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2.0迁移之际,会有哪些机会和挑战?
10月10日上午,由Odaily星球日报联合DFINITY举办的「重构互联网,钠可不一样—DFINITY Sodium中国线上发布会」圆满结束。 点击链接回看精彩内容
在第二场《拥抱大众,区块链需要新的基础设置吗?》主题圆桌中,我们邀请到了五位区块链从业者,为我们分析公链和应用落地的方向和未来。他们分别是,Multicoin Capital执行董事Mable Jiang、Ourea联合创始人红军大叔、Hashquark CMO Dora、DFINITY高级工程师Paul Liu以及主持人区块律动执行主编张书豪。
在圆桌上,红军大叔阐述了一个代表性观点,即公链遇到的普遍问题——定位问题。
“在技术上很多公链可能有各种厉害的东西在里面,但到底谁在乎这个事呢?我觉得比较好的一个定位是,能解决一个明确的场景的问题,但最怕什么问题都能解决。我感觉Filecoin有点这种味道,什么都能存。但我们为什么要一个这样的服务呢?更好的定位是,它来结合具体的业务提供提供一个具体的方案, 哪怕很小的切入点,满足某个具体的场景,从小处出发没能形成所谓的网络效应。”
对于大家最为关注的以太坊2.0的进展,Dora打了个形象的比喻。
“以太坊1.0到2.0的切换好比在一个飞机跑道上给飞机换轮胎,这样一个难度和复杂度。因为以太坊1.0上有非常多的资产、用户和开发者以及整套的生态,你想要把它们切过去不是一个轻松的工作量。总体来看进展是比较顺利的,要说到开发者做真正的适配性方案,相对来说还是早了一些,信标链包括测试网都只是第一步。系统性地迁徙还需要漫长的过程,但是市面上一些团队已经有了一些初步想法,比如HashQuark的EtherPocket将为用户提供以太坊2.0 Staking及节点管理和流动性解决方案,目前开发进度顺利,具体落地需等待ETH2.0许多标准和参数的确定。”
Paul Liu指出了以太坊切换面临的几大现实问题。
“大家都比较赞同的一点是,以太坊上既有的生态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但是同时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包袱。再者,以太坊上近年发生的一些攻击,很多是因为他的设计实际是有系统缺陷的,在安全性上考量得不够,从而让大家很多次地拿枪打自己的脚。我相信2.0还是要做到相互兼容,如果把现在的缺陷继承下来,那对于它向前发展是有一定阻碍的。”
Mable Jiang则分享了一个“超越2.0以外的比较有意思的进展”。
“要说开展适配性工作的团队,我觉得最天然的来做这件事情的就是矿池,不管是Hashquark还是国内其他的矿池,他有天然的客户,并且已经在金融这块做研究了。以太坊2.0更加强化了这个需求,所以你会发现2.0的到来不是让生态变得更加分散而是更聚合,同一个服务商可能同时提供好几个服务,这也是超越2.0以外的比较有意思的进展。”
更多精彩分享,欢迎查看全文。以下是经Odaily星球日报整理的圆桌精华:
张书豪:大家好,我是主持人,来自区块律动的执行主编张书豪。下面先请各位嘉宾简单地做个自我介绍。
Paul Liu: 大家好,我是Paul Liu,在DFINITY负责底层协议。
Mable jiang: 大家好我是Multicoin Capital的Mable。Multicoin Capital是一家中美投资基金,我们有一级资金,也有二级对冲基金,同事分布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纽约还有杭州。还高兴在节后第二天跟大家见面。
Dora: 大家好我是Dora,来自Hashquark。我们本身也是DFINITY的早期投资人,接下来在DFINITY生态中我们也会有一些布局和动作,期待跟大家的交流和分享。
红军大叔: 大家好我是红军大叔,来自Ourea无涯社区,我们一直在服务和运营项目方。在DFINITY上我们也做了相关的中国社区叫果壳宇宙,做了大量的关于项目文章翻译,后续欢迎和大家更多地在社区里交流。
张书豪Q1:今年以来,DeFi作为应用层的创新实现了飞速发展。既促生了新的资产,也在对区块链基础设施提出挑战。在经常被诟病拥堵的以太坊,和更快但可组合性较差的EOS/波场等,还有一些新的解决方案之间,各位嘉宾觉得哪个方向能更快地发展起来,成为我们下一次应用层爆发时高可用的基础设施?
