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ogoMyToken
总市值:
0%
恐慌指数:
0%
币种:--
交易所 --
ETH Gas:--
EN
USD
APP
Ap Store QR Code

Scan Download

2020年我读过的五本区块链书籍 | 巴比特年终特稿

收藏
分享

哪个细节,最能体现2020这一年的变化?

周末清早醒来,刷着朋友圈,我突然意识到,最大的变化是同龄人晒娃儿的变多了。这一年,不少人的身份角色和生活轨迹都发生了本质的改变,或喜悦,或悲伤,或惊奇,或压抑。世事无常,我们收获成长。

2019年的年终策划系列,我写的是《 五个城市的区块链记忆:历史与未来 》,用五个城市的案例,展现城市和区块链之间的联系,“一座城市的区块链记忆,往往由某一场会议、某一些公司或某一群人所铭刻。”

这一次,我打算写2020年出版的五本区块链相关的新书书评。这五本书,我依稀记得第一次遇到时的情景,它们像生命中亲切的陌生人,偶然闯入,却从未离去,远远地站在那里,记录着一个行业富有生命力的思想。


罗伯特·希勒《叙事经济学》


比特币完成第三次减半是2020年最受行业关注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北京时间5月12日凌晨3点23分,比特币的区块高度达到630,000,区块奖励从12.5个降至6.25个BTC。这次减半像是一场加密货币行业的狂欢,但狂欢中有着迷茫和不安。当减半结束,下一个支撑比特币价值的故事是什么?罗伯特·希勒(Robert J. Shiller)的这本《叙事经济学》,就能回答这个问题。

所谓叙事经济学,就是 在当下信息大爆炸的世界里,我们通过口述、新闻和社交媒体来传播故事,无论是股市、经济变化,还是房产、比特币,故事影响人们的经济决策,并决定市场走向。 《叙事经济学》的第一章,讲述的是比特币叙事,这足以见得希勒对比特币的兴趣和重视。

希勒是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出版《非理性繁荣》《动物精神》《钓愚》等畅销书。他认为,比特币有五个方面的叙事:

一是泡沫,比特币的批评者指责比特币是投机泡沫,巴菲特说过,“比特币是老鼠药”。比特币的支持者则认为,公众对比特币的支持与对其他事物的支持并无本质区别,比如黄金。

二是无政府主义,加密货币和区块链似乎能够引起某些人的强烈共鸣,让普通人参与其中,建立身份认同感,比特币是自由的无政府主义最终能够创造出来的惊人发明。

三是中本聪的神秘身份,人们喜欢神秘故事,每当媒体发现某人是中本聪的时候,都会在网络上掀起一阵浪潮。如此反复的揭秘辟谣,提高了比特币叙事的传播。

四是个人赋权,比特币是匿名的,完全不受政府的控制、管理和影响。当人们对社会的不平等感到绝望无助,他们希望利用比特币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经济状况。

五是面向未来,人们购买比特币,因为知道很多年轻人因为比特币而实现暴富或草根逆袭,他们希望参与这一令人兴奋的新鲜事物,渴望与新世界建立联系。

我是2017年12月底第一次知道比特币的,那时候在一家做新媒体的创业公司,突然一天,老板说要做一个比特币相关的公众号,于是我接触了比特币。这三年来,见证了比特币的牛熊转换,实际上,我对价格很佛系,所做的也只有为数不多的抄底。但,比特币的故事吸引了我。

印象深刻的是《纽约时报》记者纳撒尼尔·波普尔(Nathaniel Popper)撰写的《数字黄金:比特币鲜为人知的故事》一书。这本非虚构作品记录了2009年至2014年的比特币历史,故事性强,细节饱满,甚至精确到Silkroad创始人住宅地面上某个物体的颜色,是我最喜爱的比特币相关的书籍。

所以对我来说,《叙事经济学》像最熟悉的陌生人,熟悉的是历史和故事,陌生的是故事背后的经济学规律。希勒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回顾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加上数据分析,展示流行叙事对个人乃至社会的经济影响。


