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liquid的原罪還是「中心化」?鏈上DEX的撞牆難題
Hyperliquid 在遭受 JELLY 攻擊事件後主動下架交易對,這對部分社群眼中是極度「中心化」的終極危機處理行為,在 DEX 上變成一個「救與不救」都錯的原罪。
(前情提要: Hyperliquid「操縱價格」主動平倉JELLY空單遭炎上,Arthur Hayes:打賭$HYPE將跌回原點 )
(背景補充: Hyperliquid 驚魂夜》巨鯨再玩「惡意爆倉」官方一度浮虧千萬鎂、資金外逃險斷根 )
本文目錄
昨 夜,加密社群上在喧囂「HYPER需要重新估值了。」原因是標榜為高效能鏈上衍生品交易所 Hyperliquid 再度傳出其 HLP 流動性金庫(Vault)遭受攻擊的消息,導致約數百萬美元被市場操控者左手做空右手現貨,狠狠割了一筆。
這起事件再度讓 DeFi 壓向了一個根本性的尖銳問題:當一個「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基礎設施,實際上由單一團隊高度掌控時,它與「中心化」的界線究竟在哪裡?(當前)最好的安全機制其實是人嗎?Hyperliquid 也許是,或許正是當前眾多鏈上 DEX(去中心化交易所)在挑戰 CEX(中心化交易所)霸主地位時,所面臨困境的縮影。
回顧:精心設計的市場操縱
昨晚Hyper上的市場操作,並非利用傳統的智能合約漏洞。攻擊者似乎精準地瞄準了 Hyperliquid 的 HLP 金庫機制。該金庫類似於 GMX 的 GLP,允許用戶存入資產組合(如穩定幣、ETH、BTC 等)來獲取 HLP 代幣,作為平台交易者的對手方,分享交易手續費和盈虧。
問題的關鍵在於 HLP 價格的計算方式。攻擊者透過在 Hyperliquid 平台上,針對某些流動性相對較差的交易對進行極端操作(例如,短時間內投入大量資金拉抬或砸盤),人為地扭曲了這些資產的「標記價格」(Mark Price)。由於 HLP 的淨值計算依賴於其持有資產的標記價格,這種價格扭曲導致 HLP 的估值被瞬間大幅拉高。
隨後,攻擊者利用手中價值被「虛增」的 HLP 作為抵押品,在 Hyperliquid 平台上借出了遠超其實際價值的其他資產(如穩定幣),最終將這些資產轉移抽離,留下了價值虛高的 HLP 和實際的資產損失,而這些損失最終由 HLP 金庫的其他流動性提供者承擔。 JellyJelly 事件造成的損失估計約在 400 萬美元左右,如果沒有官方補償,這些虧損明面上是掛在存款用戶頭上的。
「去中心化」的表象與「中心化」的內核
Hyperliquid 是個建立在自家 Layer 1 區塊鏈「Hyperliquid L1」上的高性能 DEX,旨在解決以太坊主網 DEX 速度慢、成本高的問題。理論上,這是一個追求更高效率和用戶體驗的技術路徑,也能解決部分 CEX 將面臨的監管問題。然而,追求操縱市場的大戶從 CEX 都玩嗨過了,怎麼可能會放過這個新的樂園?
