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过于迷恋L2解决方案:新型公链机会更大

注:原文于11月26日发表在Bankless专栏,原文标题为《The Bull Case for Ethereum Challengers》,原文链接 https://newsletter.banklesshq.com/p/the-bull-case-for-ethereum-challengers

特约撰稿人: Kyle Samani Multicoin Capital 的联合创始人和管理合伙人,Multicoin Capital是一家理论驱动的投资公司,它对众多新型智能合约公链(包括Solana、Near、Algorand、Mina和Dfinity)均有所投资。

看到以太坊目前的发展状况,人们都会认为它最有可能成为摘取DeFi硕果的协议。以太坊的最主要优势包括:

  • 以太坊区块链的货币价值更高: 一个资产具有货币溢价的基础层比那些不具备该优势的协议具备更大的安全性;
  • 以太坊的网络效应最广: DeFi协议、开发工具、思维交流、Layer 2,加密领域的所有人都在开发连通以太坊的桥梁,作为一个经济纽带。对DeFi来说,以太坊级别的网络效应非常强大。

面对着以太坊的这些优势,一众新型公链如何才能脱颖而出?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在Multicoin进行加密投资决策的时候,我曾经思索了千万次。在本文中,我将从DeFi内部和圈外人两个视角来尝试解答这个问题。

图片来源:DeFi 堆栈 图片来源:DeFi 堆栈

DeFi内部视角

人们经常会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这个世界未来10年会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非常有趣而常见。但是我几乎从来没有被问过这样的问题:‘在未来10年,这个世界还有什么东西是保持不变的?’实际上我认为第二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知道了它答案后,你就可以围绕那些不变的事物建立一个商业战略……在零售行业,我们是能够确定顾客希望更低的价格,我也知道这一点会在10年后成为现实;他们也想让物流变得更快;他们想要更多的选择。你很难想象10年后某一天,有顾客跑来跟我说:‘Jeff,我超喜欢亚马逊;我希望你们商品的价格能再高一点’,或者‘我很喜欢亚马逊;我希望你们的物流速度慢一点‘——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将功夫花在这些不变的事物、推动它们的发展,我们知道今天所付出的精力将会在10年后为亚马逊的客户带来回报。当你确定了某些事是正确的(即使很长远),就可以为之投入大量精力。”

——亚马逊创始人兼CEO Jeff Bezos

加密倡导者(包括我自己)都乐于讨论基础层协议的货币价值。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现在的加密技术观点主要分为两种:货币加密和技术加密。

但是在我看来,很多关于加密货币的看法是错的(至少目前如此)。现阶段就将这些最小化信任资产视为金钱还太早太早。现实情况是,在可预见的未来,圈外很少有人会使用稳定币以外的货币。我认为目前最好将BTC和ETH等底层货币当作抵押品。

对智能合约平台来说,目前重要的是加密技术,而非货币属性。如果某个智能合约在技术上取得成功,它就有机会创造一定的货币溢价,但这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验证,而某项技术只有长期在公众面前证明了自己以后,才会产生货币溢价。

以太坊现在的日活有几十万,DeFi用户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从技术的角度看,某项技术什么时候才会脱颖而出,获得几十万日活?

我们知道接下来的一年将会涌现多种二层解决方案,但是考虑到资本在系统中的实际流动,它们并不能彻底解决整体的生态层面问题。这些二层方案只能解决局部问题,即使在最乐观的情况下,它们也不能完全解决核心问题。

为了理解这个观点,我们看一下目前以太坊资金在DeFi中流动的几个例子:

场景1:普通投资者 ——我们假设他持有ETH。他将ETH存入Aave,获得了USDC,然后质押到dYdX (Starkware二层网络)中,进行ETH杠杆交易。他在该过程中赚取的利润以USDC计算,最后想利用获得的利润买入一些AAVE,因此他从dYdX撤出了USDC。在一个二层网络泛滥的世界中,Uniswap也在克隆了一个Layer 2版本,所以现在有 两个 Uniswap。为了获得最优的价格,普通投资者也使用像Paraswap这样的工具,从做市商那里直接获得报价,Paraswap在这里充当了连接Layer 1和Optimism Layer 2的桥梁。那么这笔USDC-AAVE交易产生了3个链上交易:1)在Layer 1连接Uniswap兑换池,2)与做市商在Layer 1进行USDC-AAVE原子交易,3)为了对冲风险,做市商提交一笔交易到二层网络的Uniswap。

