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ogoMyToken
实时持仓
$159,843,236,725.86 +0.02%
24H爆仓
$767,004,466.19 +3.37%
恐慌指数:
0%
ETH Gas
现货
交易所

波场 TRON 行业周报:稳定币热潮助推 BTC 突破 12 万美元,EigenCloud 获 a16z 领投

收藏
分享

美股三大指数在上周再次创下历史新高,标普 500指数一度升至6279点,纳斯达克同样刷新纪录,科技板块(尤其是AI、半导体等企业)表现突出。英伟达、特斯拉等龙头公司领涨,带动市场热情。上周美国经济数据整体稳健,股市高位震荡,贸易摩擦和关税升级成为主要风险点。美联储维持观望态度,未来经济增速放缓、通胀温和回升,市场波动或加剧,需关注贸易谈判和政策变化。

比特币持续强势上涨,突破 12万美元,若比特币能稳固在12万美元关口并伴随交易量放大,有望开启新一轮牛市阶段,为第三季度行情奠定基础。上周加密市场整体表现强劲,比特币领涨且接近历史高点,多数币种上涨,但交易量低迷及部分币种大幅回调提示风险仍存。政策不确定性是主要预警因素,投资者应保持谨慎,关注市场波动和政策变化。

HackVC领投500万美元,连接 EVM dApp 与 TON 和 Telegram 十亿用户生态桥梁的TAC,旨在增强其与以太坊虚拟机(EVM)的兼容性。融资1000万美元,Galaxy领投,Coinbase跟投的Ubyx:打造跨链多币种面值结算的全球稳定币清算平台。

简介

TAC 是 TON 的网络扩展,旨在增强其与以太坊虚拟机(EVM)的兼容性。它使用户能够通过 TON 钱包直接访问 EVM 应用,无需管理多个钱包或使用传统的跨链桥。

1.系统概览
TAC 由三个主要组件组成:

2.TAC EVM 层概述

TAC EVM 层是一个基于 CosmosSDK 和 Ethermint(构建于 Tendermint-Core 之上)的 dPoS EVM Layer1。

EVM 执行环境完全兼容以太坊主网的 EVM 规范,运行的是修改版的 Geth 1.10,包含了新增的操作码(如 Push0)和 EIP-1559 用于标准的燃气费管理,以及支持如 debug_trace() API 的服务。

该方案提供了极高的兼容性和现有工具、中间件的复用性。开发者可以轻松将其 EVM 钱包或集成开发环境(IDE)直接连接到 TAC EVM 层,部署无需重新审计的 Solidity 代码。

3.EVM 安全模型

TAC EVM 层主要通过基于 Tendermint-Core 共识的 dPoS(委托权益证明)机制保障安全,实现了网络去中心化和吞吐量之间的良好平衡。

在主网启动前,将确定无许可验证者的数量,用户可将 TAC 通证委托给现有验证者,从而参与网络安全保障。

Ethermint 基于 Tendermint 提供同一区块终结性,TAC EVM 层的区块时间为 3 秒。

除了由 dPoS 共识在下一区块保障网络安全外,TAC EVM 层还引入了由 Babylon 比特币(再)质押提供的额外安全层:比特币持有者可在比特币区块链上以自我托管方式质押 BTC,并委托 Babylon 验证者对 TAC EVM 区块进行验证和签名。若 Babylon 验证者出现双重签名行为,Babylon 协议将罚没其质押的 BTC,以此提高经济安全保障,防止 TAC EVM 层的双重支付风险。此机制会略微延迟区块最终性,但提供更坚实的保障,并通过 TAC 通证通胀给予奖励。

由于 TAC EVM 层基于 Tendermint-Core 构建,不允许区块重组(re-org)。

4.安全模型
排序器网络是一个基于权益证明( PoS)的链下系统,连接 TON 链和 EVM 链。排序器组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交易验证和共识管理。

桥接排序器小组

排序器小组通过去中心化增强安全性。每个小组:

小组的抵押担保需保持在由 DAO 投票设定的最低门槛以上。虽然抵押数量不影响投票权重,但会影响盈利能力,激励小组抵押更多以提升安全性。

小组选举与监控

小组通过 DAO 投票或多签流程选出。系统包括:

