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又摊上事了?!FCoin血泪控诉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币圈风波不断。
7月下旬以来的FCoin颇有些流年不利,头一个月“交易挖矿”业绩冲顶的短暂辉煌落幕后,千所大战、币价爆跌、僵尸做空、QOS诈骗……种种闹心事儿接踵而来,而张健的公告也反复无常,漫天飞雪般接连不停地撒向一茬茬韭菜群。
而这次,又爆出韭菜控诉诈骗的消息。
连番景象令人不禁发问:FCoin究竟怎么了?
由此想到了币圈,几个头部媒体被封号后,五部委马不停蹄联合发布了虚拟货币非法集资风险提示。
一时间人心惶惶。正当各大交易所、项目方忙着转移阵地规避风险之时,一篇在朋友圈热传的文章《FCoin:一个韭菜的血泪控诉》,一下子又把前些天刚从QOS的闹剧里走出的FCoin推上了风口浪尖。
控诉者是谁?
在这篇被热传的文章里,作者陈沛晓讲述了自己在FCoin平台上炒币,一个月之内亏损70余万元的经过。
文中讲到,巨额的经济损失让他的妻子无法承受,一度服药自杀(已被抢救),而后又带着孩子离家出走。而主人公陈沛晓与FCoin方面沟通时,得到的回复却让其后果自负。
也因为这一缘故,陈沛晓于昨日发布了这一篇文章,“实名举报”FCoin及张健夫妇,以及包括FCoin投资方在内的其他利益关联机构。
同时罗列了五条罪状:非法集资诈骗、非法ICO、非法经营、操纵币价、非法获利。
陈沛晓的控诉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FCoin及张健的回应,但却让围观者们沸腾了。
文章发出后,短短几个小时里,点击量破万,点赞数数千。
各大媒体平台纷纷转发,FCoin由此再次陷入了舆论的漩涡,社群社区里冒出的诸多用户讥讽、谩骂之声不一而足。
然而,当张健正要开始回应的时候,事情似乎又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反转。
有人开始质疑,文章逻辑清晰、控拆有理有据,证明陈沛晓并非一个听信别人毫无头脑的韭菜,又怎么会做出借贷几十万无脑梭哈的愚蠢行为呢?
难道就没有考虑过一丝这背后的巨大风险吗?
于是人们开始调查起陈沛晓的身份信息,果然发现疑点,据其在文中提供的身份证号,查询发现身份证出生地址显示为甘肃,而其在某微信群中的发言却称自己是河南人,这不免惹人怀疑:陈沛晓的身份信息真实吗?
但很快这一质疑就被陈沛晓自己澄清,他通过微信告诉采访他的媒体,他出生于甘肃,但后来到河南谋生,也就是说,这只是居住地迁徙造成的一个乌龙。
为了验证其说法,烯财经记者根据网上流传的陈沛晓手机号查询归属地,发现地址确实为河南南阳,与陈沛晓所说吻合。
但是这一解释却并没有完全消除外界对于其身份的某些猜测,在一个名为“FCoin社群”的公众号文章里,陈沛晓被指为“职业维权人”。
也就是说,陈沛晓也可能背后有组织推动和指使,来抹黑FCoin,为了证明这种猜测,该作者还在文中放出了好几张陈沛晓此前举报其他机构、企业的相关信息截图。
而陈沛晓对此的解释则是:他此前仅仅只举报富友一个,网上流传的其他的这些举报信息都是标题链接,点进去其实都是同一个举报信息。
烯财经记者在网上搜索之后,发现确如陈沛晓所说,除了贴吧一条举报对象另有其人的贴子外,网上绝大部分信息都为同一条举报富友的信息。
可这些却并不能令旁观者对其产生同情。
从其为数不多的包括此次举报FCoin的三条信息来看,措辞相似,都是采用类似“妻离子散”“活不下去”“想到了死”之类的字眼。
可见陈沛晓并非第一次遭遇投资亏损血本无归的经历。
而其此前参与过有非法集资嫌疑的QOS币改项目的交易经历,也为不少人所诟病。
面对充满诱惑的数字货币交易市场,他泥足深陷,投机愈发严重,抱着这种赌徒式心态,完全不顾风险,借贷参与这样一场数字货币的豪赌,最后沦为韭菜被割,也难怪收获的只有质疑和白眼了。
张健为何退出朋友圈
这个戊戌年的庚申月,对于张健而言是一个多事之秋。
“交易挖矿”机制的中止,未解冻FT的全部销毁,让张健的FCoin再次尝到了苦涩的滋味。
而上一次,还是在QOS面临上线即破发的尴尬处境之时。
随后到来的QOS被点名非法集资、最终停牌,也让张健分身乏术,在一篇据传是张健妻子写的文章《FCoin的成功是通证经济模式的成功,FCoin的失败是张健个人的失败》当中,曾经这样描述张健近来的工作状态:“我看到了一个自大,盲目,膨胀,集权的人,我也从不质疑他的公心,可是这么苦,几天几夜不吃不睡,戴心率分析仪加班,方向错了,受的苦都白受。”
一个焦虑忙碌的形象跃然纸上。
各种叫衰FCoin的声音不绝于耳,FT屡跌不升,也怪不得张健睡不着觉。
这样一个敏感时期,陈沛晓的发文自然让张健怒了。
在朋友圈里,张健以一种此前从未在公众面前展露过的愤怒姿态和质疑口吻,发表了他对陈沛晓控诉文的回应,“造谣”“传谣”“满篇污蔑”是他对这篇文章的定论,基于圈内炒作风气的泛滥,他表示要“从此退出微信”。
表面上看,引发张健发出退出微信声明的导火索是这一次的韭菜控诉事件,可追根究底,其实是一段时期以来FCoin在外界种种负面新闻堆叠,所积累起来的情绪找到了一个爆发的出口。
