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ogoMyToken
总市值:
0%
恐慌指数:
0%
币种:--
交易所 --
ETH Gas:--
EN
USD
APP
Ap Store QR Code

Scan Download

以太坊王座不稳?国产公链能否弯道超车

收藏
分享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纵观币圈,公链这条赛道一直都是国外项目领跑。今年 DeFi 的火热,更是让以太坊出尽风头,而国产公链的动作确实慢了几步,难道国产公链真的陷入困局,已老矣?

当然不是,DeFi这趟高速列车,引起了国产公链的注意。Neo、本体、公信宝、量子链等知名国产公链纷纷上车,展开一系列DeFi布局。现阶段,以太坊网络拥堵、Gas费用暴涨,建立一个全新的可以部署DeFi项目的公链的需求更加迫切,这种迫切的需求也给国产公链带来很多机遇,然而谁能够抓住呢?

国产公链的币价大多经历过大幅波动,这给其生态应用和开发者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业内人士也因此并不看好。所以,国产公链该怎样保持DeFi的长久运营成了一个难题。面对外有强敌,内部竞争激烈的局面,国产公链如何突破重重困难,弯道超车?

9月28日下午6点半,公信宝技术总监蓝昊翔 、本体⽣态拓展经理Nick Zhang 、Neo⽣态发展经理尼格尔做客鸵鸟区块链第73期《加密情报局》,与主持人一起深度分析国产公链如何巧妙布局DeFi才能趁势突围。

以下是直播实录(内容稍有调整):

要想富,先修路

主持人:大火的DeFi被视为行业的新一轮机会,国产公链们也纷纷加入DeFi浪潮中,DeFi给国产公链带来哪些机遇?在座各位所在的公链是如何布局的?基于你们的技术逻辑以及公链的发展方向,是被动参与,还是主动布局?

蓝昊翔

我认为DeFi给了我们的一次思考的机会——之后的公链应该如何发展。从以太坊上我们可以看到,协议和标准其实是很重要的,通俗讲就是底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我们就会思考,是不是我们的底层基础设施建设的还不够。作为公链,我们其实也是具备和以太坊类似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为何开发者还是选择在以太坊构建DeFi,愿意付出更高的Gas费用和更长的交易等待时间,而不是选择一个高性能低成本的区块链项目?

通过我们的观察得知,目前大多数的公链,包括国产公链其实都缺乏创新和开发者的基础,而不是缺少用户。举个例子,比如EVM虚拟机、各种AMM协议等,其实都是从以太坊上诞生的,这就好比一些创新型的大企业都诞生在硅谷,虽然说在美国工作生活和成本都很高,但是可以快速的获得关注。

全球的区块链开发者和用户都在关注着以太坊上的项目,回到问题本身,这样的情况对国产公链来说是怎样的机遇?首先我认为以太坊的发展路径以及一些在以太坊上的标准规范,对公链来说肯定是值得借鉴的,此外就是国产公链其实有很大的机遇,就是把这些规范和标准做得更加本地化。

虽然目前国产公链暂时缺少创新和标准,但是这两年国内的区块链开发者群体其实已经在慢慢的发展,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国产的区块链在国内有很多的用户基础,国内的用户群体规模也因为这次DeFi的火热慢慢发展起来,公链发展的几个关键要素总结来说就是人才、创新和用户。既然目前人才和用户已经不是问题,那么技术和标准或者说创新其实只是时间的问题。

作为区块链从业者,公信宝核心团队其实一直关注着以太坊还有其他热门项目的发展,在期间不断的学习和思考,适用于GXChain的发展方向,最终我们的思路是让GXChain上的用户进入这些热门的公链,这或许和很多项目的做法是不一样的。

比如Neo的Flamingo,是从以太坊和一些热门的公链吸收资产和流量,而我们现在的做法其实是相反的,这么做的原因是GXChain其实有很多用户,但是他们暂时还不懂DeFi,没有参与过,对DeFi没有概念,大多数或许只会转账,或者说把token放在交易所里面进行交易,那么,让他们最快速学习的办法就是去以太坊上参与DeFi项目。因此我们做了一个跨链中继,让GXChain可以跨链到以太坊去参加和体验一些DeFi项目,比如挖矿种地,打个不是很恰当的比喻,我们其实在做一个“让农民进城”的事情。

其实我们有更深远的布局,就是我们先打造一个城镇,打通小城市通往大城市的道路,未来不止是农民进城,大城市里的人也可以反过来到小城市,体验低成本高收益,惬意的生活,最后做个总结性的比喻,其实现在的国产工链们都看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要想富先修路。