姚前《数字资产与数字金融:数字新时代的货币金融变革》


自从出任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之后,姚前的研究重心从区块链转向了金融科技及其监管。《数字资产与数字金融:数字新时代的货币金融变革》这本书汇集了他数年来对数字货币、数字资产、数字金融和数字经济的研究成果。

什么是数字资产?数字资产是资产数字化的一个结果,通过技术手段保障原生数据的可信是资产数字化的根本要求,数字资产的流通环节需要各种技术的支撑以保证其安全、高效、协同和可控。

谈数字货币 ,他认为,虽然比特币在名义上叫“币”,但是实质上是一种非货币数字资产,尚未具备成为真正货币的条件。法定数字货币在价值上是信用货币,在技术上是加密货币,在实现上是算法货币,在应用场景上是智能能货币。

谈数字资产 ,他指出,数字资产应该是原生的、包含全量信息的、以数字形式展现和流转的资产,比如数字化后的订货合同、物流单据、发票、保理合同等资产,才是真正的数字资产。经济是躯体,金融是血脉,资产是核心。以资产数字化为特征的数字金融创新必将激活各领域边缘资产,推动货币金融变革,全面提升数字经济的深度与广度,前景广阔。

谈数字金融 ,他表示,数字金融或将重构金融运行方式、服务模式乃至整个生态系统。它简洁明快,超越时空和物理界限,打破国域疆界,自由而开放,尊重市场参与者的自主和自愿。

谈科技监管 ,他强调,金融科技风险本质上是金融风险。每次的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变革,必然会给惰性领域或既有部门施加压力。如何在这一波科技浪潮中,实现技术变迁与金融变迁的良好互动,既促创新又防风险,成为当前重要的监管考量。

姚前是学者型官员,专业能力强,学术成果丰富,在区块链行业有着深远的影响力。据不完全统计,姚前发表的学术文章近160篇,著作9部,曾多次获得银行科技发展一等奖等奖项,百多项专利发明人,多项国家标准制定者。

数字人民币是2020年最流行的公众话题之一。从DC/EP(数字货币/电子支付)项目到数字人民币(E-CNY),历经六年时间,终于开放公测。这背后离不开姚前及其团队的努力。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到证监会科技金管局,姚前在区块链行业的影响力依然很强大,他的每一篇文章、每一次演讲和每一本书,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高层对于科技、金融和监管的走向。


朱嘉明《未来决定现在》

朱嘉明老师是著名的经济学家,数字经济领域的先行者、探索者和实践者。这本《未来决定现在》收录了他从2013年到2020年6月的共计67篇文章,主题是区块链、数字货币和数字经济。

在他看来,这本书是对他思想和认知的一种原生态的记录,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独特的历史背景、认知角度和论述发生,折射了区块链、数字经济和数字货币在国内外的演变过程,也记录了他在这个过程中的思想脉络。

在《区块链的现状与趋势》中 ,他强调,此次以区块链、数字货币和数字经济为代表的革命,是全球性的,融合科技、产业和金融业的变化,业已形成不可逆转的态势。这场革命还引发了世界地缘政治的变化。现在,美国、中国这样的大经济体,对数字货币大多是谨慎的,而一些中小国家更倾向开放态度。

在《数字货币:从边缘到中心》中 ,他总结,过去的十年间,数字货币作为基于技术信任的“新物种”,实现了从边缘到中心的转变,,为改变传统货币体系注入了颠覆性元素。如果假设“数字货币化程度”=数字货币规模/传统货币规模(单位:%),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数字货币化程度”一定会处于持续上升的趋势。

在《数字经济六十年:从“奇点”到“大爆炸”》中 ,他表示,因为数字货币和数字经济的发展,货币、资本、金融的传统模式和边界正在加速改变。在这方面,需要摈弃传统“精英”意识。这是因为数字经济中的主体发生了改变: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和政府。决定数字经济趋势的是“四化”: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和区块链化。

作为1980年代最有代表性的中国经济学人之一,朱嘉明身上依旧洋溢着那个时代的理想主义和家国情怀。他与时俱进,对区块链和数字货币有着超人的热情。同时,他关注年轻人,在这本“献给代表未来的年轻朋友们”的书中,他多次寄语年轻人,积极拥抱未来。因为,只有未来才能决定现在。


