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ogoMyToken
实时持仓
$171,978,156,807.55 +0%
24H爆仓
$449,396,121.67 +0.36%
恐慌指数:
0%
ETH Gas
币种
交易所

稳定币即基础设施:Berachain 如何跑赢新一轮 DeFi 周期

收藏
分享

2025 年,全球 DeFi 市场迎来新一轮复苏。与上一个周期不同的是,资金效率和生态整合能力取代单纯的流动性补贴,成为新兴公链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在这一背景下,Berachain 正逐步展现出独特的竞争力,其核心驱动力来自于 PoL(Proof of Liquidity)机制稳定币生态的爆发

一、从 PoS 到 PoL:共识机制的范式切换

传统 PoS 模型通过通胀奖励来吸引质押,但往往无法与真实的资金使用挂钩,导致资本效率低下。而 Berachain 的 PoL 模型,将激励直接与协议流动性绑定,要求协议吸引用户资金、创造交易深度,才能获得区块奖励。

这种设计产生了显著的产业级效应:

     协议之间的竞争更有效率,激励分配与实际流动性贡献挂钩;

     用户行为被纳入共识,LP 决策直接影响协议能否获得激励;

     资金效率形成闭环,从而推动整个链的资本利用率持续优化。

这使得 Berachain 不再只是单一的 L1,而更像一个 资金驱动的产业操作系统

二、稳定币:Berachain 的增长引擎

在 PoL 的作用下,稳定币成为生态中最重要的“燃料”。
 其中,USDT0 的表现尤为突出:

     跨链友好性:通过 LayerZero 的 OFT 标准,实现免桥转移;

     收益资产化:在 Berachain 上被用于流动性挖矿、抵押、借贷,年化收益率远高于传统链上的稳定币;

     资本枢纽作用:供应突破 1 亿美元,TVL 峰值突破 6 亿美元,占据链上稳定币总量的主导地位。

这一演进路径,标志着稳定币正在从“支付工具”升级为“收益资产”,并逐渐成为 Berachain 生态的核心基础设施。

三、对比视角:Berachain vs. 其他公链

从产业格局来看,Berachain 的增长速度明显跑赢同类:

     TVL 增长率:2025 年 Q3 达到 50%,超越全球 DeFi 市场 41% 的平均增速;

     资金流入:跨链总流入突破 8.8 亿美元,位列新兴公链前列;

     生态规模:已有超过 400 个项目部署,其中 70 个为原生项目。

相比同期 Solana 仅 35% 的 TVL 增速,Berachain 在稳定币、衍生品协议、流动性枢纽等高资本效率领域表现更为突出。

四、未来展望:稳定币即基础设施

随着 USDT0、USD0 等稳定币的扩张,Berachain 正在完成从“流动性驱动链”到“稳定币驱动链”的跃迁。稳定币不仅是流动性的入口,更是治理、借贷、清算和跨境结算的底层支撑。

这一逻辑意味着:

     稳定币的竞争,不再是单纯的市占率之争,而是能否真正成为链级生态的一部分;

     Berachain 将凭借 PoL 与稳定币结合的独特优势,继续在新一轮 DeFi 周期中占据领先地位。

在资本效率、生态整合、跨链能力三方面,Berachain 已展现出成为下一代 DeFi 主力公链的潜质。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MyToken(www.mytokencap.com)观点和立场;如有关于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