得可怕得不得了,他把人工智能贬得不得了。就是这份报告,当年把人工智能打入冷宫、进入冬天差不多十年,没钱了。
他当时在这个报告里,就用一个ABC(这不是我起的名字)来描述人工智能,说人工智能就做了ABC三件事,ABC其实是贬它,就是做了一些很普通的事而已。其实他们在做自动化而已,另外一拨人做中央神经系统,是用计算机来仿制而已,一个是物理世界,一个是生物世界,这两个跨不过去。他就说了一句笑话,这个笑话要是今天说出来是要命的,他说当年为什么男人做科学,女人很少?他说女人能生孩子,男人生不了,所以为了证明自己,所以只好做科学了。
来了这帮人,更偷懒了,人生不了,他造机器人去了。所以,中间就是一帮人,想把这两个世界弄起来,可是他做得太不成功了,说是这个桥是在水下的,所以不要给他们钱了,唯一可以给钱的是认知科学。
当年有个人反驳这个报告的时候,就接了这句话,提出认知科学这个词,想救人工智能一码。所以,我说是冬天里的春阳,救这个人是谁呢?大家也忘了他是谁了,但是这个人极其有名,他是学理论化学的,他大二的时候就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当时是应该得化学诺贝尔奖的,因为得罪了权威……
他第一次当教授是理论物理,培养了一个学生,就是后来的诺贝尔奖,两年之后回剑桥,这次终于做了理论化学的教授了,培养了另外一个学生,就是今天所谓深度学习之父,其实他也是当年三剑客创立世界第一的人工智能系列所谓的机器智能与感知,后来改成人工智能学院的人。
认知科学走到了今天,他还没解决怎么来填这个认知鸿沟,我说今天机会终于来了,我们意识到数据是填坑的原料,这就是为什么要从牛顿到莫顿。光数据填也不行啊,没人敢在上面走,这种用数据建的桥你敢走吗?我不敢走。所以,我们要看数据到底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东西。
大家有这么多关于大数据的理论,对于我来说就是两句话、三件事,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创造未来,数据说话,也就是人工世界,用来做描述的,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做计算实验,物理实验我们做不了,为什么?
1、花钱太多。
2、法律不允许。
3、道德不允许。你不能拿人家的生命财产开玩笑吧。
4、科学做不了。
所以,人工智能创始人之一司马赫说过,社会科学是最难的科学,为什么?它做不了实验,你没发现我们社会科学的实验是反事实实验。比如说调查大家读了大学和不读大学的工资怎么样,他找了一批人不读大学的,找了一批人读大学的,那苹果和Apple能比吗?可是没办法,又让一个人读了大学,又让他不读大学,所以只好反事实实验。
但是计算实验可以,你可以让一个他既读了大学,来把他的知识谱、知识库清零,再来一遍。
所以,物理实验做不了,我们做计算实验,最后怎么实现创造事件呢?虚实互动、平行执行,这样让虚走一步、实走一步,形成反馈、形成闭环,可以精准地实现你的预言。把我们以前成语说的吃一堑长一智换一个世界,以前是在物理世界吃一堑,在知识世界长一智,我给你换着来,我在知识世界吃一堑、吃多堑,我再物理世界长一智、长多智。这不是低成本、高效能、高智能吗?这样自然就走向了DPP,像医生开处方一样引导,这就走向了平行智能,建端到端的桥。
平时以万变应不变,小数据弄成大数据,大数据弄成小智能,一旦出了事,以不变应万变。
要真正把智能系统建起来,需要区块链,首先平行和并行是不一样的,我们计算机最熟悉的平行、并行,为什么要区块链?如果平行智能或者是整个人工智能是建立大数据基础上,就像把房子盖在土基、沙基上一样,那种碎片的知识你敢信、你敢用吗?所以,你看农村的房子是盖在地上的,两千年、几千年永远是一层,盖两、三层之后,就变成了历史遗产,加上区块链,就把这个地基变成了钢筋、混凝土的地基,这个时候你可以盖几百层都行,很快。所以,它的意义在这个地方。它的使命是什么?就是把UDC变成AFC,人类就是不定、多样、复杂,一定要内化成聚焦。
以后我们是跟机器人一起工作,是知识机器人,而不是物理机器人。这样一来他们是铁打的营盘,人类是流水的兵,以后你没有AlphaGo,没有资格跟人类比赛下围棋。你没发现吗?现在美国中小学生比赛国际象棋,都必须先跟计算机比,你肯定赢不了计算机,但是你这个时候有资格跟人类比了。
