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8 日至 11 日,以太坊基金会主办的第五届以太坊开发者大会(Ethereum DevCon 5)在日本大阪举行,总共有 183 位主题演讲者、57 位闪电演讲者在为期四天的 312 场演讲和讨论中登场分享,吸引了超过 3000 名开发者参会聆听,在 DevCon 5 场外及前后又有 OFFDevcon 组织的 107 场活动,将这场以太坊生态年度盛会推向新的高潮。
DevCon 5 现场感受如何?作为区块链行业的同行,我们向以太坊开发者大会及生态建设学习什么?ArcBlock 区块基石创始人兼 CEO 冒志鸿第一时间为我们带来第一视角的观察和体会。
毫无疑问,以太坊 DevCon 是个名至实归的开发者大会,这里没有人讨论币价,也不会有人去找以太坊团队维权或者要求「拉盘」, 甚至连 Vitlik Buterin 本人和核心团队也不会像国内的会议那样像明星般备受追捧,没有粉丝去找他当道具合影自拍,只会提出技术问题与之交流。
生态很强大
参加以太坊开发者大会第一个直观的感受是,以太坊在生态建设方面非常健康良好。我参加过各种各样由公司或社区主办的开发者大会,如亚马逊 AWS 的 re:Invent、苹果的 WWDC、微软 Build ,以及区块链行业的 Hyperledger 年会,其他项目的开发者大会。相比而言,以太坊 DevCon 规模虽然没有苹果和 AWS 的大,但其内容的丰富性、参与者的多元化相当高。以太坊 DevCon 整个会议内容和组织形式都不是由主办方自己一手规划操办的 ,而是由它的生态来驱动的,绝大多数议题都是来自各个生态合作伙伴和开发者自己提出的,内容相当多样化:从介绍自己的新的技术,到讨论特定的研究话题,以及到用户体验等各方面都有涉及,这反映出以太坊生态的发展非常的完善。
以太坊之所以生态繁荣在行业遥遥领先的原因,我觉得:首先,以太坊充分享受到它其明显的先行者优势,其次,以太坊本身比较开放,作为公链,它定位自己上面能够运行很多智能合约,这就具有无限的扩展能力——如果要形成生态,他们首先能够具备这样一个形成生态的能力,例如比特币就不太容易形成这么大的生态,因为比特币本身的功能就比较单一,其他一些公链,比如 EOS,为什么不太能形成这样的生态,因为其本身 21 个超级节点的网络设计,天生让参与进来的人不那么公平,不可能让很多人参与进来。以太坊的开放性在它的 DevCon 就得以充分体现。从第一届起,DevCon 就没把自己定位成内容输出型的活动,而是比较松散的会议组织,非常注重社区交流,让社区一起来发出声音,所以不太像一个业界的大会。
群众有些迷茫
今天在酒店的电梯里遇到另外一位 DevCon 参会者,我们都住在离会场比较远的酒店,因此一路上聊起来。他已经是第三次参加以太坊 DevCon,因为我问他对这届 DevCon 有什么看法,他流露出一种迷茫的表情说,「至少比去年要好吧,以太坊 2. 0 终于有点希望了。」
作为参会者、开发者,我对以太坊 DevCon 也是有些迷茫的。整个大会围绕着目前成为以太坊主要护城河的 DeFi (去中心化金融)、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 DAO (去中心化自治组织)、旨在解决性能和可伸缩性的以太坊 2.0 展开交流讨论,非常有理想和前瞻性,但大部分东西停留在概念、设想、原型和试验层面,几乎看不到消费者可用的新产品业务,没有参加其他行业会议那种马上可以体验学习一大堆东西的满足感,只收获了一堆希望。相比我过去参加其他的开发者大会,例如苹果的 WWDC,或者亚马逊 AWS 的 re:Invent,那些会议给我的感觉很充实,可以不断去研究、去学习、去尝试一些立刻可以上手的东西,每天活动结束都会忙到很晚去琢磨各种新的东西。 而以太坊 Devcon 即使看到一些比较有趣的概念,要不还只是个概念,要不就很粗糙很早期,只能等未来发布。
团队比较松散
在 DevCon 与 Vitalik Buterin 近距离观察,Vitalik 仍然处于以太坊一个特别中心的地位,在一些会议上,很多核心问题都是他在答疑,其他只有一两个人偶尔会出来讲一讲,大部分人都比较沉默、没有发表什么观点。据说 Vitalik 现在并不直接管工程研发,更多在做研究和前瞻性的事情,他的精力更多的聚焦于以太坊的未来,似乎并不太关注现阶段可以落地的应用和外部的合作。
作为创业者,我参加了 DevCon 之后,对以太坊研发处于一种无组织的状态以及以太坊社区的反馈有了亲身感受。和不少参会者一样,我会为以太坊 2.0 开发进展缓慢、到现在还没有真正能大规模成熟的落地应用、改变大众认知的 Dapp 出现而担心。我理解以太坊这种松散状态源自它诞生第一天起乃至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开源黑客文化,但这对于软件开发而言,并不总是一件有利的事情,而且随着加入以太坊生态的人越多,整体进展就会更慢,这种情形好比更多的马往不同的方向拉同一辆马车。
在我参加的一些会议中,似乎大家基本形成这么一个共识:以太坊 1.0 理想是好的,但可能方法不对,没有走在不正确的路上,现在大家都把期望寄托在 2.0 身上。然而现在以太坊 2.0 的开发,有若干个团队分头在同时干,每个团队可能都很牛,但不能有效组织的话效率可能低了点,至少从传统软件公司出身的人都会有此担忧。如果有可能,没人不希望能进入一个更有效率的状态。