腾讯研究院《产业区块链》


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并将区块链技术正式纳入新基建范畴。这无疑是今年产业区块链最大的利好事件。三天后,也就是4月23日,腾讯研究院发布新书《产业区块链:中国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

腾讯 CEO 马化腾在题为《区块链全面拥抱产业互联网》的序言中写道,

“区块链与云计算、5G通信、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正在有机融合起来,共同构成数字经济和智慧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如同工业时代的用电量,未来‘用链量’也许会与‘用云量’结合在一起,成为数字时代经济社会的重要指标。”

进入2020年,新冠疫情倒逼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消费互联网往产业互联网的方向发展,而后者的发展要求信息基础设施的可信、开放和协作等能力,并要求数据等生产要求能更合理地流动和配置。区块链借助密码学、共识算法和分布式存储等技术,恰能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由此,吹响了产业区块链的号角。

近几年,市面上已有不少产业区块链相关的书籍,这些书籍大部分是复制粘贴式的案例内容,枯燥而无新意。《产业区块链》这本书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细致的案例讲解、文学性的表达和精炼的观点总结。在此列举几个印象深刻的观点:

“短期来看,技术决定门槛。长期来看,思想决定成败。如果说计算与通信技术的融合催生了第一代数字经济,那么现在计算机工程、数学、密码学及行为经济学的结合或许能推动第二代数字经济加速到来。”

“进入区块链时代,为互联网时代的平台经济打开了新的局面。平台经济的发展,信任机制是首要问题。以往互联网上的信任依赖中心化企业自身的信用,区块链技术则打破了企业的边界,能够为平台经济创造更多类型的信任。因此,虽然大公司布局已经开启,但创业者仍然有突围机会。”

“产业区块链的九个应用步骤:一是由不同的利益主体管理不同的验证节点,形成跨利益边界部署的区块链基础设施;二是将应用涉及的各主要协作方纳入区块链,分配数字身份和数字签名;三是当某项交易或事项发起时,发起方提出请求和证据,各相关协作方举证,形成证据链;四是验证节点验证证据链,并通过投票方式决定是否接受证据。如果接受,则将相关数据记录上链,成为可信数据和链上事实;五是(可选)基于上链的事实证据,产生数字资产;六是基于链上的可信数据,运行预先设定的可信程序,执行相关行动;七是(可选)允许数字资产流转交易;八是(可选)为协作各方发放激励;九是若发现错误,采取必要措施修补或纠正错误。”


肖风《区块链:分布式商业与智数未来》


第一次拿到《区块链:分布式商业与智数未来》这本书,是在2020年10月的万向区块链峰会上,作为媒体的“特殊待遇”。无论是会议内容,还是这本书,我有四点观察:

一是区块链的商用落地显著加快,相比于前两年,讲技术的变少了,应用落地和商业化是行业主流,供应链金融、物流、邮政、教育、司法、交通、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区块链+”案例层出不穷。

二是数字金融得到重视,数字金融并非新概念,但随着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普及,数字金融有了新的诠释,数字资产化和资产数字化成为数字金融博弈的两个方面。

三是技术融合的趋势不可阻挡,区块链作为单一技术被提及的次数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和5G等技术一起出现。

四是宏观政策的影响,区块链在新基建和数据要素市场的独特性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

作为区块链行业“教父”级别的人物,肖风博士在本书中探讨了区块链在金融科技、数字经济、产业应用、治理机制、物联网、公共事务等领域的应用落地。他在序言中写道,

“从物理世界迁徙到数字世界,所有的商业都必将重构,也值得被重构。在边际成本为零的数字经济体里,万亿美元市场将会成为常态。基于区块链等技术,新一轮的数字化迁徙浪潮迎面而来。数字化迁徙的运动正在网络世界、虚拟空间里建立一个数字化新世界,这个新世界可能蕴藏着比物理世界更大的财富宝藏。互联网、区块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都是人类驶向数字世界的帆船。”

产业区块链向左,助力实体经济;基于区块链的加密货币向右,构建虚拟经济。这两股力量成为了当前区块链行业的天地。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MyToken(www.mytokencap.com)观点和立场;如有关于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