以后你想工作,不管你担任什么工业,你没有这种AlphaGo、知识机器人跟你一起,你没有资格工作,那些知识机器人才是铁打的营盘,你是流水的兵,你要跳槽、退休、生病,对不起,你只是喂养这些知识机器人的粮食,提供他UDC,它把它内化成AFC。
这样就来了大趋势,我说我用“333”、“55555”来描述这个大趋势。
首先是技术层面,从今之后,从AlphaGo之后,IT就不再是信息技术了,老皇历了,它是新IT、智能技术,缩写都一样。大家也别忘了,百年之前IT是什么?是工作技术。当年老IT出来,对人类思维的冲击,远远超过今天新IT对我们的冲击,那时候把人类吓坏了,英国女皇说这么一来,把她的臣民都变成乞丐了,老百姓更不得了,干脆一把火把机器都烧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卢德运动。
从今之后,三个IT并行,不是说新的比旧的好,旧的比老的好,一个都不能丢。为什么呢?这是有哲学原因的。
上个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哲学家Karl Popper就说,世界不只是物理和心理,还有一个世界叫人工世界。对他而言,老IT是开发物理世界、第一世界的主打工具,信息技术旧IT是开发心理世界的主打工具,现在我们要开发人工世界了,所以人工智能热了,所以数据、大数据变成黄金、石油、矿藏了,所以IT变成了新IT。
如果你从时间上来看,你就发现另外一个Karl,这是三个Karl,最有名的Karl在中国是马克思,他死的那年,第二个Karl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那年,他写了一本书,叫《历史的目标与起源》,很有名,为什么?因为他书中提出了一个概念,叫轴心时代。
他说你没发现吗?公元前800-200这600年期间,在世界不同的流域,特别是两河流域出现了古埃及、犹太、古希腊,印度的两河流域出现了佛教、印度教,中国的两河流域出现了一批哲人,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论语》、孙子的《孙子兵法》,正好三代。人类开始问,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人性大学习,哲学涌现出来了。
我说他说的只是物理世界的轴心时代,不是三个世界吗?每个都应该有。对我来说心理世界很简单,文艺复兴到牛顿,到爱因斯坦,从哲学走向了科学,是人类理性的大崛起,科学出来了。
但是人工世界的轴心时代,对我来说就是哥德尔的定律开始了,他捅了一个大洞,理性也有它的局限性。所以,你没发现吗?司马贺(人工智能的创始人)不单得过图灵奖,也得过诺贝尔奖,为什么?因为他提出了一个有限理性原理。
为什么有这种轴心时代的理念呢?马克思·韦伯(现代管理经济学的创始人)给了一个解释,他说这是人性必然所致,就是全球化。为什么?他说人类第一天性是恐惧,因为恐惧大家要交流、建网,这个网一定是物理世界的。这个东西稍好一点,又来了第二天性,是贪婪,因为贪婪要比来比去,这张网只能建在心理世界。这个稍好一点了,又来了第三天性,就是懒惰,因为懒惰要寻求共识,制定标准,一起偷懒,只能在人工世界实现。
所以,你没发现物理世界的全球化,你有了我就没有了,全球化带来的就是血淋淋的战争、强迫、侵略、负荷。新的世界稍好,零和,至少还有一个自由贸易。你看我们的自由贸易,眼见已然走到头了,所以必须开发第三世界。第三世界是无中生有的世界,你也可以有,我也可以有,多赢、包含。
所以,我觉得“一带一路”对我来说就是第三波的智能全球化的先锋,我们应该沿着这条路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我自己的中国梦。人类其实一直为了这个目标奋斗,全球化,第一张网就是交通网,后来来了一张能源网,又来了一张信息网,互联网是它的代表。从电话线开始的,现在做物联网。
大家说物联网可能跟互联网没什么区别,对我来说区别大了,互联网我们是被动地连接,到了物联网我们就再连了,但是人类要主导、主连,一定要有一张智联网。
