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高校区块链技术社区
SUMMER!
In math, we trust.
Don’t trust.
Verify.
在这存量博弈下的热战结束之后,我们遭遇了信仰危机吗?并没有,恰恰相反,愈发清晰了起来。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Don’t trust, verify.
Or, in math we trust.
辞别宏观物理世界的“中心化还是去中心化”之争,我们将迎来一个“微积分还是离散数学”共存的数字世界,维持信任运转的“圣经”是数学、逻辑学、密码学、博弈论、量子物理等基础科学。
互联网本身也是一个“泛00后”,作为同龄人,我们应该意识到数据在今天正如百年前的“土地”,中央也希望我们新一代人靠勤劳致富,扛起代码的武器,拿回数据主权,拿回“土地”,保护自己,也是保卫祖国。
关于区块链,我们确实需要
“学习新思想,争做新青年”,
学的是基础科学,做的是数字公民。
Vol.1
支持“进一步立法和修法”,不止要划清各类主体的行为边界,还要划清理论边界,我们到底是在什么范畴内讨论比特币?是数学、逻辑学、密码学,还是经济学、社会学,甚至是国际关系学?我们并不应该因为比特币的社会属性失控,而全盘否定之前的一切,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思想实验”和经典的课本。
马克思在论证自己观点时一直避免陷入概念的定义问题中,而是转向考察现象并给出解释来为概念的意义进行阐释。在《书信选辑》(与恩格斯的通信)中马克思指出,“我们无法在研究的一开始就界定价值,而是必须在研究的进程中发现价值。目标是阐明在资本主义所支配的生产方式当中,在处于主导地位的社会条件下,物、过程,以至于人为什么会具有价值”。倘若反过来在一开始就界定价值,那就意味着“在科学之前把科学提供出来”。马克思的结论是,科学就在于“阐明价值规律是如何实现它自身的”。
这个世界并非只有“好”与“坏”两个简单的答案,比特币是一种“薛定谔的猫”状态,要不就是可登大雅之堂上新闻报纸,要不就是把和公安打交道当作家常便饭。量子态是多态共存的,一会儿是马哲政经、一会儿是奥派自由,要不就是打击挖矿交易,再一会儿就是不反对持有,可能把大部分民众搞迷糊了,但它本来就是这种量子多态而非简单线性唯一解的呀。
Vol.2
哥德尔是奥地利裔美国著名数学家,不完备性定理是他在1931年提出来的。这一理论使数学基础研究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更是现代逻辑史上很重要的一座里程碑。一个足够复杂的公理体系(至少蕴含了皮亚诺算术公理),如果它是一致的(相容的无矛盾的),那么它就是不完备的。哥德尔定理告诉了我们数学和逻辑的极限,这也几乎是人类理性的极限。它证明理性不是无所不能的。人类不可能真正认识这个世界,永远不可能理解宇宙的真理。
《算力之美》 恰好体现了“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科学研究是永无止境的。假设PoW算力是那个麦克斯韦妖,这个假设在2018年以前一直是成立的。
那时的监管视角,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看“货币是特殊的商品”,比特币是商品而非货币,就像是“商品”全集中的一个“货币”子集被去掉。
2018年吴忌寒在ICO泡沫后的演讲“ 凡是没有监管的金融活动往往都是灾难的开始 ”,认为“整个社区陷入一种为了炒作而炒作,承认这种资产就是用来投机的虚无主义困境当中”,真正的技术信仰者不会为一己私利而停止探索真理,而是能够理性客观地分析,反思ICO悲剧,积极拥抱监管,希望行业向善、技术实用。数学和哲学上更进一步,大概是善良和克制,以及最重要的是一直保持的严谨求实、质疑与验证的科学精神。
2020年的“疫情+减半”周期再次打开潘多拉的魔盒,后来,主要矛盾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新增的一是世界人民日益增长的“碳中和”需要和落后的大量火力耗电之间的矛盾;二是维护正常经济金融秩序、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无法控制的境内外金融秩序紊乱之间的矛盾。
“算力是为了去除人性在整个系统里的权重,在未来,它有可能超脱于碳基意志,会成为我们意想不到的防护网。现在我们还不能对算力机制过于质疑,这需要时间来检验,如果还不能找到更好的办法,我们也不能过于高估自己的批判力。”当这个“算力”从原来的有序变为无序,当整个社会不可逆地“熵+”,有可能加速了宇宙的“热寂”过程,人性还是应该对之加以控制,在市场疯狂的时刻保持冷静,科技文明、自然之力,再加上人性之善,通过算力达到了一种融合。
Vol.3
正如新华财经所分析的那样,区块链作为一项技术还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比特币因为采用了分布式的方式组网而成功,也必将因为采用了分布式的架构而退出历史舞台。现在区块链各个技术组件都在取得突破,而比特币协议当中的人为代码笔误至今都无法修改。比特币至今仍保留着十几年前的模样,不能与时俱进,那就一定不能承载互联网3.0时代的任何使命。相比比特币系统,以太坊网络的中心化属性增强了不少,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至少说明这项技术还远远没有达到成熟状态。