Mable jiang: 前面大家已经讨论过很多公链了。我比较关注的除了最底层的Layer 1的以外,还有在不同的堆栈里比较重要的设施,像区块链数据索引项目The Graph是我自己比较看好的。
Multicoin Capital是在两年前投资的The Graph,但那时对链上数据的索引、查询需求还没起来,到了现在,比如大热的DeFi项目都有大量的数据需要去索引,用来统计资产,监测价格的变化,还有不同流动性池子的变化情况等等。
其实The Graph只是其中一个,我们相信,以The Graph为代表的Layer 2中间件、能够服务好开发者的产品是值得关注的方向。
Paul Liu: 在上一个圆桌也有讨论到,DeFi本身能够爆发是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开发者的难度,而且,作为一个去中心化的平台,它给了大家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方式,因为你的代码可以被其他人看到,因此可以被其他人相信。
但从用户方面来看,还是很麻烦,这过程中经过的手续很繁琐,所以DFINITY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简化用户使用应用的流程。
Dora: 我的观点可能跟前面两位稍稍有些不一样。
这次DeFi的大爆发就是对于以太坊以及众多公链基础设施的测试,我认为以太坊的表现并不如预期的那么差,像有一些公链它盲目地去投入到DeFi中,最后直接宕机了,但以太坊这么大的网络并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所以我觉得以太坊是经受住了考验的。
除了性能以外,安全性也很重要。以太坊经历了这么长时间,面对这么多的攻击它的安全性肯定是得到了印证的。像EOS、TRON这些链是有超级节点的,以太坊的去中心化程度更高,我觉得它来做DeFi这件事情更有公信力和先天优势。
最后一个点是从开发者和生态的角度来说,以太坊的护城河还是很深的。
所以,综合这几个点来看的话,我认为接下来以太坊还会是DeFi或者是其他应用爆发的一个底层。
但另一面,我觉得这也不代表应用层只能由以太坊来做,像Polkadot、DFINITY,他们在架构和共识上面是非常领先的,更重要的是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波卡在前期面向社区做了很多的互动、空投。但DFINITY在测试网启动前这方面做的比较少,接下来我觉得,DFINITY这类在技术、性能上具有优势的公链能够在社群和用户上去做更多工作,我觉得还是有突围机会的。
红军大叔: 咱们说下一次应用的爆发,我们可以简单回顾一下,从以太坊开始到现在一个历程。以太坊最早的定位是世界计算机,DeFi、开放金融这个主题是后来生态发展起来后才展开的。早期的基础设施还比较缺乏的时候,世界计算机的诉求相对来说比较大且难以实现。DeFi这种我感觉是小而美的产品就比较契合,但这不等于未来的发展都是这样。
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迭代变化,早期我们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后期随着技术的成熟、生态发展我们可以做一些原来想做但是做不了的事情,世界计算机的概念会被再次提出,当然内涵会更丰富实用。
张书豪Q2:上面提到的这些老公链提高性能的方式主要都是通过共识算法。今年的另一大热点Filecoin极其所处的存储板块代表了新共识的崛起,很想知道各位嘉宾如何看待他们,独特的存储机制,会成为像以太坊这样全能的基础设施吗?还是仅限于作为存储设施的补充?
Paul Liu: 我觉得,文件存储肯定是Filecoin一个直接的应用,但如果限制在这上面,似乎就限制了发展的广度。其实文件存储方面我们已经看到有不少其他的解决方案,去中心化的、中心化的的都有,有的去中心化解决方案号称是很廉价的,我相信Filecoin会面临比较多的竞争。
从应用层面讲,我认为整个DeFi的发展还是基于去中心化的透明度和可组合性。可组合性是最根本的一点。但在Filecoin我没看到很强有力的突破。
红军大叔: 这和其他公链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就是定位问题。
在技术上很多公链可能有各种厉害的东西在里面,但到底谁在乎这个事呢?
