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投资移民新规定:加密货币能当资产证明,但实操并非一帆风顺
最近香港投资推广署批准了一个“新鲜事”:有人用3000万港币的以太坊(ETH)作为资产证明,成功申请了投资移民。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去年10月还有用比特币“通关”的案例。听起来加密货币玩家似乎找到了一条“捷径”,但实际操作中,很多持币大户却卡在了一个关键环节——资金来源证明(SOF)。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加密货币为什么能当“资产证明”?
根据香港“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申请人需要证明自己实益拥有(或与配偶共有)至少3000万港币的资产,包括股票、债券、存款、房产等。而加密货币被接受,核心逻辑就两条:
1. 政策没明确禁止:香港政府对资产类型持开放态度,只要会计师能出报告证明这些资产真实存在且属于申请人,理论上就符合要求。
2. 市场早有先例:据我接触到的行业伙伴,他们已经有不少类似案例,从比特币到以太坊,只要流程合规,加密货币和股票、房产没本质区别。
但问题来了:证明你有钱”和“证明你的钱怎么来的”是两码事。
二、最大的难关:资金来源证明(SOF)
加密货币圈有个经典矛盾——“币拿得出,钱说不清”。
- 早期玩家“黑历史”多:很多人早年通过挖矿、场外交易甚至“朋友赠送”拿到币,根本拿不出银行流水或交易记录。
- 交易所“暴雷”拖后腿:像FTX、币安等平台曾出现合规问题,部分用户的历史数据丢失或不被监管认可。
- 匿名性是一把双刃剑:区块链虽然透明,但钱包地址和真人身份很难直接挂钩,会计师和移民局很难追溯资金源头。
举个例子:某大户2017年花100万港币买比特币,现在价值1000万港币。但当年的转账记录早就没了,或者用的是现金交易,怎么证明这10万是合法收入?说不清这一点,移民申请直接凉凉。
三、会计师的“两难”:既要懂币,又要合规
香港政策规定,资产证明主要依赖注册会计师(CPA)的报告,但会计师也头疼:
1. 估值标准混乱:加密货币波动剧烈,是按申请时的价格算,还是取过去半年平均值?不同会计师可能有不同操作。
2. 反洗钱压力大:如果客户的钱来自不明渠道,会计师出报告可能连带背锅。
3. 技术门槛高:怎么验证钱包地址归属?如何区分“自有资产”和“临时借来的币”?这些都需要专业知识。
四、怎么办?三条路破局
对持币大户来说,想用加密货币申请移民,得提前做好这些准备:
-
从第一天就留证据 :买币的转账记录、交易所账单、纳税证明,哪怕是一张手写收据,都比没有强。
-
找专业团队 :律师+会计师+移民顾问的组合是关键,尤其是熟悉加密货币和香港政策的机构,能帮你设计合规路径。
-
分批合规化:如果早年资金来路模糊,可以加微信咨询。
此前Aiying艾盈也写了相关文章《 香港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虚拟资产投资全解析与香港虚拟资产管理牌照申请指南 》以下是部分内容概要:
香港政府施政报告公布“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的最低投资门槛为3000万港元,当中申请人须投资最少2,700万港元于获许金融资产及非住宅房地产,以及投入300万港元于新的“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投资组合”,以支持创新及科技行业和其他重点行业发展。这意味着对于想要移民的人来说,现在可以通过投资这些金融资产来获得香港居留权了
而当中获许投资资产的范围成为亮点,根据公布的“获许投资资产”清单, 有限合伙基金(LPF)的拥有权益和由香港9号牌公司管理的开放式基金型公司(OFC)都被认可为可投资资产。
加密分析师hitesh:真正的牛市周期即将开启,持续到10月
原文标题:Everything before this was just noise—now the real bull cycle begins原文作者:hitesh.eth编译:Asher近...
一个测试代币引发的“血案”:TST 从 0 到 5 亿市值始末
作者:Techub 热点速递整理:J1N,Techub News由于一起乌龙事件,币圈多了一个市值速通 1 亿美元的代币 TST。该代币原本仅是 BNB Chain 教学视频中的示例代币,却因社区...
Berachain 空投翻车:谁在收割,谁在被割?
空投,作为加密货币领域一种常见的营销和用户获取策略,曾因其“零撸”属性和造富效应风靡一时。然而近期,空投从“暴富神话”的代名词逐渐演变为充满争议的博弈场。项目方与用户之间的信任危机、分配机制的失衡、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