比特币的持币群体从“技术极客”、“技术社区”、“科技粉丝”、“暗网用户”、“矿池”、“另类基金”、“传统基金”一路扩容至“普通美国人”、“PayPal用户”。西方市场饱和以后,币圈投资者越来越关注中国的动向,只有中国具备更大的接盘能力,然而我国一旦接盘就将是“最后一棒”。
这样来看,我们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吗?
Vol.4
我们要理性、科学、客观地看待这个验证过程,不要只盲目相信,而不与时俱进和科学验证,那些“涨了就是革命,跌了就是骗局”的声音,会逐渐被更多关于基础学科和前沿技术的讨论声音所取代。
但目前,似乎出现了一种信任危机,我们不知道要相信什么?对此,我们应该回到2018年高校区块链技术社区成立大会的时候,张首晟教授那篇“ 区块链世界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人类所有的知识当中,哪一个大家最容易达到共识?显然不是经济学,不是法律学,不是政治学,不是化学,不是生物,甚至也不是物理,最容易达到共识的是数学。”是数论、椭圆曲线、公钥、私钥、哈希函数、黑洞、零知识证明、差别隐私、形式验证、数学不完备定理、逻辑学、《哥德尔、埃舍尔、巴赫》和《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互联网和现实物理世界是两个平行宇宙,而互联网也是一个“泛00后”,在那之后出生的我们,对于现实物理和数字世界分得非常清楚,作为第一代数字原住民,相信“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最重要的是我们相信数学。在区块链和传统世界之间,我们也许不应该按照“中心化还是去中心化”这种非常主观且充满政治色彩的语言去理解,在碳基生物构成的物理世界,我们自然是需要政府提供公共必需品比如军队和警察的保护。而在硅基的数字世界,我们应该按照连续的还是离散的,微积分还是离散数学去理解,甚至还需要探索最前沿的技术武器去保护我们想要保护的人。In math we trust,这种理性客观的共识是完全可以共存的,并不需要争个正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同并不意味着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回顾过去、以史为鉴是兼容并包、百家争鸣,展望未来是21世纪为生物多样性的时代,多样性反而更有助于生存。
正如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说的那样,数字货币一定会走向智能货币。“基于账户和基于代币两条技术路线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实质上代币也是一种账户,只不过是新型账户——加密账户。相比传统账户,用户对加密账户的自主掌控能力更强。”对于数字人民币的运行架构,姚前认为,双层运营与单层运营也并非二选一的关系,就像出租车与公共汽车,二者似可并行不悖,兼容并蓄以供用户选择。“我们可设想,如果数字美元、数字日元直接运行在以太坊、Diem等区块链网络,那么中央银行可借助它们的BaaS服务,直接向用户提供央行数字货币,而无须借助中介机构。单层运营可以使央行数字货币更好地惠及没有银行账户的群体,实现金融普惠。
Vol.5
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如果说百年前是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话,我们一出生就在01/精神世界,那也许确实应该“野蛮其精神/思想/头脑”,不然没办法保护自己和他人,一代人要做一代人的事情。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是《觉醒时代》提醒我们的,虽然数字世界是理性的世界,但我们确实需要有“唐吉诃德式”的激进,Web 3模糊正确,充满艰难险阻,假设检验必然会跌跌撞撞,但我们也应该勇敢地拥抱这种不确定性,因为目前确实无路可退, 改造组织信任 ,迫在眉睫。
2019年11月1日,中央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出数据可作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2020年5月,为推进“新工科”建设,教育部决定在高等学校培育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2021年6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21年6月25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
历史的方向就在这里,广袤的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就在这里,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冲进这知识和时代的浪潮,向着“区块链支持的分布式自治组织”和“智能合约保障的区块链组织”迈进!
