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区块链比特币资产新高之际
本文原创发表在微信公号:欧奈尔的琴弦
作者:欧奈尔的琴弦
推荐人:阿凯
整编:阿凯
编者注:作者写于2017-05-01,大牛冲顶之前。
回顾不同市场,对比心境,或有不同启示
首先要感谢小关,对于前期我写作文风的指导,让我意识到面向读者书信式的文风更有益于交流,年初写公众号的初衷也是为了锻炼自己学习读书之后的转化输出能力,毕竟之前有意识地写文章还是在高中,那时候语文水平烂成渣,工作时候的八股公文那不算,现在转眼二十多篇了,慢慢有了感觉,略感欣慰,也希望以后能经常写出一些对读者有价值的文章来。
最近越来越感知到这个体验,就是:
人往往是在迭代试错的正反馈中不断前行的。
比如你开了个公众号,一开始只是倒逼自己学习上的高质量输出,让学习质量更有效,上路以后就得到不同的反馈声音,也学习到了不同视角的知识和观点,那就从一开始的非舒适甚至紧张区域进入到了学习区,公众号慢慢也变成了和他人沟通思考方式的名片。在《关于心流植入、平行宇宙及穿行体验》(点击蓝色字体进入文章)这篇里面也讲到,如果写的东西,能在某个时点植入哪怕一点,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改变,都是很有意义的。
比如开了个小密圈,初衷也是把平时学习思考的点滴和疑问丢在上面,引发大家的同频学习和思考,就像苏格拉底一样,在提问和疑问中不断找到大家内心的答案。讨论一些“小问题”,不是那些可有可无的,无关大局的问题,恰恰是有关大局的那种小问题,从这个小问题当中、小迹象当中发现大故事,发现大逻辑。
现在又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前两周我的前同事小熊在里面分享学习认知的过程,又把她老公给拉进来了,说担心一个人在小密圈长此以往以后无法同频成长无法沟通,必须两个人一起学习。那时刻,在帮助别人的过程,突然感到了新的意义,这样又形成了新的正反馈,有了更深的责任和使命。
今天和大家探讨的话题,并非嘚瑟比特币资产新高,而是关于认知和偏见。
最近,以区块链及比特币的各类资产都在创下新高,拿我自己举例子吧,对于思考区块链比特币这个新鲜事物,从10年的完全不知,到12-13年的视而不见,到15-16年的知而不行,到17年的小小尝试,而我投资领域的大神Afan则很早就不断提醒我这个跨时代的新物种,只是并且投入高达八位数的资金在市场内,我和他在认知这个新物种的底层逻辑存在多大的差距?在决策到行动的过程中,心理表征有何不同?我觉得我简直愚蠢透了!
投资最重要的乐趣并非金钱上的收获,而是认知逻辑被市场验证后的愉悦。
当然近期我在一个朋友群里沟通了比特币的情况,马上就有一个朋友跳出来说,这不就是金融诈骗么?突然间,我看到了7年前自己的身影。
反思了下,不仅在比特币市场,房市甚至股市中的某些现象,也存在许多视而不见的心态,是什么阻碍了我的认知,是什么导致了我的偏见?这时一个非常有趣并且值得深思及学习的现象。
所以这段时间,开始对认知科学感兴趣,也是近期重点学习的方向,其研究的就是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信息和情景,采取完全不同的决策,这个过程背后基于怎样的认知和思考。
有怎样的方法论可以填平这个差距,是时间差还是智力差?
未来已到,只是分布不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野盲区,如何理解未来的图景,认知科学应该算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以后我会慢慢写点我的学习心得,今天先起个头,抛砖引玉吧。
人类普遍擅长高度的自我防御,行动模式是避免冲突、压抑负面感觉、强调理性并将错误责任归因于他人,而且几乎人人都相信自己不会犯错,但其实做事时还会依着这个模式来。这足以见得真正有效的行动和改变是何等困难。
目前别无他法,似乎也只有终身学习能够对抗这种“天性”。
这段时间,我刻意减少了在微信群里的聊天,避免了时间黑洞的同时也在像凯文凯利一样,断网不用手机,从独特角度观察他人使用互联网的变迁,而我观察的是在股市里面人们面对不同行情的言语以及背后的认知,非常有意思。
查理芒格说过一句话,如果我知道有一天会死在哪里,我就不会出现在哪。这个其实就是对于失败者经验教训的总结,就我观察人和人的差别,对于经验教训上的学习有三个层次
1、最低层次就是既无法从别人的错误中得到教训,也无法从自己的错误中学到教训,简而言之永远不知错。
2、其次是不断学会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经验,但不会从别人的错误中去归纳总结,别人说了这里有个坑,他不去思考还要必须再掉进去才甘心。
3、最高阶的是不断学习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总结,不用亲自试错就能得到教训,这样损耗小,复利效用明显,就能比较稳定。
今天先聊到这,假期都在玩,码字时间也少了许多,有空我再深入延展开来。你们也一起思考几个问题吧:
1、在过去的几年里,有没存在上文所说的视而不见而错过的大机会?
2、如果有,有没复盘一下,在这个过程中,你是如何思考的?有没存在偏见或者自我欺骗的现象?
3、面向不确定性的未来,你将采用什么策略确保和风险及收益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