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ogoMyToken
总市值:
0%
恐慌指数:
0%
币种:--
平台 --
ETH Gas:--
EN
USD
APP
Ap Store QR Code

Scan Download

對話三位幣圈年輕人:如何獲得人生「第一桶金」?踩過最大的坑與當前投資策略

收藏
分享

 

本文目錄

 

期主持人是吳說創辦人 Colin,嘉賓為吳說分析師小劉 @defioasis;原 BitMEX 分析師、吳說英文Podcast主播尚 Shang @lasertheend;鏈上分析師、吳說顧問 「做表人小郭」@sankin_eth。

三位嘉賓分享了自己如何獲得幣圈的第一桶金,然後又如何踩中了幣圈的第一個大坑,以及對目前行情的看法與自己當下的策略。

注意:本期內容純屬個人經驗,不構成任何財務建議,個人投資行為與吳說媒體立場、工作無關,加密貨幣市場波動巨大,請勿隨意參與,請嚴格遵守所在地法律法規。

以下為內容概要:

Colin:如何加入幣圈?如何賺到第一桶金?

尚: 我於 2018 年首次接觸到比特幣,我的背景是金融。起初,我認為進入華爾街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但在我大學三四年級時,我意識到該行業競爭非常激烈,對於我們這些沒有強大背景的新人來說,很難打入內部圈子。恰逢這段時間,我發現了比特幣這個領域。

我開始用自己的一些資金購買比特幣,並且從 2018 年到 2020 年、2021 年這段時間,由於市場一直處於熊市,我沒有出售任何比特幣,而是專心學習,保持觀望。

到了 2021 年,我在讀研究生期間,接觸到了去中心化金融(DeFi)這個概念。我注意到這個領域與比特幣早期的敘事和玩法完全不同,涉及到智慧合約和流動性池等新穎事物,這些都與傳統貨幣截然不同。

同年,我也比較幸運地在 Solana(SOL)的價格較低時投入了相對較大的倉位。此外,我還投稿了幾篇文章,並最終前往新加坡,正式全職投身加密貨幣行業,工作了兩年。

在這個過程中,我有幸也遭遇了不幸,因為我投資的一些專案最終歸零,例如 Solana 從一美元漲到兩百美元后又跌到三十美元,Luna 從五美元漲到一兩百美元后歸零,還有 Stepn 和 FTX 等專案。現在,我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探索空投機會上。

小郭: 我大約在 2017 年開始瞭解比特幣,那時我剛剛工作一兩年。工作地點在福州,一座福建的省會城市,我意識到僅憑當時的工資很難在當地購買房產,於是開始考慮投資以尋求額外收入。由於我的工作與網際網路相關,我較為容易接觸到比特幣或者更廣泛的區塊鏈技術資訊。

我記得非常清楚,2017 年 9 月 1 日,我下定決心要註冊火幣帳戶,那時火幣在國內還可以正常使用。但在註冊過程中,需要進行 KYC 認證,包括提供身份證資訊和自拍頭像,這讓我感到疑惑,為什麼一個陌生的平臺需要這些個人資訊,因此我沒有繼續完成註冊。

三天後,即 9 月 4 日,政府釋出了針對加密貨幣的政策,我當時想,幸好我沒有投資,因為比特幣似乎被打壓了,可能會消失。但到了 12 月,我偶然看到比特幣的新聞,發現其價格相比 9 月 4 日已經翻了近十倍。這種潛在的財富增長吸引了我,於是我開始註冊其他交易所,參與到當時比較熱門的 EOS 等專案中,正式加入幣圈。

至於所謂的 「第一桶金」,我並沒有這種概念,因為這幾年來我更多的是在不同的地方工作賺錢,持續地投資於加密貨幣圈。不論是投資還是消費,我並沒有經歷過巨大財富的增長,或者說對於一次性的大額投資,我目前還沒有感受到這方面的影響。

小劉: 我在 2020 年 3 月 12 日前後接觸到加密貨幣。當時由於疫情的原因,我在家無事可做,本想探索做空黃金的機會,但發現國內操作較為複雜。在瀏覽網頁時,偶然間瞭解到比特幣。初入幣圈,我正趕上了那年 3 月 12 日的市場大跌,感到頗為震驚。

