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ogoMyToken
实时持仓
$173,227,020,200.86 -0.03%
24H爆仓
$451,275,245.36 +0.41%
恐慌指数:
0%
ETH Gas
现货
交易所

华人首富操盘的 BNB 财库,暴拉 600% 后还能涨吗?

收藏
分享

作者:林晚晚,BlockBeats

7 月 28 日,传言多日的 BNB 财库「正统军」,最终落在了一家名为 VAPE 的小型尼古丁电子烟公司身上——这家此前市值不足千万美元的小盘股,意外成为华人首富亲自挑选的幸运儿。

消息提前抢跑,导致盘前该股一度涨超 1800%+。开盘后,股价从周五的收盘价 8.88 美元,跃升至盘中高点 82.88 美元。

有知情人士向律动 BlockBeats 透露,Binance 相关投资团队早在 7 月初前,便已启动 BNB 财库项目的壳公司收购与私募融资筹备工作。而另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为防止壳资源在落地前遭遇「老鼠仓」风险,该团队曾同时买入多家美股小型壳公司,直到最后时点才敲定最终标的 VAPE。

在这场股价异动背后的,是一份 PIPE 私募融资协议——金额高达 5 亿美元,由 10X Capital 与 YZi Labs 联手主导,意图将 VAPE 打造成全球最大上市的 BNB 财库公司。

这不是一场散户狂热,而是一次结构化设计精密的资本实验——一次关于「合规持有 BNB + 上市公司估值溢价」的新型套利路径,也可能是一场 Binance 生态的平行叙事突围。

VAPE,这家原本籍籍无名的公司,正作为「BNB 财库」叙事中的关键变量,被更大范围的资本市场记住。

7 月 28 日,VAPE(原 CEA Industries)正式发布公告,宣告由 10X Capital 携手 YZi Labs 主导的 PIPE 私募融资,初步融资规模达 5 亿美元,包括 4 亿现金 + 1 亿美元加密资产 认购,此外附加的认股权证若全部行权,总融资规模最高可扩大至 12.5 亿美元。

这笔融资不仅规模惊人,还明确定位:VAPE 要创建全球最大、公开上市的 BNB 财库公司,将 BNB 引入资本市场,以资产配置模式吸引合规资金参与 BNB Chain 生态。

这也意味着,VAPE 不再是过去的硬件或零售供应商,而是转型为一个专注于 BNB 的金融结构平台,将 BNB 的价值与收益机制融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中。

PIPE 融资完成后,VAPE 将由具备 institutional 和 digital asset 背景的核心团队执掌——David Namdar(Galaxy Digital 联合创始人,现为 10X Capital 高层)将出任 CEO;Russell Read(前 CalPERS 首席投资官,现任 10X Capital CIO)将担任 CIO;Saad Naja(Kraken 和 Exinity 背景的资深运营者)也加入公司执行层。

与此同时,10X Capital 本身将担任 BNB 财库的资产管理人,负责结构设计、资本运作和后续策略落地;而 YZi Labs 提供战略支持,助力 PIPE 配售顺利进行。超过 140 位机构与加密资金(如 Pantera Capital、Blockchain.com、GSR、Arrington 等)参与此次融资,形成强大资本背书。

律动 BlockBeats 拆解本次 VAPE 公告,融资所得将用于建立一个集中 BNB 的长期财库战略。未来 12–24 个月,VAPE 会构建初步 BNB 持仓 并通过 ATM(At-The-Market)发行等方式规模化加仓;考虑参与 BNB 质押、借贷、DeFi 协议收益 等机制,以获得结构化收益,同时设定保守风险框架。

这一运营模式与 MicroStrategy 的 BTC 财库模型异曲同工,但将焦点置于具有更强生态用途的 BNB 上,通过收益型策略补充持币增值逻辑,使之具备现金流与溢价空间。

在 PIPE 结束后,VAPE 将成为提供单一 Layer-1 区块链敞口的最大公开交易公司之一。

简单来说,这轮融资的最终形态,是给这家公司装上了价值 12.5 亿美元的「加密弹药库」去买 BNB。相比之下,SharpLink(SBET)作为最早押注 ETH 财库概念的公司,前后总融资也不过 5.25 亿美元。

