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司其职,每天公链都有自己的用途
回顾上轮行情,最大的玩法其实可以用 PVP 概括。
去这里 PVP,去那里 PVP,去任何一条还有点热度和叙事的链上去 PVP。
时间进入 2025 年,这些链们也早已进入了存量竞争的阶段 --- 从几年前的百链大战争夺以太坊杀手名号,到现在大多数链被冠以「狗都不用」的标签,剩下来的那些,也在努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
不光是 P 小将们在 PVP,这些链们其实也在 PVP。
只是每条链似乎都想复制 Solana 的热闹,但不管它们如何折腾,都复刻不了 Solana 的 Meme 盛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条公链或许只能办一件事。
还活着的每条公链,都已经被暗中标好了用途。
最近,海外新闻和研究机构 Syndica(@Syndica_io) 发布的一份 3 月 L1/L2 数据洞察报告,则将这种宿命的感觉通过数字变得更加具象化:
Delphi Digita l 的研究主管 @ceterispar1bus 在面对这组数据时,直接点题说出了本质:
行业走到今天这一步,项目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比拼,而是找到一块属于自己的「锚地」——一个能顺理成章的用途定位。
是身份标签,更是宿命
表面上看,公链的用途像是用户和市场选出来的;但深想一层,这更像是被资源禀赋和背景「暗中标价」的结果。
总结一下三条公链的身份标签:
Solana 是交易热土,Base 成了 Coinbase 的「账房先生」,Ethereum 被桥绑架,资产加速外流。
每条链的现状背后,都有技术与非技术的双重推手。
先说 Solana。
Solana 的链上生态在 2025 年依然是圈内最热闹的 Meme 交易热土。
其生态中的 DEX 交易量连续两个月稳坐头把交椅,市场份额遥遥领先。自 2024 年 10 月以来,Solana 每月创建超 50 万 MEME 币,像是在开永不停歇的「打狗派对」。
P 小将们勇于枯坐和找角度,交易员忙着监控池子和车头,玩过 Meme 的人提起 Solana,第一反应是:「这链不就是个大赌场吗?」
Solana 的高吞吐量(TPS 是 Base 的 12 倍)和低成本(低于 0.01 美元的交易占比高)是其交易热土的基础。Syndica 报告显示,Solana 在小额交易(低于 100 美元)中领先,适合 MEME 币的高频交易。
至于去不去中心化,实操和体感上恐怕没那么重要。
更关键的,是资源禀赋上的启动优势。
2019-2023 年间,Solana 获得 a16z、Multicoin Capital 等投资支持,通过 grant 和孵化器吸引 DeFi 和 MEME 币开发者;
Solana 的 Breakpoint 大会也会时常成为 Meme 币的灵感来源,还记得前年 Toly 在大会上穿着绿色卡通龙形象服装,引爆之后一波对现象级 Meme SillyDragon 的关注么?
