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ogoMyToken
总市值:
0%
恐慌指数:
0%
币种:--
交易所 --
ETH Gas:--
EN
USD
APP
Ap Store QR Code

Scan Download

区块链赋能,充电桩加速新基建

收藏
分享

来源: 瞭望智库

就像是给手机充电一样简单。

当车主需要使用充电桩充电时,共享充电桩平台会对充电过程进行记录,并在数字身份确权后对充电费用支付结算;平台中的成员可以对充电情况进行公开透明的实时记账,从而解决多方之间可能产生的信任摩擦,形成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运营商、产权方、充电桩运营商、电动汽车车主、供电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的共享充电联盟。

3164775354_M

最终,充电桩利用效率可得到充分舒展与释放。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移动数字身份共享充电桩平台。

这是区块链技术在充电桩领域的最新作为。

一直以来,私人充电桩共享平台建设存在两大问题:

一是平台中心化程度高,各个平台间形成了“信息孤岛” 。运营商主导的中心化平台征信成本高,信用体系脆弱,无法保证充电桩主与电动车主之间点对点直接交易的信用安全。一旦中心机构受到攻击,数据可能丢失或被篡改,造成严重后果。而在充电费用支付方面,不同主体的充电桩需要不同的支付渠道,导致用户支付困难。

二是私人充电桩难以共享 。由于停车位、电费以及安全问题,占充电桩整体比例近六成的私人充电桩无法形成共享经济,一方面阻碍了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则造成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浪费。

年初,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2019-2020年度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21.9万个,其中公共桩51.6万个、私人桩70.3万个,私人桩占比达57.6%。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81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达310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19%。若按照纯电动汽车310万辆来计算,目前我国车桩比例仅为2.6:1,远低于《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规划提出的1:1。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预测,到2030年,中国电动车销售有望突破1500万辆,保有量有望突破8000万辆,届时纯电动车辆或达到6480万辆。如果严格按照1∶1的桩车比来测算,从2021年到2030年10年时间内,需要新建桩6300多万个。

在此期间,共享私人桩将在充电桩行业不断的小心初探着盈利模式。其中,区块链技术将无处不在,化身加速器,进一步彰显自身价值:

区块链技术的多中心化、难以篡改、可追溯的特性结合数字身份体系、自激励信用体系、基于区块链的车联网系统等典型基于区块链的应用场景,可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充电桩共享运营平台。

数字身份体系可将人的身份信息及车与桩的设备信息进行标准化定制,一方面可通过密码学技术在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身份信息的共享与共用,另一方面则可通过身份体系的建设保障个人充电桩在共享过程中的安全。

建立自激励的信任机制,解决共享难题。通过汽车车主对充电行为进行确权并记录在区块链上,建立以“人车桩”为一体的信用体系,一方面提高多方协作效率,解决了车主支付难的问题,另一方面构建了以充电、停车等消费场景为基础的信用体系,是现有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效补充。

在相关专家看来,包括5G基建、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是新基建的主体之一,投资潜力巨大,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基于区块链的V2X(vehicle to everything,即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核心思想在于使用区块链这种数字化分布式基础设施来承载车、桩、路在内的物理分布式基础设施,正是新基建的集大成者。

专注区块链技术与解决方案的科技企业——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已联合相关产业机构针对新基建多种场景展开研究,如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储能充放电,实现能源的源端和储能端之间的敏捷交互,推动清洁能源消纳;基于区块链的充电桩运营管理,实现充电桩的产权方、运营方、用户之间的可信商业环境等。通过区块链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深入探索新能源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助力新基建。

趣链科技首席执行官李伟表示,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热点;同时,社会治理、百姓生活的数字化程度提高将掀起新一轮高潮,而这两点,都离不开区块链技术。趣链公司今年也将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速区块链技术的基础研发和产业落地,更好地服务于新基建。

一手托起民生,一手架起消费;着眼同时兼顾短期刺激有效需求和长期增加有效供给,堪称四者的最佳结合点。

借助区块链技术催化、赋能、铺就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将迎来难得机遇,激发出乘数效应,某种程度上,又支撑起整个新基建。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MyToken(www.mytokencap.com)观点和立场;如有关于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