共识门槛

惩罚机制

代理应用( Proxy Apps)

针对 TON 和 EVM 链上的每个应用,系统自动生成 DApp 代理。这些代理支持:

5. 交易生命周期

TAC 中的每笔交易经过以下阶段:

点评

TAC 通过构建兼容 EVM 的 Layer1 网络,并利用 TON 钱包与代理合约实现无缝交互,有效打通 TON 与以太坊生态,具备兼容性强、用户体验简洁、无需桥接、支持比特币再质押增强安全性等优势。同时,通过排序器小组+DAO 治理+罚没机制,确保系统去中心化与运行稳定。但其系统设计复杂、依赖多个链外与链上组件协调,对排序器性能、共识效率以及 DAO 治理的要求较高,可能在初期带来一定技术门槛和治理挑战。

简介

Ubyx 是一个全球清算与结算平台,旨在使稳定币像通用数字现金一样运作。它使银行、金融科技公司、发行方和商户能够通过现有金融基础设施,以面值跨多种货币和区块链接受、存入和赎回稳定币。该协议通过共享规则手册和预先注资的结算账户,确保稳定币按面值赎回,并使其在会计处理上符合现金等价物(IAS7)标准,同时支持无需中介的点对点支付。

架构简述

1.Ubyx 协议组件

Ubyx 由核心组件和高级组件构成,其中核心组件是实现多对多清算系统中实时交易的最低必要条件。高级组件则是实现逐步去中心化进程、全面实现稳定币广泛应用愿景所必需的部分。

核心组件( Core Components)

高级组件( Advanced Components)

2.Ubyx 的运作方式

Ubyx 是一个简洁明了的系统,使稳定币的赎回就像存入一张支票一样简单。其运作方式如下:

3.Ubyx 平台

Ubyx 技术平台协调稳定币发行方、金融机构和结算银行之间的所有交互。该平台通过标准化 API 连接所有网络参与方,以编排整个赎回流程:

Ubyx 在技术实施上的务实策略:

Ubyx 平台以成熟的技术和传统模式为起点,逐步迈向更高程度的去中心化,在建立信任的同时推动创新,从而有效桥接传统金融与去中心化未来之间的鸿沟。

总结

Ubyx 通过结合传统金融合规体系与区块链技术,构建了一个安全、可扩展的稳定币清算与结算平台,具备多链多币种支持、强合规保障(如多层KYC/AML检查)、全天候资金流转、以及逐步去中心化的技术路线等优势,有助于增强稳定币的可用性和信任度。但其初期依赖中心化架构、受限于监管机构与合规要求、仅限合规机构参与,可能限制其在开放性和全球普适性上的拓展速度。

简介

EigenCloud 是 EigenLayer 发展方向上的统一平台愿景——一个旨在支持下一代可编程、可验证应用与智能体的整体化平台。EigenCloud 标志着从零散的基础设施组件向以开发者为中心的体验转变,其核心是可编程的可验证性、云级的协同能力以及基于加密经济的信任机制。

EigenCloud 重新构想了围绕 EigenLayer 的开发者体验,将 EigenDA、EigenCompute 和 EigenVerify 等一系列官方可验证服务与全新强大的开发工具打包整合在一起。其中包括专为 AVS 和应用开发者设计的新命令行工具 DevKit、可组合的中间件与编排工具、统一的计费与激励机制,以及行业领先的引导和监控能力。

这些功能让开发者能够在几天内从想法走向部署,而无需深入理解 EigenLayer 的底层细节,从而推动可验证基础设施的大规模采用。

构建 EigenCloud是为了服务“可验证应用”的开发者。平台中的每项服务或功能都直击真实用户痛点,致力于降低开发阻力、提高采用率,并释放全新价值。随着官方与合作伙伴服务的不断扩展,EigenCloud 将把它们整合为开箱即用的一体化开发者解决方案。

特点解析

EigenCloud 旨在为开发者提供一个平台,将“云级可编程性”与“加密级可验证性”相结合(见下图)。EigenCloud 使开发者能够将复杂的应用逻辑迁移到可验证的链下容器中,仅将最基本、需共识强制执行的逻辑保留在链上,而无需可验证性的基础设施(如前端)则可继续部署在现有的公共云上。