Nick Zhang

无论从用户量还是从市场规模上分析,DeFi都是这半年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块链赛道,并且大部分DeFi产品都是基于以太坊。但随着以太坊手续费的水涨船高以及交易拥堵,国产公链都看到很好的拓展区块链应用的机会。但是对本体来说,并没有一开始就匆忙参与到DeFi中。

本体首先做的是思考,思考本体具备哪些关键技术来实现独特的DeFi产品,思考可以为如今的DeFi产品带来哪些创新,思考如何在DeFi产品中融入本体的特色。本体找到了答案,本体跨链技术的成熟,可以把多条异构链上的资产打通,实现数字资产等的跨链互操作,服务更多资产类型。同时,本体的去中心化身份、数据以及信用评分系统OScore可以为借贷类产品注入信用元素,实现低抵押借贷,乃至无抵押借贷,提供更加落地的借贷功能。本体参与DeFi,是基于本体独有的的技术特点、基于自己的技术自信,希望能为DeFi生态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尼格尔

如各位所见,Flamingo目前应该是行业最大的热点之一。48小时锁了17亿美金资产,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但是还是要正视一些问题的存在,如Layer1的承压、钱包浏览器等基础设施的性能与体验等等。

DeFi对于大部分公链来说,其实是个很好的承压测试,也是推动公链从能用到好用的重要一步。Flamingo截止目前,小问题确实有一些,但是整体来说,算是成功的。毕竟抛开体验,协议本身保证了用户资产安全,也承载住了这两天多次的瞬时高并发。

此刻跨链的优异之处就显现出来了。在Flamingo前13亿锁定资产当中,以太坊资产占了接近40%,甚至于全网25%的wBTC现在都在Neo链上,我觉得无论从实验意义还是应用意义上,都对以太坊之外的公链提供了一种思路,一种可能性。

达叔在18年首届Neo Devon就提到过,下一代的killer App一定是DEX。可以说,“这盛世,如你所愿!”

寻找DeFi产品突破点、差异化

主持人:有些行业人士并不看好国产公链搭建的DeFi应用。他们认为,抛开生态不说,国产公链经过近几年币价的波动,熊市漫漫,支持者也都开始分崩离析,生态应用和开发者发展遭遇很大压力。在这些条件下,新人很难进场,即使布局DeFi,也是这些人相互博弈,上线了,这些固有特点很难让DeFi在国产公链上长久运营,各位怎么看?

蓝昊翔

我相信很多人都不看好国产公链,但其实有很多人对以太坊各种吐槽,比如说交易手续费高,容易拥堵等等,但最终还是因为某一个热点,大家还是继续使用以太坊,因为有财富效应。

所以最终还是因为创新力不足,我们不缺人才和用户,我们缺少的是创新,而且是持续的创新,因为任何一个创新带来的热点都是很短暂的,不足以支撑长久的运营。回头看EOS和很多公链当年都说要做以太坊的挑战者,他们实现了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使用成本,大家都认为EOS成功几率很大,但最终还是热潮退去。

最终大家还是选择性能更低、成本更高的以太坊,虽然现在以太坊因为DeFi成为热点,但我并不认为以后国产 公链 以及其他公链就没有任何机会,因为用户才是基础,创新是建立在此之上的。就像现在的互联网,其实当互联网的发展达到饱和之后,电商不会只有淘宝一家,大家都有成熟的技术,并且所有的用户也被教育过,学会了在线购物还会横向去对比各个平台和产品,根据自己的偏好做出选择。

其次就是如何长久运营的问题,淘宝的用户或许也会使用京东拼多多,淘宝会搞双11,京东会搞618,其实用户一直在那儿,其实他们并不是只属于一个平台,他们属于互联网,其实互联网的用户是不会流失的,但是用户一定会有所选择,所以说这也是国产公链的机会,况且现在的区块链用户还处于增长阶段,不像互联网用户规模那么饱和,每来一个热点,用户规模就会迈上一个台阶,那就更不用担心用户流失的问题。

最后是穿越牛熊的问题,我们几个国产公链都穿越了几次牛熊,公信宝去年还经历了911,牛熊切换,其实是非常正常的规律,大家找准节奏,找到创新点,长久运营我相信肯定不是问题,而是何时爆发的问题。

Nick Zhang

首先,这些问题并不是所谓其它公链的固有特点。马太效应使得资产和应用大部分集中在了以太坊,但其它公链中也有很多基础设施完善、具备鲜明特色的参与者。在关于DeFi生态的新人如何进场,DeFi产品如何在除以太坊的其它公链上长久运营的这个问题上,答案可以说难,也可以说不难。

