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logoMyToken
总市值:
0%
恐慌指数:
0%
币种:--
交易所 --
ETH Gas:--
EN
USD
APP
Ap Store QR Code

Scan Download

挖矿是不是 DeFi 发展的一段弯路?

收藏
分享
当 DeFi 出现了 YFI 这样的产品,故事已经达到一个高潮了。

没有团队分配、没有预挖、没有投资机构预留,YFI 相当于在 DeFi 上做了一个「比特币」,讲了一场公平概念的故事。

YFI 是一个名为 yearn 平台的治理代币,可以在若干个 DeFi 平台的流动池中获取,从上线到代币最高点,YFI 价格上涨了超过 40 倍。

公平这个概念永远都能吸引人,但如果大家还记得 Grin 的话,就能回忆起来,从开局开始散户没有什么机会。YFI 也一样,按照 7 月 20 日计算的数据,已经非常不适合小资金进场了,大概几千美金入场才划算。

从某种角度来看,DeFi 出现 YFI 可能算是一个分水岭,可能也是这个赛道的火热顶峰。不是 DeFi 马上要结束了,如果用一条鱼做比喻,大概我们已经吃到了中段鱼身部分,已经不算肥美但依然有肉,鱼尾就在眼前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几乎没有中心化交易平台上线 YFI。

我们可以用 IE0 作对比。去年 IE0 从三大所开始,交易平台融资鼎盛,最终结束的时候是所有交易平台都开始玩 IE0,好项目缺乏、资金不集中、投资者不赚钱是 IE0 结束的原因。

DeFi 也是一样,以太坊的 DeFi 项目开始,市场热情达到鼎盛,当所有公链都在搞 DeFi 的时候,这个浪潮也就结束了。现在比原链要发 DeFi 项目、币安链要发 DeFi 项目、NEO 要发,EOS 也一定会发多个 DeFi 项目,想都不用想(牛油果创始人 AP 已经表示要做 MPA 项目了)。当所有公链 all in DeFi,重走 IE0 的路线,好项目越来越少,资金不集中。场内一共就这么多资金,再拉出一个 BNT 或者 KNC,也很难了。

DeFi 用户画像

有些观点认为 DeFi 可以引来下一个牛市,实在太难了,牛市的前提是外部资金,但现在的加密货币市场想把那些炒 A 股、美股的资金吸引进币圈,没有任何道理。因为 DeFi 这个概念连币圈的人都不能完全搞懂,不能期望圈外人去花时间精力研究,在他们眼里,可能现在的特斯拉就是比特币。

dForce 创始人杨民道曾经在社群中用数字描述了现在 DeFi 的用户画像,他说「现在基本上 5000- 1 万美金单笔交易才划算,这已经从根本上排除了大部分 C 端用户。」

加密货币研究员 Joel John 在《解读:Compound 与 Yield Farming》文章中也用数据解释了现在的 DeFi 用户,他发现,需求方似乎大部分来自机构参与者。同时也有人在分析了历经一个月流动性挖矿后的 Compound 和 Balancer 后,发现 COMP 和 BAL 两种代币仍然主要分配给了大户。

从某种意义上讲,现在的 DeFi 更像是一种大户理财的平台,重走传统金融路线。在 DeFi 鼻祖 MakerDAO 出现的时候,当年一些用 ETH 融资的项目方们就会使用 MakerDAO 理财,不卖币、不砸盘,同时获得资金流动性,但当时的项目方并不多,散户仍有比例。今天的 DeFi 已经非常不适合小资金了。

我们可以用最新的 DeFi 项目 YFI 举例,按照 7 月 20 日的挖矿数据,YFI 价格大约在 1500 美金,手续费近 100 美金,小资金入场可能大部分钱都交了手续费了,只有 4000 美金以上的资金进场挖矿会有比较理想的回本周期,前提是 YFI 价格不跌,但币价不变是不可能的。小资金的风险更高,非常不适合 C 端用户。

所以,基于这个前提,DeFi 平台现在疯狂发币的时机真的合适吗?

DeFi 现在发币的时机合不合适

现在的发币对于大部分项目方来说,是一种融资形式,类似于 IC0,对于参与玩家来说是薅羊毛。这种模式在 2018 年的 DApp 时代曾经风靡,说的互联网一点,就是使用产品送补贴以改变用户习惯。

问题就是,DeFi 的这种送补贴方式,到底能否改变用户习惯?