為了實現其宣稱的高吞吐量和低延遲,Hyperliquid L1 目前的網路驗證者(Validator)僅由官方核心團隊運行。這意味著,儘管交易結算發生在區塊鏈上,但交易的排序、驗證乃至整個鏈的狀態變更,實際上都掌握在單一實體手中,似乎很「中心化」。
這種「中心化的去中心化」模式帶來了幾個隱憂:
如果 Hyperliquid 團隊的伺服器或基礎設施出現問題,整個交易平台可能陷入停滯。還可能讓團隊有能力選擇性地處理交易,甚至在極端情況下進行回滾或干預(儘管目前沒有證據顯示他們會這麼做)。
正要命的是信任度,在風暴來臨時,用戶必須信任 Hyperliquid 團隊不會作惡,不會濫用專用鏈與協議的控制權。這與 CEX 需要信任交易所營運方,在本質上並無二致。 連 CZ 都常嚷嚷著透明度帶來信任,更別說 Hyper 才踩上 DEX 的本柱位置,還需更長的時間來穩穩腳步,拿幣安來對標,市場量體越大的,總是越容易挨罵。
這次 JELLY 市場操縱事件,雖然直接原因是預言機(或標記價格計算機制)的脆弱性,但社群當前不免狂戳其背後的中心化驗證者結構,這帶來了另個問題:如 果網路真的由單一團隊控制,為何不能更快地偵測異常、介入阻止,甚至在必要時進行有利於用戶的干預?
這種中心化控制權的存在,反而讓 HYPER 在面對危機時,陷入了既無法完全撇清責任(因為有控制權直接拔線讓 JELLY 下架),又可能因反應不夠「中心化」而無法及時止損的尷尬境地(看看某間被駭的 CEX 反應和公關真是一流的)。
DEX 猛撞牆,為何難以撼動 CEX?
Hyperliquid 的困境並非個案,它反映了當前 DEX 在與 CEX 競爭中普遍存在的挑戰:
用戶體驗(UX)與易用性:CEX 提供整合式的服務,從法幣出入金、現貨交易、衍生品到理財產品,通常界面友好,入門門檻較低。DEX 則需要用戶自行管理錢包、私鑰、理解 Gas 費、跨鏈橋接等概念,對新手不夠友好。
流動性與交易深度:頂級 CEX 匯集了全球海量用戶和做市商,擁有極佳的流動性和交易深度,滑點較低。DEX 的流動性相對分散在不同協議和鏈上,尤其對於非主流幣種,深度往往不足,大額交易滑點高,這次 JELLY 就被狠狠利用了一把。
性能與成本:雖然 Layer 2 和專用應用鏈(如 Hyperliquid L1)試圖解決性能問題,但相較於 CEX 中心化撮合引擎的效率,仍有差距。同時,鏈上互動不可避免地產生 Gas 費用(即使在 L2 上也存在)。
安全風險:CEX 主要風險在於平台自身的安全(駭客攻擊、內部作惡)和託管風險。DEX 除了前端可能被釣魚,更面臨智能合約漏洞、價格預言機操縱、閃電貸攻擊、經濟模型設計缺陷等多重鏈上原生風險,防不勝防。像本次 Hyperliquid 事件暴露的,即使合約本身沒漏洞,圍繞其AMM機制的攻擊也能造成巨大損失。
Hyperliquid 及其代表的「應用鏈 DEX」模式,試圖在性能和去中心化之間找到平衡,或者僅嘴巴不說,只是把傳統 CEX 的機房連到了鏈上,像 POS 工作機制剛風行時,還是不少人嘲笑是「機房鏈」。一但遭遇類似本次 JELLY 事件,就無疑暴露了其潛在的「原罪」—— 能阻止危機的是中心化,能快速拔插頭的是人,當程式還不夠好,計畫都宣告失敗的局面,留下斷尾,按下核彈自爆鈕的還是人。
?相關報導?
Hyperliquid「操縱價格」主動平倉JELLY空單遭炎上,Arthur Hayes:打賭$HYPE將跌回原點
狂賺2200萬美元,罪惡50倍槓桿巨鯨的HyperLiquid屠殺記錄
Bye Bye Europe: As Binance’s Official Stopped Its USDT Trading in the EEA Region
The post Bye Bye Europe: As Binance’s Official Stopped Its USDT Trading in the EEA Region appeared ...
Best Presales to Buy During Current Market Instability
With Donald Trump’s new reciprocal tariffs set to take effect from tomorrow (April 2), the stage is ...
Arthur Hayes Predicts $250,000 Bitcoin As Fed Caves To QE Pressure
In a new essay published on March 31, former BitMEX CEO Arthur Hayes lays out a case for a $25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