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Odaily 星球日报( @OdailyChina )
作者 | 叮当( @XiaMiPP )
近期,XRP、DOGE、LTC、HBAR 等现货 ETF 已悄然登陆美国市场,而 AVAX、LINK 等资产的类似产品也正处于审批流程中。进入 11 月以来,山寨币 ETF 的审批节奏显著加快。相较于比特币 ETF 曾历经十年的漫长等待,这些同类产品在短短数月内便走完了全程,进程之快引人注目。例如,Grayscale 推出的 DOGE 与 XRP 现货 ETF 已于 11 月 24 日同步在 NYSE Arca 上市。这一切似乎表明,山寨资产合规化进程正迈向一个更为制度化的新阶段。
山寨币 ETF 之所以在近期密集上市,主要得益于两大关键机制在 10 月底至 11 月中旬期间的“完美接力”,叠加了政府停摆结束后积压审批文件的集中处理,共同推动了这一波上市高峰。
通用上市标准落地:山寨币 ETF 的“制度高速公路”正式通车
首先,2025 年 9 月 17 日,SEC 正式批准三大交易所(Nasdaq、NYSE Arca、Cboe BZX)提出的《商品信托股份通用上市标准》。这一规则改变了交易所侧的审批逻辑。
过去,任何一个加密资产要想上市 ETF,都必须提交 19b-4 规则变更,等待 SEC 240 天以上的逐轮审查。而新的通用标准使其逻辑发生变化:
只要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可“自动适用标准、自动进入上市流程”:
① 在 CFTC 监管的期货市场具备至少 6 个月交易历史且存在有效市场监控协议;
② 现有已上市 ETF 对该资产的曝光率达到 40%以上。
这意味着,符合条件的山寨币不再需要单独“敲门”,而是直接驶入制度预设的快速车道。交易所侧的 审查周期从 240 天缩短到 60–75 天,效率提升 3–4 倍。 10 月 3 日,REX-Osprey 借此一次性提交 21 个单资产及质押型 ETF 备案,开启了批量化时代。然而,这一规则红利在 10 月被暂时“冻结”。
政府关门后的报复性清理:SEC 从“冻结”到“全速前进”
2025 年 10 月,美国联邦政府出现长达一个多月的关门,SEC 审查部门严重缺员,所有加密 ETF 申请(包括 Dogecoin、Litecoin、Solana 等)累计超过 130 件被强制搁置。关门结束后,为在最短时间内展现“新政府、新气象”,SEC 在 11 月连续发布两份重磅指导文件:
- 11 月 13 日,SEC 发布《关门后审查有序恢复框架》,明确积压申请的处理优先级;
- 11 月 14 日,SEC 进一步发布《8(a)条款在加密 ETF 中的适用细则》,首次允许发行人主动移除“延迟修正条款”。
其中最具决定性作用的是 8(a)。它意味着: 只要 SEC 在 S-1 生效申报后的 20 天内没有发布停止令,ETF 就自动获批。
这实际上是给了市场一个“默认批准”的自动化机制,将过去需要 SEC 多轮批注、常常拖延数月的流程,压缩到最短 20 天 ,效率提升 12 倍以上。
于是,当“交易所侧的通用上市标准”与“注册侧的 8(a) 快速通道”同时生效,10 月积累的 130 多个申请便在 11 月迎来集中释放——山寨 ETF 的井喷,也就顺理成章地出现了。
山寨 ETF 的表现:整体受制于大盘,SOL 表现稍佳
Solana ETF 是近期最早顺利落地的山寨 ETF。根据 sosovalue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 6 家 发行商发行 SOL 现货 ETF,包括 Bitwise、Grayscale、21Shares 等。自 10 月 28 日上线以来,SOL ETF 持续 21 天净流入,累计规模超过 6 亿 美元;11 月 26 日实现首次净流出,单日净流出超 800 完美元。
LTC 和 HBAR 现货 ETF 两者均由 Canary 发行,并在 10 月 29 日同步上线,但是发行规模远远低于 SOL 现货 ETF。前者累计净流入规模为 726 万美元,后者累计净流入则为 7946 万美元。二者虽在上线前几日出现净流入,但近一周净流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甚至未出现净流入。
XRP 现货 ETF 于 11 月 13 日上线,目前已有 4 家发行商,累计净流入 6439 万美元。综合上线时间和发行规模来看,表现次于 SOL和HBAR。
然而,11 月的整体市场环境并不友好,BTC 虽在 11 月 22 日短暂止跌,但仍在弱反弹区间徘徊,风险偏好难以快速恢复,山寨 ETF 的出现也并未给这些山寨资产带来强劲的价格修复。或许,山寨 ETF 的真正意义在于:美国监管体系在 ETF 机制上第一次将“加密资产”作为一个归一化的、可规模化处理的资产类别,纳入了制度流水线。但是市场价格终将由宏观流动性、资产基本面、风险偏好等多重复杂因素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