PIPE 签署后,VAPE 宣布这笔融资预计将在 2025 年 7 月 31 日前完成。届时,资金将到账,公司更新后的资金管理策略也将同步生效。根据公告,公司普通股仍将继续在纳斯达克资本市场交易,股票代码维持为「VAPE」。

PIPE 融资的本质,是一种「以折价换资金」的定向增发。说白了,就是公司给特定投资人「打折卖股票」,换来一大笔资金。在 VAPE 主融资额度为 5 亿美元,其中 4 亿为现金,也就是说另外 1 亿是 BNB 资产。并附带最高可达 12.5 亿美元的认股权证机制。简言之,公司将发行大量新股与权证交付给 PIPE 投资者。

这将直接导致两个结构性结果:原有股东的持股比例被稀释。如果按完全摊薄后的计算方式,老股东的投票权和收益权占比将显著下滑;公司资本结构复杂化。认股权证、附带锁仓条款、阶段行权机制等,将使得公司在资本市场中的估值方式更偏向「结构模型」而非基本面模型。

随着 PIPE 配售完成,VAPE 的股权结构将从「控股型」转向「流通型」,尤其是在认股权证被行权后,公司自由流通股本将出现数量级增长。

这一点,在 VAPE 的 PIPE 条款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本轮交易设计了大比例认股权证机制,允许投资方在特定时间节点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认购公司新股,构成典型的 权证 + 配售组合套利结构。

图片来源:crypto-economy

具体来看,这类权证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定价极低:远低于公开市场股价,形成潜在套利空间;分阶段解禁:部分权证在融资完成即解锁,其余设有价格触发、时间滚动等机制;可能配合市价动态执行:当股价高于某一阈值(如 PIPE 定价 2~3 倍)时,可能触发强行权或加速转股条款。

在这种结构下,VAPE 的股价行为不仅受到基本面因素驱动,更将被 PIPE 投资者的行为所左右。一旦估值偏离现实资产水平,这类结构会形成强套现动机,反而成为流动性冲击的源头。

那落实到股价层面,究竟会走向上涨还是回落?

我们结合已有的 PIPE 案例,对 VAPE 来进行拆解。这种结构性博弈大致呈现出如下三阶段路径:

7 月 28 日 PIPE 公告发布后,VAPE 股价在盘前暴涨 800%,从 8.88 美元一度飙升至 80 美元区间,触发多轮熔断。此时市场尚未关注基本面,仅基于公告中的叙事预期进行定价,形成强烈的投机情绪。

由于融资尚未到账,认购权证未解锁,市场处于「低流通、高情绪、无供给」的结构,股价对预期极其敏感。

预计 7 月 31 日交易完成后,资金到位,部分 PIPE 投资人将获得初始股份和可转让权证。

此时市场进入一个微妙区间:股价若维持高位,权证持有者可能选择快速行权套现,形成价格压制;若市场对财库模型失去信心,早期套利者将第一时间离场;公司如果披露未按预期建仓 BNB,也会削弱「链上 NAV 锚定」预期。

在这个阶段,波动性显著上升,定价主导从「价值锚定」转向「资金行为」.

若 BNB 走势强劲,且公司发布链上收益明细,市场可能重新聚焦「Crypto NAV+」模型,推动估值进入二次上涨;若市场情绪冷却或 PIPE 方持续套现,公司股价将回归资产价值中枢,或进入流动性真空区。

这也是多数 PIPE 项目最终走向分化的关键阶段——部分进入二级长期交易逻辑,部分则成为「讲完故事、资金离场」的一次性案例。

涨,可能来自结构性稀缺;跌,则往往始于流动性失速。两种路径,都已在其他 PIPE 案例中反复出现过。所以,涨跌之间,其实不是价值判断,而是流动性释放的速度之争。

若将 VAPE 的故事往前追溯,我们会看到一个截然不同的起点。

VAPE 的前身是 CEA Industries,一家专注于室内农业与大麻温控系统的工程设备公司,其子公司 Surna 主要提供 LED 照明、空气循环、水培设备等服务,客户以北美大麻种植商为主。公司长期处于低成长、低利润、低市值的「三低」状态。