Eigen Labs提出了一种新的应用架构,将云的可编程性与区块链的可验证性相结合,通过将应用逻辑从智能合约中迁移至 EigenCloud 实现这一目标。应用架构分解为两个部分:

Eigen团队提出将应用逻辑从链上的虚拟机中迁移出来,转移到一个完全可编程的链下容器中。在这个容器中,开发者可以使用自己熟悉的编程语言编写程序,调用所需的软件库和链下工具及 API(见下图)。该容器通过质押在 EigenLayer 上的 EIGEN 代币提供经济安全保障:如果容器的执行结果遭到篡改,相关质押代币将被惩罚性削减并重新分配给应用用户。

开发者还可以将自定义逻辑与现成的自治可验证服务( AVS)结合使用,并通过 EigenCloud 进行编排管理。此外,开发者还可以在经济安全机制之外,自定义信任模型,例如采用乐观 rollup 等级的安全性、零知识证明(ZK)、多数诚实假设(honest-majority)以及可信执行环境(TEE)等,来保护这些可验证容器的执行过程。

通过将应用逻辑迁移到可验证云中,开发者可以自由构建性能更强、功能更复杂的应用,这些应用若完全部署在链上几乎无法实现,而在传统公共云中也无法实现可验证性。 EigenCloud 极大地扩展了应用设计空间,使一类全新的可验证软件服务得以诞生,其逻辑丰富程度远超传统链上虚拟机所能提供的能力。

就像云计算拥有众多官方和第三方的基础设施服务( IaaS)、平台服务(PaaS)和软件服务(SaaS)一样,EigenCloud 也正建立起一个不断扩展的第一方和第三方可验证服务(AVS)库。这些 AVS 就像公共云服务一样,为开发者提供可验证的计算和质押能力,让他们可以专注于打造应用的独特价值,而无需重复构建通用基础设施。

1. EigenCloud 提供云级可编程性与加密级可验证性的结合。

EigenCloud 是一套面向开发者的工具和服务,旨在帮助快速构建、部署并扩展高度表达性的应用程序,这些应用可以与任意区块链进行可验证的交互。EigenCloud 的核心理念是通过链下计算和服务增强智能合约中的应用逻辑,并确保这些容器的执行过程具有可验证性。

2. EigenLayer是EigenCloud基础

EigenLayer 使开发者能够构建可验证的链下服务,从而实现了“云级可编程性”与“加密级可验证性”的结合。在权益证明(Proof-of-Stake)区块链网络中,可验证性来源于加密经济安全性——验证者需质押代币并运行节点来验证网络活动,若行为不当将面临惩罚(如被削减质押),若工作有益则可获得奖励。

通过 EigenLayer,大幅降低了启动经济安全性的成本,使得多种服务得以构建。我们称这些服务为 AVS(自治可验证服务)——“自治”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质押并持续运行这些服务(类似以太坊),而“可验证”则意味着这些服务的正确运行受到链上惩罚合约的强制约束。

3. Eigen 原语扩展了可编程性与可验证性。

虽然比自己启动一个 Layer 1 链要简单,但构建自治可验证服务(AVS)仍然复杂,这意味着只有具备构建通用基础设施原语能力的团队才能开发 AVS。EigenCloud 致力于让应用开发者能够轻松构建具备加密级可验证性的云级规模应用。

然而,构建 AVS 需要面对吞吐量限制、以太坊上数据发布的高昂成本、必须编写链上惩罚逻辑以及在 EigenLayer 之上开发的整体复杂性。应用程序如果已有类似服务存在,可以选择直接使用现有的 AVS。

但在 EigenLayer 生态中使用现有 AVS 存在发现难、缺乏标准化(包括支付、信任模型和支持的链)以及组合难题(当应用需要多个 AVS 时)等摩擦。为解决这些问题,Eigen 提出了三大原语:EigenDA、EigenVerify 和 EigenCompute。