难的一方面是目前DeFi产品的目光还大部分聚焦在以太坊,其它公链想获得DeFi的青睐需要有一定的时间。说不难,其实可以看到区块链还是一个鼓励创新的生态,只要有创新性产品的出现,就能吸引大量目光。目前的DeFi产品,可以说只实现了传统金融应用的一小部分,现实金融领域中还有很多应用场景没有在DeFi中找到应用和实现的契机。在不同方向寻找DeFi产品的突破点,寻找产品的差异化,提出更符合用户利益的DeFi产品,是其它公链能够长久参与到DeFi生态中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尼格尔

对于这个观点虽然我不认同,但是有一点是对的,以太坊之外的大部分公链价值都来自于公链本身的币的价值,而链上其他资产的沉淀增速放缓,甚至有些负增长。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削尖脑门做DeFi,因为DeFi是一个极好的盘活资产的路径,同时也需要一个好的入口能够让资产进得来。

Flamincome本身就是个在以太端且接在Flamingo的机枪池,本来计划是Flamingo的以太端资产完全正常跨链过来,后来索性就全部走income,原因是我们要感知一下,如果为资产的进入设限增限,但是提升提产的单位利用效率,是不是资产会更乐意进来?我觉得需要好好利用资本的逐利性,一定会为以太坊之外的公链做DeFi加码。

以太坊上缺少全栈的DeFi

主持人:公链老大哥以太坊非常强势,据说目前相对比较火的250个DeFi项目里,差不多有200个都在以太坊。此外还有波卡、EOS等强敌,很多中心化交易所也开发了自己的公链。国产公链可谓是内外夹击,困难重重。这种局面下该如何突围?国产公链的出口在哪里?

蓝昊翔

首先以太坊因为它的创新力、技术资源基础,所以说一个新的热点出现在以太坊上,这是很正常的,然后200多个DeFi项目,其中真正有创新力的屈指可数。最早是Maker,然后是Compound、Uniswap、 YFI、Balance、Yam还有寿司,以太坊上的DeFi不是数量取胜,而是因为这些项目之间层层关联的关系,形成一个循环造血的功能,所以才触发热点。

EOS我觉得他们技术很厉害,也不缺人才,但是错过了这一次在DeFi成为领头羊的机会,波卡我认为属于不同的技术热点,而真正撑到热点的我认为是币安和波场,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都是EVM,以太坊的项目迁移过去成本很低,这是以一个非常客观的角度对整个局势的分析。

国产公链突围的方法就是让用户加入DeFi大军,培养用户习惯,这不应该说是一种压力,而是趁着热点培养用户习惯。有两种做法,一是可以让用户跨链公链上的资产,二是把以太坊上有价值的资产吸引到自己的链上参与DeFi,从而吸纳以太坊上的溢出的需求,两种做法都各有优缺点,能实现不同的目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跨链,所以出口在哪里,最直接能看到的就是跨链,也就是修路,然后就是学习,还有创新。

尼格尔

两个层面来分析, 以太坊 的创新能力和社区的活力,确实是当世无双。但是也要正视,以太坊的创新连续性是一种堆砌式的上升,因此大家才会说以太坊的DeFi是拼乐高。所以目前很难在以太坊上找到一个全栈的DeFi。

Flamingo产品设计吸取了这方面的经验,融合了目前以太坊上比较前置的几个协议的优点,让其组合出全栈性来,因此用户在各个模块之间的使用摩擦会相对较低。这种全栈性的优点应该不只是在使用上,也会一定程度的反应在资产的流向上,17亿的TVL在48小时内完成就足已说明问题。这个数据现在放到DeFi Pulse上,可以到前三,可惜DeFi pulse比较不喜欢以太坊之外的项目。所以别说国产公链做DeFi难,没有出口,要找方法。

跨链:未来公链发展的必然趋势

主持人:跨链是DeFi生态极其重要的一环,三位所在公链在跨链方面将来有什么布局?

蓝昊翔

GXChain的做法其实前面有提到,第一步是农民进城,然后培养用户的习惯以及增加持币用户的信心。因为资产可以增值,也不会错过DeFi的热点。这期间我们和社区的开发者一起在打造圈内的DeFi的基础设施,之后也会吸纳以太坊上的价值资产进入GXChain,参与性更高成本更低的DeFi,同时也会通过这些资产与GXChain资产之间形成价值交换深度。

这可以总结为引入先进技术和资源来发展自己生态内的DeFi基础设施。当然上面说的只是跨链,相对于当前DeFi热点,未来可能有很多的热点,可能会发生在以太坊、Neo、本体或者说波卡的某条平行链。跨链可以快速地在两条链之间建立通道,这样用户就不会错过任何热点,而且可以和各个生态交互起来。我相信这是未来公链发展的必然趋势。

