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除币市因素,再看ETH与EOS丨脉搏财经
随着币圈熊市阴霾连日来持续笼罩,链圈两个备受关注的底层公链——ETH、EOS也因为“项目方砸盘跑路造成币市危机”的可能性而名誉受损。然而,理性的人都知道,区块链并不等于币,而币的好坏也无法决定区块链的命运。币市乱象甚至被妖魔化的因由主要在于:
当前公链的承载能力有限,暂时只能承载发币;
项目方与投资人过于急功近利。
然而,区块链的承载能力主要取决于现有的技术水平以及投资方的资金支持,低效的现状,显然也不是开发者们想要看到的。为此,我们看到了ETH自2015年至今,已进行了3次升级,且第3次升级仍在进行中……而由于ETH自身的局限性,2017年EOS应运而生,虽然迟至2018年年初才举行节点竞选,甚至爆出技术指标无法达成的黑料,但仍在短时间内成为了与ETH分庭抗礼的国际级DAPP平台。在DAPP领域,其市值排名更是仅次于ETH,被众多网友称为“ETH杀手”。
ETH与EOS有什么难题?
在7月5日发布的《2分钟,快速了解Elastos丨脉搏财经》一文中,我们已就ETH的局限性做了探讨,比如扩展能力差、存在数据泄露风险、Gas费用昂贵等等。
我们都知道,区块链主要有三个特点:
1.安全,数据通过加密学可安全存储、传输、追溯,并可承受拜占庭或51%攻击等网络攻击;
2.权力下放于审查制度与矿工;
3.可扩展性,处理任意时间发生的生产与交易行为。
而目前的链,却只能最多拥有以上三个特点中的两个,链上任何可扩展性的增加都会导致更多的中心化问题与安全问题。面对这些,ETH和EOS又是怎样解决的呢?
ETH
1.重视权力下放;
2.计划将共识机制由POW向POS转变。
目前,ETH上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矿机采矿,当共识机制切换到POS后,任何持有以太币的人,都可成为潜在的矿工。但是,ETH 15笔/秒的TPS,能支持这一构想吗?为此,ETH开发者们打算参考Lightning Network(闪电网络)的做法,拟通过Plasma来完成这一任务。而为了进一步升级扩展性能,开发人员也将Sharding (分片)应用于链中,有效地将区块链“分片”,以便节点同时达到共识,而不是以当前所使用的线性方式。
EOS
1.多中心化,采用DPOS共识;
2.设置社区宪法与指导章程。
EOS是通过某种程度的中心化来提升扩展性能,其采用的共识机制为DPOS(委托权益证明),EOS持有者通过授予21个节点来代替行使共识来提升全网的校验与处理效率,而不是要等待几千个节点彼此达成共识。仅通过这种方式,EOS即可将TPS提升至1000笔/秒。
当然,EOS反其道而行的“中心化”,也备受“去中心化”支持者们的诟病。然而,谁又能说“多中心化”不是一个好的问题解决方式呢?
ETH与EOS有什么其他差异吗?
1.交易费
ETH在执行智能合约时需要使用Gas,Gas数量视网络拥堵程度与合同的复杂程度而定;
对普通用户来说,EOS的交易费用为“零”,用户仅需支付执行合约后收到的Token即可。对开发者而言,会收取Ram上的手续费,在CPU、Net上则采取临时抵押冻结方式,给予“免费”。
2.编程语言
ETH主要采用ETH核心开发人员为合同开发的Solidity语言,而EOS的开发人员则主要使用流行多年的C++语言。
3.诞生与发展
ETH于2013年12月发布白皮书,2014年7月预售,2015年7月正式上线,众筹期间募集金额为1840万美元。
EOS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举行了为期一年的众筹,募集金额近42亿美元,2018年6月主网上线。
EOS能推翻ETH的统治地位吗?
目前,国际市场上的项目多数仍采取ETH作为底层架构,作为首个提供智能合约、首批DAPP诞生的公链,其影响力仍不可忽视。EOS的优势在于诞生较晚,可以主动采取措施避免前人试错过程中出现的重要缺陷,其42亿美元的众筹金额,也为其后续升级、扩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但其不依靠算力驱动的设计体制,或许会未来发展带来瓶颈与质疑。
不管怎样,二者间的良性竞争,对区块链产业发展都会带来更多选择。由于公链的开源性,其负载必定过重,这也为其发展带来了局限性。作为用户,眼界也不必局限于公链,联盟链或许因为高性价比,而快速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