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5 月中旬以来,币安开始陷入多国监管的漩涡,链闻在此梳理出了币安应对全球监管「围剿」的时间线。

虽然在过去一年中 DeFi 与 NFT 等概念占据着加密货币市场的 C 位,但是在这轮历史级的牛市中,我们见证了比特币大幅改写历史高点的强势表现,也见证了一众顶级投行及金融机构对于加密资产态度的转变,以及以特斯拉为代表的企业的入局。

而新一轮牛市所带来的出圈效应也并没有让「去中心化金融」独美。作为自比特币诞生以来就长期盘踞于行业生态链顶端的中心化交易所,同样在本轮热潮中赚到盆满钵满。据币安每季度例行公示的销毁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币安销毁金额约 10 亿美元,按照过去币安销毁金额占利润 20% 粗略估算,上半年币安利润已达 50 亿美元。

不过市场的火热除了带来了更多的用户、流量乃至资金,也引来了全球各大经济体监管层的目光。缺乏有效监管的金融市场成为洗钱及逃税等犯罪温床的可能性让监管从未退场,而币安作为加密货币交易所中全球化进程最为激进的「领跑者」,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监管「围剿」的首选目标。

在过去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币安先后遭到了美国、日本、英国、泰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机构的「关照」,并且被迫做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我们用一张图梳理出了币安如何应对全球「围剿」。

一张图读懂币安如何应对全球「围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