创始人主动设置形象,有意无意的暗示某种 Meme 关联,今天也逐渐成为一种寻常的玩法。
社区文化也「预定」了其 Meme 土壤,通过社交媒体(如 X)和 Meme 币竞赛,Solana 成了「草根玩家」的乐园,PEPE、BONK 和 POPCAT 等也成功形成了正反馈。
用户心智被框住:「Solana=交易」,各种鱼龙混杂的 Dev 蜂拥而至,Pumpfun 的出现更显得顺理成章。
再说 Base。
Base 上也有 Meme,AI Agent 上一波热潮里也不乏生态中的亮眼代币,但这更像之前 Solana 资金外溢的结果,以及 PVP 难度低的套利行为。
3 月的数据显示,Base 上 51% 的交易为代币转账,更深层的原因在于 Coinbase 与 Circle 的利益关系。
Coinbase 和 Circle 在 2018 年共同成立了 Centre Consortium,这个组织专门负责 USDC 的发行和管理,Coinbase 和 Circle 作为联合发起方,不仅共同推动 USDC 的普及,还通过 Centre 制定了 USDC 的运营标准。
Base 作为 Coinbase 的「亲儿子」,成了 USDC 转账的首选通道。
此外,Circle 最近提交的 IPO 文件显示,Coinbase 和 Circle 在 USDC 上的合作有明确的利益分成——Coinbase 从 USDC 储备的剩余收益中拿 50% 的分成。
这意味着,Coinbase 每沉淀一笔 USDC 交易,或者推广 USDC 的使用,就能多分一杯羹。
Base 的低成本和高效率,正好适合这种「记账」需求——无论是 Coinbase 内部的资金转移,还是用户的 USDC 交易,Base 都能高效记录和管理这些链上活动,比如转账记录、流动性管理和结算操作。这种「记账」不仅降低了 Coinbase 的运营成本,还通过 USDC 的收益分成直接创收。
再看生态文化,Base 更倾向服务机构和合规用户,Coinbase 的 1 亿 + 用户大多是「正经玩家」,开发者自然也不会选 Base 来大搞特搞「打狗派对」。
Base 从诞生之初就被 Coinbase 和 Circle 的战略预定成了 USDC 的「账房先生」,被这对合作伙伴的利益链条牢牢框住。
最后说到以太坊,无疑是让人失望的老话题。
近 40% 的交易与跨链桥接相关,成了其他公链的「中转站」。
ETH 价格更像是被架在火上烤逐渐丧失水分。尽管 Ethereum 依然是 DeFi 龙头,锁仓价值(TVL)占比高达 60% 以上(Syndica 数据),但社区的负面情绪却在蔓延。
Ethereum 的「桥接宿命」,技术上是高 Gas 费逼出来的。
行情好的时候,普通用户早已不堪重负,只能通过跨链桥将资产转移到成本更低的链上;更不用说行情差的时候没什么东西可以玩。
此外,ETH 的主网吞吐量也有限,远不如 Solana 的高性能,交易效率低下进一步推高了跨链需求。
更深层的原因,则来自于历史地位的分流。
作为最早的智能合约平台,Ethereum 积累了最多的资产和 dApp,天然成为跨链桥的枢纽。
生态路径依赖让 DeFi 项目和资金集中在 Ethereum 上,但高成本迫使用户外流,桥接成了「必然选择」。
与此同时,Layer 2 的崛起分流了用户、以太坊基金会多轮调整、Vitalik 和女性同框被指不务正业,币价下跌连呼吸都是错的...
梦想是「世界计算机」,现状是「提款机」。
它的命,像是被网络效应和市场变迁锁死,从 DeFi 霸主变成了资产中转站。以太坊的突围之路,恐怕比 Solana 和 Base 都要艰难。
接受宿命,寻找锚点
2025 年的公链竞争,已经不再是百链大战的狂热,而是存量博弈的冷静。
公链的生存之道,归根结底是「接受宿命,寻找锚点」。
交易可以是锚点,稳定币的流通可以是锚点,甚至跨链也可以。但「锚点」的固化,也意味着公链的想象空间被压缩。
Solana 能摆脱「Meme 赌场」的标签吗?Base 能跳出「记账员」的框框吗?Ethereum 能从「中转站」里突围吗?
这些问题,并没有答案。
但更讽刺的是,大多数 P 小将们并不关心这些问题。
哪条链有热度就去哪条链「打狗」,哪条链有套利空间就去哪条链「薅羊毛」。公链之争,其实只是每一个急于变现且憧憬千倍收益的过路人,背后的那块背景板。
或许,只有下一轮周期的到来,才能给出真正的答案——谁能拉来增量,谁才能找到新的「锚点」。
行业的未来,公链的未来,依然悬而未决。
How to Buy Trump Meme Coin: Platforms, Fees & Best Practices
Learn how to buy Trump meme coin step-by-step on different trading platforms. Discover the latest tr...

Firing Powell Could Set Dangerous Precedent and Harm Crypto, Warns Pompliano
Firing Powell Could Set Dangerous Precedent and Harm Crypto, Warns Pompliano
Cardano Whales Offload 180 Million ADA In 5 Days – Smart Profit-Taking?
Cardano is now entering a critical phase after enduring weeks of massive selling pressure and he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