我们先看滴滴是如何改变用户习惯的,当滴滴推出的时候,这款 APP 已经能被大规模使用了,滴滴对于司机与车辆的调度已经实现,用户打开 APP 就可以叫到车,这时候再推出现金补贴,让互联网用户用更便宜的方式体验。

我们再回顾一下 DApp 挖矿时期,为什么你身边的人都在玩 DApp,因为确实很好上手。随便打开一款菠菜游戏,玩家能操作的按键只有几个,无非就是下注、调倍数、邀请等等,几乎每个游戏都有中文界面,玩家几乎没有理解障碍,唯一与互联网游戏不同的地方,就是玩家需要一个加密货币钱包。

这就导致当时的钱包赛道也被倒逼快速发展,作为 DApp 移动端的主要入口,如何让用户像体验互联网产品一样进入区块链游戏是当时钱包最主要的方向。于是我们看到了一批钱包成长。当 DApp 挖矿热情到达顶峰,玩家知道了玩游戏可以有补贴的时候,游戏的底层设施与工具基本都已经搭建完成,玩家参与游戏挖矿已经几乎没有门槛,甚至新出一款游戏,打开钱包就可以直接进入。

那么现在的 DeFi 项目已经达到了几乎没有门槛地让用户参与了吗?

显然没有,除了刚才论述过小资金无法参与外,在操作难度上也天然屏蔽到了大部分 C 端用户。Compound 挖矿可能是所有 DeFi 项目中挖矿最简单的操作,但也有很多人不理解,挖矿可以挖到爆仓,更不用说 DeFi 组合之间挖矿,用户需要没有语言屏障、理解平台产品逻辑、考虑 gas 成本等一系列复杂概念,才有可能成功参与。

那基于这样的背景,送出补贴的效果能有多大呢?真的能改变用户习惯吗?

补贴的作用是吸引大规模用户入场,滴滴的补贴、DApp 的补贴都是在用户已经能没有门槛参与的情况下启动,吸引流量。但 DeFi 的现状显然不一样,这是一片子集中的子集,在还没有做好全民可参与的准备时就启动补贴,并没有改变用户习惯。参与 DeFi 项目挖矿是同样的一群人,就像机枪池,在 DeFi 挖矿没有简化之前,也许很难有大规模的用户参与挖矿,大家能接受更简单的方式就是在二级市场接盘。

所以 DeFi 平台现在发币也许并不合适,平台没有触达到 C 端用户,发币也没有达到补贴的效果,最大的获利方可能还是发币的项目方,和背后的机构与交易平台。

DeFi 的想象空间

和 DeFi 项目方也探讨过发币是否是 DeFi 发展的弯路,在项目方看来,发币当然有好处,屯粮过冬,同时还能带来流量。

但以挖矿的故事发币真的可以提升 DeFi 的想象空间吗?

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从直观感受来看,DeFi 已经越来越困在区块链行业里了,圈子越来越小,能理解如何操作的玩家越来越少。玩法越来越复杂,就连 DeFi 领域专业人士都会有跟不上的感觉。

「因为传统金融服务的门槛很高,DeFi 运动原本的愿景是让金融服务能够触达更多的普通人。但是当前阶段所有团队都在想着怎么设计挖矿机制,玩法也越来越复杂,离当初的愿景已经越来越远了。」DeBank 创始人 Hongbo 表示。

这是 DeFi 当前最大的矛盾点,我们曾经希望 DeFi 的故事可以有更多想象,吸引传统金融或者无法享受金融服务的人入场,用区块链技术引发一场金融革命。现在的 DeFi 是热点,但一定不是革命,项目方在思考如何让自己的流动性挖矿更有意思,如何与其他 DeFi 平台结合,还有 Coinbase 这样的投资机构与交易平台合为一体的平台渲染 Fomo 情绪。

这并不是扩展用户的正常思路,扩展用户需要极简。王者荣耀为什么可以做到日活 2 亿,因为他们把一个原本只能在 PC 端被部分男生接受的游戏简化了,简化到了只有 4 个按键,让全民都可参与;初代 iPhone 为什么可以让这么多人路转粉,因为他们靠强大的芯片和逻辑简化了手机使用。

「得益于 DeFi 协议账目的公开透明,DeFi 协议间组合成本变得极低且无准入门槛,所以倒逼整个激励和治理机制也必须升级才行。治理代币其实是代替了传统股权激励和治理模式的一种尝试。」Hongbo 说。这其实是 MakerDAO 打好的基础,治理代币 MKR 的出现是真的在治理,而不是为了挖矿。「312」期间所有人都看到了 MakerDAO 的表现,暴跌后的清算、拍卖,让 MKR 的使用已经完成自洽,而现在这些以挖矿为目的的发币,真的可以起到治理的作用么?

现在 DeFi 发币,不能说完全没有好处,但弊也许大于利。DeFi 现在有多火,治理代币价格有多高,实际都是在透支着项目方价值,这些补贴没有补在 C 端用户身上,而是补在了项目方,补在了高端高净值用户身上,甚至补在了背后的机构和交易平台的身上。

再来一个「312」,这些 DeFi 挖矿平台有几个还能留下?

关键词: DeFi 挖矿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MyToken(www.mytokencap.com)观点和立场;如有关于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