这种资本流动方式的效率比原来的高很多吗?实际上并没有。

场景2:做市商 ——假设我们处于一个多个二层衍生品交易所并存的世界,它们的撮合机制、技术和市场策略侧重点各不相同,但都控制着自己的执行层。假设这些交易所分别为Perpetual Protocol、dYdX、DerivaDEX、MCDEX、Futureswap、Injective和Vega(类似于目前加密衍生品集中在头部的8个主要中心化交易所)。在市场剧烈波动的情况下,为平衡头寸(避免被清算),做市商需要将资金从一个交易所转移到另一个。在行情波动剧烈的时候,Uniswap、Balancer和其他Layer 1流动性池也遇到过流量激增的情况。这时候二层网络的充提都比Uniswap交易要贵很多(也比从某个中心化交易所直接提现到另一个要贵,这是做市商目前的常见做法)。

这种资本流动方式是否比现状更有效率?我认为它变得更贵了,因为进入/退出Layer 2的gas成本至少是将ERC20代币从一个CEX提现到另一个CEX费用的10倍(这就是今天正在发生的)。

这些例子表明,通过Layer 2进行扩容打破了资本流动的连贯性,而这正是DeFi的魔力所在。需要明确的是,DeFi目前取得的成果非常巨大(忽略gas成本、延迟和交易失败等情况)。

虽然二层方案可能解决了个别区块链或特定应用的某些痛点,但是转移到二层方案泛滥的世界就破坏了DeFi之所以伟大的根基。除了让DeFi变得更慢、更笨重,一个碎片化的Layer 2世界还会割裂流动池,最终增加交易和借贷成本。

随着现有流动性的碎片化,这个问题会越发严重。我们以从Delphi一个AaveDAO为例(这样会将Aave池的规模拆分得更小,从而降低全局风险)。因为流动性分散在多个Layer 1和Layer 2的AaveDAO资金池中,从而导致新资金池的费用更加昂贵。

通过Layer 2扩容确实可以提升某个系统单点的速度,但它无法解决资本效率和可组合性相关的核心问题——而正是这两点成就了DeFi。但二层方案并非一无是处,它们在自成一体的资金流中非常有用(就像某个玩家到了一家赌场,他在里面玩了10种不同的游戏才离开)。我要指出的是,二层方案并没有解决在全球范围扩大流动资本、资本在多个金融基础设施之间流动的问题。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上述所有情形都假设在rollps的语境(包括optimistic和zk),实际上分片解决方案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分片比rollup好的一点在于:在设计良好的分片系统中,底层系统可以自动在不同分片之间处理交易,而开发者或用户并不会感受到交易发生于哪个分片。同样要明确的是,在分片之间自动传递信息也没有解决上述核心问题。

在现实中,流动性通常都是集中在少数几个交易所(无论是现货、借贷、期货还是期权)。流动性不会是赢家通吃,甚至垄断绝大部分市场的护城河,但是流动性确实集中在几个主要场所。流动性交易场所也不会呈长尾分布(例如市场中存在100多个交易所,它们分别位于不同的二层网络或分片中,并且具备各自独立的流动池和/或做市商)。这一点表明了为了扩容,我们要做的是 扩展少数交易场所的容量,而不是简单地增加交易场所数量。

那么正确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想象一个完美的交易所。首先,它的绝大部分交易不能是现货,而是一些杠杆化的抵押品交易(如期货、期权等)。这个完美的交易所:

  • 现货交易的种类越多越好
  • 支持借贷的资产越多越好
  • 鉴于流动性较低抵押品的风险,支持使用多种资产充当抵押品
  • 投资组合级别的保证金(而不是仓位或账户级别)
  • 支持(多种资产的)多空对冲,从而提升投资组合的杠杆率

在传统金融中,上述所有的服务都由主要经纪商提供。他们具备的资产负债表数目庞大,因此为对冲基金提供多个交易平台(NYSE、CME、纳斯达克、外汇市场、债券市场等)。

在加密领域,最接近该模型的交易所为FTX。FTX在2019年横空出世,由于其团队非常了解交易员的需求,并基于此打造了一个他们理想中的加密交易所,因此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际上,FTX并没有提供以上的所有功能(例如它并不支持通过多种资产进行多空对冲,无法提高投资组合杠杆),但它是最接近主要经纪商的一个了。

FTX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为它采用一个逻辑中心化、负责管理全局风险的风险引擎。举个例子:用户每质押价值1美元的BTC,他只能获得0.95美元的抵押品。质押1美元的ETH只能贷出0.90美元。这些充当质押的代币可以是任意种类,并且可以根据实时情况进行调整。具体比率参数并不重要,最关键的是有一个适用于整个交易所的一致性全局规则,也正是这一点让交易所的交易效率最高。

因此为了打造一个最好的DeFi场所,有两个重要的要求:

  • 一个建立在稳定、可预测基础上的区块链平台,基于此对头部几个交易场所的交易量进行扩容。
  • 一个管理风险的逻辑中心化场所。

纵观当前的区块链行业,Solana满足了第一点,而Serum又实现了第二点。它们两者的组合是以太坊或其他公链上前所未有的。

区块链和交易所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的。FTX团队选择了在Solana上打造Serum,不仅仅是因为Solana可以为某个交易场所扩展交易吞吐量,还因为Solana的底层基础非常稳定。FTX团队认为在一定程度上DeFi是能够与CeFi匹敌的。他们的想法是,如果DeFi的规模扩展到CeFi规模,一个稳定的基础就尤为重要,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可以持续进行多年的开发。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稳定反而成了一种优势。

根据摩尔定律,Nvidia每隔1-2年就会发布新款的GPU,其内核数量是上一代芯片的2倍。随着验证节点不断升级硬件,Solana的整体吞吐量还将随着GPU核数的增长而不断提升。

讲完了DeFi内部视角,现在让我们以圈外人的角度考虑一下。

圈外人的看法和常态偏见

我们还是先回顾一下Bezos的名言:

“人们经常会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这个世界未来10年会有什么变化?’这个 问题 非常有趣而常见。但是我几乎从来没有 被问 过这样的问题:‘ 未来10年,这个世界还有什么东西 是保 持不变的?’实际上我认为第二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知道了 答案后,你就可以围绕那些不变的事物建立一个商业战略……在零售 业,我们是能够确定顾客 希望 更低的价格,我也知道这一点会在10年后成为现实;他们也想 让物流变得 更快;他们想要更多的选择。你很难想象10年后某一天,有顾客跑来跟我说:‘Jeff,我超喜欢亚马逊;我希望 你们商 品的价格能再高一点’,或者‘我很喜欢亚马逊;我希望你们的物流 速度 慢一点‘——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将功夫花在这些 不变的 、推动它们的发展,我们知道今天所付出的精力将会在10年后为亚马逊的客户带来回报。当你确定了某些事是正确的(即使很长远),就可以为之投入大量精力。”

——亚马逊创始人兼CEO Jeff Bezos

我反复重申这一点是为了强调:稳定性非常重要。

2017年是加密货币的泡沫期。泡沫在另一方面也有积极作用,就是引起了各行各业的注意。在2017年,世界上的很多企业家和商业都对以太坊(当时唯一可用的智能合约平台)进行了研究,并且非常认真地考虑他们可以在上面做些什么。

他们最终做出了什么成果吗?其实也并没有很多。

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他们缺乏一个稳定的技术基础,并基于此将智能合约扩展到百万级用户。

三年过去了,现在以太坊还是没有一个清晰而稳定、开发者在未来几年作为依赖的扩容解决方案。在理论上,以太坊有多种扩容方案,但它们的实现方式都比较困难。Reddit上有一个扩容方案大合辑的帖子,其中就列举了几十种方案。他们很想解决以太坊的性能问题,但就是无法彻底解决。

目前有很多大企业想扩展无需许可的加密技术,其中一些公司也想公众披露了它们的野心:

1. PayPal

2. Twitter

3. Square

4. Brave

5. Reddit

另外,Libra联盟放弃了无需许可的扩容,选择了一种许可的模式(主要是出于法律原因)。

上述所有以及没有公开展示其加密抱负的公司都在寻找一个稳定、可扩展的基础。一旦找到这样的平台后,他们就会马上出击,那些传统的web2公司就会将创新带到加密领域,届时就会出现寒武纪大爆发。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完全不熟悉加密货币的圈外人看到Brave浏览器运行在Solana、PayPal运行在Algorand或者Reddit运行在Near,他会有什么看法。在以太坊目前只有不到100万DeFi用户的情况下,这些基于新型公链的应用很有可能轻松获得几百万用户。

如果发生了这一点,大众的观念将会迅速发生颠覆!

一个开发者可以进行扩容的稳定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我相信最终以太坊能够实现这一点,但不清楚什么时候能实现或者是如何实现的。而此时,包袱(如EVM)较轻的新型公链能够提供可靠的扩容方案。

实际上,想采用无需许可区块链为数百万用户推出新功能的公司并不存在于想象中。他们想要的是现在就能够扩容、未来也能够扩容的方案。它们不在乎是否是一千、一万或者是10万个节点参与到共识中。它们的着重点并不是主权级的审查抵抗,因为根据定义,企业本身是受主权国家的监督的。

Bankless的读者可能经常会忘了我们日常所处的加密行业与主流世界脱节程度之大。大规模采用将带来基础设施的完善,而基础设施又会反反过来带来更多的采用。虽然以太坊在加密行业处于头部地位,但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圈外人目前的参与度仍然为零。

综合而言, 我们看好新型公链的原因是:加密开发者和企业重视无需许可的创新 ,他们重视用户的交易速度和成本,他们更重视一个可预测、可扩展、稳固的根基——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可以自由释放创意、安心开发。


特别声明
免责声明: 本文不代表CoinVoice立场,且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

来源: Chains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