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FufutureDAO基金会负责人Jack:当纳斯达克进场,谁能坐上RWA的历史级班车?
RWA 叙事,何时才能真正从「映射赛道」转向「交易逻辑」?
在经历了 BlackRock、Franklin Templeton 等华尔街巨头的轮番入局后,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一直悬而未决,直到一个关键变量的出现——纳斯达克的潜在入场,无疑将为这场深刻的叙事迭代,踩下最有力的一脚油门。
在此背景下,RWA 走到了一个微妙的拐点,过去那种停留在「资产映射」层面的玩法已显疲态,而 关于「链上原生用途」与「可组合交易」的新范式正在成为角逐的焦点,当资产上链本身不再是难题,真正的挑战在于:谁能接住链上交易这「最后一公里」?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与 FufutureDAO 基金会负责人 Jack 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在他看来,RWA 的胜负手不在于发行的先后,而在于交易本身。
而好戏,将在纳斯达克亲自入场后,才真正开始。
一、「旧资产」与「新世界」的冲突
1. 今年以来,从各大 TradFi 巨头相继入局到最新 SEC 的表态,RWA 成为全行业关注的焦点,您怎么看这波热度?有没有什么行业误读或概念混淆?
Jack: 我认为当前最大的误读,就是将「资产上链」这个动作本身与 RWA 的终极价值划上了等号。很多人认为,只要把一支股票、一笔债券变成一个 Token,RWA 革命就完成了,这本质上还是在用 Web 2 的「映射思维」,把区块链仅仅当成了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
这种思维忽略了根本问题:资产上链后,如何释放其流动性?如何建立高效的做市机制?如何实现跨资产的组合交易?如果这些底层的交易逻辑问题不被解决,那所谓的「链上 RWA」就只是一个存在于钱包里的、流动性枯竭的凭证,与它在传统券商账户里的状态并无本质区别。
因此,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当前关于稳定币、美股的 RWA 代币化尝试,更应该预见到, 未来广阔的大宗商品、不动产、甚至碳信用等主流金融资产,都需要一套全新的链上交易范式来承载,这才是万亿规模的真正所在。
2. 很多人将合规视为 RWA 最大的拦路虎,您似乎认为还有更深层次的瓶颈?
Jack: 合规是准入门槛,但它不是成败的唯一决定因素。即便解决了所有合规障碍,RWA 赛道依然面临一个更核心的瓶颈:传统金融资产的低效、非透明属性,与区块链世界原生的高效、透明属性之间的根本性冲突。
举个例子,一支美股的清算交割需要 T+1,而链上交易是原子性的、7 x 24 小时,如何弥合这种时间与效率的错配?这些都是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需要全新的基础设施设计。
因此,我一直强调,RWA 的成功不在于「上链」本身,而在于我们能否利用区块链的特性,为这些旧资产创造出传统金融体系内无法实现的「杀手级应用」,这才是一切价值的源头。
3. 这个观点很有趣,是不是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这波 RWA 浪潮下,我们还未看到一个像 Aave 或 Uniswap 那样的「杀手级」应用?
Jack: 是这样的,根本原因在于「资产上链」和「资产可交易」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Aave 和 Uniswap 的成功,是因为它们为加密原生资产(这类资产天生 7 x 24 小时、无历史包袱)量身打造了一套全新高效的「交易语言」和「借贷语言」。
但现在我们试图用这套为加密原生资产设计的语言,去描述一支有开闭市时间、有复杂清算流程、价格锚定在链下的股票,结果自然是「水土不服」。
换言之,当前主流的 DeFi 基础设施,特别是 AMM,是为价格发现机制模糊、高波动性的加密原生资产设计的,但 RWA,比如特斯拉的股票,它在纳斯达克有一个绝对权威的公开市场价格。你不能用 AMM 去「发现」它的价格,你只能去「跟踪」它。
用错误的工具去解决问题,自然无法产生真正的网络效应,所以, 真正的命题不是简单地把 RWA 资产扔进现有的 DeFi 乐高,而是要为 RWA 资产设计一套全新的、原生的交易逻辑和基础设施。
二、如何迎接 RWA 的「纳斯达克时刻」
1. 最近纳斯达克亲自下场、发行代币化股票这件事,可能会对现有 RWA 格局造成怎样的「颠覆性冲击」?
