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特朗普执意罢免鲍威尔,加密市场会发生什么?
原文标题:《If Trump fired Powell, what would happen to crypto?》
整理 & 编译:Patti,ChainCatcher
近几个月来,一种特定模式反复上演: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会采取一些客观上对美国经济有害的举措,随后市场便会崩盘。见此情形,特朗普便会转而向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施压,要求其降低联邦基金利率——即美联储向银行放贷的利率。然而,态度强硬的鲍威尔会断然拒绝,回应道:“不行。”
特朗普希望降低利率,因为此举相当于向美国经济注入有效资金,能够刺激经济活动、提振市场。他认为,这能让自己显得政绩斐然。鲍威尔则希望遵循严谨的经济标准来设定利率,以谨慎平衡美联储促进就业最大化和维持物价稳定的双重使命。
此外,鲍威尔还致力于维护美联储不受政治压力干预的独立性,尤其是维护美联储在公众眼中保持这种独立性。若市场认为美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已然丧失,美国国债的发行难度可能会加大。从根本层面而言,这意味着美国将不得不支付更高成本来借贷资金,进而导致国力受损——而当下这一问题尤为严峻,因为美国已背负高达30万亿美元的巨额债务,且需定期进行再融资。
倘若因市场对美国政府失去信任,美国被迫以更高利率进行再融资,那么利息成本将吞噬更大比例的GDP。用时下流行的话说,美国将陷入困境。
上述博弈一直持续至今。上周,特朗普多次暗示有意解雇鲍威尔,而市场对此反应不佳。周一,特朗普在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抨击鲍威尔为“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此举引发市场崩盘。作为回应,据报道,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已向特朗普表达了对解雇鲍威尔这一风险的担忧。目前看来,特朗普似乎已有所妥协,于周二表示不会解雇美联储主席。
然而,这一过程更像是一个不断恶化的螺旋,许多市场观察人士都在等待下一场危机爆发。这不禁引发一个问题:倘若特朗普真的按捺不住冲动,执意罢免鲍威尔,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尤其是,这会对加密货币行业产生何种影响?
挑战美联储权威
需要指出的是,总统本不应有权随意解雇美联储主席。1913年《联邦储备法》第十条规定:“每位美联储理事的任期为十四年,自其前任任期届满之日起算,除非总统以合理事由提前将其免职。”
这种措辞看似模糊,但在1935年的“汉弗莱遗嘱执行人诉美国”一案中,最高法院裁定,宪法并未赋予总统“不受限制的免职权”,因此总统的免职权受到法律条文的限制。
这项裁决确立了“独立机构”的概念,这些机构虽隶属于行政分支,却拥有独立职权。尽管包括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和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在内的多家机构均具备这一特征,但美联储的重要性无可比拟。
经济学家很少关注央行政治控制的问题。政客的激励往往着眼于短期,其决策周期通常以年或选举周期为单位。这种倾向使他们更倾向于推行短期见效的政策,而直接向经济注入资金无疑是最纯粹的短期主义手段。然而,财政与货币政策是门精细的艺术,往往涉及艰难的政策抉择。
一个典型案例是,理查德·尼克松曾在1972年大选前向时任美联储主席阿瑟·伯恩斯施压,要求其推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以提升自身连任几率。尼克松确实以压倒性优势赢得选举,但随之而来的却是灾难性的“滞胀”——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重创美国经济长达十年,其影响至今仍在部分空心化产业中延续。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保罗·沃尔克在经历滞胀危机后,于1979年至1987年间实施了一系列激进的加息举措,引发了“沃尔克冲击”,导致多轮痛苦的经济衰退。然而,这一政策最终成功扼制了通胀,为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也成就了比尔·克林顿的卓越财政政策。
这些抉择绝非政客所能为,未来亦无政客敢为。这正是症结所在——经济学家,以及至关重要的市场参与者,均坚信美联储必须保持独立,否则美国社会的整个经济架构都将面临崩溃风险。这绝非危言耸听——魏玛德国、庇隆主义时期的阿根廷以及委内瑞拉等受政治控制的央行,均曾遭遇恶性通胀,导致国家陷入多代人的地缘政治衰退,甚至出现民众食不果腹、以鼠为食的惨状,更助长了阿道夫·希特勒这样的独裁者崛起。
若特朗普欲解雇鲍威尔,他首先需推翻“汉弗莱遗嘱执行人”案的先例。考虑到当前最高法院的构成,许多法律学者认为这并非不可能。然而,一旦越过这条“卢比孔河”,便意味着总统将拥有全面法律权力,可任意指挥包括美联储主席在内的所有行政官员。多数人认为,这将导致灾难性后果。
但无论结局如何,这都将是对加密货币的一次考验。比特币白皮书最初的目标是消除金融交易中“作为可信第三方的金融机构”的中间环节。若美联储失守,美国货币政策脱离理性判断,加密货币早期所倡导的“去中心化”理念将面临严峻考验。
特朗普近期已引发资本外逃,投资者纷纷寻求避险资产。传统上,危机爆发时,精明的投资者会将风险资产转换为美国国债,视其为无风险资产。然而,这种观念或许已过时。在关税危机最严峻时,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逼近5%,至今仍未完全回落至此前低位。若特朗普真的摧毁美联储,当前的资本外流规模将如小巫见大巫,资金可能大规模涌入加密货币领域。
注:特朗普抨击鲍威尔,直斥其为“迟钝先生”
历史上,比特币价格与纳斯达克指数高度相关(尽管波动幅度更大)。然而,自关税危机爆发以来,尽管美国证券价格持续低迷,比特币价格却奇迹般地开始飙升。这引发了一些猜测:我们是否正在见证预言已久的“脱钩”现象——加密资产将实现其原始使命,摆脱与中心化资产的关联,独立运行?