在 2020 年的剩餘時間裡,我主要從事合約交易,最初是在 Bitget 平臺上操作,並經歷了短暫的高收益,例如兩天內收益增加了 17 倍,但隨後又損失了回去,進入了一種混沌狀態,直至年末。

我加入吳說後開始研究專案。2020 年 12 月 25 日聖誕節那天,我對未來的投資進行了深思熟慮。考慮到當時 DeFi 領域的火熱,我決定投資於鏈上 DEX,認為這將是一個巨大的機會。那晚深思熟慮後,我在凌晨 3 點多買入了 Uni,並將所有的資金 —— 大約 5,000 元 —— 全部投入。

不久後,該投資翻倍,兩個月內增長了十倍,我感到非常驚訝。到了 2021 年 2 月下旬,我的投資達到了十倍增長,我選擇了賣出。

隨後,我投資了 Filecoin(FIL),同樣獲得了十倍的回報。通過這兩次投資,我的資產快速增長到了 50 萬 元。然而,在經歷了一些挫折後,我開始嘗試多元化投資,但發現虧損更加嚴重。資產從 50 萬元回撤到了 30 多萬元。在 2021 年下半年,Axie Infinity 引發了鏈遊熱潮,我決定投資於一個遊戲平臺 Mobox,將剩餘的所有資金都投入其中。這筆投資也獲得了十倍的回報,使我的資產一度達到了 300 多萬元。

然而,由於我之後的投資思維,導致了大幅回撤。在 2022 年,我在投資 Stepn 的各類仿盤失敗後損失了幾十萬元,整個熊市期間,我未能改變重倉投資的策略,導致了更大的虧損。直到 2022 年年末,我才開始調整投資策略。進入 2023 年,我一直保持低調,但市場的持續下跌導致了進一步的回撤。

到了 2023 年下半年,我重新關注到 Ordinals 專案,並認為它可能代表比特幣生態的一個新起點。我從六七月開始定投 Ordinals,至今已獲得十倍以上的回報,挽回了一些損失,儘管距離之前的峰值還有一段距離。

Colin:小郭,坊間傳聞你不是最近在這個銘文上這個收益頗豐

小郭: 我覺得那還好吧,其實大家看銘文這個故事,什麼百倍、千倍故事,感覺很誇張,但是我們自己相對深入這個社群,你就會發現,其實它的資金容量非常的小,它不可能有很大的資金去做這些事情,它其實跟最近剛發這個 stark 空投一樣,就很多人看到別人有 1 千個號,1 萬個號。

那你可能不知道他這 1 千個號、1 萬個號背後的付出的成本有多少,他只是告訴你他當下賺了多少錢。我覺得從我的角度來講,銘文的投入成本和還有它的資金容量其實在鏈上來說目前都是非常小的。

如何做到 10 倍漲幅才賣?

小劉: 我個人在做投資決策時,總是非常謹慎。我不會輕易出手,除非經過大量研究,確信某個幣種是一個好的投資範圍。在我看來,只有當一個專案有著大約十倍的增長空間時,比如我對 Uni 和 fil 的看法,我才會考慮投資。我現在的渠道投資也是這樣,絕不會輕易重倉。我總是在長時間的觀察和深入的研究之後,才會做出重倉的決定。

小郭: 在投資界有句老話,「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才是師傅」,賣出往往比買入更難。像全凱提到的,他根據市值來評估投資,但我遇到的問題是,我們常關注市值(Marketcap),忽略了全流通市值(FDV)。有一種說法,在牛市中,我們應該只關注流通市值。

很多專案,比如早期的 Solana,流通市值很小,但 FDV 很大,這種差異讓我錯過了很多機會。舉個例子,Link,我因為看到它的全流通市值(FDV)很大,還在它漲到十幾美元時做空了它,結果損失慘重。

尚: 從第一性原理出發,我們需要考慮的是,誰在買這個幣?加密貨幣市場基本上是玩家間的對抗(PVP),看買的人多還是賣的人多,他們是否願意買賣。

一個好的方法是觀察你周圍的人,你關注的市場熱衷者的態度。如果你認為一個專案很好,但很多人不知道或不瞭解,那麼在當前的加密市場環境下,這個專案未來很可能會被炒作。即使是 FTT,儘管最終歸零,但在下跌過程中也有人炒作,Luna 也是如此。所以,我會觀察有多少人在吹噓某個專案。至於我,我特別喜歡汽車,在牛市時,每次瀏覽保時捷網站或考慮訂車時,我就會意識到,可能是時候賣出了。

踩過最大的坑是?