Jack: 我认为这将不是冲击,而更像是一个彻底厘清当前 RWA 市场混乱局面的「奇点事件」。
首先,之前所有关于 RWA 发行商「合规与否」的争论,将在纳斯达克发行第一个原生链上股票时被自然终结,因为它是全球金融体系顶级的流动性池和信任源,它定义的标准就是最终标准。
更关键的是,它可能彻底重构 RWA 叙事下的价值链, 像 Ondo Finance 这类专注于发行和承销的协议,其生存空间可能会被严重挤压 ——因为一旦资产的「源头」可以直接上链时,任何中间环节的价值都会被削弱,不用说,相比市面上琳琅满目的 xxTSLA 等代币化 RWA 资产,大家肯定会更偏向选择直接集成纳斯达克发行的、最具流动性和公信力的原生资产。
这恰恰是下游协议的历史性机遇。靠近下游流量入口、围绕链上可组合性构建交易能力的去中心化协议和合规交易所,比如 OSL/HashKey 或 Fufuture 等链上协议,反而可能成为真正吃到红利的一批。
我们可以将这种变化理解为 RWA 的「集装箱时刻」,回顾全球贸易史,在标准集装箱出现前,全球货运由无数大小不一、效率低下的包裹(就像现在链上充斥的各种 ALT 资产)组成。是集装箱这个全球统一标准的建立,才催生了现代化的全球供应链和自动化港口。 一旦纳斯达克将美股 RWA 化,它提供的就是「价值集装箱」的标准,市场会迅速淘汰掉那些包装丑陋、标准不一的「垃圾包裹」,释放出巨大的、标准化的新配置需求和交易机会。
而我们这样的协议,定位就是为这些「价值集装箱」提供自动化港口和全球交易网络,是新秩序下的核心枢纽。
2. 很多人提到现有 DeFi 基础设施对 RWA 资产的水土不服,能否从底层逻辑上再深入剖析一下,比如 Uniswap 的 AMM 模式,其核心缺陷到底在哪?
Jack: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AMM 机制在 DeFi 早期是革命性的创新,它以一种无需许可的方式,优雅地解决了无数长尾资产的冷启动流动性问题,其历史地位毋庸置疑。但是 它的设计哲学决定了它只是不适合于 RWA 这种资产类别,这是一个工具与任务不匹配的根本性问题。
对 RWA 来说,AMM 的核心缺陷在于它的「价格发现机制」,它是在一个封闭的流动性池内,通过两种资产的相对数量来被动地「计算」出价格,这对于没有链下真实锚点的加密原生资产是可行的——在很多场景下,池子里的价格就是市场价格的真实反映。
但 RWA,比如代币化的特斯拉股票,至少中短期内,它在纳斯达克有一个绝对权威的、每秒都在更新的公开市场价格,这个价格是「因」,而链上交易的价格必须是「果」, AMM 机制不仅无法主动跟随这个价格,反而会因为任何的链上交易而产生偏离,从而为套利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几乎无风险的攻击空间,并让流动性提供者(LP)承担近乎百分之百的无常损失。
因此我认为,任何试图通过简单改造,比如调整曲线、增加费用等级的方案,都是治标不治本的,RWA 需要的是一个全新的交易结构:它必须能高效、低成本地从外部权威信源(Oracle)获取价格,并将这个价格作为「锚」,然后围绕这个锚点,通过更接近于订单簿和 RFQ(报价驱动)模式的结合体,来高效地匹配流动性和完成交易。
一言以蔽之,它的核心应该不再是「发现」价格,而是「响应」价格。
3. 既然发行方的价值会被削弱,那么超越资产上链这个概念本身,RWA 的第一个「杀手级应用」最有可能出现在哪个领域?