等这五张网的基础打好了,社会生态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你没发生已经有这种苗头了吗?交通现在已经变成了,从Uber开始,到小黄车,已经变成了社会交通。国网、五大电力公司现在推动社会能源、平行能源,迈向智慧能源。计算已经变成了社会计算,3D开始,制造要变成社会制造,要长尾效应、常态化。但是最重要的是智联网,智联网的基础一定是区块链,这样我们才能走向社会智慧,进入智能社会。
这五张网把三个世界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2.0、4.0都是一种过渡,人在中间,到2.0从物理世界拿来物质、能量,4.0到人工世界拿来知识、智力,这样就会五力合一:数据的力量、计算的力量、算法的力量、网络的力量、区块链的理想。
区块链为什么重要?区块链上我们上真道,真实、可信、可靠、可用。管理学、经济学追求两个意义:
1、正确。
2、高效。
以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道是什么?我们要分布式的全中心化,不是去中心,你我都成了中心,哪来的去中心?数学上就等价于全中心,A就是自主性的自动化,这是智能所追求的。但是我们要有法律、制度,所以要组织化、有序性。
它的本质是什么?你没发现吗?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好多最初经济学家不理解,为什么不是荷兰,而是从英伦小岛开始的?荷兰当时多发达,航海也发达,还有股市制度,因为荷兰当年最关注的是食品产业,食品有一个问题,吃少了饿死,吃多了撑死,结果就陷入了陷井里面。
英国为什么引导了工业革命?它开发的另外一个世界——心理世界,它把时尚以前不是商品,只是贵族人玩玩的东西,就活生生地变成了整个人类的商品,时尚以前不是商品,不可交流、不可流通,通过纺织机、纺织品把时尚变成了商品,开发了新的世界,结果促成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
现在我们要从工业社会到智业社会,一定要开发另外一个,就是人工世界,把那以前不是商品的东西变成商品,什么不是商品?又是司马贺,司马贺生前说过都是次,世界上两样东西成不了商品:
1、信任。
2、注意力。
为什么人只能信任几个人?只能这么点儿注意力?但是区块链、人工智能、机器人,活生生就把它们变成了可批量生产的产品,一下子把经济领域的商品领域扩大了无限的机会,一下子把我们提高效益的途径,极大的扩展了,这就是我们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我们进入了第三周期时代。
以前人工智能只是小火用来做炼金术的,上不料月球的,这么一来就把小火变成了熊熊大火,从工业社会走向了职业社会,整个变革了我们的生产资料、生产力关系,我们自己开始从做国防军事相关的东西,关注这些东西,因为具体的资料里面,应该也有那些东西,我不直接说了,数学绝对是里面最重要的一部分。
我自己的梦想就是通过这个,让不对称战中变成对称的和平,以前说战争是正确的延续,要用这种智能技术把战争变成和平的战争,让政治变成战争的延续走向和平战争,商业上我也希望把对对称的竞争变成对称的效益。
大家都说现在的贸易战最后就是战争,因为我们有一个核威慑,将来我们的心理世界也要有一个威慑,我希望区块链加数学能够建立起来,但是人工世界也要威胁,我希望智能新IT给建立一个智威胁。
将来厉害的不是你个人,不是你这个企业,而是软件定义了企业,它弥补我们之间的智力不对称,新IT弥补了我们之间的资源不对称、学员不对称,旧IT弥补了我们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新IT要弥补之前的智力不对称,我们在3个100的安全下保证做和平的竞争,和平的视野。
军事已经变了,变成三战合一了,以前是名战,指挥员打哪儿你打哪儿,现在打哪儿指哪儿,为了实现这一步一定要做好,到哪儿打、往哪儿打往哪儿指。
第一,2012年的例子。
第二,2014年的例子。
以后所有的商业活动、企业活动,从你的决策规划、市场、广告,PR、公关性一定也是三战合一,你要不这么做,你不破产天理难容。