尚: 我想分享的兩個經歷,實際上都與信任相關。我遇到的最大挑戰是 Terra Luna 的事件。這對我來說不僅僅是金錢上的損失 —— 實際上,我總體上還是賺了 —— 但它給我的精神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對於那些不太瞭解 Terra 和 Luna 專案的人,我簡單解釋一下,它是一個穩定幣專案,具有明顯的龐氏結構特徵。他們建立了一個穩定幣,這個穩定幣是通過另一種幣鑄造的。在牛市中,如果大家都使用這個穩定幣,母幣的數量自然會減少,需求則增加。

這個專案因為執行力強,確實吸引了很多能與現實世界相聯絡的案例,比如 Anchor 實現了 20% 的固定利率。但最終發現,這只是一個龐氏騙局。包括我在內,許多機構,如 3ac 和 Delphi Digital,都被這個故事吸引,我認為我們之所以相信,是因為我們信任去中心化穩定幣的敘事。

我們認為即使短期內發生脫錨,因為大家信任這個專案,不會輕易做空它。但最終,當這個專案崩塌時,我們意識到這只是眾人推牆而已。這對我來說,是相信了一個有潛力改變世界金融系統的專案,但由於專案方的問題和市場因素,最終歸零。

另一個案例是 FTX,我也相信了 SBF 的背書和他的影響力。但最終發現,整個組織就是一場鬧劇。我將一大部分抄底的資金放在 FTX 上,這打亂了我的投資計劃。這兩個案例都與加密圈的根本原則相關,給我帶來了深刻的教訓。

小郭: 關於我投資的轉折點,其實也不算是我遇到的最大坑,但確實是對我對整個行業認知的一個重大轉變,那就是 Luna 的事件。我不是 Luna 早期的投資者,也不是那些早期投資 Luna 然後等它漲起來的人,更不是 UST 質押者。我參與 Luna 是在它暴跌之後,記得它因為增發從 100 多美元跌到了 5 美元左右,我當時衝進去抄底,認為這樣一個市值百億的超級公鏈專案,一天之內跌去 90%,肯定會有反彈。

但這次事件深刻讓我意識到,二級市場的價格其實是虛幻的。Luna 大量增發,市值其實沒有跌那麼多,但價格跌得很誇張。我當時並不是很瞭解 Luna 的整個機制,對鏈上的東西也不太熟悉,就用在交易所平常的視角去買入 Luna。結果,因為做的是合約而非現貨,我的倉位很快就沒了,給我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這件事之後,我意識到需要更多地瞭解鏈上資料和專案本質。從那以後,我就開始深入學習鏈上的知識,進行資料分析和專案解讀。同時,我對二級市場價格的看法也發生了變化,意識到它有很大的欺騙性。以比特幣和以太坊為例,雖然在上一輪牛市中它們的漲幅看似相似,但以太坊的市值增長實際上比比特幣多,因為以太坊的通膨率更高。現在的以太坊甚至可能會通縮,但比特幣的總流通量每年仍在增加。

因此,如果在下一輪牛市中,比特幣和以太坊的市值漲幅能達到相似水平,以太坊的二級市場價格漲幅一定會超過比特幣。我們作為普通投資者很難接觸到貨幣發行的渠道,所以應該更多關注我們持有的幣在二級市場應該如何持有。

以 Doge 為例,雖然它是一個受歡迎的 Meme Coin,但其每年的增髮量很大,很多漲幅其實被礦工稀釋了。總的來說,Luna 事件是我對投資感覺和對整個行業理解的一個巨大轉折點。

小劉: 在 2022 年熊市期間,我總結了一些經驗教訓。首先,我在 22 年上半年投資 Stepn 的仿盤專案時虧損嚴重,隨後下半年轉向 NFT 市場,嘗試投資一些二三線的平臺幣,結果同樣虧損慘重。這一系列經歷讓我對自己的投資風格進行了反思,我發現我傾向於採取比較激進的投資策略,即買入並持有直到達到目標後再賣出。