EigenDA EigenCloud 的基础组件,因为它提供了一个超大规模、经济安全的数据可用性层,这是验证链下计算所必需的。没有 EigenDA,可验证容器和欺诈证明无法可靠地发布其输入和输出以供独立验证。EigenDA 通过提供有保障、透明且低成本的加密证明和链下数据存储,确保了 EigenCloud 整个信任模型的完整性,使复杂应用能够继承区块链级别的信任,同时保持云端的灵活性。

EigenVerify 是一组即插即用的服务,用于验证 AVS 或 Rollup 运营者是否正确执行了计算。过去,构建健壮且定制化的欺诈证明对 AVS 开发者来说既复杂又资源密集。目前,仅有限形式的争议解决(如双重签名违规或简单的零知识证明验证服务)是可行的。针对复杂工作负载(如 AI 推理、大规模数据库计算或定制 Rollup 虚拟机)开发表达力强的链上欺诈证明合约难度极大,且需要大量时间和预算。此外,某些错误类型,如预言机争议和活跃性故障,无法在链上客观验证,因而难以裁定。

EigenVerify通过提供现成的验证原语解决了这些难题,可验证 AVS 是否正确执行了计算。当检测到疑似错误的 AVS 或 Rollup 执行时,任何人都可以调用 EigenVerify 来解决争议。EigenVerify 支持两种具备强安全保证的验证模式:

EigenVerify 由一组运营者组成,这些运营者在 EigenVerify 和 EigenDA 上质押 EIGEN 代币,且响应验证请求需达成多数共识。如果多数持币权重的 EigenVerify 运营者串通作出错误裁决,EIGEN 代币将被“分叉”以惩罚恶意质押者和运营者,确保 EigenVerify 服务的可靠性。EIGEN 代币分叉机制对大多数质押者形成威慑,施加“核级”惩罚——烧毁其所有 EIGEN 代币,并适当奖励发起分叉的一方。详情请参见有关 EIGEN 代币分叉机制的说明。

EigenCompute 为应用开发者提供了一个抽象层,使他们能够轻松构建基于链下可验证计算和自治可验证服务( AVSs)的应用。EigenCompute 在底层利用了 EigenLayer、EigenDA 和 EigenVerify 来实现这一目标。它主要完成两项任务:链下可验证计算和 AVS 组合。

4. EigenCloud 飞轮效应与 EIGEN 价值积累

EigenLayer 通过开源加密经济安全的基础,拓展了传统权益证明(PoS)系统的边界。自成立以来,EigenLayer 作为协调层,连接质押者(或其指定运营者)与需要加密经济安全保障的协议和应用。应用构建于部署在 EigenLayer 上的自治可验证服务(AVS)之上,而这些 AVS 会奖励选择加入、承担保障协议和应用所需计算任务的质押者和运营者。

借助 EigenCloud,这一飞轮效应被进一步强化:
a) 扩展了区块链可以保障的应用类型(通过 EigenVerify);
b) 简化了直接利用安全机制和通过 AVS 利用安全的过程(通过 EigenCompute)。

结合这些新原语, EIGEN 代币确保任何两个理性用户能够达成一致的任务执行结果最终可被验证。随着更强大的 AVS 的构建,新颖的应用得以基于它们发展;同时,随着新应用的诞生和设想,创新的 AVS 也将为争夺这些应用的业务展开竞争。

5. 生态参与者的功能

6. 与智能合约同样安全的AI

现有区块链的一个核心限制是,任何在链上执行的程序必须在不同硬件上保持确定性。这对 AI 执行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因为 GPU 存在多种非确定性因素(如调度、舍入等),因此难以在不大幅降低性能的情况下强制实现跨平台确定性。

相比之下,在 EigenCloud 上,任何两个理性观察者能够达成共识的事实都能被正确解决。因此,对于 AI 来说,只需保证平台特定的确定性即可,例如,如果一段代码在某个广泛可用的 GPU 目标(如 H100)上能产生相同的确定性结果,那么这类程序就可以在 EigenCloud 上实现可验证执行。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 AI 增强的 DeFi,即通过 AI 动态调整参数、价格和流动性等,提升 DeFi 程序的智能化水平。