我觉得比较好的一个定位是,能解决一个明确的场景的问题,或者说解决具体的问题。哪怕比较小都没关系,但最怕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我感觉Filecoin有点这种味道,什么都能存。但我们为什么要一个什么都能存的服务呢?更好的定位是,它来结合具体的业务提供一个具体的方案, 哪怕很小的切入点,满足某个具体的场景,从小处出发没能形成所谓的网络效应。我认为Filecoin想做存储这块,结合具体的东西来切入是需要面对的问题。
Mable jiang: 我发现存储项目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它的经济激励会让一些人诟病Filecoin上怎么平衡矿工的投入和奖励就是个问题,我不认为有人想到了解决方案。
再说应用性。之前有人启发我说,存储项目有没有可能这样发展,就是结合某一个公链比如说以太坊,直接做个以太坊的U盘,这就和以太坊生态有存储需求的生态产品接轨上了。
这种结合是我看到的一个有意思的点,但是你会发现大家都在各行其道地做自己的项目,没有考虑在整个Web3里面怎么去搭配,如果搭配一下还是有挺多可以做的。
Dora: 我主要想补充一点,监管的问题。
Filecoin未来如果还是以什么都能存为定位,那么存储信息的合法性谁来保证,一旦出现了非法的内容、相关的问题,如何去追责。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被解决的话,Filecoin离真正落地只能沦为一个宏大的空想。
大家都谈到了应用场景,其实我觉得目前大家对于链上存储这块的需求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这块的需求的来源很多人拿传统互联网发展的路径来对标,先是从基础设施然后到存储,但中心化的方式比较有效地解决一部分问题。所以现阶段我个人认为需求还不是那么大。说到和更具体场景结合的下,我看目前一些艺术作品、流媒体形式的NFT对存储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可能两者结合会有一个想象空间。
张书豪Q3:之前的问题都比较宏观,如果说短期大家最关心的事,可能就要提到以太坊2.0的逐步部署。据各位嘉宾观察,今年来以太坊2.0的进度,所实现的产品如何,有没有满足人们的期待?有没有一些开发团队已经在做2.0的适配性方案了?
Dora: 以太坊2.0一直是Hashquark重点关注和布局的。我们自己有个比喻,以太坊1.0到2.0的切换好比在一个飞机跑道上给飞机换轮胎,是这么样的一个难度。因为以太坊1.0上有非常多的资产、用户和开发者以及整套的生态,你想要把它们切过去不是一个开玩笑的工作量。
从Hashquark的实践来说,我们不仅跑官方的测试网,也自己复刻了以太坊的测试网,在上面跑十几万个ETH去做一个压力和安全性测试,总体来看进展是比较顺利的,我们虽然发现了一些问题。但我觉得对于这样庞大的系统级别的切换来说是必要的。
要说到真正的适配性方案相对来说还是早了一些,信标链包括测试网都只是第一步。
当然针对以太坊2.0的产品我们已经做了EtherPocket产品,由于2.0的特性代币会锁定比较长的时间,所以提供流动性是一个核心,在这个方面Hashquark会尝试和流动性提供方包括交易所去合作。如果市面上有好的以太坊2.0产品的团队希望大家推荐给我们。
红军大叔: 我目前看到能布局的主要有2点吧。
大家知道以太坊2.0的Staking是32个ETH做一个抵押,凭以太坊广大的用户基数势必会出现海量的节点,但用户自己搭节点的话门槛还是挺高的,所以目前陆续也有一些产品公布了,我觉得未来如果有开源或者是去中心化版本的托管,可能会受到比较多的关注。另外个就是增加流动性的服务了,在其他的PoS链上相关的方案也有一些项目在推出, 我们也很好奇未来以太坊2.0上会关于流动性的创新。
Paul Liu: 可以说以太坊上既有的生态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但是同时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包袱。
以太坊2.0的发展,和我们DFINITY从零到一搭建网络是不太一样的,我们可以做非常大胆的尝试,使用一些新的算法和新的机制,但是以太坊上稍微改动一点点就会对已有的生态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是他们在这上面非常慎重的原因。
还有一个阻碍是,以太坊上近年发生的一些攻击,很多是因为他的 EVM/Solidity 设计实际是有系统缺陷的,在安全性上考量得不够,从而让大家很多次地拿枪打自己的脚。我相信2.0还是要做到相互兼容,这样就把现在的缺陷继承下来。
另外,以太坊2.0的最大一个目标就是提升性能嘛,但实际上它的效率也不会特别高。它主要通过分片主来提升吞吐量,那么它的DFINITY的不同在哪儿呢?
DFINITY一开始就是基于分片网络,以太坊2.0是先设置一个片的网络再把他扩张,所以它还要通过信标链来验证其他链的区块,最终达成共识,而以太坊2.0的出块时间是 12 秒, 最终确认是 10 分钟左右。在DFINITY上我们是不需要这样做的,所以相对来讲我们达到最终交易确认也就是2-3秒的事情。
Mable jiang: 要说开展适配性工作的团队,我觉得最天然的来做这件事情的就是矿池,不管是Hashquark还是国内其他的矿池,他有天然的客户,并且已经在金融这块做研究了。以太坊2.0更加强化了这个需求,所以你会发现2.0的到来不是让生态变得更加分散而是更聚合,同一个服务商可能同时提供好几个服务,这也是超越2.0以外的比较有意思的进展。
张书豪Q4:除了以太坊的重要进展,近几个月还有包括DFINITY在内的一些备受期待、背景优越的项目陆续上线,对于这些筹备已久但生态初兴的项目,各位嘉宾觉得发展前景如何,想象空间多大?哪些生态是你们看好的?
