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遇上区块链
记者
:
近期区块链技术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您认为区块链技术与保险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
王和 : 区块链技术与保险具有非常广泛和深刻的联系 ,这是由区块链与保险均具有显著的 社会性 决定的。保险作为一种社会化的互助制度安排,其核心是处理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即解决“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的再分配关系。区块链技术的最大亮点也在于能够更加公平、透明和高效地处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因此,我认为 二者具有基因性联系 。
记者 : 对于保险业来说,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王和 :就保险业而言,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 重构信任 ”。现代保险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但传统的信用建立和维护成本相对较高,而且,还容易出现不公平、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保险业的信用重构提供了可能,这种信用的最大特点是基于算法的“自然信用”,因此,它可能重构保险商业模式,迎来相互保险的“回归”,迎来 相互保险的2.0时代 。
记者 : 您刚才提到的区块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个人信用问题,那么又是如何解决保险公司的企业信用问题?
王和 :从技术的角度看,区块链的“重构信用”功能并无对象区别,即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均是“一视同仁”的,当然,在具体实施方面,如在算法方面,还是会有不同的。
记者 : 您提到的区块链可以重构保险业的信任,全网共识,我理解为一种对外广播保单信息,那么这个广播的对象是谁?是企业内部还是对公众?
王和 :这是区块链技术应用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即“ 范围 ”,或者说是区块链技术选型问题。区块链的技术按照应用范围,可以分为公链、联盟链和私链。就区块链技术特征和价值而言,最理想的“范围”是社会公众,即公链,但就现阶段区块链技术发展而言,公链仍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应用面临诸多挑战,所以,当前 联盟链是最佳选择 。从联盟链的应用环境看,“广播的对象”是在一个设定环境(范围)内的“受众”,而这个环境可以根据应用需要确定并设计,关键是形成“ 闭环 ”,相对可控,即“ 寻找天花板 ”。
记者 : 区块链技术能够解决传统保险业的哪些“痛点”?
王和 :传统保险业面临的最大“痛点”是“ 唯一性 ”管理,无论是道德风险,还是保险欺诈,均是在“唯一性”上“做文章”,如先出险,后投保,再如保险标的“张冠李戴”。区块链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 时间戳 ”功能,能够确保时间的唯一性,确保 不可篡改 , 难以抵赖 ,同时,配合全网共识、生物识别和物联网等技术,就能够很好地解决保险的“唯一性”管理难题,为保险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
记者 : 您提到区块链可以解决传统保险业的“唯一性”管理的痛点,关于这个问题,是否也可以通过其他技术来实现?相比其他加密技术,区块链技术的不可替代优势是什么?
能否请您举一个具体的案例?
王和 :“唯一性”是保险经营管理的一个难题,因此,行业一直在通过各种努力,解决这一难题,如在养殖保险中,采用的耳标技术,但这些技术均面临“ 刚性绑定 ”问题,即不能确保耳标与保险标的是一一对应的。区块链技术的解决思路是通过生物识别技术,辅之以加密技术,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区块链的分布式和全网共识机制,使得这种“刚性绑定”是难以篡改和抵赖。如在中国人保开展的 养牛保险区块链项目 中,通过生物识别技术,提取每一头牛独一无二的生物识别信息,通过加密并分别储存在农户、保险公司、贷款银行、检疫部门等,各方就能够动态地掌握牛的基本情况,确保了信息的唯一性。
记者 : 关于保险区块链的场景应用实践,目前都有哪些?我们应该如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保险业务?
王和 : 保险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典型场景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区块链技术在保险领域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应用在农业保险,如中国人保的“区块链养牛保险项目”,众安保险的“ 步步鸡保险项目 ”。同时,中国人保还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发了保险营销管理的“ 人保V盟 ”项目。另外,上海保险交易所探索了“ 共保体 + 区块链 ”的地震保险运营平台建设。上海保监局协同保险行业开展了“ 区块链再保险平台 ”的探索。在应用区块链技术的过程中,切忌盲目的“ 炒概念 ”和“ 一拥而上 ”,要根据保险业务的特点,特别是发展过程中的 难点 和 痛点 ,有针对性地开展应用,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记者 : 将区块链应用于保险业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王和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保险业的商业模式探索可以分为两个视角,一是 对传统保险的再造 ,即针对传统保险的 难点和痛点 ,利用区块链技术,提出全新的解决方案。二是利用区块链技术, 开展保险创新,特别是碎片化、场景化和个性化方面 ,区块链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保险创新的“ 最后一公里 ”问题,如防止道德风险、隐私保护、信息安全等。
记者 : 我注意到您对区块链有一种“真伪”的判断,能否谈谈什么样的区块链才是真区块链?