要实现这个要从五度空间,从CPS跨越到CPSS上去,S不能丢,这样产业就自然迈向了工业5.0,4.0的口号提的非常好,但是对不起,一要在一个稳态的工业5.0,我给大家看一个简单的例子,4.0的原始文件,是针对英国的3.0。
2012年英国提出工业3.0,第二年德国就来了一个4.0,他所他的核心就是ICT加CPS,说的很好问题什么是ICT什么是CPS?我觉得他原来的解释还是停留在工业自动化的思维上,对不起。我们现在要从工业社会走向置业社会,你必须迈向知识自动化就是人工智能。
CPS的S应该是社会、人,你一定要加入系统就是CPSS,我说也很有意思,你把S去掉就是德文了,5.0就变成4.0了,我不是跟德国人抬杠,2000年回国到第一届中国智能家电科技会议上做了一个报告。
我说第一句话就是互联网掉来第四次产业革命,但是到了2004年我的想法就变了,我就感觉到这个趋势太严重了,工程系统的社会化,社会系统的工程化,简单系统的复杂化,其实这也是刚才朱老师说的,我也强烈的感到这个趋势。
人类以前是虚打实的,实的越来越大,现在虚的也要越来越大了,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要人以传统的方式对这种系统进行管理与控制,是对人治理的非分要求,所以说要走向平行,就写了这篇文章,平行智能、系统,要ACP。
到了2010年我就发现CPS热起来了,我很喜欢CPS这个口号,因为在2004年的时候我说CSP,我用CSP做知识自动化,结果回去了之后到了基金为就弄了一个CPS做知识发现,但是我说S不能丢,所以只有这样才能走向智慧社会,这样才能有智能产业的兴起,核心就是数据,所以将来是平行级,物理级跟默顿级合起来,打通三个世界,这个过程就是小数据到大数据产生了整个心理事件。
将来不是双胞胎,这就是2004年的文章,是双双保胎:
第一,我说要做平行,要把实体经济做起来,核心就是知识自动化。
将来你一定要跟知识机器人一起工作,这个过程就是把小数据倒成倒成大数据,倒成小智能。
我想了Herbert(Bert)Green ,是量子力学波恩的学生,他后来到了澳大利亚,就变成了理论物理的讲座教授,他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我跟他见面了之后,他绝对不相信人类决策,一定要让人工智能决策,他拉着我一起,我说我没有那个时间。因为,我做了第一项大脑建模的研究,当时让三个博士生做。第一人他不做,说那个东西太遥遥无期了,第二是朝鲜人以前是军官,他说他也做不了,后来我就拉中国人做,他做了一个星期,说人家专家都说,到现在对大脑几乎一无所知,你做什么这个大脑建模呢?
神经元网络是一个黑箱,我给他建知识结构可以吧?后来就写了这篇文章,九成的可解释神经元网,这是这些算法,但是就因为这个经历。
第一个应用是在医学,我的回答是NO,为什么?就是刚才张老师说它不可解释,怎么能信它呢?但是怎么让他来又出了,我对科斯维斯的理解,他根本就不是一个哲学家,我买了第一本书就是,我做的博士论文是关于智能机器的,那个时候觉得遥遥无期,后来他写了一本书就叫《智能机器》我花了120美元。
当时80年代的时候,我工资人民币还不到12人民币,那个时候差不多是1:10,我读完之后我觉得上当了。
到底威不威胁,其实往后华人里面,第一个做人工智能的,他最初40年代后来跟哈佛跟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 奎因 学哲学,用简单的IBM计算机做了定理证明,把几百个数学原理的定理,最最简单的IBM701,我们手机上有几亿个701计算机,他就把那几百个定理几个小时全做出来了。
罗素听了之后,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当初他们花了10几年的心血都快称神经病了,让他10几个小时就给全灭了,这就是人工智能史上的很有名的,一个石头打七只苍蝇,所以人工智能第一个里程碑奖就给了王皓。
王皓的晚年就痴迷于哥德尔,我记得80年代的时候我跟他谈起哥德尔,他就忘了我的存在,对着墙讲了很长的时间,他晚年成立哥德尔,给别人写信、请他吃饭、拜访他、打电话,写了74本书,两本是他死后写的,就想总结哥德尔的想法。
哥德尔晚年很把他的定理推到社会学、哲学去,但是不能像以前一样证明,但是他坚信机器、计算机永远超不过人脑,除非数学不是人类发明的,就是数学不是人类发明的计算机机器也超不过人脑。