然而,這種策略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前提是必須要正確判斷市場週期。在 21 年的牛市中,這種方法能夠讓我順利實現目標。但是在熊市,買入的資產可能會持續下跌,導致重大損失。除了週期判斷外,我還意識到投資的賽道標的選擇也非常關鍵。我曾投資 Stepn 仿盤和一些二三線 NFT 市場的平臺幣,並沒有選擇那些賽道中的龍頭資產。龍頭資產即便在熊市也可能會有跌幅,但其抗風險能力明顯強於其他資產。

因此,我現在養成了一個習慣,那就是在二級市場投資時,我儘可能會選擇該賽道的龍頭代幣。這種策略幫助我在面對市場波動時,能夠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

對當下行情的判斷及採取的策略是?

小劉: 我已經投出了大約百分之五六十的倉位。我認為我們現在肯定處於牛市的初期階段,這個階段可能從去年末就已經開始了。去年六七月份,我一直在定投 Ordinals(Ordi),計劃長期持有,直到進入更大的牛市。

此外,我還投資了一些其他龍頭資產,比如最近很火的 LRT 及其之前的 LST,我認為 Pendle 是這個賽道的龍頭資產,也打算長期持有。我的核心倉位已經配置好了,後續可能會關注一些潛在的空投機會。總的來說,我相信現在是牛市的初期。

小郭: 我先談談 Blur 這個事。其實,我並不算是個合格的 NFT 玩家,我對 NFT 的投資基本上都是失敗的,買了很多小圖片,現在幾乎沒有流動性。但是,我竟然投資了一個 NFT 交易平臺的代幣,那就是 Blur。

說實話,我到現在都沒有用過 Blur 做 NFT 交易,我還是用的 Opensea。那我為什麼會去投 Blur 呢?完全是因為我從鏈上資料分析的角度出發。

我經常觀察整個以太坊網路的 Gas 消耗量,看哪些合約每天都有人在用,哪些合約使用量比較大。這裡大致有三類,以太坊上最大的 Gas 消耗者是 Uniswap,這個屬於流動性 DEX、然後就是各家的 L2 定序器的資料播報、其次是其它。

在其它這些合約中,我發現了 Blur 這個標的。我開始研究,發現這個代幣的市值還是比較低的,當時投資的時候 FDV 大概只有 10 億左右,但它的交易量和使用者在 NFT 交易平臺裡的市佔率可以說與 Opensea 旗鼓相當。有些方面指標落後,有些指標超前。所以我覺得這種 10 億估值,並且有這麼強的使用者基礎,這種代幣從社群角度來說是比較有希望的。

除了 Blur,我覺得在這個行業裡,持有比特幣是最政治正確的選擇。我記得有位 KOL 說過,不管你的倉位怎麼變,你都要把 50% 的投資放在比特幣上。因為比特幣就是大盤,當大盤漲跌時,你的大部分倉位不會受到太大影響,這樣就不會因為市場的波動而做出過於急躁的決策。

這並不意味著它會帶來巨大的收益,但至少它會給你一個心理優勢,讓你不會急於投資一些你還不夠了解的專案。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儘量投資自己能理解的東西。自從我開始學習和分析鏈上資料之後,我評估專案或公鏈,都會優先從鏈上資料的角度去切入,這讓我的投資決策更加自主一些。

Colin:現在怎麼看待銘文賽道?

小郭: 關於銘文這件事,我覺得很多人可能因為沒有實際參與過,所以會以一種整體的思維來看待它。但我個人認為,銘文字身或者說 BRC20 並不是最關鍵的點。

對我來說,最核心的是它代表的是比特幣上的資產,這才是最重要的。我對比特幣上的資產,比如商品之類的資產的關注,並不僅僅侷限於銘文。雖然現在大家可能會把它們稱作銘文或 BRC20,我認為這種分類方式並不恰當。對我而言,更重要的是它們是比特幣上的資產。