在最终阶段,我们相信主观可验证性也将成为可能。一旦实现了 AI 推理和升级契约(upgrade covenants),我们就能构建并维护用于裁决的模型——任何当前版本的裁决模型都通过可验证的 AI 推理执行,任何对 AI 推理模型的升级都需通过事先承诺的升级契约,例如:更新后的 AI 模型仅在社区认可的数据输入上进行训练。示例包括:

支持多种信任模型:加密经济、安全乐观( optimistic)、零知识(ZK)、多数诚实(majority honest)
任何两个理性当事人能达成一致的事项都可以通过 EIGEN 代币分叉机制获得安全保障。针对这类服务,我们可以根据使用模式提供加密经济或乐观保障。

总结

EigenCloud 优势在于结合了区块链的加密经济安全与云计算的可编程性,提供了高度可验证且可扩展的链下计算和服务平台,极大降低了开发复杂度,支持多样化信任模型及丰富的可验证服务生态,助力开发者快速构建创新且安全的应用;但其劣势在于技术门槛仍较高,部分高级功能依赖复杂的经济激励和治理机制,且目前生态尚处于发展初期,应用和用户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

美东时间 11 月 1 日,以太坊现货 ETF 总净流出 1092.56 万美元

BTC

解析

本周重点关注阻力位:暂无(持续创新高,无有效阻力位可供参考)

本周重点关注支撑位: 118400美元一线支撑,116000美元二线支撑

ETH

解析

本周重点关注阻力位: 3040美元~3220美元阻力区

本周重点关注支撑位: 2900美元一线支撑,2760美元二线支撑

解析

Botanix 的主网启动 ,标志着 Bitcoin Layer 2 在速度与兼容性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Bitcoin Hyper 正在 presale 阶段迅速吸金,其 SVM 架构和 DeFi 能力有望让比特币 Layer 2 成为智能合约系统。

sidechain 技术 持续受到研究界关注,为未来更多 Bitcoin 扩展功能提供可能。

解析

本周 EVM 兼容第一层 (包括 WOM、Injective、Cronos)纷纷上线测试网或重大升级,推动底层性能提升与生态支撑。

Ethereum 核心主网加速向 zkEVM 转型,其未来部署将极大增强主链吞吐与去中心化验证。

EVM 或多 VM Layer 1 板块, Kusama、COSMOS、Babylon Genesis、MANTRA 等项目分别推进跨链、兼容性和 Bitcoin 原生 DeFi 架构。

整体看来,链上主网继续迈向高性能、 EVM兼容 + 多链互操作方向,同时关注 DeFi 多样化落地与跨生态协同。

解析

1. XRP Ledger 发布 EVM 侧链主网

Ripple 与 Peersyst 联合推出了 XRPL 的 EVM 侧链主网,正式生效并向开发者开放部署 Ethereum 智能合约。该侧链支持与 XRP Ledger 的互操作,通过 Axelar 桥连接,并以 XRP 作为 gas 代币,可低成本运行 dApp。

启动一周内,已有约 1,400 多个合约部署上线,主要包括 DeFi 和交易协议(如 Uniswap 的变体)。

日常用户数相对有限:约 1,211 个新账户,其中 80% 在前两天创建,活跃账号数持续低于 150。

网络性能表现良好:处理超过 112 万个区块,平均区块时间约 5.66 秒,无积压交易,平均交易费用约 0.048 XRP(约 0.03 美元)。

2. 比特币上的 EVM Layer 2 项目上线:Botanix 与 Protocol

Botanix 已上线主网,实现了比特币网络上的 EVM 等效功能:区块生成周期从 10 分钟缩短至 5 秒,使开发者可部署 Ethereum 智能合约至 BTC 网络。

此外,一个名为 Protocol 的项目也在构建类似的比特币 EVM Layer 2,采用 BTC 抵押,无需修改比特币底层代码,即可实现以太坊智能合约兼容性。

尽管市场对降息有期待,但强劲的就业数据和通胀压力使得美联储在 7月决议上大概率维持利率不变,预计年底前仅有一次小幅降息的可能。美国对多国加征关税,整体有效关税率升至17.6%,为近90年新高。贸易谈判进展缓慢,市场对贸易前景保持高度关注。

本周( 7月14日-7月18日)重要宏观数据节点包括: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MyToken(www.mytokencap.com)观点和立场;如有关于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