除此之外,我们也要积极科普区块链的数学、逻辑学、密码学、博弈论等这些理性科学的知识,致力于让更多人对区块链的认识,从炒作、不信任到理解、相信、应用。
Vol.6
2019年11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介绍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有关情况:“要鼓励勤劳致富,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这是中央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出数据可作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这将对数字经济的发展起到导向作用。
区块链是未来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核心纽带,“可信互联网”的出现将过去十年涌现的新信息技术有效地联结成一个整体。需要先突破区块链这个生产关系级别的枢纽,后面涉及到物联网、智能制造、AI、云计算等产业集群式升级才能更加畅通。不妨假设,数据从物联网开始,确保数据源端的真实性,由智能设备直接采集数据后,由智能设备将数据传输上链,中间不经过人手,不给人为调整数据留空间,解决区块链早期“最后一公里”的虚拟与现实接轨的问题。然后在区块链上进行数据的确权和流转,能够保证数据在链上是无法篡改、无法伪造、来源透明的。最后,再传输到人工智能端,进行数据分析和算法训练。
这也就是“当未来AI(生产力)、大数据(生产资料)、区块链(生产关系)三者真正结合之时,以更高倍的效率与速度推动文明走向更高等级。”
Vol.7
当然,除了“薛定谔的猫”以及“麦克斯韦夭”肯定还要加上“芝诺龟”和“拉普拉斯妖”才能集齐物理学四大神兽。
无穷的减半也很像人类永远也追不上乌龟,莱布尼茨提出微积分的概念,比特币才能在2140年被视为结束新增。寻找真理的旅程似乎任何的不确定性原理都可以否定拉普拉斯妖,但我们作为Crypto Native的第一代,依然要带着光荣与梦想去向着更底层的基础学科和技术去探索真理。
理想,将会继续照耀2021,从“大陆文明”到“海洋文明”, 技术的大航海时代 也许才刚刚开始,让我们加入这个巨大无比的DAO,全方位地扬帆远航。
勇敢而理性地跳入这“海盗船”,前往无穷无尽的人类文明海洋之中去寻找自己的宝藏吧!除了不断 思考新世界的运转模式 ,还要以输出和实践为导向进行学习。
愿我们GenZ时代(the first generation as Crypto Native) 都像那首B站热门《105度的蒸馏水》一样,跌倒后会傻笑着再站起来,从来都不轻易言败,一直不改对梦想的执着。在这独一无二,属于我们的时代,莫忘初心常在,再次回到最佳状态。
不怕失败,痛快热爱!
2018年在杭州
2019年在北京
2019年在上海
2019年在杭州
2020年在武汉
2021年,我们将再次起航,
在7月24-25日,杭州未来科技城,
除了嘉宾之外,
我们的同学们会构成两个圆桌,
探讨:
1. Web3时代与layer2崛起
2. Metaverse大爆发
请点击“ 此处 ”报名~
(免费票限在读或毕业一年内)
本文链接:
https://www.8btc.com/article/6657209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