我們知道,以往大部分非鏈上的資產,比如 dApp 或 Token,絕大多數都是基於以太坊的 ERC20。就拿 CEX 上的 Token 來說,可能有七八百種都是 ERC20,它們並不屬於其他鏈。從 2017 年 ICO 興起之後,ERC20 標準的 Token 幾乎佔據了所有山寨幣投資市場的百分之八九十。

而比特幣,除了轉帳功能之外,似乎沒有被大家看重。儘管早年也探索過一些方案,如 USDT-OMNI,但並沒有將發幣的權利下放給普通專案方。自從 Ordinals 和銘文出現後,大家開始重新關注比特幣上的資產。

我認為,如果比特幣上的資產和網路活動不繁榮,其他網路想要超過比特幣的繁榮,從長遠來看是很難的。這對整個行業而言都是如此。

Colin:比特幣的核心開發者好像不希望在比特幣網路上發行資產

小郭: 我怎麼看這個事情呢?對我來說,比特幣相比現在的以太坊和 Solana,它更像是一個更大的公地。為什麼要在乎所謂的比特幣核心開發者說什麼呢?

比特幣是屬於大家的,不是某個人獨有的。如果比特幣核心開發團隊某一天做出了一些不那麼好的決策,或者做出的決策真的不符合市場的需求,他們肯定會被使用者拋棄。我們來到區塊鏈世界,不是來聽某些人高談闊論的。我認為,真正理解比特幣、真正信仰比特幣的人,不會太在意核心開發者們具體說了什麼。關鍵還是要回到使用者身上,使用者到底需要什麼?

比如說,Ordinals 專案為比特幣帶來了多少新地址、多少新使用者,這應該是非常明顯的。對礦工來說,整個網路的手續費繁榮也是非常重要的。還有一點,在投資方面,我之前忘了提的是,在新的週期裡,我們不能只關注老資產。回頭看看,比如 2017 年那些火熱的資產,現在可能已經銷聲匿跡了,只剩下比特幣和以太坊還在。到現在,很多新使用者可能都不知道 YFI 是什麼了,它可能是 DeFi 夏天開始時第一個讓散戶狂歡的專案。大家可能已經忘記了 YFI、忘記了 SUSHI 是什麼了。

我們這個行業對新專案的接納度很高,但他們的淘汰率也非常高。不斷有新的資產、新的玩法出現,推動這個行業的技術或理念迭代。但最終,大部分還是會回到比特幣上,我認為是這樣的。

尚: 去年我一度認為 Crypto 真的很沒意思,感覺就是一堆詐騙,大家都在炒 MEME,越來越少的人關注比如比特幣、以太坊和 DeFi 這些背後對世界的意義。那時候,存活下來的人都在關注像土狗幣這樣的東西。但後來我想,這可能就是市場的一個環境。不同的是,今年比特幣 ETF 獲批了,我們發現一些比較有意思的專案,比如跟 RWA 相關的,這些可能會吸引到機構。

對我來說,最大的指標就是有多少新人,有多少新的資金流入 Crypto 市場。2021、2022 年因為大家領了救助金,很多人就來到了 Crypto 世界。即使 Crypto 不是那麼完美,它依然是一個充滿機會的地方,在 AI 的衝擊下,人們可以在這裡利用閒暇時間賺取更多的錢,參與到一個全新的世界。

作為投資,我覺得最保險的方式是參與空投。現在很多專案需要發幣,他們募集了太多資金,有太多相似的專案,導致了供給側過剩。每個人可能關注的專案至少有 10 個以上,幾乎沒有專案會不考慮發空投的,這幾乎成了行業的共識。

特別是 Blur 的第一期空投之後,使用者相對於專案的數量來說還是很稀缺的。所以,參與空投或一些明牌的投資機會是有利可圖的。比如 Blur,我幾乎沒有任何風險,就通過借貸平臺擼了將近 10 萬個 Blur。然後還有像 Jupiter、JTO 這樣的空投,都是風險極低甚至無風險的機會。我認為,這種情況在未來的週期裡可能還會持續發生。

 

?相關報導?

RSI、均線顯示比特幣「嚴重超買」,分析師:現在進場BTC要小心

比特幣攀升不止,「天生反骨」的加密產業發起監管反擊戰

金融時報:為什麼比特幣仍可能暴跌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MyToken(www.mytokencap.com)观点和立场;如有关于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