王和 :现在是“区块链热”,所以,许多项目均冠以“区块链”,有的人是“ 不明就里 ”,有的人是“ 别有用心 ”。首先,我认为,一个项目只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就是一个好项目,是不是“区块链”不重要,因此, 说其不是区块链项目,或者是“伪区块链项目”,并没有贬义的意思 。其次,区块链项目应当具有其显著的特征,即 能够运用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和亮点,有针对性地解决经营管理中的难点和痛点,二者有机结合的项目,才是真正的区块链项目 ,或者说,是解决存在问题“ 非区块链莫属 ”的项目。
记者 : 上个月,上海保监局曾经发布消息称,已经完成了国内首个再保险区块链技术应用实验。作为保险区块链研究第一人,您如何看待这次实验?这次实验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王和 :在我们前期开展的“区块链保险课题”研究过程中,就提出 再保险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典型场景 ,因为,传统的再保险交易是一种相对复杂的交易结构,不仅层级多,信息不透明,效率低,信用风险相对较大,所以,“痛点”是结算效率低,周期长,还容易出现“坏账”。采用区块链技术,就能够将这种复杂结构简化,特别是利用智能合约,能够大幅度提高结算效率。同时,从技术的角度看,就现阶段而言,基于一个相对可控的环境开展探索,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即要有一个“天花板”。上海保监局开展的基于行业再保险区块链项目实验,无论是业务范围选择,还是技术选型,均符合了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特点和条件,既具有技术可行性,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记者 : 关于将区块链应用到再保险业务,具体来说是怎么样的流程?区块链技术是如何降低再保险业务的成本,提高效率的?
王和 :从交易结构上看,传统的再保险是一种“金字塔模式”,即需要层层分保,逐层递进,这种结构的特点是交易层级和次数相对多,多次交易势必带来相对高的交易成本,同时,层级之间相互掣肘,甚至是推诿扯皮,带来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信用风险管理,其背后也是成本和效率问题。利用区块链技术对再保险进行再造, 将“金字塔模式”压缩为一种“扁平化模式” ,即在一个平面上同时交易, 结构清晰透明,约束相对刚性, 同时,在智能合约的配合下,就能够简化交易结构,大幅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记者 : 保险业务作为未来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型场景之一,由概念到应用还要解决哪些问题?
王和 :保险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典型场景,这只是一种可能,要把一个概念变为现实,变为一种新商业模式,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首先,是 人才问题 ,特别是复合型人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不仅需要区块链技术人才,还需要对保险的深刻认识,特别是经营管理难点和“痛点”的把握和理解,并将其与区块链技术结合。还有,区块链技术往往也不能“单打独斗”,它还需要与其他技术结合,如生物识别、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因此,区块链应用的最大挑战是人才,是跨界复合型人才。其次,是 技术基础 ,包括相关标准和开源平台,这些均不是凭一家保险公司之力能够解决的,因此,行业需要搭建一个平台,如“ 保险区块链技术联盟 ”,集合行业力量,有效协同,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推动相关政策、制度、标准和监管的进步。
记者 : 对于区块链去中心还是去中介的问题,您的观点是什么?
王和 :这是一个基础性问题,也是一个容易被概念化的问题。首先,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是解决重构信任,即建立基于算法的信任。这种信任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基于“中心”,或“中介”的信任模式认知, 这正是区块链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其次,人们之所以会陷入一种“去中心”,还是“去中介”的争论,是因为思维惯性,而区块链技术恰恰是改变了这种思维模式,即 从一种基于“他证”的体系进化为基于“自证”的体系 ,因此, 不是有没有“中心”,而是“中心”存在的方式 , 区块链全网共识机制的灵魂在于:人人皆中心 。
记者 : 展望未来,您认为区块链的应用之路都面临着什么样的环境挑战?
王和 :我始终认为: 区块链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要比我们现在想象的更加深刻和广泛,时间将证明这一点 。就未来的保险区块链应用之路,我认为:首先,要解决 认识问题 ,即 重视不盲目 。目前,保险行业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总体重视不足,但与此同时,也要避免陷入一种盲目的跟风。既要认识到区块链技术对保险可能产生的深远和重大的影响,又要认识到区块链保险应用的特点和难度。 要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 。其次,要坚持 “问题导向 ”的原则。开展区块链项目,不是为了做而做,更 不能“赶时髦 ”,应当根据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区块链项目。第三,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不能“单打独斗” ,要注意与其他技术有机结合,形成一种技术协同与合力,因为,区块链也面临着自己的“ 最后一公里 ”问题。第四,区块链技术应用 不能理想化 ,更不能“神话”,要认识到区块链技术也面临自身的局限性,要坚持“ 有所为有所不为 ”的原则。第五,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初期, 不要“贪大求洋”,应当更多地关注小场景,构建一个相对可控的应用场景 ,同时, 联盟链 是相对成熟的链型。第六,要认识到 区块链仍处于发展的初期 ,相对不成熟,特别是一些基础技术领域的进步和变化,如算法和算力,都将对区块链技术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对此要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并高度关注。第七,行业要 加强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也包括与业外的区块链技术公司的交流与合作,区块链属于新技术领域,仍属于探索阶段,因此,更需要集合行业内外的集体智慧。第八,区块链应用的最大挑战是人才,是 跨界复合型人才 ,要重视并加强对保险区块链人才的培养。从严格意义讲,区块链不是一个新技术,它属于多种技术的融合创新,因此,要很好地掌握区块链技术,就需要复合型的技术人才。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需要对保险的深刻认识, 特别是经营管理难点和痛点的把握和理解 ,并将其与区块链技术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