Jack: 第一个杀手级应用,一定是将 RWA 作为原生抵押品,进行全球化、7 x 24 小时的衍生品交易,这就解决了传统金融中资产割裂、交易时间受限的核心痛点。
想象一下,一个亚洲的投资者,在周末晚上,可以用他持有的代币化苹果公司股票作为保证金,去开一个比特币的永续合约多单,这个场景在传统金融里是完全无法实现的,它需要跨时区、跨市场、跨品种的复杂清算,但在链上,这一切都可以通过智能合约瞬间完成。这就是真正的价值创造。
其实这也是 Fufuture 目前的产品核心思路—— 支持用户将各类金融资产作为统一保证金,去交易 BTC、ETH 甚至将来全球任何主流金融资产, 未来还计划推出专门为 RWA 设计的现货交易市场,彻底打通从现货持有到衍生品交易的全链路。
三、定义 RWA 新语法:下游交易应用的黎明
1. 聊了这么多挑战,能否结合 Fufuture 的思考与落地实践,谈谈在链上使用股票类 RWA 资产,技术和市场上又有哪些关键挑战?
Jack: 最大的挑战在于风险控制和清算机制。比如股票资产在传统市场有休市时间,而加密衍生品的风险是 7 x 24 小时不间断的,我们必须设计一套全新的、混合式的风控引擎,既要能处理非交易时段的价格「跳空」风险,又要保证链上清算的及时和高效。
除此之外,市场上的挑战在于引导用户理解并接受这种新范式,其实 Fufuture 的产品设计理念是「资产不可知论」,也即我们基础设施的底层风控和清算逻辑,不局限于美股,未来可以无缝扩展到代币化的黄金、原油、国债乃至碳信用等更广泛的 RWA 资产类别,为这个更宏大的未来铺设管道。
2. 对于即将到来的 RWA「纳斯达克时刻」,传统世界的资源和经验如何被整合进链上业务逻辑中的?仅仅是渠道合作,还是有更深层的业务协同?
Jack: 远不止渠道合作,而是更深层次的业务协同。例如我们就正在与一些 Web 2 科技巨头进行合作探索,不仅是获取流量,更是为了在合规框架内,共同探索高效的身份验证(KYC)和资金出入金解决方案。
当海量传统用户和资金想要进入这个新世界时,谁能提供最安全、最丝滑的桥梁,谁就能掌握主动权。
3. 站在 2025 年底,请您大胆预测一下,18 个月后 RWA 市场会是什么样子? 哪些今天我们热议的概念会被证伪,又有哪些我们尚未关注到的新突破会诞生?
Jack:我认为届时会有几个显著变化:
第一,「万物皆可 RWA 发行」的狂热会被证伪, 资产发行会向少数几个拥有顶级信用的巨头高度集中,小而美的发行协议很难生存。
第二,最大的突破将出现在「跨资产可组合性」上。 我们会看到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链上全能交易账户」诞生,用户可以用代币化的房产股权作为抵押,去交易大宗商品期货,所有风险和头寸都在同一个协议内进行净额结算,这才是 DeFi 的终极魅力。
第三,RWA 的叙事中心将彻底从「资产端」转移到「应用端」, 市场的关注点不再是谁又把什么东西搬上了链,而是谁能用这些资产创造出最惊艳的金融玩法。
结语
一个心照不宣的共识是,整个行业其实都在等待,等待纳斯达克、纽交所这类全球金融体系的「造物主」,落下那枚决定性的棋子。
因为他们的入场,将彻底结束 RWA 关于「是什么」的讨论,并开启「能做什么」的全新篇章,这也迫使我们正视一个现实,RWA 从不只是一场技术栈的革新,它更是一场关于金融结构与行为逻辑的深度重构。
正是在这种预期下,RWA 的「基础设施叙事」正无可逆转地取代「映射型叙事」。
而那句我们早已熟悉的「上链只是第一步,交易才是语言」,也终于从一句口号,变成了一个需要严肃作答的考题。
Analyst Warns XRP Investors That A Supply Squeeze Is Coming And What It Means For Price
A potential XRP supply squeeze may be brewing, and new insights from leading market watchers suggest...
Bitcoin Miners Flood Binance With 51K BTC — Is A Sell-Off Imminent?
According to on-chain trackers, bitcoin miners have moved a huge amount of coins to a major exchange...
Analyst Shares Most Likely Scenario for Bitcoin Price Over the Next Three Months
With the sweeping bearish force in the market, analysts are now predicting where Bitcoin price cou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