红军大叔: DFINITY还是我相对看好的项目。它和其他链一个比较大的不同是,感觉他本身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同时他也是一个互联网的项目,对标的是去中心化的AWS(亚马逊云),所以DFINITY第一天就出圈了。
我个人理解,DFINITY核心的特色还是它提出的“代码即服务”的概念,未来代码的可复用性可以大大提升,更方便开发者进行开发。另一方面,DFINITY降低部署的门槛,可将开发服务的摩擦降到最低。
接下来就有些有趣的命题摆在我们面前,DFINITY到底是借鉴区块链领域的经验多一点还是借鉴互联网领域的多一些。
Paul Liu: 我最看好还是DFINITY,之前红军大叔也说可组合性。如果只看商务逻辑的可组合性,那么智能合约就能提供比较好的解决方案,但如果我们把可组合性从商务逻辑拓展到面向用户的一整套解决方案,这就是说,你还需要搭建自己的网络比如说服务器,架自己的防火墙,雇佣怎样的开发者、怎样解决流量高峰的问题。当前的方案说实在话90%可能都是中心化的,都是要自己去做这些事。
一旦把整套解决方案的可组合门槛也放开,这也变成去中心化的话,这就是DFINITY想象的一个平台。DFINITY的目标是能够开发者直接写出代码,然后上传代码,用户直接通过浏览器、通过域名直接访问到,不用去调用新的API、新的协议就能让不同环节运转起来,让各个环节都是在一个去中心化的、可信任的平台上运行,同时又大大简化了开发者的流程。所以我是觉得DFINITY的突破口选的是非常好的。
Mable jiang: 我们在最开始讨论到,一条公链的定位是什么,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就挑我比较熟悉的来说,像Solana它被选中,很多人不太理解,它并不是一个很有名的公链。
其实从一开始它底层逻辑写的更适合给交易所用,最开始的它想的是我要做非常高性能的交易所。大家之前开玩笑说,交易是区块链上面很重要的应用,我认为这没有错,金融和交易属性这确实是区块链能够带来的金融革新,所以其实我会觉得不少的公链他们自己有个方向、落地场景,然后把它的生态围绕那个区域来做,这个是挺有意义的。
Dora: 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关于公链生态,包括DFINITY生态发展的一个问题。
首先从Hashquark的角度来说,我们对于优质项目,基本上都会希望成为他们生态的贡献者和参与者,比如说刚才说到的以太坊2.0我们做了一个以太坊的Staking以及网络查询工具EtherPocket,波卡生态上我们做了Polkacube也获得了官方的grants;在DFINITY上我们会基于网络神经这个系统去做浏览器,作为DFINITY世界的入口,一个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综合性解决方案。
然后说说我们作为开发者的一个体验。我们对于公链关注的点无非是,能够给到开发者足够的支持以及我们能够及时去获取关于公链的一些信息。这个地方我说的比较直接,经过在几条公链上开发,我们觉得DFINITY还是有很多不足的方面。
相比于做得非常优秀的Web3基金会,市场宣发、对于生态项目z的资助几个维度来说都做的非常充分,起码我们在亚洲地区或者说在中国是能感受到非常热烈的氛围。
DFINITY这些建设感觉弱很多,提供给开发者的SDK其实很早就有了,因为Hashquark跟官方交流比较深入,很早就加入他们的封闭测试网,但外部的人是不知道很多东西的,就会导致他们和团队的脱节,或者说大家一直不知道项目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程度,他就没有办法来关心或者说考虑要不要参与进来,像SDK出来的时候我觉得氛围就可以搞起来了。
红军大叔: 我再多接一句,这个Paul Liu可以转达一下大家对生态的关注,刚才Dora提了很好的观点。
Paul Liu: 大家的意见非常好,我一定转达到,我们也是最近才开始投入在社区上面,所以还有很多的工作等着我们。
张书豪:可以看出大家还是非常看好DFINITY的,就像刚才Dora跟红军大叔提到的,像这样的高大上的项目可以多做一些下沉,可能会对用户和开发者更友好一些。好了,以上就是本场全桌的全部内容,最后再次感谢嘉宾们的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