与其说退出声明是张健要“沉下心做事”的某种宣言,倒不如说是张健对于外界质疑的一种无力的败退,毕竟,在“造谣”“传谣”“满篇污蔑”的背后,FT价格不断下跌、不少韭菜被套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显而易见的是,6月中旬还顺风顺水的FCoin,在外人眼中,已经有一种摇摇欲坠的观感了。
那么作为FCoin创始人的张健,是否也该反思一下: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在那篇据传是张健妻子所写的文中,对于张健的决策如此评价:自大、盲目、膨胀、集权。
而透过这些,所呈现出来的,就是FCoin朝令夕改的频频公告,模棱两可的商业模式,诸如FT权证、FCandy、Fone、币改等诸多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的名目,所有的变化,在用户眼中,都最终凝聚成为一个字:乱。
即便如宝二爷这类圈内老人们还在不停为FCoin站台,但终究还是不能扭转羊毛党们和韭菜们的心态,要么薅完一把羊毛就立即跑路,要么就倾家荡产,全盘砸入。
有意思的是,这个陈沛晓作为韭菜中的一员,竟然也曾经是一名活跃在FCoin上的羊毛党。
陈沛晓的经历显然是FCoin平台上诸多用户的一个缩影,没有人关心所谓的社区自治,说到底,入场的社区用户,绝大部分并没有什么社区理想,最初伴随着交易挖矿涌入的用户,大多数都只是投机分子罢了。
一手创立FCoin交易挖矿模式的张健,对此心里多少也有点数吧。
监管风暴下的FCoin何去何从
陈沛晓的控诉文发出之日,恰逢行业监管政策收紧之时。
市场环境的突变,源于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一篇公告。
在这个名为《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的公告里,明确指出,不法分子通过炒作区块链概念行非法集资、传销、诈骗之实。
五部委公告的矛头已经隐约指向了当下不少代币发行者,文中“利用热点概念进行炒作,编造名目繁多的‘高大上’理论”,更疑似指向了包括FCoin在内此前热炒的“币改”“通证经济”等概念。
五部委的公告没过几天,其它一些平台也很快有了动作。
中国互联网金融举报信息平台就在其平台上更新了其“互联网金融举报范围”,其中,就新增了一条“代币发行融资”,具体内容如下:
1.从事法定货币与代币、“虚拟货币”相互之间的兑换业务
2.买卖或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代币或“虚拟货币”
3.为代币或“虚拟货币”提供定价、信息中介等服务
4.直接或间接为代币发行融资和“虚拟货币”提供账户开立、登记、交易、清算、结算等产品或服务
5.承保与代币和“虚拟货币”相关的保险业务或将代币和“虚拟货币”纳入保险责任范围
6.其他使用“币”的名称开展的非法金融活动
可以看到,按照这个平台新增的举报范围里面的这几条内容来看,FCoin若是继续面向国内用户提供交易服务,显然也满足了“被举报”的条件。
监管风暴降临,FCoin也早就嗅到了一丝苗头,于是很快停止来自中国大陆IP地址访问。进入其官网,点击登录,则会弹出相关提示窗口。
然而,到目前为止,其官网仍然保留中文版网页,并且也未曾发布公告进行说明。而官网除了不能登录交易外,用户还是可以进入其中查看行情。
这究竟是因为时间紧迫来不急完成网页的彻底整改,还是FCoin仍存有一丝侥幸,不肯放弃国内市场?我们不得而知。
再来回顾这篇控诉文发布的时间节点,不难发现,其时间节点与行业监管突然收紧的时间段堪堪吻合。
这其中是否存在某些蹊跷呢?
除此之外,烯财经还发现了另一个细节。回溯此次监管风暴的前后,追根究底,可以发现,政策的收紧依然与FCoin存在着某些关联。
事实上,监管机构开始注意到行业问题,正是从FCoin的币改第一项目QOS陷入非法融资的风波开始的。
此前中国证券报曾于8月17日发表题为《QOS代币涉嫌非法融资,奥马电器疑点难撇清》的报道,文中直指QOS违背了去年9月4日七部委发布的《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涉嫌从事代币发行的非法融资活动。
报道一出,FCoin立马将QOS停牌,币改项目就此偃旗息鼓。
没过多久,8月21日开始,不断传出圈内媒体微信公众号被封的消息,而监管部门的声音也开始浮出水面。
上海证券报于8月23日发文表示,接近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小组办公室人士透露,国内超160家数字货币相关平台基本实现无风险退出,以人民币交易的比特币从之前全球占比90%以上,下降至不足5%。
新京报于同一日报道称,国家展开互联网金融整治,将封堵服务器在境外平台。
随后,8月24日,五部委公告出炉。中国互联网金融举报信息平台举报范围更新。
可以看到,现在的FCoin韭菜控诉风波,对于FCoin而言,很可能就会成为其进行非法集资诈骗的证据。一个控诉或者举报出来,说不定FCoin的生命就到此终止。
在监管政策收紧的当下,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影响到FCoin之后的走向,面对这一轮残酷的政策洗牌,张健将何去何从呢?
恐怕谁也无法妄下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