我们无法断言这一趋势是否会持续,但若特朗普真的罢免鲍威尔,答案将很快揭晓。
刚出油锅,又入火海
当然,从宏观历史视角看,全球性崩溃对加密货币而言绝非全然利好,这场危机也将给多个领域带来显著冲击。首当其冲的,是稳定币将几乎立即面临严峻后果。
过去十年中,两种以美元计价的稳定币——USDC和Tether的USDT——主导了市场。其发行方Circle和Tether不仅是重要的系统性机构,也是美国国债的主要买家,而国债正是其稳定币储备资产的核心构成。
美联储若陷入危机,最直接的后果之一便是美国国债违约风险陡增。经济学家Noah Smith曾推测,特朗普可能试图通过“债务重组”来应对美国的主权债务问题:
“我怀疑特朗普会采取他在商业领域惯用的手段——当债务无法偿还时,他会寻求低价救助;若救助无望,则直接宣布破产。”
事实上,特朗普本人也曾在今年2月暗示过这种可能性,他声称可能通过某种“技术性操作”来削减债务规模:
“美国国债确实存在风险,这可能会成为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许其中许多债务根本‘不算数’。换句话说,部分债务可能存在欺诈性,因此实际债务规模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低。”
若美国发生主权债务违约,Circle和Tether持有的国债储备价值将直接缩水,导致稳定币抵押品不足,进而可能引发挤兑潮。尽管市场最终可能企稳,但若事态恶化,主流稳定币的崩溃或将难以避免。
这一冲击将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以稳定币为抵押品的智能合约将被迫清算头寸,恐慌情绪将蔓延至整个加密货币市场。
然而,这种技术性后果或许比美联储危机引发的政治代价更为“温和”。毕竟,对加密货币市场而言,国债并非唯一的系统性风险资产。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已持续数十年,其背后有着坚实的逻辑支撑——美元的相对强势与稳定性使其成为国际贸易结算的首选。然而,若支撑美元的美国政府信用不再稳固,这一格局或将发生根本性转变。
随着更多国际贸易以欧元或人民币计价,欧盟与中国的监管机构将获得更大权限,得以通过加密货币渠道监控法币流动。一位不愿具名的知名加密货币行业律师直言:
“我认为中国将填补部分市场空白,欧盟也将占据其余大部分份额。但无论是中国共产党的严格监管,还是欧盟基于不同目标的过度干预,对加密货币行业而言都绝非利好。这种局面令人担忧。”
在此背景下,市场资金可能转向无抵押的原生加密资产,但此类资产在现实世界大规模交易中几乎毫无应用先例。更可能的情况是,稳定币危机将使正处于上升期的加密货币行业陷入长期停滞。
最终,没人能预知特朗普是否会解雇鲍威尔,甚至没人能确定他是否真有此权。同样,没人能预判其决策将引发何种连锁反应。但正如阿根廷的一只蝴蝶振翅可能引发布拉格的一场龙卷风,特朗普在白宫西翼的每一句“低语”,都可能永久改变区块链行业的命运——或为其正名,或令其崩塌。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这场风暴已无法回避。
我们只能共赴这场未知的旅程。
MetaForum 2025 Returns to Lugano for Its Third Edition
MetaForum 2025 returns to Lugano on June 11, uniting global crypto, AI, and Web3 leaders for a full ...
NFT Trading Charts Shake Up in April as Courtyard Surges
Courtyard tops April 2025 NFT sales as legacy collections like Bored Ape falter, while DogeZuki lead...

Base reaches ‘stage 1’ in Ethereum rollup decentralization with fault proofs and security council
Base reaches ‘stage 1’ in Ethereum rollup decentralization with fault proofs and security counc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