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ogoMyToken
总市值:
0%
恐慌指数:
0%
币种:--
交易所 --
ETH Gas:--
EN
USD
APP
Ap Store QR Code

Scan Download

拜登万亿新基建没钱,280亿美元加密税来凑数?

收藏
分享

本期摘要:目前该法案仍在辩论阶段,美国国会将于8月9日之前进行最后表决。

编辑|欧科云链研究员

出品|欧科云链集团

尽管世界各国对加密货币的看法不一,加密货币税收政策制定方面也存在差异,但近来,“加密征税潮”再度袭来,其中,尤以美国为代表。

280亿美元加密税,助力美国新基建?

上周,美国国会两党的基础设施法案(数字资产市场结构和投资者保护法案)中提到,将计划通过加密货币征税筹集280亿美元。

其目的也非常明确,一方面是对加密货币投资者实施更严格的规则,以征收更多税款,另一方面旨在为后续规模高达5500亿美元的运输和电力系统投资案提供部分资金支持。

其实,美国政府盯上了加密货币这块大蛋糕,欲对加密征税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2014年3月,美国国税局(IRS)就发布声明,认定比特币属于财产(property),与其它有价商品类同。此外,使用虚拟货币来支付和使用其它财产来支付,均需要上报同等程度的信息(以作为报税参考)。

据了解,当时加密货币总市值不过才60亿美元左右。

自此,诸多国家税务机构开始对加密货币征税。目前大概有这三种:免征加密税、部分征收加密税、全部征税加密税。但美国的征税态度倒是一直很坚决。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自去年以来,拜登政府多次表示,要对加密资产市场进行征税,并打击比特币的非法用途。2020年,IRS还在个人纳税申报表中添加了关于加密货币的内容。

谁才是符合条件的加密纳税人?

为了筹集到这280亿美元的基建资金,该法案的一项条款指出,具体做法包括更新了券商对加密交易的申报规定,并要求企业披露1万美元以上的加密交易。

此外,该法案早期版本试图通过提高信息报告要求并扩大“经纪人”的定义来实现税收目的,以包括可能与加密货币交互的任何一方,包括去中心化交易所或其他非托管服务提供商。

一石激起千层浪!加密行业一时人心惶惶。

美国区块链协会的执行董事Kristin Smith表示:

“草案的内容可能意味着一些与加密货币互动的个人可能不得不开始报告他们的交易。这意味着软件钱包开发商、硬件钱包制造商、多重签名服务提供商、流动性提供商、DAO代币持有人,甚至可能是矿工。”

不过,另据CoinDesk报道,目前该法案的更新版规定,只有提供数字资产转移的人才能被视为“经纪人”。换言之,该法案现在没有明确包括去中心化交易所,但也没有明确排除矿工、节点运营商、软件开发商或类似方。

法案饱受争议,通过为时尚早

提出该法案的众议员Don Beyer表示,该法案规定了一个框架,旨在清理加密立法中存在的许多灰色地带。

(Don Beyer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外界并不买单,尤其是这两点:

不在公链上记录的数字资产转账在24小时内向注册的数字资产交易存储库报告;

要求稳定币的发行向美国财长申请。

稍微对加密行业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第一条更适用于中心化机构的内部数字资产转账,超出该范围的可能就没那么容易实现。而第二条的提出无异于是将监管职能给了美国财政部,虽然风险一定程度可以把控,但这显然也不是外界愿意看到的。

加密税务公司CoinTracker策略主管Shehan指出:

“立法者试图将股票和证券领域的做法照搬在加密货币领域是不科学的,因为加密行业里不少人都采取自我托管(硬件钱包)。而且一些交易所并不收集用户的身份信息。”

不仅如此,Compound法律总监 Jack Chervinsky在推特上也展开论战,并罗列出21条,认为该法案关于KYC的极大强化,甚至将扼杀北美的加密货币产业与矿业。此外,他还建议美国行业应该如何抗争。

目前,该法案以 66 票赞成、28 票反对通过启动辩论。参议员们还在继续修改拟议中的法案,美国国会可能会于8 月 9 日休会之前进行最后表决。若通过,该法案最早要到2023年才能生效。

欧科云链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对此表示: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不同国家的监管机构正试图扩大其对加密行业的管辖权,而且趋势十分明显。美国在该领域经常处于领先地位,一旦该法案通过,可能标志着许多政府很快将对加密货币和区块链行业采取监管行动。”

8月3日,美国SEC新掌门Gary Gensler 公开表示,正考虑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其核心是为那些在其投资组合中持有加密货币的数百万投资者建立保障措施。

的确,从长远来看,如果加密货币要继续走向主流,进而被采用,增强加密货币监管、出台更加明确的规则是必不可少的。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MyToken(www.mytokencap.com)观点和立场;如有关于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