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我这次来日本大阪参加以太坊开发者大会,一方面是来认真学习以太坊作为业内开发者生态最好的公链项目,他们的 DevCon 到底是怎么组织的,现场来观摩 DevCon 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因为 ArcBlock 作为面向开发者的区块链应用开发平台,正在筹备组织我们自己的开发者大会的需求,需要向业界榜样虚心学习;另外一方面,以太坊的 DevCon 也提供非常好的交流机会,除了认识更多未来能成为我们用户的以太坊生态开发者,还能把我们计划与以太坊生态合作的 1:1 双向挂钩的 TokenSwap (异构链换币)服务设计,与一些对以太坊生态特别熟悉了解的人进行沟通,并做初步的演示,提前获取他们的反馈意见,也是一个重要目的。
建立生态要从拥抱生态本身开始
我们 ArcBlock 生态建设还任重而道远。迄今为止,除了我们团队做了很多开发工具、文档、培训这些工作,我们社区也开始有了尝试搭建节点、开发 Dapp 的积极倾向,但扪心自问,如果我们自己举办开发者大会,能不能有 ⅓ 的内容来自于我们的开发者,⅓ 来自于我们生态合作伙伴?我觉得目前肯定还做不到,如果现在来举办开发者大会,就会变成培训讲座,即大部分内容都是由我们来输出,而一场真正意义的开发者大会,应该有相当多的内容来自于开发者和生态伙伴,而不是由主办方唱独角戏。
不过,我们拥有建成良好生态的基础:ArcBlock 是一个应用的开发平台,上面可以承载无数各式各样的应用,同时我们生态容纳有资源矿工、组件矿工、运营矿工几种不同的角色,从提供网络资源,到有开发能力可以提供开发部件,甚至是完整应用,到可以去直接参与包括市场推广运营等方面工作,我们有基础可以团结这么多人,因此我对做好 ArcBlock 生态很有信心。
因此,要更积极地鼓励社区和我们一起来建设生态,不仅仅是用我们的平台和技术来开发产品,而且还包括由社区里积极的成员来一起帮助更多的人来开发,帮助大家来加入生态。现在 ArcBlock 用户社区出现一些非常好的苗头,比如 ABT 共识社区里有人开始写 ABT 链节点部署教程等。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动能和规模,推动 ArcBlock 的生态更加良性的发展,从这一点来看,我觉得从以太坊学到了很多东西。
用跨链技术来拥抱成熟的以太坊生态
以太坊正成为「DeFi 中枢」是件好事。以太坊支持发布各种数字资产、其平台的开放性、安全性也经受住了市场五年时间的检验,目前最有可能成为连接全世界数量最多最多样的交易所的公链。ArcBlock 作为专注于 Dapp 开发的平台,特别适合创建对用户友好、互联网级别的应用,如果能与以太坊很好的打通,开发者就能尽享两个平台的好处,通过 ArcBlock 即将推出的通用 TokenSwap 服务能让运行在 ArcBlock 平台上的应用无缝对接以太坊上的通证,从而充分利用以太坊的 DeFi 资源,同时也给以太坊上的应用带来新的实现思路。
尽管 ArcBlock 产品在以太坊社区知名度不够高,在会上跟人介绍,大多数人第一反应会跟以太坊某个工具或以太坊将来要做的事情做比较,但当我们拿出 Forge 框架、Blocklet 和测试版的 TokenSwap 现场演示后,大家都非常惊讶于我们产品的完善程度以及产品细节考虑周全的程度。从产品角度而言,ArcBlock 产品比起以太坊生态里大部分工具链及开发环境都要先进和完整,尤其我们对开发者的支持、对终端用户支持的考虑还是比较全面的。
我在会上最有价值的收获是以太坊生态的开发者对我们的 TokenSwap 服务提出了不少很有价值的建议,有一些建议补足了我们之前产品在使用角度的设计盲区。TokenSwap 本来已经到达发布状态,我听取了这些宝贵的建议,觉得我们还是需要把它做得更好更完善,有些地方需要再花一段时间重新推敲打磨,然后才把它正式发布出来。有了好的产品,跟以太坊完全去中心化的生态合作,才真正有意义。
用成熟的软件工程经验来推进区块链应用落地
从 ArcBlock 来讲,我们有更多的软件工程经验,应该可以找到更优化的方法,避免以太坊目前松散缓慢的状态,既能结合大企业成熟的软件工程开发经验,又能调动生态伙伴、社区开发者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参与进来。
我们上月在上海发布的 Blocklet。在以太坊生态里,很多人对 Blocklet 要么表示费解,要么觉得这个产品完全超越了原先以太坊这边的思路。这点不足为奇,因为以太坊整体是从公链、基础链的角度去考虑的,现在大家都知道,做一个完整的 Dapp,光靠一条链是不够的,还有一堆周边的事情要处理,而 ArcBlock 从一开始的定位就不只是公链,链在我们平台只是一个重要的环节,ArcBlock 定位是完整的应用开发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自然有 Blocklet 这样站在如何开发部署应用角度的设计,和链本身关系并不是很大。
任何新的技术在吸引开发者的时候都要能有更多立即可见可感知的东西,否则就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这是目前区块链项目的普遍问题,不断落空的承诺让市场信心被不断地消磨殆尽。 因此作为针对开发者的 ArcBlock 平台,我们意识到必须有马上可用的产品,可以「玩」,可以「Hack」的东西,才能真正推进应用的进一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