根据 StockAnalysis 与 TipRanks 的资料,2024 年底公司全年营收不足 600 万美元,市值长期在千万美元以下徘徊,美股流通量极低。

2024 年,公司尝试进行第一次战略转型:以 1800 万加元的价格收购加拿大中部 vape 连锁品牌 Fat Panda,后者拥有 33 家门店,年营收超过 3800 万加元,EBITDA 率接近 21%。这是一次从「硬件卖方」转向「终端零售」的尝试,标志着 VAPE 从设备供应商向消费品牌靠拢。

但这并不足以支撑公司估值重估。

所以 VAPE 这家公司过去并不吸睛,甚至可以说是「资本市场的沉水者」。但正是这些被诟病的缺陷,反而成为「壳公司」最具利用价值的特质——足够小的壳;足够干净的股权结构;有待激活的市值空间;加密市场中的叙事真空(BNB 敞口)。

对于 VAPE 来说,是否能成为「BNB 的 MicroStrategy」式案例仍待验证。但可以确定的是:它已经不再是原来那家电子烟公司,而是变成了一个嵌套在资本游戏中的可编程壳——外壳是美股上市公司,内核是结构化金融工具,灵魂则是叙事和情绪的操盘能力。

在这场「用资产换估值」的转型实验背后,VAPE 所扮演的角色是一个金融载体,而非经营实体。真正推动这场转型的是一支以资本结构为核心工具的操盘团队——金融与加密背景的混编队伍,他们的目标并不仅是完成一次融资,而是构建一个自洽的估值闭环:从一级配售,到链上资产建仓,再到二级市场叙事释放。

PIPE 签署落地后,公司实控逻辑实际发生了改变。原有的管理团队以工业与零售背景为主,并不具备主导链上财库、结构化资产管理的能力。真正的操控权逐步转移至融资主导方——10X Capital 与 YZi Labs。

10X Capital:此次 PIPE 的主导机构,长期专注 SPAC 并购、跨境资本套利和结构化交易,是典型的「杠杆型资本工程师」。2023 年以来,该团队曾尝试将 MSTR 模型扩展至 ETH、SOL、甚至 LSD 赛道,此次押注 BNB,显然意图复制 MicroStrategy 的财库 + 估值复利结构。

YZi Labs:本轮交易的策略顾问方,业内广泛认为其与 CZ 家族基金存在实际联系,是推动 BNB 财库化、上市公司路径化的关键幕后推手。这一机构的背书,几乎视作 Binance 阵营的明牌支持。在 VAPE 项目中,它参与早期壳资源筛选,协助推动媒体发声节奏,并协同部分投资方与做市团队制定了「建仓—曝光—估值推导」的叙事策略。

这种资本结构安排的最大特征在于:VAPE 已不再是价值本身的创造者,而是被设计为一个价值释放的中介平台。10X Capital 提供结构与节奏,YZi Labs 提供叙事与通道,BNB 则作为基础资产嵌入其中。三者共同完成了一次从资产端到市场端的闭环设计。

故事是否成立,最终仍要看链上仓位能否兑现,市场信心能否持续。而对大多数散户与旁观者而言,VAPE 的出现,不是终点,更像是「结构套利时代」加速到来的前奏。

图片来源:bankless

在一段流传于 Telegram 的投资人对话中,有人算了一笔账:整个加密行业可用于 VC 与流动性基金配置的活跃资本,可能也就 70–150 亿美元。而 VAPE 此轮 PIPE 最高 预计 12.5 亿美元的融资,极端情况下将吸走约 5–10% 的行业可投资资本。

「我从没见过一个非 BTC / ETH / SOL 的项目,单笔 deal 吸走这么多资金。」他说,「而这家公司很可能永远不会把这笔钱再循环回行业。」

这不仅是资金集中度过高的风险问题,更意味着:加密行业原本就紧张的流动性,正在被一个未验证模型所「虹吸」。

在牛市阶段,流动性本该用于激活多元创新、为 DeFi、支付、基础设施等早期项目提供弹性。如今,这些资金却集中押注在一个嵌套 PIPE 结构和壳资源炒作的「故事壳」上。VAPE 若成功,固然会复制出更多加密版 MicroStrategy;但一旦失败,它可能会成为一次行业级资源错配的典型。

资本会书写叙事,也会制造泡沫。在加密金融的交叉地带,一切看起来都像是结构套利的胜利,直到流动性彻底枯竭那一刻,才知道有没有「造血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MyToken(www.mytokencap.com)观点和立场;如有关于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