此外,GXChain其实是把跨链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因为它除了承接GXChain和其他生态的连接,还是GXChain未来进化和升级的重要通道。之前对外公布过,未来还要打造GXChain 2.0,目前我们是基于石墨烯框架开发的,但是未来可能会考虑用更先进的技术去重新打造一个基础设施,建造一座新的城市。那么,用户就可以通过跨链中继从1.0迁移到2.0,甚至是未来的3.0、4.0。

Nick Zhang

不完全统计,Poly Network已经帮超过5亿美金资产实现跨链。我们的跨链技术不仅可以使得资产在同构链中实现跨链,也可以使得信息和资产在多个异构链中,比如不同的公有链、联盟链,甚至是私有链中实现跨链转移,对于Wing来说,跨链技术帮助实现了资产和生态的同步引流。我们会继续提升跨链技术,扩展跨链的应用场景。

尼格尔

Neo和本体等几个项目一起发起了Poly Network,一个能够实现事务一致性的跨链协议。我觉得Poly+Flamingo应该是现在市面上最好的跨链DeFi实验之一。

交易所公链并非国产公链竞争者

主持人:交易所如币安、OKEx 都有自己的公链,不仅用户基数大而且具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支撑国产公链未来发展的优势是什么?在未来几年,国产公链会形成怎样的一种格局?

蓝昊翔

现在说说我们对几个头部交易所在这次DeFi行动中的观察吧。前两天刚和一个社区的开发者讨论过目前的局势。

币安是自己做了一个POA共识的以太坊的fork,然后砸钱吸引流量,把USDT和以太坊的经济模型换成了BNB和BUSD;火币是通过和波场这些项目方合作,这些项目都支持HT的挖矿来获得上币的机会;OKEx的话是代挖;很多二三线的交易所也是搞得机枪池。所以交易所在这次DeFi中扮演的角色,更多是为了保住自己平台币在这波热潮里面的热度,小交易所考虑的可能更多是用户的资产外流。

所以,交易所们和公链在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上是不一样的,交易所的链不会成为公链的竞争者。至少在技术层面,交易所不会优先去考虑创新,而是把现有的流量留在自己的生态内。公链发展的动力和优势都是技术的迭代和创新,未来公链之间相互跨链是必然结果,其中一个项目方的创新也会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通过跨链这条高速路可以快速的实现价值的传递和带来关注。

Nick Zhang

除了TPS、落帐确认速度等性能指标以及交易费用等以外,易用性也是未来发展必须注重的地方。

以本体为例,不仅支持NeoVM虚拟机,而且支持WASM虚拟机,形成了支持包括Python和Rust在内的多语言智能合约体系。同时,本体为开发者提供一系列的开发和调试工具,极大的方便了开发者进行合约开发,大大缩短了链上应用的开发周期。此外,国产公链还应具有自己的特点,本体的特点就是:去中心化身份和数据以及信任协作。

先讲去中心化身份,本体 ONT ID 是基于 W3C 标准,利用区块链和密码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去中心化身份框架,用来连接各种实体,比如人、数据以及各类服务等。分布式数据交换框架 DDXF 可帮助个人和机构完全按自己意愿、在合规情况下安全地共享、交换数据,实现多元数据的链上确权和流转。目前的数据维度较为单一,而本体的ONT ID 和 DDXF框架,可以搭建出未来的“超级预言机”。

另外,信用评分系统 OScore 可以整合多源信息集,结合多方信用评估算法依据实体链上数据和行为等,形成信用积分,为实际应用场景进行信用加持。OScore也为Wing的“信用”要素提供支持。这样一整套以去中心化身份为起点,结合数据自管以及信用评分系统的结构,可以形成真正的基于信用的DeFi产品,也可为其它赛道应用带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未来能生存下来的公链一定是有自己特色的。我相信,国产公链会有很大的生存空间,来展示各自的特色和能力。

尼格尔

其实现在的公链竞争路径有点儿像当年的百团大战。17、18年冒出来几百上千条公链,但是一轮泡沫洗完,剩下的也就是那么多。这两年大家对公链的审视由前几年的 “去中心化”、“安全”、“性能”这些比较原教旨的东西脱虚向实的关注“资产量”、“使用体验”等等。

因此在公链进化的过程中,目标也由服务好开发者变成服务好用户,我认为未来公链就是承担起结算的主要功能,大部分的计算,应用等都将放在二层网络甚至于放在链外。因此,如果跨链协议完善的同时有一个足够优秀且能够支持多链的二层协议出现,将有可能重构公链生态。到时候公链本身的竞争将更多的集中在本地化资源、用户基础与政策偏好。

未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

和11万人同时接收最新行情资讯

搜“鸵鸟区块链”下载

和2万人一起加入鸵鸟社群

添加微信ID:tuoniao02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 鸵鸟区块链 ,访问yuanben.io查询【 554ZM4CQ 】获取授权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MyToken(www.mytokencap.com)观点和立场;如有关于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