他那么纠缠,我说我是工程师,就给他总结成广义哥德尔定律了,他说智能分了三层,一个是算法智能,就是我们的人工智能,能写成程序的,但是远远小于语言智能,是人的语言能表达的智能又远远小于我们想象到的这个智能,我觉得这跟《道德经》上的道可道,非常道很一致。后来人考古学家发现,哎呀其实这不是两句话,应该三句话,道,可道,非常道,正好跟这三个层次对应起来了。
后来有一个新版的《道德经》号称这个口口相传两千年,当年老子出关没出来,就躲到他们家,给了他一本《道德经》,他们家祖祖相传两千年,终于现在出版了,跟我们平常的《道德经》不一样,六卷本。但是我蛮高兴的,前面就不是两句话,是三句话。钱学森也是这个想法,爱因斯坦也是这个想法。
人家说爱因斯坦晚年上班唯一的动机,就是下班时候可以陪哥德尔散步回家聊聊天,他们两个办公室是紧连着,王皓认为哥德尔跟爱因斯坦的关系,就是当年牛顿跟莱布尼斯的关系。
大家不要担心,经济学家也有证明,当年杰文斯研究为什么伦敦当年烧煤烧的太多,变成雾都了,雾霾太厉害了。所以大家为了减少耗煤,研究如何提高烧煤的效益。后来结果发现,怎么烧煤效率越高,雾霾越厉害。发现烧煤效率高,以前只有10个行业用煤,虽然现在烧的少了,但是因为效率提高,100个、1000个、10000个行业也开始用煤了,结果雾霾越来越厉害,所以杰文斯理论,人工智能所谓要取代人类,将来一定导致用更多的人类。
你没发现吗?AlphaGo刚开始出来,人家都说从今之后没人下围棋了,我还特意找一个办围棋培训班的人去问,给小孩培训。他说,哎呀谢谢AlphaGo,现在报名我这个班的人,至少涨了1倍。所以,In Math We Trust?我们能不能相信大众,能不能通过区块链相信大众。但是,答案也是No,这就是很有名的阿罗不可能定理。时间原因,我不展开了。
我说展望是什么呢?图灵当年的初心不是计算的机械化,是推理的机械化,要的是知识驱动。所以1947年图灵战争一完成之后,写了一个《intelligent machinery》,所以英国人不承认1956年是人工智能的开始,英国人在报告里说的清清楚楚,人工智能是从1947年开始的。你看1950年图灵就写了这个书,所以图灵层次都出来了,但是他的初心还是遥遥无期。
钱学森也有,钱学森想如何实现怀德海的理想,问题是怀德海的哪个理想,作为数学家的这个理想已经破灭了。但是怀德海还有一个作为哲学家的理想,就是这本书《过程与现实》,后来有一个过程教,还有一个过程哲学,我们的生态、我们绿色和平就这么来的。
我读了十几年这本书,到现在我记得最早接触在读研究生的时候看不到,后来1994年开始认真读,还是看不到。但是我觉得人类就是一个永恒的过程,是一个虚实互动的过程。从古希腊的哲学,Idea跟现实,这就是我认为的平行。后来这个关国光给了一笔钱就成立这个学院,研究,我认为这是数据驱动,刚才张老师也说,这是数据驱动跟知识驱动的平行。
但是,它在一个非欧空间的平行,因为在欧式空间里平行,永远不相交。在非欧空间里面,就是带来相对论、带来量子力学基础的非欧空间里平行不但相交,很多点相交,还可以纵交,所以我希望这样走向一个合一体的世界,人机结合。通过知识机器人逼着你知行合一,最后是虚实一体。
我们打了几千年仗,终于从军民分离,打到人机分离了,下面这么下去,一定是虚实分离。我们战争、经济、社会也是这样的,我们从专业分工《国富论》开始,现在开始人机分工了。但是下面一定是虚实分离。如果实现了那一天,我们就真正走向一个开放社会。
我也是1994年读的这本书,改变我的世界,我认识了三个世界。但是他说这个东西不能实现,是一个乌托邦的东西,批判了三个人:伯拉图、黑格尔、马克思。我说等我有时间退休了,我要写这本书,叫《开放社会及其朋友》,这个及其朋友就是机器朋友,就是知识机器人,如果有了这批机器人,我相信我们就可以实现In human,我不喜欢用 Math ,成了大众,成了暴徒。In Math we trust,Along with new IT,就是智能技术。
做一个广告,我们刚写了这本书,探讨了这个东西,本来应该年底出,后来因为环保,现在出版好像都紧。我们下个月开这个会,在青岛,也是专门讨论这件事情。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